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不認同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0      字數:2114
  天歌笑道“嗬嗬,這樣說來,這做隱士,還真是需要有學問的人才能做到,要認識呀,都拿出來陶淵明這樣的,大學問家,來比喻了,又拿出來孔子,這樣的學文章來比喻,可是就算是沒沒有多少文化水準吧,但是怎麽樣也想要有一份心底,最寧靜的歸屬感,隱居山林中,幾間草廬,三五隻雞鴨,幾畝薄地,自給自足,就過起了與世隔絕的日子,這樣的日子不算是隱士嗎?”

  孟昶笑道“隱士,是道家哲學術語。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士人,民間教育家。首先是“士”,即知識分子,否則就無所謂隱士。隱士首先是知識分子,是“士”階層的成員之一。並不是所有居於鄉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稱為隱士,那些向往入仕但卻無機會無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隱士,那些沒有文化的農夫樵子細民野老也不是隱士;隻有那些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並且是真正出自內心不願入仕的隱居者,才能被稱之為隱士。”

  小蘭笑道“他們跟莊子一樣,崇尚自然無為的人生態度,選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生活方式。隱士一般是道家人物,而道家代表人物也往往是隱士,比如,許由、巢父、列子、莊子、鬼穀子、張良、黃石公、鄧禹、諸葛亮、劉伯溫、水鏡先生、徐茂公、苗訓、陳摶、河上丈人、陶淵明等等,當然,還有很多沒有留下著作的隱士,這是因為戰亂以致於我們無法了解他們。”

  1舊指隱居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士人。隱士的別稱處士;處人;高士;高人;山人;煙客;逸民;逸士;遺民;隱者;隱君子;園客;幽人;

  2借指因對某事物不關心或因厭倦表示沉默而不出頭露麵者。

  3指有條件·有機會擔任領導職務而不擔任,或已經擔任領導職務卻辭退的在某一學科有一定影響的學者。

  “隱士”就是隱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識分子,否則就無所謂隱居。不仕,不在仕途,終身在鄉村為農民,或遁跡江湖經商,或居於岩穴砍柴。曆代都有無數隱居的人,皆不可稱為隱士。

  小蘭也笑道“隱士首先是知識分子,是“士”階層的成員之一。並不是所有居於鄉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稱為隱士,那些向往入仕但卻無機會無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隱士,那些沒有文化的農夫樵子細民野老也不是隱士;隻有那些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並且是真正出自內心不願入仕的隱居者,才能被稱之為隱士。”

  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麵或是振衣而歸的高士情懷,或是陶醉其中的怡然自樂。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

  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淒淒。--劉安《招隱士》

  振衣千仞崗,濯足萬裏流。--左思《詠史》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

  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獨坐幽篁裏,彈琴複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裏館》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劉禹錫《陋室銘》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隱居的心,俗世中人誰會懂,恍夢中身在九嶺。--王堅

  小蘭笑道“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曆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

  又說“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

  孟昶笑道“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靈魂”飲酒一詩菊花裏有陶淵明的隱士情懷,是的。菊花裏不僅有陶淵明的隱世情懷,並且這一意象還被古代很多隱士采用,隻不過以陶淵明最為鮮明。

  天歌不服道“菊花秋天盛開,菊是四季花事中開晚的一種,隻有菊花在那蕭瑟的秋風中傲然怒放、淩霜盛開,為冷寂荒蕪的大自然帶來無限生機,無疑會令人想到孤標傲世、高潔勁節的君子之德。

  陶淵明他是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願與汙濁官吏同流合汙。這種高風亮節在當時是得不到很多人認可的,所以詩人經常被誤解,排擠,在這種孤軍奮戰的情況下,菊是詩人的自喻,是其品格的象征,也是詩人想逃離汙濁官場的寓象。

  ”

  天歌又說“可是我還是不願意相信他是有文化的人才可以做飲食,我覺得隻要是有追求有理想,都是可以叫做影視,難不成叫做隱人嗎?”

  孟昶笑道“哈哈哈,妹子,你說話真是太有意思了!,這怎麽可能這樣叫呢!人生來就是有高低貴賤之分的,這世上哪裏有什麽公平呀,你看你一生出來這不是跟著指頭,哪一個長哪一個短,有一樣的公平嗎?老天造物之時就沒有什麽公平可言,何況是人生呢!”

  天歌思想一會說“你說的也不無道理,可是這是兩種情況,我覺得就算是沒有學問不識幾個字的人,他心中也會有追求自己心底那種寧靜的,對於人生和哲學的想法吧,就算他沒有用詞表達出來,可是他就是有那種想法呢?難道這一種追求不應該嗎?難道說其實此生沒有學過知識,下輩子還不能這樣去給下輩子打一點基礎,好讓下輩子學到一些知識,不會被人恥笑,就算是做隱士都不可以做隱士了嗎!這個我還真是不能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