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大美天地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33
  天歌笑道:“他這個觀點的哲學歸趨,不消說是“唯心”一派,然而,從這段話所反映出他的哲學-美學的思辨水平來看,無疑是值得高度評價的。他對藝術美與“道”的關係的看法,也是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呼喚美育反對物欲主義。這點上,他有複歸莊子的趨向。”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哈哈哈,主人說的是,就是唯心一派……”

  天歌笑道:“這恐怕還有對天地的欣賞,正所謂,詩人眼裏處處都是詩,畫家眼裏處處都是畫是一個道理……”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人對“天地”的“大美”的欣賞,對秉承這“大美”的萬物之美的欣賞,不僅在於它們能夠使人產生審美的愉悅,更在於人可以從理性的角度認識“天地”生育萬物、滋養萬物的功能。他說:“地至廣大,人之所踐,容足而已,恃其不踐之處,而後行之無窮。”“天”化育了包括人在內的萬物,而人對天地萬物又存在著依賴。人對物的依賴說到底其實是人對“地”的依賴,因為生物都離不開“地”。因此,損害物,也就會損害人。他說:“地所用養,養物也;物之所養,養民也。今爭所養之物,而害所養之民,聖人不忍為也。”嗬嗬嗬……”

  天歌說:“這種愛“物”的思想,把土地作為生命維持係統、所有生命的生存條件,作為生命之美的創造、維持和發展的條件的觀點什麽時候有的?”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這種觀點由來已久。早期道教經典甚至把土地當成有生命物。如《太平經·起土出書訣》,就把大地與人身進行了類比:“泉者,地之血;石者,地之骨也;良土,地之肉也。洞泉為得血,破石為破骨,良土深鑿之,投瓦石堅木於中為地壯。”因此,對生育萬物的天地,應該有敬畏之心,應該友善對待,同時也應該像對待“道-美”那樣,敬畏和欣賞它們。”

  又說:“當然,天地自然不僅生育、滋養了包括人在內的萬物,而且,天地自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在於它能以:“采薇西山,養誌幽林,其稟性高潔也。”在他看來,幽靜的山林是頤養心性的好處所,人之所以喜歡山林,在於山林的幽靜契合修道人的本性。他說:“山林無情於人,而人多樂之者,靜與性合也。”這完全是從審美的角度,闡釋“山林”之美在陶冶人的性情方麵的作用,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國古代環境審美學。“陳景元天地自然滋養萬物的思想,其實可以說與“樂居”相通,而頤養心性的思想,又與“樂遊”相通。當代美學家陳望衡先生認為,人賴以生存的環境具有“樂居”的功能。“環境之美,美就美在它的利人、親人、樂人。”同時也具有“樂遊”的功能。“除了‘樂居’,環境還有另一種審美功能——‘樂遊’。”

  天歌說:“既然自然環境和山林之美對人如此重要,人就應該尊重大自然,友善對待“天地”提供的優美的環境,在欣賞山林之美的同時善待周圍的自然環境。陳景元認為,不能為了人的一點點利益,就去破壞山林之美景。他說:“不以天下為利,人人不利天下,天下自治矣。”他認為天地的美景是無窮盡的:“且天地之長景,日月之明輝,無窮無極也。”山川之所以美,就是因為有樹林的點綴,孕育著氤氳之氣。而山木一旦砍伐,必然導致“氣”受損。他說:“茂林為丘山之美,林伐則氣相損。”又說:“故山林無靜景,林菽少和氣,由於法度太明,割製深刻之所致也。”看來,隻有保護住了山川茂林的原生態之美好,人才有可能從中得到“道”的啟示和欣賞“大美”的快樂。”

  仙鶴童子傲白:“白玉蟾的“真快活”說,道教將老莊道家審美的主觀性與其宗教目標相結合,形成了一套以“求道”為“樂”的美感判斷準則。道教的“修道”的理論和方式,為這種“苦樂”對立、轉化的美感論提供了“實證”和操作性。這就使道教的美感論顯示出與一般哲學的、美學的美感論(包括先秦道家的)完全不同的特色,並使之能在中國美學思想史上占有相應的地位。白玉蟾正是宋代道教以“樂”為核心的主觀派美感論的積極推崇者。他有一首很有影響力的《快活歌》,開門見山地提出……”

  天歌說:“白玉蟾是個人嗎?他說什麽了,一直有聽過他的詩……”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快活快活真快活,被我一時都掉脫。撒手浩歌歸去來,生薑胡椒果是辣。如今快活大快活,有時放顛或放劣。自家身裏有夫妻,說向時人須笑殺。向時快活小快活,無影樹子和根拔。男兒端的會懷胎,子母同形活潑潑。快活快活真快活,虛空粉碎秋毫末。輪回生死幾千生,這回大死今方活。舊時窠臼潑生混,於今淨盡都掉脫……”

  天歌說:“那他說的這是什麽意思?”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按照其文字的表層意義,這種“快活”講的是自己經曆修煉之後終於“丹成”而飄飄欲仙的感覺,是興奮、高興得不能自已的美好心情。這是一種超越感官的快樂和愉悅,更不是人在世俗生活中得到金錢物質享受而產生的心理的滿足感或成就感。“快活”,可能是各種各樣的,但“大快活”、“真快活”卻隻有在這種“丹成”後的超越中才能得到。這種超功利的類審美愉悅,隻有對人生現實采取徹底的欣賞態度,經過反複地自我暗示,才有可能逐步形成。這與道人的自我修煉過程是一致的。美感作為一種認識活動,其特征之一就是有著情感體驗。人無論欣賞美(如自然美)還是創造美(如藝術美),都會由於審美主體直觀到人的本身、滿足了審美需要和美的理想,而產生愉悅、快樂、幸福等情感。這種美感完全不同於生理kuaigan!,還包含著理性的、精神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