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智慧不夠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89
  最快更新步天為凰最新章節。

  天歌笑道:“那是不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是有所使命的,根本就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就覺得自己要以自己的力量去怎樣改變世界,其實改變自己的命運並不是那麽簡單吧?”

  俊彥太子道:“嗬嗬,改變自己的命運還是很有可能的,你一個小小的人物能有多大的命運呀,又不是什麽星宿下凡,又不是天生帶著什麽使命,改變世界那可就難了……”

  天歌臉紅道:“就知道太子殿下總是會各種涼水,好歹也讓我那個驕傲一回啊,我這麽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又是個小人物,能懂得這麽多大道理已經不錯了,哪裏要求這麽高嗎?總是讓人下不來台……”

  俊彥太子道:“你說的這樣好,為什麽控製不了自己情緒呢?”

  天歌心想,大道理誰不清楚啊,我們大家都清楚,可是誰有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呢?

  天歌說:“俗話說:控製了情緒,也就等於控製了人生。誰都會有情緒高漲,誰都麵臨情緒崩潰,但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任何時候都要學會控製好自己的情緒,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凡事適可而止,留有餘地,人生才會多條出路,世界才會充滿鮮花和掌聲!真正強大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年齡不斷增長,內心愈漸成熟,我們應該學會順其自然,戒掉情緒!很多時候,大家爭執不休並非事情本身,而是彼此的情緒。與人交往,能夠心平氣和,善待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韓信是劉邦的一員大將,很有本事。曾經他在攻占齊國之後,想要成為“假齊王”。於是派人送信給劉邦,劉邦看到後大發雷霆,他覺得韓信目中無人,居功自傲,不把他放在眼裏。但是張良提醒劉邦:“韓信畢竟是大功臣,這個時候萬萬不可挫他銳氣,否則他起兵造反,到時候就無法收拾了。”劉邦聽完,馬上平息心中的怒氣,穩定好情緒,就派人回複韓信,表示願意封他為真正的齊王。劉邦知人善用,能采納他人意見,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因而贏得人心,成為一代君王!”

  俊彥太子道:“西漢時期,劉邦打敗項羽稱王,後因韓信、張良等人的輔佐,一步一步走向了人生巔峰。劉邦之所以能成為人生贏家,就是因為他有控製情緒的本領。

  天歌說:“心亂時,麻煩就越來越多;心靜了,反而一切棘手之事能夠迎刃而解。看似情緒掌控一生,但其實我們才是情緒真正的主人。誰都有亂發脾氣的時候,這是本能,在特定情況下就會被激發出來。但控製好情緒,不讓它傷人傷己,卻是一種本領。”

  確實如此。你若是不控製它,它就會將你吞噬!”

  俊彥太子道:“饑來吃飯倦來眠,隻此修行玄更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這也就是為什麽王陽明能成為讓世人敬仰的心學專家了!情緒與生俱來,人人都有,但能控製好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這需要的卻是極高的智慧。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放下壞情緒,擁抱好心情,才會發現生活太美好了,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亂發脾氣是本能,控製情緒是本領俗話說:情緒就是心魔。

  剩下的話天歌沒有說,要是能控製的話,我還問你做什麽呢?”

  天歌:“呃,還不是要靠自己控製,不是自己能控製住的話……”

  俊彥太子道:“王陽明有一位弟子,叫陳九川。曾經在生病的時候,情緒低落,心情極差。他不知道該如何控製情緒,讓自己的病情好轉。王陽明便開導:“要想控製情緒,確實很難。這需要修煉一種功夫,才能趕走壞情緒,換來好心情。”那種功夫,便是“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誰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王陽明也是一樣。在悟道成功之前,也遭遇了各種挫折、坎坷,險些放棄生的希望。宦官陷害、鄉民欺辱,要是別人早就大發脾氣了,但王陽明沒有。他用自己的智慧,控製了自己的情緒。並且還用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去麵對這些不愉快,趕走心裏的壞情緒。”

  天歌臉紅賭氣道:“那情緒控製不住,該怎麽辦呢?”

  俊彥太子道:“要知道,欲望是永無止境的。得不到的不開心,失去了又會難過,情緒自然就會收到極大的影響。很多時候,情緒不好的人就如同一顆定時炸彈,你永遠不知道什麽時候會觸動他們的開關,結果是兩敗俱傷,同歸於盡。”

  這個太子殿下,還真是讓人生氣呀!,才說了幾句就把自己的一點缺點全部都暴露出來,一一分析這讓人多難為情生氣走哪兒,都被別人說話還不生氣。

  天歌:“呃,殿下,你這是在說我嗎?我怎麽就管不住自己的情緒嗎?”

  俊彥太子道:“人活一世,七情六欲與生俱來。高興的時候,開懷大笑,事事順心;生氣的時候,大發脾氣,傷己傷人!一個人是弱者還是強者?看他的情緒就夠了。弱者淪為情緒的奴隸,強者才能戒掉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情緒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道德經》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之所以情緒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內心想要的東西太多。”

  天歌:“呃,”

  俊彥太子道:“曾國藩作為一代名臣,曾因乘轎子一事與他人起了衝突。當時曾國藩已是位極人臣,但因其主張勤儉低調,所以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四抬大轎。在一個狹窄不堪的小巷子裏,偶遇另一位官員,這位官員則是乘坐八抬大轎。巷子太窄,根本無法容納兩座轎子。這時候八抬大轎裏麵的官員出來了,他一看對方是四抬大轎,心裏就默認對方的官職比他低,於是準備上前理論一番。”

  天歌說:“這麽大官的轎子他也敢當,不想活了不是,我就不信任曾國藩的人在下這種氣,清朝的大官,又不是什麽好惹的善茬……”<script>LdgRead();</script>

  最快更新步天為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