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道教的彼岸世界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092
  俊彥太子道“隻不過是分布不同,就像你們出生在不同的地方,不過還是一個世界……”

  天歌說“嗬嗬,那還是一個世界,但是這不同的人種到頭來接受的東西就不一樣了,要是投胎到不同的國家,可真是受不了,反正不管太子殿下說什麽,我覺得還是我們本土的宗教比較好,想修道,也有很多的經典學習,等到老了以後回家的時候,也能回到自己國土的地方,以後再說的遠一點啊,等到下輩子投胎的時候,就算是做牛做馬做豬做狗,還是就是還有機會做人的話,那也是升到我們中國的地盤上,不應做他人的奴隸!”

  俊彥太子笑道“嗬嗬,說的好,這樣看來你也想開了,想要好好修煉了,跟我學習入道修行的玄門法門了?”

  天歌笑道“本來在天庭就什麽人都不認識,來到這裏也隻不過是從一個陌生的地方到了另一個陌生的地方而已,天天大都一樣,太子殿下如若不嫌棄,又對我如此耐心,教我,我又有何樂而不求呢,難不成我還一點不幸福,不知道好好的去學習的話,那我也太傻了吧!嗬嗬……”

  俊彥太子道“孺子可教也,不過知道,在翼瑤宮中,不如在我這裏學的多,還算識趣……”

  天歌心想,這俊彥太子處處都要和翼瑤殿下一比高低,看樣子他們哥倆的仇恨還真是,不如一一般的,兄弟間的情分了。

  天歌說“太子殿下剛才說,太乙救苦天尊,他是誰?神仙嗎?”

  俊彥太子道“現在都不知道太乙救苦天族了?沒想到地上盡無知至此……”

  天歌笑道“嗬嗬,我隻知道有觀音菩薩……”

  俊彥太子道“試看我道藏三洞四輔十二部經中,每言到接引、拔度、超渡之事皆要仰仗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因他是元始祖炁所妙化之九陽之精,故元始天尊謂老君曰此聖最尊最貴,最聖最靈,可說得到並具有最無上之道心,其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最能代表道之真心,真慈真仁,以大慈悲心平等心來救度眾生得以離苦得樂,令他們凡有所求,必能如願,如求健康長壽,得健康長壽,求官得官,求子得子,求福得福,求定得定,求道得道,求仙得仙,求度得度,隻求你能招牛賾徐`驗。”

  天歌說“哇,居然這麽靈驗……”

  俊彥太子道“太乙救苦天尊因係無上道果之應化身,具有大自在神通力,無量大智慧力,能為人破厄破難ˋ破邪破魔ˋ並能為人解除一切病苦,故有太乙醫王之稱號。在天則稱太乙福神,在世稱為大慈仁者,在地獄稱為日耀帝君,在外道攝邪稱為獅子明王,在水府稱為洞淵帝君。因其具有廣大神通力,十方救苦天尊及十殿冥王皆其所化,故可自由出入遨遊天上人間地府水府,凡舉一切度生度死之救度工作其皆能為,隻要尋聲即隨機赴感,故又尊稱〔太乙尋聲救苦天尊〕。”

  天歌說“太乙是什麽意思?”

  俊彥太子道“太乙即太一,又稱元始祖炁,玄元一炁,乃無極之先,萬物之根源,靜為無極,動為太極,故物物含有此太乙之炁又稱太乙含真炁,簡稱物物一太極。一能通天透地,舉凡無極界,太極界,三千大千世界,水府,地獄無處不到,既能貫徹萬物萬象萬事,亦為無為而無所不為之原動力。?太乙救苦天尊即是太始太乙玄元一炁之妙化,因見眾生受苦輪回報對無了時,特具大慈仁心在元始天尊前發清靜心,廣大願,謹遵元始教旨,普渡群生離苦得樂,隻要眾生持念,思念太乙救苦天尊聖號,自然以心印心與太乙道力相印,即時感應,始萬邪不入,萬禍不侵,萬難不生,誦之萬遍,福祿綿延,吉祥萃泰,壽命永保遐年。在世能抱自己之一與太乙救苦天尊之一相印,即能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清靜無染,因心淨而國土淨。臨終前不忘思念太乙救苦天尊,則即時被接引往生東極長樂世界——東極妙嚴宮,永脫生死輪回之苦。身為道教神職人員,道教教徒,道教信徒的我們,能不知道我們道教這一偉大的淨土法門嗎?”

  天歌說“我都不知道,嗬嗬,淨土法門又是什麽?”

  俊彥太子道“是,道教的彼岸世界……”

  天歌說“道教的淨土世界又是什麽?”

  俊彥太子道“據道經記載,道教之彼岸世界應該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天界,有三十三重天宮;二是地界,即五嶽名山、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還有就是海上諸仙島,十洲三島是也。三就是太乙救苦天尊所主的東方長樂世界,須憑道力拔度,往生之淨土。”

  天歌說“三個部分都說的是什麽呀?”

  俊彥太子道“一、生神淨土,道教以追求長生為主要目標,故往生長樂世界,並非道士之追求也。雖曰長樂國土,仍然不免為鬼魂之居所也。印光法師雲“西方世界,無有女子,女人到此,皆做童男身。”蓋西方為金方,金為陰氣肅斂之地,鬼魂又為陰氣之質,故無女子。還有就是因為佛教素來有重男輕女的傳統,認為女子為無漏之軀,既然到了極樂世界,自然轉女成男了。而道教之東方長樂世界,乃救苦天尊所化,天尊《太乙救苦護身妙經》說“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群耶,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或為天師道士,或為皇人老君,或為天醫功曹,或為男子女子,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大元師,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

  天歌說“這幫和尚,根本不把女人放在眼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