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人生百味真修行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095
  天歌心說,這太子殿下,為何要跟自己說這個修仙的故事呢?

  莫非是太子殿下看我說,要是什麽都不做,就可以嗬拔的時間好好的去休息,他聽了之後覺得這樣做並不多,這並不利於休閑,所以講了這個故事,就是說修仙得道也不能脫離生活。還要從生活的曆練中來。

  這個概念思想好像和自己平時見過的那些出家人,也就是電視上演的那些出家人,比如說那些和尚尼姑不問世事,所在深山老林閉關修煉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那些閉關修煉的人,沒有經曆人生百味,想得道反而不能成功,最後都是沒有得道,反而是生活中曆練的,到最後功德圓滿,就修仙先道到升天去了,連神仙都來接引,這個不是看起來是諷刺,其實也是事實,果然不是的哈,那天庭又何必讓神仙,到時間就下界曆劫呢?

  其實從另一方麵來體現的話,也是道教對於修煉,和佛教的那種不問世事的修煉是完全不同的。

  天歌心想,也許就像自己說的那樣,如果人人都來天庭做神仙的話,那天庭也會記得,嗯,還有啥人還就像人間一樣,天庭的這種神秘感也就沒有這麽厲害了。

  天歌說“殿下,你說這個故事的意義也已經達到了,我聽了之後很受感觸,以後我想我有自己的想法了,或許我們的每個人都不一樣,想法也不同,但是殊途同歸,大家最終都是死死生生,生生死死……”

  俊彥太子道“所以才願意修仙得道,什麽時候都不要掉入在這些世俗繁瑣的這些複雜事情上麵,而是跳脫這個圈子,好好看看自己是為了什麽而生的!大家隨時隨處,不論事大事小順境逆境,總要在心中保持智慧的觀照,如寶劍長懸,寶刀不釋,這樣就無處不是學道之時,也就無處不是入靜用功的時候了。又何況能隨時隨處勇猛精進奮力體認,忽然在處事應物的動中撞破玄機現出先天真消息,才知大道在人倫日用為人處事之際上顯現,上下昭著,明明白白,實在是如同水流花放,魚躍鳥飛,一派天然和諧的氣象,無時無處不是天機,不必隻有在打坐時才有道。要說修道之所以不能成功,總是由於在煉己上沒有下功夫。”

  大家如果不在市廛塵勞中修煉,那就好像蓮花不栽在汙泥之內,這樣怎麽能得到中通外直、出汙泥而不染,顯現出清待如玉的蓮花呢?世上的修行人,如果不知道在塵俗中煉己修心,那麽在靜時固然能夠定下來,但一遇到生活中出了點事故,就不免神馳氣散,貪瞋癡愛種種煩惱紛紛而起,所以這些人每當到築基之候,開始行一時半刻的采藥煉丹的功夫,由於在這個關鍵時刻修心不純,妄想紛飛,幾乎要造成爐殘鼎敗,汞走鉛飛的不良後果,不隻是丹功不能煉成,而且使性命因此而傾喪,還不如常人不煉功的狀態。

  天歌說“這樣自己盲修瞎煉而招來凶險的修煉之士,古往今來數不勝數。隻有那些能夠在塵俗中煉之又煉,曆經考驗的人,自然可以心平氣和,火性不生,水情不濫,水火既濟,真陽出現,以此真陽之氣升降進退,轉化一身之陰,久久自然一身輕靈如同彩霞升舉,氣血和暢好似風調雨順,隻有這樣大丹才有可能煉成。”

  俊彥太子道“要清楚,太極為煉丹之本,由太極之動靜而分出性命,性命統一於太極。要體認太極,仍須從性命上下功夫,動處煉性,靜處煉命。隻有平時煉己功純,才能於陰極陽生、無而生有之時體認到先天太極,並進而行周天功法而采取結丹。所謂的“動處煉性,靜處煉命”,並不是說動處隻是煉性,靜處隻是煉命,其實性與命是不能分開的。煉性時,命在其中,煉命時,性在其中。修道的極境,是性命合一,動靜合一,無分性命動靜,時時處處皆是道。所以講“動處煉性,靜處煉命”是有其特定的意義的。動處,也就是在平常生活中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時候,這時如何用功呢?你當然不能在這個時候打坐入定,閉上眼睛一切不管,那樣你就無法麵對生活中的事務了。故此時唯有一麵正常地處理人和事,從外表看起來與常人沒有什麽兩樣;一麵慧觀常存,隨時觀照,保持元神作主,不隨外境而轉,不生妄想。雜念來了,能隨時覺知,曆一切境,而心無動搖。”

  天歌笑道“我懂了,這個修煉的過程不是以靜定為主,而是以心性修養,意識觀照為主,相對來說主要是培養在麵對各種具體的生存環境、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時的觀照能力,能夠在一切時一切處常保清醒,不為境轉,所以把它叫做“動處煉性”。但這個動處煉性的過程也與平時的命功修煉有關,而且煉性煉得好自然也就影響修命。

  靜處,就是指無事獨處時,一個人可以完全靜下來專心修道,此時可以放下萬緣,一念不生,深入大定之中,與虛無道體相融為一。這時是定下來專門做功夫的時候,身體氣脈的轉變、能量的升華等整個生命的改造工程都靠靜定境界來完成,所以把它叫做“靜中煉命”。”

  但是,煉命靠什麽來煉?誰在煉命?修煉的主體意識、能動意識仍然是根本,任何時候離不開明心見性,離不開真性作主,元神就位,真意為用,所以煉命本身也還是要通過陰陽、水火相濟來實現,離不開心性的觀照作用,而且明心見性,體認太極虛無一氣,這才是煉命的基礎,其實這本身也就是煉性的過程。

  俊彥太子道“靠悟性,恒心和毅力,最重要的是仙根,沒有基礎的人肯定是不如人家有基礎的人……”

  天歌笑道“那是自然有基礎,怎麽樣都是有基礎,聽起來也不方便,學起來也是很困,悟性和沒有基礎的人比就更高一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