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收回成命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93
  俊彥太子道“天歌,你以後就跟著我身邊,給我解悶兒……”

  夕妍雪說“太子殿下,你怎麽能這樣,什麽東西才來到這裏去,第一天你就讓她在你身邊跟著,你把我放在哪裏呀?我可是你的太子妃呀?”

  天歌說“請太子殿下收回成命,我不願意這樣,我願意去幹一些粗活也好,累一點也罷,我就不想在這裏惹是非,如果到時候給我惹來不少是非,我可承擔不起……”

  誰願意待在你身邊呀,一個太子殿下又不說你脾氣怎麽樣,就你身邊的這太子妃,我怎麽能招惹得起呢?我隻不過是個小小的宮女,人家打我一下我能受得了背後給我個陰招,我能還能有我的小命嗎?

  俊彥太子直接無視身邊的夕妍雪道“為什麽給我個理由,就可以不用待在我身邊,派你去做那種最粗,最累,最重,最髒的活……”

  哼!女人還真是不識好歹,那她跟在我身邊做個選擇,她還不願意,以為我身邊沒有給我說話的人嗎?你去做粗活是嗎?那就給她一個粗活,讓她去好好說說苦這種人,恐怕是二弟把她保護的太好了,還沒有受過罪吧!

  天歌笑道“我就不說其他的了,就太子妃娘娘也不會同意的,天下若是能說服太子妃娘娘的話,那我就同意留在你身邊,不然的話我留在這裏也也是無用,到時候惹得大家都不愉快,我覺得這又是何必,殿下又是何必呢?再說了,殿下莫非是耳根子太清靜了,非得要人在身邊吵著才舒服嗎?”

  一直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這俊彥太子並沒有直麵回答天歌的說話,而是一個人,有點自言自語道“《漢書》載,漢宣帝時“鳳皇神爵數集”,鳥身“高五、六尺”。《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第一》載“建武十七年,有五鳳皇見於穎川之陝縣”。注引《東觀漢記》曰“鳳高八尺”。而據《京房易傳》“鳳皇高丈二。”漢代人所描繪的鳳凰形體特征,有一個共同之處,這就是鳳凰體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天歌說“漢代對於“四靈”,有兩個說法一個是麟、鳳、龜、龍;另一個為天之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拾遺記》記述“堯在位七十年……有祗支之國,獻重明之鳥,……狀如雞,鳴似鳳,能摶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害……其未至之時,國人或刻木,或鑄金,為此鳥之狀,置於門戶之間,則魑魅醜類自然退。”據此,考古學家認為,漢畫像石墓中,墓門鋪首之上所刻對稱鳥獸,其鳥具冠展翼,若鳳凰者,即取意於重明鳥也,認為她能驅退鬼蜮魑魅,故用以裝飾拱衛墓門和龍紋一樣。”

  夕妍雪道“鳳凰代表一種吉祥的意思,是一種神獸。古代就流傳鳳凰。那麽關於鳳凰的傳說你聽說過嗎?鳳凰是怎麽來的呢?下麵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鳳凰的傳說故事,歡迎大家觀看。聽老人們講,古代有鳳凰鳥,那是既美麗又聰明的鳥。”

  天歌說“還真的有人見過,而且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史書記載。《前漢書、昭帝紀)“三年……冬十月,鳳凰集東海,遣使者祀其處。”。這是說,昭帝始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年的冬天十月裏,有許多鳳凰聚集在東海岸邊的山上,皇帝認為這是了不起的祥瑞征兆,專門派使臣到海邊祭祀。傳說鳳凰老家就在東海岸邊連雲港雲台山脈的凰窩山上。而有史以來,這裏的地名、山名就叫做凰窩、凰窩山,民間還—直流傳著許許多多龍鳳呈樣的愛情故事,亦真亦幻,神奇曼妙,動人心弦。這更加印證了連雲港凰窩山就是鳳凰棲息的地方。”

  夕妍雪也是想和天歌比比,心想你能討太殿下喜歡,我也能,便搶著道“鳳凰自古就是人們的圖騰崇拜物,後來傳說其幻化成神鳥不脛而走。鳳凰從品性到形狀,高度地綜合了鳥類的特征,是鳥類之王。鳥類像人們對自己的兄長那樣,尊敬、擁護,愛戴、敬畏鳳凰。人們還賦於她聰穎的智慧、崇高的思想和優良的品質。她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支,在中國民間文化中扮演著一個集德、義、禮、仁、信於一體的聖物的角色,承載了相當深厚的文化寄托,是天下太平、百姓幸福的標誌,是純潔愛情、美滿姻緣的像征,是世間美好的吉祥物。連雲港人為有凰窩而自豪,為有鳳凰而驕傲。連雲港也因凰窩而傳揚四海,也因鳳凰而聞名遐邇。”

  天歌說“久聞凰窩山之名,讀了民初張學瀚,“凰窩仿佛桃源境,賞月看花且誦經。”的詩句後,常神往到凰窩山—遊,領略它的山海風貌,特別是那一個個美麗動人的龍鳳傳說,更添了尋秘探幽的興趣。遊凰窩山不是作家們的初衷,他們最有興致的是要尋覓龍鳳傳說,更想—睹鳳凰仙女蔚雲的嬌容。我們登上108級“拜風梯”,在氣喘籲籲中終於看到了“棲鳳亭”,是傳說中鳳凰棲息的地方。在此不遠處立有一尊青銅鳳凰像,這就是人們仰慕的鳳凰仙女蔚雲。這地方叫“丹鳳朝陽台”,是鳳凰仙女蔚雲眺望情郎妙臣的地方。相傳玉龍太子妙臣回到大海後,蔚雲思君心切,飛來這裏,麵對大海,望眼欲穿,日出也等,星夜也等,希望有一天,希望下一個雨季能與心上人歡聚。”

  研究古典文學的作家們為了探究龍鳳的愛情故事,還特別繞有情趣地遊覽了凰窩山之勝景“三潭飛雪”,龍鳳的愛情故事就是由此而來。它在龍潭澗中遊,是傳說中玉龍太子妙臣順著龍潭洞從東海來到凰窩山與鳳凰仙女蔚雲相會的地方。相傳東海龍王敖廣的兒子妙臣氣宇軒昂,智慧超群,他在—次海邊遊玩時,恰巧看到山崖上姿容溫雅的鳳凰仙女蔚雲,那天然的風韻和美貌深深吸引了他,她也脈脈含情地凝視。然而天上海中無法相聚,蔚雲執著地飛遍千山萬水銜來樹枝草木,在高高的山穀中築起一道大壩,蓄水積流。有誌者事竟成。在又—個雨季來臨時,天水浩蕩,衝出的水流在山穀中形成一條彎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