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即身成仙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02
  天歌說:“你說的我有點不懂……”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道教講“修煉”成仙。達成“即身成仙”,何等逍遙自在,自然是讓人羨慕的樂事;而“修煉”過程本身,曆代高道也多強調其中之樂趣,將“修道”之是否快樂,作為道人是否了悟“真道”的一個證明。”

  天歌說:“呃,這是我一直覺得,看電影啊,就是都是苦中修行,或者說苦中作樂吧,好像都是有什麽苦行僧,苦修之類的,怎麽我們道教,反而是以快樂,為正道的證明了?”

  這還真是讓人看不懂,一直以來都覺得修仙,有一種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人間曆練,吃苦夠了才能得到,真正的一個最終的呈現最好的機會,怎麽現在反而是以樂為道,那要是這樣的話,所有人都修仙了嗎?大家都是神仙了,何苦要不想做神仙。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自漢末道教正式建立以來,以“快活”為中心的“類審美”體驗與感受,在“修道”、“煉養”之中就是重要心理,和精神需求。”

  天歌說:“問題是,這種來自“修煉”的心理體驗和精神追求,怎樣逐步發展成為道教文藝家的審美的體驗和追求,同時又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道教文學藝術創作,影響了道教藝術精神的與時俱進?”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這就要說起,早期道教的“樂活”觀……”

  天歌說:“樂活觀指的是什麽?”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莊子就以神龜寧可“曳尾塗中”的寓言,來強調“生”的美好和重要;以“鼓盆之樂”來闡釋自己“生”亦“樂”、“死”亦“樂”的超脫境界。早期道教追求“即身成仙”之“樂”,其實並非莊子式的“蝴蝶”或“魚”之“樂”,而是“不老不死”“神仙”之“樂”。”

  天歌說:“這個說的是什麽意思?”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樂生,是早期民間道教的藝術精神核心。在漢末,道教剛剛成立之初,作為最富大眾性的早期民間宗教的太平道,其傳教方式和吸引群眾的辦法,就是用宗教形式的醫和巫,來救治人們的**,解除人們現實的靈與肉的苦難,進而獲得信眾的。再加上它的很有“互助組織”意味的宗教組織形式,有利於團結和組織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抗拒現實生活的壓迫和痛苦,因此,當農民起義需要它作為信仰和理想的支柱的時候,宗教組織很容易就變成了政治和軍事的組織。太平道的這種“此岸性”,自然會反映到它的宗教思想的方方麵麵,其美學思想也不例外。所以,《太平經》說:“人最善者,莫若常欲樂生,汲汲若渴,乃後可也。”它認為,人間最美好(即“最善”)的事,不是高官厚祿、封妻蔭子,或者發財致富、錦衣玉食,甚至也不是“彼岸”的、“天堂”的幸福,而是人人都可以體會到的現實的平凡生活之樂,一種現實的審美的愉悅。這種以“生”為“美”的觀點,被認為既是一種本能,又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被道教認為是最美好的、非功利的、充滿了審美情趣的人生態度。“生”,是人生目的,也是審美態度,更是人生追求的終極的快樂和最神聖、最崇高、最偉大的美。所以,《太平經》宣稱“三萬六千天地之間,壽最為善”。”

  天歌說:“那還是要長壽呀!”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主人說得對,“壽”,就是長生不老(即後來的長生成仙)的古代的通俗說法;“善”在古漢語中本來就有“好”和“美”的涵義。也就是說,健康長壽,在道教中是永遠的宗教理想和至高的美學境界。這其實就是道教的“生美”思想的總綱,也是道教美學思想核心的“道美”觀點的進一步“世俗化”和“人道化”。道教的“生美”觀點,明顯帶有早期道教所吸收的那些民間宗教思想的色彩,從中國的傳統思想發展的整個曆史來看,它不但比這時已經進入中國的佛教的思想具有更強的民族特色,而且比漢末魏晉知識分子追求生命“自由”的“玄學”及放誕作風,具有更為腳踏實地的“現實性”和“務實性”。”

  天歌說:“如果這樣,大家都修仙得了,因為很快樂呀!”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自然,神仙之“樂”,卻也不是那麽容易得到,是需要努力“修煉”方有可能。葛洪在講過“長生”即“至道”之後進一步論證說,“然長生養性辟(避)死者,亦未有不始於勤、而終成於久視(壽)也。道成之後,略無所為也;未成之間,無不為也”。因而,他為了長生而無所不為:既愛好“金丹大藥”,又崇尚服食房中,還兼煉行氣導引,一心要白日登仙。這種美好的宗教理想體現在他的修道理論中:“或問曰:‘世有服食藥物、行氣導引不免死者,何也?’抱樸子答曰:‘不得金丹,但服草木之藥及修小術者,可以延年遲死耳,不得仙也;或但知服草藥,而不知還年之要術,則終無久生之理也。或不曉帶神符,行禁戒,思身神,守真一,則隻可令內疾不起,風shi不犯耳。若卒有惡鬼強邪、山精水毒害之,則便死矣。’”如果把這段話中對於“金丹”、“神符”、“禁戒”、“身神”、“真一”等種種與宗教信仰相聯係的神秘的東西略去不計的話,那麽,這話幾乎可以說是相當“客觀”、相當“科學”的了——人,都是要老要死的。這難道不是真理嗎?而老和死,正是神仙家認為最莫可奈何、最可悲的。道教美學認為,可喜的事,令人愉快的事,就是“美”;而可悲的事,令人傷心的事,就是“醜”(即“惡”事)。”

  天歌說:“對呀,冥冥之中還要看老天注定的生死……”

  不是說誰想活多久就可以多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