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天道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284
  最快更新步天為凰最新章節。

  天歌說:“這種東西哪能吃得了呢,根本就看不見的東西,誰能證明得了,這孫休也是太過無聊了!”

  俊彥太子道:“看到看不到,沒關係,有時候其實不用眼睛看東西,而是用心心看到的才是真實眼看,不見得是真的呀!”

  天歌說:“讓我們連自己的眼睛都不能相信了,還能相信什麽呢……”

  天歌說:“我們不可能隻接受對我們有利的事情,而掩耳盜鈴地回避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道德經》中告訴我們事物有兩麵性即“有和無”是“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是“有無相生”和“有無相對”;是“反者道動”;是“正言若反”。任何修煉的方法和法門,都不可能讓我們不勞而獲或一勞永逸地隻得到幸福而不去承受災禍。在我們追尋“大道”的蹤跡時,也應該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既要享受所謂幸福,也要試著接受甚至享受生命中的每一次磨難和痛苦。“高意識思維”是我們解惑的不二法門。”

  俊彥太子道:“《道德經》中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當我們心中迷惑於“我都修煉了”或“我是不是學用了《道德經》就能免災、就能一世無憂”時,我們仔細思考一下《道德經》中關於福禍的辯證,我們就會發現所謂福禍其實是相生相伴的;是相互轉換的;是有和無的對立統一;是萬事萬物的正反兩麵,本來就是分不了彼此的一件事。”

  天歌笑道:“大膽猜測一下,當那些視鬼人同時與兩個世界打交道時,會不會生出這樣的念頭: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他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他們的。對於現代人來說,無法看見的鬼卻像王陽明所說的岩中花樹一樣,“原不在你心外”。所謂人生路上的“保險箱”,無非是指不出意外、不受挫折、不經病痛、不遇災難。但實際上這樣的好事,這樣的“保險箱”真的存在嗎?”

  俊彥太子道:“《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中,一位是貴人介紹說:“鬼亦恒憧憧擾擾,若有所營,但不知所營何事,亦有喜怒哀樂,但不知其何由。大抵鬼與鬼競,亦如人與人競耳。”麵對與人類世界一樣紛繁喧鬧的鬼魂世界,看見,反而也許是一種困擾。前麵提到的胡寶瑔,為了避免那個世界的鬼找他說情,有時經過祠廟,竟然要用扇子遮著臉,假裝沒看到對方。”

  天歌說:“看樣子,在外人看來,能看見鬼是很炫的一件事,但對他們本人來說,未必是什麽好事。因為他們看到的並非孤魂野鬼,而是鬼世界的熙熙攘攘。”

  俊彥太子道:“據《還冤記》記載,漢武帝時,權臣田蚡設計陷害政敵竇嬰、灌夫,後為冤魂報複,“一身盡痛,若有打擊之者。……天子使祝鬼者瞻之,見竇嬰、灌夫共手笞蚡,蚡遂死”。這裏提到的“祝鬼者”就是能視鬼的人。在隋唐時期,視鬼人甚至能幹涉朝政。”

  天歌笑道:“嗬嗬,其實,在三國之前,能視鬼的人已經成功地進入公務員序列,為官府甚至皇帝提供谘詢服務。”

  俊彥太子,見天歌好像有點神情奇怪,便收回眼神,回道:“孫休再三追問。巫師才說:“實在是沒看到鬼,隻有一隻鵝立在墳頭,所以我也不敢說。我懷疑是女鬼變化成白鵝的樣子,想等一等看女鬼現出原形再說。”很顯然,這巫師通過了孫休的測試。”

  天歌甩甩頭,不敢去想,便打岔道:“太子殿下孫休後來證明出來沒有?”

  天歌突然感覺,自己的心怦怦跳起來,這才想起,怎麽回事,也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護家小姐也幹的,是服務行業見的過的人也多的去了,看自己眼神看的霧裏看花的那種神情也多的很。怎麽就俊彥太子,看自己,說要相信自己的心,就這麽跳的激動起來了呢!

  俊彥太子定定的看著天歌道:“相信自己的心,用感受,用心去看事物,你心中所想便是真實……”

  俊彥太子道:“天道、大道有一個很大的規律,就是“平衡”,也就是“因果”。不管是“平衡”還是“因果”都明確了一點:付出了就會有回報。也可以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包括我在內,以前其實對此是有異議的,真的“善惡有報嗎”?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事例讓我們困惑和不解。有的人壞事做盡,可是惡報在哪裏?我們沒看到。也有的人一生造福他人,可卻孤苦一生。報應在哪裏?天道公平嗎?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之所以我們會產生這樣的困惑是因為我們忽視了一點,那就是時間段。這個時間段可以是一個月,可以是一年,可以是一生一世,當然也可以是跨越我們想象的超越一生一世的存在。就如同我們僅僅是在一天內去評判一個人的因果,顯然是不全麵的、不公平的。因為他今天所做的事可能明天,甚至明年才會得到相應的果報。同理,我們在人的一生一世中去評判一個人的因果,是不是也存在相應的不全麵呢?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

  天歌說:“所以呢?”

  俊彥太子道:“所以,所謂修煉應該是讓我們更好地調整好我們的內心;更清醒地認知我們的生命;更全麵地看清事物的本源;更好地做一個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片麵地追求隻能遇到好事,不能遇到壞事;更不能認為自己修煉了什麽就不會遇到災禍了,這是不科學也是片麵的認知。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我們不知道什麽時候會遇到好事,什麽時候會遇到壞事。但是,我們能夠控製自己隻去做好事,不去做壞事。我們也不要去計算做多少好事能得到多少回報,這種功利性的“有為”之心不能要。學用《道德經》的根本是為了“服務大眾,回饋社會”。我們隻要抱著這樣的初心去積極地做就是了,不去計算和計較得失即是“無為”。當我們不為自己而“一心為公”的時候,我們自然會感受到大道的回饋,這種回饋不僅僅是什麽“保險”,而是“既以為人己愈有,既已與人己愈多”;而是“死而不亡者壽”;而是真正的天長地久。”<script>LdgRead();</script>

  最快更新步天為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