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遺詔重見天日
作者:孫默默      更新:2020-05-20 08:23      字數:4133
  “既然太後沒有包庇丞相的意思,那就將人請出來,與丞相當麵鑼,對麵鼓的把話說清楚了,也省的有人冤枉了丞相,玷汙了丞相的一世英名,你說呢,丞相?”平昭公主含笑著注視著李東陽,雙手疊放在胸前等著他的回答。

  一切都讓李東陽措手不及,事先根本就沒料想到平昭公主會在今日對他發難,他分明沒有得罪她,也沒有半點兒證據落在她手中。當著眾人的麵,他若是拒絕了,便是心虛,承認了他的罪行。李東陽頷首:“好。”

  平昭公主笑著拍拍手,示意控訴李東陽這些罪行的人上來與他當麵對質,李東陽和太後等人怎麽也沒想到此人會是顧廷菲,怎麽是她?太後心底略略發沉,顧廷菲分明答應自己,跟程子墨和離,回江南去陪著她的女兒了,而且還答應她,終其一生都不能再踏入京城半步,那日她已經命人看著顧廷菲,必須要盯著她回江南,怎麽出了差錯,讓顧廷菲再次出現在她麵前了。

  顧廷菲一身白衣,她恭敬的對著眾人行禮,不少大臣知道她和程子墨和離了,不過她還是平昭公主的義女,身份尊貴,她和平昭公主聯手起來對付李東陽,就要看接下來事態如何發展了。

  顧廷菲身後還跟著一位青衣少年,高嫣正在把玩著手中的玉鐲,一抬起頭,心裏咯噔一下,那不是昨晚她救下的少年,怎麽跟在顧廷菲身後,他們倆是什麽關係?

  李東陽在朝中結黨營私的手冊子被顧廷菲呈上來,包括京城六部的官員,還有江南各地的官員,此外還有殘害忠良,便是戶部侍郎一家,各位大臣都於戶部侍郎同朝為官,知曉他的品行,在他一家在天牢自盡後,不少百姓都自發的給他們一家送行,這是一位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就因為娶了一個瓦剌的妻子,就送命了,這還是一個政治清明的朝廷嗎?律法不允許,可以修改律法。

  此外顧廷菲還呈上了李平親筆書寫的求助信,瓦剌大軍兩次進犯,楊禦史的糧草還沒有送到,不過好在上天庇護黎國,有位姓周的富商籌集了十萬擔的糧草讓兩萬將士能夠衝鋒陷陣,跟瓦剌決一死戰。李東陽卻在朝堂之上說,楊禦史的糧草和禦寒的冬衣已經送到李平等兩萬將士的手中,敢問是不是假傳軍情?

  至於最後一條通敵叛國,那便是讓顧廷菲身後的青衣少年來陳述了,青衣少年遞上了一封書信,這是李東陽親筆寫給瓦剌大王的書信,上麵是李東陽的字跡還有李東陽的印戳,隻隨身帶著,他人根本就觸碰不到,誰還能誣蔑李東陽不成?丞相府裏裏外外重兵把守,連一隻蒼蠅都不能飛進去,更何況是想盜走李東陽貼身的印戳。

  平昭公主含笑著將這些證據都遞給六部的尚書,讓他們去辨別,事情的真偽到底如何?

  李東陽緊咬牙關,出聲道:“誣蔑,這都是誣蔑,這些都是誣蔑。”寬大的袖袍下的雙手緊緊掐著指腹,心底堅定著一個信念,絕對不能認輸投降,還有太後在,平昭公主已經不是黎國人,卻任舊幹預黎國皇室的事,傳出去怕是會有人議論蘭國野心勃勃。

  太後此刻的心情同樣的氣憤,在心裏咒罵著李東陽,不是再三叮囑他,行事一定要謹慎細心,不能被其他人抓到把柄,如今可該如何收場?顧廷菲身後的青衣男子同樣也抬起頭注意到平昭公主身邊的高嫣,昨晚救他的女子便是她,蘭國高大將軍唯一的嫡女高嫣,也是如今平昭公主的繼女。

  一時間,慈寧宮熱鬧非凡,大臣們你看我,我看你,拿著手中滾燙的證據,一邊是李東陽確鑿的證據,一邊是遠嫁蘭國平昭公主的強勢逼迫。事到如今,在確鑿的證據麵前,李東陽還妄想抵賴。平昭公主不屑的看了他一眼,死到臨頭了,還再垂死掙紮,有何用?

  六部的尚書一致站起身,到太後跟前,說了實話,這些證據的確屬實,尤其那份李東陽親自寫給瓦剌大王的密信,更是逃脫不了李東陽通敵叛國的嫌疑。

  太後死死的掐著手掌心,默念著,一定要忍著,絕對不能讓平昭公主的陰謀得逞,於是問道:“廷菲,你既然早些有這些證據,又為何不提前呈上給哀家,非要費周折的去打攪姑母,姑母還是避嫌的好。哀家看時辰也不早了,姑母和蘭國的使臣就先回去歇著。”在心底早就將顧廷菲罵了狗血淋頭,不知分寸,非得讓黎國在蘭國麵前丟臉才是。

  顧廷菲在心裏冷哼,要是提前遞給太後,這些證據就永無出頭之日,她也不傻,太後是李東陽的嫡親女兒,豈能不庇護李東陽。再者,假傳軍情這件事,也是靠顧廷楓才得到可靠的證據,自然不能告訴太後,顧廷菲恭敬的俯身應道:“回太後,妾身也是近日來得到這些消息,恰好在客棧碰到義母,便請義母替先帝清理門戶而已。”

  清理門戶,太後怎麽可能親自動手懲治李東陽,朝堂之上早就沒了先帝在世時的英明。高嫣得到平昭公主的示意,主動站起身帶著蘭國使臣告退了,接下來就剩下平昭公主和黎國的官員,自然沒什麽好避嫌的了。

  平昭公主擲地有聲:“既然本宮知道了此事,那便要問問丞相,你身為黎國的丞相,手握重權,不想著替百姓謀福利,造福黎國的百姓,卻想著在朝堂之上結黨營私,私下裏殘害忠良,甚至假傳軍情,敢問丞相良心何在?本宮記得皇兄當年在世的時候,沒少稱讚丞相,你也是從寒門出身,參見科舉,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位置,為何變成如今這般醜陋了?

  當初你的滿腔為國為民的包袱呢,丞相,你已經不配做黎國的丞相了,太後覺得該如何處置李東陽?”

  六部尚書如今不約而同的對視一眼,非常慶幸有平昭公主這位遠嫁蘭國,能在黎國皇室說上話,能壓住太後的長輩在。平昭公主身為黎國人,雖說遠嫁蘭國,但心底始終記掛著黎國和百姓的安危。這遠比身在丞相之位,不作為還出賣黎國的李東陽強了一百倍,一千倍,這才是黎國人應該做的事。

  前方瓦剌邊境糧草緊缺,李東陽下令讓戶部找借口拖延,遲遲不肯運送糧草前去。直到楊禦史等禦史台的禦史們彈劾戶部貪汙了,他們才不情不願的將糧草籌集出來,甚至要求年邁的楊禦史親自護送糧草去前線,如此沒有公道和正義的人如何能成為丞相,替新帝守護好黎國的萬裏江山,等皇帝成年,交到他手中的黎國,怕是早就千瘡百孔,離亡國不遠了,這不是平昭公主危言聳聽,而是確有其事。

  李東陽麵色依舊鎮定,還口口聲聲的喊著平昭公主狼子野心,聯合蘭國使臣誣蔑他,為的就是鬥倒他,然後蘭國再出兵黎國,這是蘭國的陰謀,讓太後和眾位尚書不要被蒙騙了。

  還有顧廷菲和顧廷楓兄妹倆,早就被蘭國收買了,今晚再此誣蔑他,李東陽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老淚縱橫的懇求太後替他做主,還他一個清白。顧廷菲嗤笑了一聲,都這個時候,證據擺在麵前,李東陽還不肯認罪,還在垂死掙紮,她倒想看看太後會如何取舍。

  太後在心底告訴自己,不管用什麽樣的法子,一定得將此事暫緩,絕對不能在今日處決了父親,父親知道她太多的秘密,同時父親做的那些事她都知道,萬一將父親惹急了,可什麽事都能做的出來,將她牽連下去就不好了。

  太後摩挲著手指,淡聲道:“哀家今日也來了,丞相就尚且回府,再哀家沒有查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前,就暫且不要離開丞相府。不知道這樣處置平昭公主可否滿意?”

  平昭公主聞言,微挑眉梢:“太後,既然你問起了,那本宮就實話實說了,本宮不滿意,證據確鑿了,還用得著查嗎?”

  李東陽還在嚷嚷著平昭公主勾結蘭國,插手黎國的國事,分明就是圖謀不軌,請太後做主。太後心裏堵著一口氣,平昭公主步步緊逼,絲毫不給他們喘氣的機會了,是不是?

  驀得,顧廷菲主動向前走了幾步,停下來,從衣袖裏掏出一道黃色的詔書,遞給六部的尚書,道:“這是先帝臨終前讓木公公送往江南的遺詔,請各位尚書過目,上麵是否是先帝的字跡,此外玉璽的真相各位尚書也辯辯,省的有人說妾身假傳先帝遺詔。”

  有人自然指得太後和李東陽了,六部尚書臉色微變,方才平昭公主提起的時候,他們都覺得可惜,要是先帝留下遺詔,那便再好不過了。如今接過顧廷菲遞來的詔書,自然得小心翼翼的查探,禮部尚書還特意吩咐身邊的官員去趕緊拿先帝生前手寫的詔書過來比對,一辨真偽。

  太後眼底劃過一絲恨意,先帝臨終了,還派人去江南送詔書給顧廷菲,那分明對顧廷菲還有情義,都到了那個時候,要死了,還惦記著顧廷菲,顧廷菲到底有什麽魅力,能夠讓先帝如此記掛。程子墨也是,雖說跟顧廷菲和離了,但心底還是惦記著她,要不然的話,程子墨在顧廷菲離開之後就應該跟她重歸於好,而不是向如今這般,讓自己空等著他的答複,滿意的答複怕是等不到了。

  太後隱隱有種不好的預感,今日怕是不能保全父親了,得做好這個心理準備了。禮部尚書激動的喊道:“這的確是先帝親筆留下的遺詔,是先帝的遺詔,沒錯,既然有先帝的遺詔再此,我們就應該遵從先帝的遺願。”

  齊豫和蘇明和對視了一眼,太好了,他們等到這一日了,自然不能錯過這個絕佳的機會,隻是他們倆都有一個疑問,為何程子墨不知道先帝留下遺詔,而顧廷菲卻知道,難道木公公去江南的時候,程子墨已經在回京城的路上,現在再去想這些,怕也沒用了。

  有六部的尚書都認可了,太後和李東陽自然得承認了,接下來便是禮部尚書宣讀先帝的遺詔,平昭公主朝顧廷菲眨眨眼,之前顧廷菲找到她的時候,隻遞上了李東陽的證據,卻沒有告訴她先帝還留下詔書,這丫頭連她都瞞著。

  先帝留下的詔書很明確,讓太子繼位,成為黎國下一任的皇帝,至於輔佐大臣,定了三位,小侯爺程子墨、吏部尚書齊豫和兵部尚書蘇明和,將程子墨調往江南,那是先帝暗中授意,相信在江南五年多,程子墨對朝中的事有更深的了解,此外先帝還冊封顧廷菲和程子墨的嫡長女曦姐為皇後,等及笄便於新帝完婚。

  之所以遲遲沒有拿出先帝的遺詔,顧廷菲有些私心,遺詔上麵讓冊封曦姐為太子妃,等及笄後便於新帝完婚,她知道先帝對她的愧疚有多深,想讓她的女兒成為皇後,黎國的國母,如此等新帝親政了,對程子墨和曦姐會禮讓三分。

  程子墨三人輔佐新帝處理朝政,也是名正言順,一來是為了安撫程子墨的心,二來先帝是想彌補對顧廷菲的虧欠,三來先帝是想著保住他們的榮華富貴,四來先帝是想讓程子墨做新帝的嶽丈,想讓程子墨約束新帝。可先帝他就沒有考慮過,萬一新帝有喜歡的女子,又或者曦姐有喜歡的男子,那到時候可怎麽辦?

  有了先帝的這封遺詔,誰也不能抵賴,將曦姐和新帝捆綁在一起了。太後半寸長的指甲狠狠的掐著手掌心的肉裏,都快掐出血來了,她還沒有鬆開。先帝這是擺了她和父親一道,他知道等他過世後,父親和她必定會掌控朝政,什麽時候先帝對他們父女倆生了可疑之心,分明將先帝召回朝堂之上,那是先帝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