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石敢當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30
  寒雲突然降落道“太子殿下,昨天擋住山門的,侍衛已經查到是誰了?”

  俊彥太子皺眉道“到底是誰指使的?”

  天歌心想,到底是誰,居然這麽大膽,敢在太子爺頭上動土,這樣的膽子也太大了吧,我就沒見過敢在太子爺頭上動土的人,更何況是天宮的太子呐!

  這麽說來,這個人物的來曆可見是非同小可,身份也是不一般的,要不就是,他的主人身份不一般。

  這個人到底是誰呢!居然敢和太子殿下,公然叫板,這可是殺頭之罪呀!

  寒雲道“回稟太子殿下,這事,這事要不我私下在說……”說著就對天歌看了看。

  天歌馬上會意道“殿下,若是有事,那我就回避一下好了,殿下我告辭了……”

  俊彥太子撇了一眼天歌道“不用避著她,沒事,盡管說……”

  天歌正要轉身就走,俊彥太子這麽一說,她倒是不知道,要怎麽辦了呢!站在那裏,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手足無措……

  寒雲道“是,是夕妃指使的人……”

  俊彥太子道“放肆,這個女人真的是太大膽了!到底石敢當在哪裏?這山怎麽守的?”

  寒雲道“石敢當,這幾天有公職不在,就讓手下來看守山門了!”

  俊彥太子道的“把石敢當貶下凡間,曆經磨練再回來……”

  寒雲道“是太子殿下……”說著就退下了。

  天歌見寒雲走了,便問道“殿下,石敢當到處都有嗎?是什麽神?”

  俊彥太子道“道教“四子真經”中的《南華經》裏,莊子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內篇·應帝王第七》)……”

  天歌笑道“什麽故事,我最愛聽故事了……”

  俊彥太子道“鄭國有一個巫師叫季鹹,他能斷定一個人死生存亡、禍福壽夭,他所預測的時間,都能如期發生,非常“準確”。鄭國人見了他,都害怕被說中自己的凶吉,產生了恐懼心理,會遠遠避開。列子知道這件事後,卻被季鹹的“神通”所折服,他向自己的老師壺子說“一直以來,我以為老師的學問很深,但接觸季鹹的事跡以後,才知道他的道行比你還高。”

  壺子說“我之前教授給你的是文化知識,而關於大道的真諦都還沒有向你傳授,你如何獲得入道的功夫?你尚且膚淺,以為表麵看起來神異的東西就是道,當然容易讓人看出你的優劣,從而斷定你的生死禍福。”老師為了讓列子更明白這個道理,叫列子請季鹹來為他看相。

  第二天,當季鹹為壺子看完相後,趕緊拉列子到門外,佯裝搖頭歎息你準備為你的老師,處理後事吧!

  列子神色凝重,地詢問原因,季鹹說“他麵如死灰,神情異常,我斷定他活不過十天。”

  列子聽後,泣涕沾襟地跑進屋內轉述季鹹所言。壺子神色若定:,說“剛剛我示現的,不動不止的氣象,所以他以為我已無生機。你再請他來吧。”

  隔天,季鹹又來為壺子看相。這次,他對列子說“幸虧你老師遇上了我,我看他已顯露生命的氣象。”列子將季鹹,所說的話轉達壺子。

  壺子說“這一回,我透顯出的是天生本真的樣貌與能量,這說明了我們可以主導自身的生命情態,不是他人可以決定的。你再請他來看看。”

  第三次季鹹看完後,對列子說“你老師恍惚不定,難以捉摸,等他心神安寧時,再找我來。”列子進到屋裏,告訴壺子今日的情況。

  壺子說“這次我展現的是無跡可尋的太虛境界。”

  下一次看相時,季鹹腳都還未站穩,就被壺子所顯現的萬象俱空的境界嚇得倉皇逃跑。

  壺子說“剛剛我隻不過和他隨順應變,他分不清彼此,隻得逃走。”

  列子終於恍然大悟,慚愧自己才疏學淺,慚愧自己看不起老師。

  天歌說“呃,故事雖好,可是殿下我問的是石敢當,跟這故事有啥關係?”

  俊彥太子道“沒什麽關係……”

  天歌“呃……”

  沒什麽關係,還給我講這個做什麽啊?

  俊彥太子道“就是看你緊張,給你說個輕鬆的……”

  天歌說“呃……”

  俊彥太子道“西漢史遊《急就篇》載“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急就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識字課本,“石敢當”三字出現在其介紹姓氏的部分。唐代經學大師顏師古認為“衛有石蠟、石買、石惡,鄭有石癸、石楚、石製,皆為石氏。敢當,言所當無敵也。”元代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卷十七和《說郛》卷二十四、明代楊慎的《升庵集》卷四十四、明代徐勃的《徐氏筆精》都援引了此說,認為“石”為姓氏。但具體是姓石名敢還是名敢當,說法不一。山東萊蕪揚莊清代石敢當淺浮雕像,山西祁縣喬家大院“泰山石敢當”。就這樣,石敢當一戰成名,一傳十十傳百,人們但凡遇到問題便去尋他,但總有分身乏術之時,遂找來一石匠刻上自己的家鄉與名字以鎮壓鬼神,文字刻於石頭之上,石頭便有了神力。這便是民間所傳“泰山石敢當”的由來。”

  天歌笑道“那石敢當到底是神是人,還是石頭呀?幹什麽用的?”

  俊彥太子道“辟邪壓殃,祈福求康,宋人施清臣《繼古叢編》中載“吳民廬舍,遇街衢直衝,必設石人,或植石片,鐫‘石敢當’以鎮之。本《急就章》也。”明代黃仲昭《八閩通誌》中載“慶曆四年,秘書丞張緯出宰莆田得一石銘長五尺其文曰‘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張。路口房後牆上的石敢當。”

  天歌說“那石敢當到底源自哪裏?”

  俊彥太子道“”“石敢當”到底源於哪朝哪代哪地,誰也無法定論,關於石敢當的傳說也隨著時代發展逐漸淡化,但“石敢當”英勇無畏的象征精神卻一直流傳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