第四百九十六章:天地之氣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229
  天歌說:“龍脈風水的,是地氣吧?”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但是,“地氣”跟天上的“生氣”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它不像天上的星體,高懸於太空之中,它在地表上,所以有個奇妙的特性。這個特性是什麽呢?就是“遇風則散,遇水則聚”。喜歡水把它包圍住,遇水則截住它了,就把它給留住了,遇到風它就散了,因此民間管它叫做風水,這是它的特點。其實它正式的學名不叫風水,它叫堪輿。堪是什麽?是天道;輿就是地道。民間俗稱為風水,因為這種地氣“遇風則散,遇水則聚”。”

  天歌說:“那麽,修道的人怎麽接地氣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接地氣要開三個竅……”

  天歌說:“哪三個竅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人體背麵的這一個是尾閭竅。這個尾閭,本來是分為上尾閭和下尾閭的,中醫主要用下尾閭,也叫長強穴。那麽下尾閭在哪兒呢?在尾骨的第三節;可是我們修道的人用的尾閭竅跟這個下尾閭不同,它是在命門下一寸。”

  天歌說:“命門是哪裏?是不是這個地方可以致死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命門是和人體正麵的肚臍相對的,尾閭竅就在命門下,和我們的“氣海”相對。它實際上是個什麽東西呢?是人的腎上腺素比較集中的地方。我們都知道,這個腎上腺素,它的作用非常強。”

  天歌說:“這個腎上腺素主要起什麽作用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比如說,有個強盜在追我,我平時走10裏路都很困難,可是他追我的時候,我可以一口氣跑10裏、20裏、30裏,甚至翻高牆都可以,因為隻要有一滴兩滴的腎上腺素,我立刻就能把無窮的潛力發揮出來。大家都知道,在藥房裏可以買到這個腎上腺素,是專門用來搶救垂危病人的,或者是給重病病人用的。”

  所以,尾閭竅裏麵充滿著腎上腺素,它是我們生命機能保持旺盛的“氣血”,所以非常重要。它相對的,人體正麵的是“氣海”,氣海是儲存人體“衛氣”的竅位,也叫下丹田,這是正麵背麵相對的兩個竅。第三個竅就是我們的g門前口,叫做“玄牝之門”,或者叫做“牝門”,也叫“會,y竅”,注意不是二y中間的“會yxue”。會陰xue在兩y之間,而會陰竅是在g門前口,所以也叫“y竅”。

  天歌笑道:“凡是修道的人都要接收天地之氣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凡是修道的人,都需要接“地氣”,因此必須打開這三個竅:尾閭竅,下丹田竅,陰竅。下丹田大家可能聽得比較多,因為這個地方是性激素的存儲之地,所以叫“氣海”。人體的性激素雖然在全身的血液裏都有,但是主要存儲地是下丹田。所以,修道所說的竅,大體上與人的激素是分不開的,它的影響是全身的,穴位往往是影響一條經脈,它們的作用是不同的。”

  天歌說:“天氣不用接收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那麽,頭上四竅接“天氣”,腰腹部三竅接“地氣”,這是七竅。修道開九竅,還有兩個竅是什麽呢?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中丹田和我們背後的夾脊竅。夾脊竅在我們兩胳膊的連接處,我們平常背後這兩肩膀連接的夾脊竅是閉死的,修道的時候要打開它,打開以後和人體正麵的中丹田來接“人氣”。夾脊竅的前麵,相對的那個地方叫中丹田,又稱為絳宮。這裏與心髒是有關係的,是人體x腺所在地,也是與激素有關係的,也是激素所在地。x腺激素到年老以後,它的作用會慢慢減低,但是它在人的生命活動中很重要,因為它是經絡之氣,它是走五髒,走血液,走組織液的。它又叫“經氣”,也叫“榮氣”,又叫“營氣”。這種“氣”其實是x腺走經絡、血管,潤澤五髒,是存儲在中丹田裏的。我們講精、氣、神,“氣”指的就是這個。”

  突突魚道:“道家認為道派生了氣,氣以其具備了極精微的、彌漫於整個宇宙時空的物質特性而成為物質世界的本原。黃帝內經所構建的中醫氣學理論,其淵源主要溯自古代道家精氣學說,完全接受並貫徹了道家精氣學說“氣為天地萬物本原”這一學術思想。”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揔統坤元。”王冰注曰:“太虛真氣,無所不至也,氣齊生有,故稟氣含靈者,抱真氣以生焉。”《黃帝內經》中其他篇章諸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的“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素問·寶命全形淪》的“天地合氣,別為九野”、“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靈樞·本神》的“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等等,亦都體現了“氣為天地萬物本原”這一基本觀念。”

  噗噗魚道:“姐姐,他們倆愛顯擺我陪你……”

  天歌愣了下:“呃,嗬嗬,好……”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後世醫家秉承黃帝內經,這一觀念並有進一步的闡釋和發揮,如:明·張景嶽類經附翼·醫,中謂:“乃知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而造化萬物;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而長養百骸。”清·喻嘉言醫門法律·大氣論謂:“天積氣耳,地積形耳,人氣以成形耳。惟氣以成形,氣聚則形存,氣散則形亡。”《醫宗金鑒·運氣要訣》渭:“未有天地氣生形者,謂未有天地,惟太虛中之一氣,化生天地之形也;已有天地形寓氣者,謂已有天地,而太虛之氣即已寓於天地之形也。”

  天歌說:“太虛之氣?”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氣是極精極微、不能直接察見其形狀、彌漫於整個宇宙時空,卻又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它既是包括人體在內的天地萬物的本原,又是維持各種客觀事物之間有機聯係的中介;客觀世界正是通過氣的小介聯係而保持動態的平衡和穩定。這就是作為古代哲學和中醫學基本範疇的氣的涵義。所以說“天地之氣”包括了天與地的無形的精微物質或有形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