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天命難違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27
  俊彥太子道“那是自然,如果,天生就是神仙下凡的話,怎麽樣也比翻拍的普通人強的多的多了吧,要是不強的話,那豈不是丟了神仙的臉,再怎麽樣老天爺會做好記號,讓他走上這種修仙之路的,但是他一開始不相信也好,相信也好,到最終都會走到相信在這條路上……”

  天歌說“這是為什麽呢?”

  俊彥太子道“嗬嗬,因為不管他怎麽樣反抗,到最後命運都會讓他相信,這也是天意,如此的就是,曆經一切人生苦難,到最後才知道修仙大道的樂趣……”

  天歌說“老天爺安排的這些命運,還真是讓人無奈……”

  俊彥太子道“可以說不想曆經這些無奈的命運安排,就想要這樣好好的修煉,這樣的話才能修身得到永不墜,輪回之苦!”

  天歌說“好,那殿下就耐心教教我吧!不知道修練時候還要注意什麽?”

  俊彥太子道“因此,說“動處煉性,靜處煉命”是分開說的性與命,是相對地說;而性與命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從根本上說性與命又是不能分開的,它們統一於太極。太極是性命之源,但在太極中,一切都是隱態的、潛在的可能,它是混沌的統一。太極即是混沌的統一,它本身無所謂動與靜,但是它蘊含中有動與靜的可能。太極的動靜可見,可見的則是太極分化出陰陽與性命以後陰陽性命的動靜,性命的動靜就是太極的動靜的體現,故我們說從太極的動靜而分出性命。太極既分之後,太極即在萬物之中,也在人身之中。但是人在後天中為物欲我執所拘,人的有意識生活不能及於太極,不能體認到太極,所以才有所謂修道,修就是修這個太極,體認這個太極,讓太極能有意識地顯現並起作用。”

  天歌說“這樣修煉的問題就變成如何體認太極?如何涵養保持個先天太極的狀態?黃元吉老師認為,必須在大靜大定中忽然一覺,從後天契入先天,這時玄關竅開,真陽發生,就在這一瞬間要把握住先天顯現的時機,頓悟自己的本來麵目。由此進一步滋養壯大真陽之氣,行周天火候,采藥煉丹。內丹養生的修煉方法原則上就是如此,實際上這裏麵還是大有文章。這又要回到前麵說的“動處煉性,靜處煉命”,因為要想在坐上出現真陽發生之景,要想在真陽發生之一瞬間能準確地捕捉到自己的先天太極本來麵目,要想在後麵的采大藥行周天火候時不出現問題,這些“靜處煉命”都離不開平時的“動中煉性”。黃元吉老師強調,煉己是煉丹的基礎,心性修養的境界是保證煉丹不出偏差的前提。而要提高心性修養的境界,就不能隻是在平安無事的生活中修,而要在世間的大風大浪中修,在各種磨難考驗中修,經曆過人世的風風雨雨,經曆過榮華美色的考驗,這樣才能如汙泥中的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開出清淨的花朵。要把坐上的修煉與坐下的生活統一起來,經曆過生活的百味而能一切放下,有了一顆不動的修煉內丹養生的金剛之心,這樣修道煉丹才能成功。也才能真正做到在生活中修道,在修道中生活。”

  俊彥太子道“想不到你還懂得挺多的嘛,懂因果的人不會貪圖占別人的便宜,因為他知道將來會因為眼前所占的便宜,重重地付出更可怕的代價。懂信因果的人通常願意自己吃眼前虧,而把好處讓給別人。因為他知道學習吃虧對自己的將來大有益處,學吃虧不但可以使別人歡喜,更可以藉此機會砥礪自己的堅忍和仁慈的品德。吃虧就是占便宜。眼前所吃的虧將來必定能得到更大的報償。把因果參透了,才真正曉得,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占便宜的人?沒有;有沒有吃虧的人?也沒有。為什麽?他要償債的,殺人要償命,欠債要還錢,因果通三世,麻煩在此地。”

  天歌說“其實欺負別人、迫害別人,是他不懂得因果報應。如果真正懂得因果報應,不敢幹這個事情,他要報償。你害了他,奪取他的財物,他念念不忘,他就跟著你,他一定要把它討回來他才滿願。怎麽個討法?投胎到你家裏去,做你的兒子、做你的孫子,你奪取他的財產,到最後你全部要給他。如果你害了他的命,他也會害你的命。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是六道的真實狀況,不能不知道。我們了解這個狀況,所以我們才能一筆勾消。我們受人毀謗、受人羞辱、受人陷害、受人障礙,我們怎麽看這個問題?”

  俊彥太子道“就是這個理,我過去生中這種樣子對待他,今天又碰到,他用這個方法對待我,這一報還一報,歡歡喜喜,這筆帳了了。我沒有怨恨,我不再想報複你了,我們的賬到此為止,來生遇到了,歡歡喜喜,這多好!可不能記仇,記仇的時候,來生我又要報複他,再一生他又要報複我,雙方都痛苦。不如我現在忍受這個苦痛,一筆勾消,這多自在。太上感應經上說真正明白善因產生善果,惡因產生惡果的人,就不會再做壞事情了。人雖負我,因果不負;善因善果,惡因惡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自作自受,無人代替。因果不昧,善惡有報。孤苦伶仃為何因?前世惡心侵算人。功德無量自在身,講說因果與眾人;顯爵高官是何因?獻金捐錢人。美麗照人人見愛,名卉鮮花供神人;穿著華麗多溫暖,樂於助人。”

  天歌說“得到需要的,是福;貪求過多的,是累。大富大貴,勿求於外。心肯仁慈,即是大富心能念經,即是大貴。權勢,不可使盡;福報,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凡事,吃虧是福;凡事,忍讓是徳。量有多大,心有多靜;心有多靜,福有多深。不要等奄奄一息才領悟無常;不要等到無藥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終結才斷惡行善;不要等到麵臨死亡才想到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