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先帝遺詔
作者:孫默默      更新:2020-05-16 08:10      字數:4139
  湛王妃在心底冷笑了幾聲,隨後告訴自己,不得不低頭,太後的懿旨不能違抗,違抗的後果她承擔不了。連精明一世的惠太妃和不可一世的顧側妃她們倆都燒死了,她程子嵐能反抗嗎?

  不能,湛王妃隻能含淚哄著思姐跟著宮人入宮,在她耳邊低聲的告訴她,入宮後見到太後一定要尊敬,守規矩,不可以沒有禮數,凡事都要聽太後的話。在宮裏,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湛王妃見思姐被抱走了,坐著發呆,仿佛心裏空了一大塊。湛王沒了,思姐是她唯一活下去的動力,母女倆這麽多年也算是相依為命了,驟然間,宮裏來人將思姐帶走了,美其名說思姐是皇帝的嫡親姐姐,尊貴的大公主,還不知道太後有什麽謀劃呢!

  誰讓思姐的弟弟,皇帝害死了太後嫡親的小皇子,這個仇換做任何一個女人都不可能忘記,何況尊貴無比又高高在上的太後,她更不可能忘記了。湛王妃不用猜想也知道,思姐和小皇帝在宮裏的日子有多麽煎熬,外人看著風光無限,可實際上,必定苦不堪言。

  她能找誰求助,她能去找誰?成國公府已經敗落了,祖母過世了,父親能靠得住嗎?福安郡主、程勳還有程子墨,他們都還活著,尤其福王前一陣子打贏了福建這場勝仗,受到了先帝的讚揚和器重。

  有福安郡主等人出麵,或許思姐的日子能好過一些。可五年多了,她從未想過跟他們聯係,如今巴巴的聯係上,能幫助她嗎?湛王妃有些退縮了,嗬嗬的笑了起來,眼淚都掉下來,當初她或許就不應該期待著嫁入高門,做人上人,外人看著風光無限,實際上的苦楚也隻有她自己知道。

  前腳太後將思姐接入宮,後腳就有宮女稟告說太子來了,太後聞言,勾唇淺笑:“請太子進來。”

  隨後熱情的朝思姐招手,“來,到哀家身邊,讓哀家好好瞧瞧,是個美人胚子。”彎彎的眉毛,紅撲撲的臉蛋,肉嘟嘟的小手,等思姐走進時,太後還能聞到清香的聞道。

  太子有些猶豫不敢邁入慈寧宮,他雖說小,可他至今都還記得,那日落水,太後的嫡親小皇子沒了,他活了下來,祖母和母妃都沒了,在宮裏他沒有認識和親近的人。除了曾經的先帝,他摟過自己,其他的好像沒了。太後笑眯眯的朝太子招招手,示意他快些進來。

  “哀家也不是什麽壞人,太子別這般沮喪著一張臉,哀家知道你對宮裏陌生,這不,將思姐接入宮陪著你,往後你就有玩伴了,高興嗎?”太後伸手捏著太子的小臉蛋,將思姐拉到太子身邊。

  這是湛王留下的一雙女兒,湛王怕是做夢都想著登上帝位,可惜了,湛王沒有這個福氣,倒是他的兒子有這個福氣。思姐沒吭聲,太子也沒吭聲,這就沒意思了,太後揮手示意他們倆下去吧!

  藍莓大著膽子問道:“太後,您為何要讓思姐入宮?”留在湛王妃身邊不是挺好的嗎?再者太子害死了太後的兒子,太後對他們姐弟倆這麽好作甚!就應該讓太子孤零零的在宮裏待著,孤立無援,這不是更好嗎?

  太後輕看著藍莓,道:“哀家讓她入宮,自然有哀家的道理了。他們姐弟倆關係可不好,小孩子之間玩鬧,總是無傷大雅,你說,是不是?”

  太後想利用思姐對付太子,讓他的日子不好過,藍莓瞬間會意了,稱讚了幾句,得到了太後賞賜的一枚玉手鐲。

  與此同時,在江南的顧廷菲迎來了一個熟悉的客人,從京城遠道而來,能找到顧廷菲,實在是他運氣好。顧廷菲詫異的張大嘴巴,看著麵前的小木子,他不是皇帝身邊最貼近的太監,怎麽出宮了?

  小木子見到顧廷菲了,眼淚瞬間就流淌下流,這一路實在走的太不容易了。喬裝打扮出了京城,加上長時間沒有騎馬,一路上顛簸不已,還沒時常找人問題,遭受了多少白眼,等到江南的時候,他心底緊繃的一根弦才鬆開。

  對於小木子的到來,顧廷菲萬分詫異,急忙問道:“快些別哭,你怎麽出宮了?”心裏咯噔一下,莫不是皇帝除什麽事了?程子墨去京城還沒有給她寫書信報平安,這幾日一直覺得不安定。

  小木子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哭泣道:“少夫人,聖上不好,他一點兒也不好,他讓奴才出宮來找你,這是聖上讓奴才交給您的木盒子。”皇帝對他信任有加,主仆倆感情深厚,在皇帝身子虛弱,最需要他照顧的時候,他卻聽命於皇帝出宮來找顧廷菲了。

  木盒子,顧廷菲沒有遲疑的接過小木子從衣袖裏掏出來的木盒子,緩緩的打開看起來,木盒子外表不精致,裏麵有一封信,還有一份詔書,另外還有一枚免死金牌,這是何意?

  小木子仍舊陷在自己的哭泣中,不能自拔,讓他痛哭一場就好了。

  顧廷菲則是坐在桌前打開書信看了起來,上麵寫著顧廷菲親啟,這是皇帝的筆跡沒錯了。

  廷菲,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朕怕是已經等不到你回京城在見你最後一麵了。朕的身子撐不了那麽久了,五年多了,朕太累了,廷菲,你知道嗎?每每朕想要放棄的時候,腦海中都會浮現你的身影,曾經你跟朕說的每一句話,朕都記得。讓你和程子墨離開京城去江南,那是朕的下下策,朕也是逼不得已。

  五年多來,朕沒有一日不後悔,當初不應該有那麽多顧慮,讓你們一家人離開京城,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對不起,廷菲,對不起。朝堂之上越發的不安定了,皇後、李東陽暗中跟瓦剌勾結被朕秘密的發現了,朕思前想後,覺得京城怕是要變天了。

  朕還活著,他們能忌憚朕一日,若是有朝一日,朕不在了,他們在朝堂之上更加肆無忌憚,此外,邊境的百姓也是朕的百姓,朕要庇護他們。曾經朕看在過世小皇子的份上,對皇後多有容忍,總覺得她不易。卻沒想到,她騙了朕這麽多年,太可恨了。

  在這一刻,朕對她的憐憫蕩然無存。廷菲,朕之所以給你這封信,便是希望你和程子墨能盡快趕回京城,帶上朕留給你們的這封遺詔,還有免死金牌,是朕送給曦姐的見麵禮。朕還沒見過她,也沒有抱過她,對不起,廷菲,朕愧對你們一家,朕怕是很快要去見父皇和母妃了,我們會在天上為你們一家祈福。

  廷菲,若有來世的話,朕希望不要生在帝王之家,生活在普通的百姓之家,或許就沒那麽累,沒那麽多的勾心鬥角了,朕也能享受父母疼愛,兄友弟恭,姐妹和睦的日子了。周維筆。

  顧廷菲是含著淚看完這封信,上麵簡單了說了皇後和李東陽秘密勾結瓦剌,意圖將李平等一種將士們吸引過去,他們到底想做什麽?皇帝沒有寫,顧廷菲大概能猜到一兩分,皇後膝下的小皇子沒了,太子是湛王世子燁哥,他登基了,皇後和李東陽不可能全心全意的輔助他。

  這是皇帝最為擔心的事,小皇子的過世是誰也不願意看到,不希望發生的事,立燁哥為太子,那是皇帝從大局出發,為了黎國的江山社稷著想,他不能因為個人的喜怒哀樂而任性妄為。

  皇後和李東陽或許不理解皇帝,才暗中勾結瓦剌,隻是他們父女倆到底要作甚?

  沒等顧廷菲來得及看皇帝的詔書,就見春巧和春珠兩人慘白著一張臉出現在顧廷菲麵前,兩人不約而同的跪在地上,異口同聲道:“少夫人,聖上駕崩了。”

  聖上駕崩了,太震驚了,顧廷菲捏著手中的書信,瞪圓了眼睛,眼底閃過一絲悲痛,心裏一抽一抽的難受極了,胸口發悶,有點兒喘不過氣來。

  小木子聞言,趴在地上,越發哭的悲痛起來。皇帝駕崩了,勢必在宮裏受皇後等人的欺負,加上皇帝本身的身子經常咳血,還不讓小木子去請太醫,你說時間一長,身子能不垮嗎?當然此刻小木子早就陷入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蜷縮著身子,嘴裏念叨著皇帝。

  她的弟弟就這樣去了,留下偌大的黎國就走了,顧廷菲好半晌才緩過神來,玉手一直捏著手中的書信,緊緊的握住胸口,張大嘴巴大口大口的喘著氣,眼底一層霧氣。程子墨不在身邊,遇到事情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對了,皇帝的詔書寫些什麽,顧廷菲迫不及待的打開看了起來,心裏咯噔一下,這?

  將招數收起來,小木子離開京城,皇後他們勢必會發現,至於小木子出來作甚,怕是隻有皇帝一人知道,也不知道皇帝臨終前有沒有告訴皇後,不,不可能,他既然知道皇後和李東陽圖謀不軌,就不可能告訴他們小木子到江南給她送詔書來了。

  皇帝不放心任何人,也隻有她和程子墨值得信任,才會巴巴的讓小木子千裏迢迢的從宮裏將詔書送來。皇帝駕崩了,這詔書已經變成了先帝遺詔,太子登基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隻是先帝的詔書上寫了輔助大臣,京城怕是真的要變天了。誠如皇帝說的,皇後和李東陽於瓦剌暗中勾結,怕是在朝堂之上還會有大的動靜,無非就是排除異己,殘害忠誠。皇後對她有著恨意,皇帝怕是才會給她一塊免死金牌,給她留下護身符,這份良苦用心她感受到了。

  不可否認,在小木子沒有到來之前,她對皇帝還存著怨恨,他們姐弟倆五年多沒見麵,五年前的那次不歡而散後,他們就再也沒見過麵,期間連書信都不曾通過。沒想到,這竟然是第一封書信也是最後一封書信,就天人永隔了。現在就等著顧廷菲拿主意,程子墨走了不出五日,福安郡主派了一隊精兵來保護他們的安全,此刻正在程府內。

  又看了一眼木盒子的詔書和免死金牌,皇帝既然寫信了,那是信任他們,那就不能辜負他的囑托。再者,她身為皇帝的嫡親姐姐,父皇和母妃的女兒,黎國的大公主,自然得為百姓謀福利,不能看著他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這一趟京城,她必須要去!

  李鸞和方如煙兩人抬起頭,不約而同的從顧廷菲看過去,從她們倆眼底看到了震驚,顧廷菲溫聲道:“我和皇帝也算相識一場,想去京城送他最後一程。”自然不能告訴她們倆遺詔的是,顧廷菲不擔心她們倆會泄密,反而擔心她們倆承受不了這麽震驚的事。知道的人越多越不好,顧廷菲隻能找這個借口了。

  緊接著顧廷菲道:“你們倆別這樣,我又不是不回來了,曦姐還得拜托你們倆幫我照顧著,當然,你們要是想回京城,也可以,就跟我一起回去,這樣,我一路上也有伴了。”她們倆回不回去那是她們倆的自由,顧廷菲不能勉強。

  方如煙連忙道:“好,你去京城,曦姐就交給我來照顧。”有活潑可愛的曦姐陪著她說話,別提多高興了。

  至於李鸞撅著嘴:“我才不回京城,我和樓兒留下來陪著如煙還有照顧曦姐,你就放心的去京城,到時候跟子墨一起平安回來便是,我們等著你們!”

  李鸞心底有種不好的預感,齊豫來了江南一晚,第二天一早就沒了人影,想必回京城了。還有蘇明和的書信不讓他們母子倆回京城,起初她看到書信真的很生氣,蘇明和太過分了,莫不是真的要京城納小妾了。可轉念一想,她好歹認識蘇明和快六年多了,兩人做了五年多的夫妻,還不相信蘇明和的為人嗎?加上程子墨前腳去京城,顧廷菲後腳便要去了,皇帝駕崩這麽大的事,牽扯到朝堂的變遷,想必不是小事情,顧廷菲去了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