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以儒做人,以道養生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84
  最快更新步天為凰最新章節。

  天歌心想,自己要再小一點的話,恐怕接受不了這種想法和思想,怎麽呢世界上如果都是這種想法的話,那人也太不公平了。

  但是最重要的是現在自己並不是小孩子,也沒有想到能接受不了這種思想,人生就是這樣奇怪,從生下來五指各有長短,本來就沒有公平公道一說。

  就像,那有的投胎投的好的,生下來就是一輩子富足,有的投胎不好的生下來一輩子就是去收拾的,還有一一輩子做乞丐的嗎?這個世界上怎麽能說是公平的呢?其實太子殿下說的這些都是對的,一陰一陽之謂道,所以沒有人去攔住這個行惡的人去怎麽樣,你畢竟有好的就有壞的一麵。

  天歌說:“那要怎麽樣修煉才能達到這種入世和出世,有為和無為,兼濟天下而獨善其身的心x呢?”

  俊彥太子道:“道家精神就好像太陽和月亮的精神,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知足常樂、韜光養晦、柔弱勝剛強、不為天下先、無為無不為多少人生智慧蘊藏在道家不露聲色的謙卑中,這種謙卑就像無聲嗬護大地的月光。你看那月光,多麽溫柔,多麽含蓄!日月交輝,儒道互補,是中國的一大智慧。儒家和道家的互相補充,就像太陽和月亮交替運行,就像乾坤一體,陰陽互攝,剛柔相濟,虛實相生。儒家風骨和道家氣象,入世和出世,有為和無為,兼濟天下和獨善其身,慷慨悲歌和憤世嫉俗,身在江湖和心存魏闕,那樣奇妙地相得益彰,組成了中國智慧既空靈又豐實的壯觀畫麵。”

  天歌說:“太陽的精神,太陽除了明亮就是溫暖,如果太靠近了的話,也會被火燒死吧!”

  俊彥太子道:“把一切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一切簡單的事做對就是不簡單。平凡中有不平凡,簡單中有不簡單。用《中庸》的話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商湯王的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就是以儒做人的基本要求。積極的、樂觀的、昂揚向上的人生態度,直接地培育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總是能從剛健運行的宇宙得到啟示,得到鼓舞,從而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地執著於自己的事業和理想。這句話同樣是幾千年來激勵著中華民族的偉辭名句,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文化觀,成為中華民族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儒家的智慧,主要體現為一種太陽的精神。”

  天歌笑道:“平凡的普通人也要這樣嗎?”

  俊彥太子道:“孔子和孟子,從道德到政治,一方麵樹立了偉大的人格理想,另一方麵又設計了係統的政經製度。他們的思想邏輯就是要求先做人,然後才能做事,做好人,才能做好事。用儒學的術語,叫做“內聖外王”。朱熹所謂《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遵循著這個邏輯。因此儒學實際上是從倫理到政治,是一種倫理政治學。一切都圍繞著做人,做有道德的人展開,因此人生境界的追求也就成了儒家的核心訴求。以儒做人要求我們既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又要踏踏實實地做事,孔子告訴我們“下學上達”。我們平日的學習都是下學,看似很平常,但是隻要堅持這個下學,你的知識水平、文化品位、道德境界就會潛移默化地不斷提高,也就是不斷地實現上達,不斷接近那個理想。”

  天歌說:“哇,在此建設就是有學問,我問問他們怎麽生活,你就給我解釋的這麽好,就算我還沒有理解其中的一本意吧,但是聽起來就很難受啊,覺得很有學問很專業,嗬嗬……”

  俊彥太子道:“”以儒做人,以道養生,以禪清心,以墨盡責,以法為基,以兵入市”是六大家的思想精華。”

  天歌說:“那我們這些人,還沒有成為神聖的人,就是一般的普通男人,我們要怎麽樣的標準去做人呢?居然是我的老天爺都沒有去阻止,那我們也不想做恩,也沒有像聖人一樣的善良,我們該怎麽樣去過生活呢?”

  俊彥太子道:“嗬嗬,對……”

  天歌說:“殿下說的意思,我似乎懂了,其實我們道教五戒,並不是不能吃肉,隻不過是那種小的欲望,並不是不能結婚,隻不過是讓人無欲無求,慢慢的在這種這種修煉自己的身心,我說的對也不對?”

  在這個過程中,對善惡之行的不同獎懲均是增進覺悟的手段而已。如果我們對神明加以強求,試圖以人間的——亦或者僅僅隻是出於自我的——善惡標準,使其對某些人進行懲罰,這便是把信仰當成了牟利的工具,而且是貪心不足的表現。如何,又何來覺醒之說呢?唯有明白善性的含義,最終才不枉於愛河欲海中曆練過的這一生。

  俊彥太子道:“境界無邊修五心:慈悲心,慈悲心其實是一種關注人間的崇高情懷,類似儒家講的道德心。禪家講“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平常心,平凡中有偉大,這就是禪的開悟。因此禪宗又講平常心、平常事。普願和尚說“平常心是道”,“隨所住處恒安樂”。清淨心,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就是以禪清心的境界。慧能:“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自由心培育自由心,就是要掙脫名韁利鎖,跳出十丈紅塵,實現超然的精神境界。實現這個精神境界,用佛家的說法,首先要能夠舍得,能夠放下。舍得什麽?佛家說:“內舍六識,中舍六根,外舍六塵”。”

  天歌說:“慈悲心這聽起來好像是和尚講的話,就像是佛教的術語一樣,我們道教也要講慈悲心嗎?”

  俊彥太子道:“看樣子你被佛教文化影響不少呀!我們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文化,總是被偷換概念……”<script>LdgRead();</script>

  最快更新步天為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