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大乘之法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53
  翼瑤殿下道“世人容易犯心侈、性強、多欲、極貪的毛病,對於修道來說,這些都是障礙。要消除這些障礙,不能強令之斷,而要順其性而張之,由此產生種種痛苦與不便,世人不堪忍受痛苦,產生出離痛苦之心,於是,聖人誘之使修道。這就是杜光庭所謂權教的方法。權教主要側重於攝心、攝性、攝欲、攝貪,由此可見,聖人之設權教,實是讓世人去奢從儉,去偽從真,去有欲有為,行無欲無為,使世人反性修道,入於教門。”

  權教之外,又有實教,實教是針對上乘利根之士修道而言的。對於上士為什麽不因權教以導之!杜光庭認為“氣清和者生乃穎利,才智過人,明古達今,問一知十。此人根性既利,了悟圓通,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見善如不及,聞惡如探湯。故能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明方便之法,知進趣之途,不俟權道誘之,自達真實之教矣。”就是說上士因稟清氣而才智過人,了悟圓通,識善惡、明方便之法,故可以自達真實之教。

  天歌說“權教是什麽?不會是邪教吧?”

  翼瑤殿下道“佛法有權、實二教。權教為凡夫、小乘說法,取權宜義,如《阿含經》是。”

  杜光庭將實教分為世俗人理身的實教和出家人理身的實教。他將世俗人理身的實教定義為“夫實教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禮樂仁信,以正萬方。人君與君子服而行之,垂法四海。”上根利器之人,在俗則奉禮法,為四海之典範,以修其身。對於出家人的理身實踐,杜光庭說“修道之士,聖人以玄功難懋,世欲易迷,設科戒儀範之文,用齊其外;著注念神凝之法,以正其心。複以煉氣胎元之方,製其食味;祈真朝謝之品,滌其過尤。然後趣於學無學之途,臻乎冥寂,棲於損之又損之府,契乎無為。則邪謫之關不開,鎮靜之淳和可致”。這就是說,上士實教之法,其修煉的目的在於製其味、滌其過。

  具體方法則包括設科戒儀範以齊外,注念神凝以正心,煉氣胎元以製食味,祈真朝謝以滌過等。上士之實法,同權教有所不同。權教適用於中下之士,他們多欲、多貪,不易入道,權教順其欲而強之,使之因極欲而得痛苦,因痛苦而修道,其方法論的原則是“反者道之動”,先從道的反麵讓世人去感受失道之痛苦,然後再引導世人入於正道。實教針對的是上根利器之士,他們秉性清和,少私寡欲,易於入道,實教則因此直接引導修道者切入正宗的道教修持,通過諸如科戒、注念、凝神、煉氣、祈真、朝謝,使他們達致正心、修身,從而臻於冥寂、契乎無為。權教與實教,是中乘修道之法的兩個重要內容。

  天歌說“那大乘之法又是什麽呢?”

  翼瑤殿下道“大乘之法,小乘之法的修持,可以使修道者通過戒律來約束自己的心身,以存神之法安靜其內心,以齋戒之法莊重其外表,這為入道修持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但還沒有進入正式的道教修持。中乘之法則正式進入到道教修持的過程中來,中乘之法有權有實,通過不同的方法,能使修道者熟其行、製其味、滌其過,達致正心、修身,臻於冥寂、契乎無為。對於中乘之法,杜光庭認為仍然有其不足之處。他說“中乘之道或權或實,猶滯於修,又舍此權實有修之門,求入大乘無為之趣。”他認為中乘之道因有權實高下之分,猶滯於修,所以唯有舍此有修之門,入於大乘無為之境,才能了道。由此,杜光庭又提出大乘無為之境的修持方法。”

  杜光庭大乘無為之境的修持方法繼承了老子無為的思想。杜光庭對“無為”的境界大為推崇,認為無為是理國修身之要。他說“理國執無為之道,民複樸而還淳。理身執無為之行,則神全而氣王。氣王者延年,神全者升玄,理國修身之要也。”認為理國無為,民複淳樸而達於治世,修身無為則可神全氣旺而致於延年。

  對於什麽是無為的修持方法,杜光庭做出了新的闡述與發揮“無為之理,其大矣哉。無為者,非謂引而不來,推而不去,迫而不應,感而不動,堅滯而不流,把握而不散也。謂其私誌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聖人之無為也,因循任下,責成不勞,謀無失策,舉無遺事,言為文章,行為表則,進退應時,動靜循理,美醜不好憎,賞罰不喜怒,名各自命,類各自用,事由自然,莫出於己,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是則群臣輻輳,賢與不肖各盡其用”。

  杜光庭認為無為之理博大精深,無為不是什麽也不做、什麽也不想的意思,而是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循理而舉事,因資以立功,並且做到事成而不伐、功成而不舉。“無為”對於杜光庭而言,不僅是一種修道的方法,更是修道的境界。他認為修道之人唯有“見於無色,聞於無聲,味於無味,入於無形,了於無為,乃謂之證道果也”。

  能做到“了於無為”,才可謂得證道果。杜光庭認為無為亦是一個過程,或者說勉強可以分為三個依次遞進的階段跡無為、心無為、心跡俱無為。所謂跡無為,即是指功舉不自伐,則功不明而身明;心無為,實是指絕思滅誌,無思無慮;心跡俱忘,則是指不刻意為無為而無為,從而使“陰陽為之使,鬼神為之謀”,最後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

  杜光庭說“上德之君,性合乎道,而命合乎一,體自然為用,運太和為神,動合乎天,靜合乎地,與道相得而無所為也。神無思,誌無慮者,此心之無為也。不顯其功,而功若天地,不彰其明,而明並日月,此跡之無為也。夫此無為,非佼學無為而為於無為,是無以為也。陰陽為之使,鬼神為之謀,進退推移,與化無極,玄默寂寥,而與化俱,此謂心跡俱無為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