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失控的精鹽開賣現場
作者:檸檬綠茶2      更新:2020-05-15 22:27      字數:2240
  十名親信離開之後,長孫無忌忽然越想越不對勁。

  按道理來,西域商人送貨到大唐,護衛的人員難道不是應該是自己的人嗎?

  可是按照武清文的觀察來看,那名西域商饒護衛極有可能是乘風商行的人。

  商行派人護送合作夥伴的商隊原本也是正常的事情,可是看那架勢,乘風商行的護衛大有要護送到西域的樣子。

  就算是合作關係,也用不著這樣吧?這裏麵難道有什麽貓膩?

  可是他想了半,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隻好把這個困惑暫且壓在心裏。

  第二,長安城的朱雀大街、東市和西市幾個店鋪相繼營業,店名皆為大唐鹽坊,店內經營精鹽和鉀肥。

  上麵的店鋪招牌都是由李世民親筆題名,金燦燦、明晃晃的特別顯眼。

  這是李孝恭為防止某些世家搞事,特意求李世民的。

  為了能讓全長安城的百姓都享受到實惠的精鹽和鉀肥,李孝恭效仿以前杜乘風的方法,在長安城內的各大布告欄和每條街道的高處,都提前投放了廣告。

  中午時分,四個大唐鹽坊正式開門售賣精鹽和鉀肥。

  因為廣告的效應,當日全城起碼有四分之一的百姓,得知了長安城從今日開始,普通人也可以吃得起曾經金貴無比的精鹽了。

  所以,四個大唐鹽坊的門口,購買精鹽和鉀肥的百姓很早就排成了長龍。

  東市,大唐鹽坊大門一開,激動的百姓就蜂擁地衝入店內。

  原本在外麵還井然有序的百姓隊伍,在店門打開的那一刻就突然失控了。

  百姓們為了可以早點買到精鹽,或者生怕擠在後在後麵精鹽突然沒有了,所以個個在打開門的那一刻都拚命的朝櫃台邊擠。

  鹽坊的店門是有兩丈多寬的,前麵的櫃台分配有8名店員負責稱重的,旁邊還有8名店名負責登記。

  可是即便如此,突然亂湧而入的百姓還是把櫃台前那寬敞的空間,擠得水泄不通。

  一時間,櫃台前突然就變得亂哄哄起來,你推我,我擠你。叫嚷聲,抱怨聲,摻雜在一起,就像一個吵鬧的菜市場一般。

  “別擠,別擠,各位鄉親,都別擠!我保證精鹽人人都有份,個個都可以買得到!”

  站在後麵的鹽坊掌櫃一看眼前的情景,頓時一個頭兩個大,隻能竭力的用他那嘶啞的嗓子盡可能地大聲叫嚷,試圖讓激動的百姓平複下來。

  否則這樣鬧哄哄,亂遭遭的怎麽賣。

  不過,他的話顯然沒起到什麽作用,場麵依然是一片混亂。

  嚐試了幾次之後,掌櫃知道光憑自己的那破嗓子是沒法讓眼前瘋狂的百姓守秩序了。

  就在這時,從後台出來了10名掛著佩刀的官府衙役,還有河間郡王李孝恭。

  李孝恭知道精鹽第一售賣,過慣了苦日子的京城百姓,一定會給鹽坊帶來巨大的壓力。

  所以第一四個官營的鹽坊,每個鹽坊都安排了十名衙役和一名官員坐鎮,而他自己則是親自坐鎮東市的鹽坊。

  一來可以維持秩序,二來鉀肥的作用百姓並不知曉,有了朝廷官員的解釋,百姓也會更相信一些。

  精鹽慢慢賣沒有關係,但是鉀肥關係到農作物的收成,越早施肥越有利,錯過了最佳的施肥時間,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

  這是杜文昨特意跟他叮囑的。

  “王爺,對不起,場麵實在太亂了,屬下無能,把您給驚動了。”見到李孝恭親自出麵,掌櫃連忙滿臉羞愧地道。

  李孝恭沒有責怪他的意思,隻是語氣平靜地了句:“無妨,百姓這般急切也是人之常情,不用自責。”

  完便給那十名衙役打了個眼色,示意他們維持好秩序。

  為首的衙役當即走到櫃台前,把佩刀往櫃台上一摔,麵帶怒容地大吼道:“都給我排隊,排成8隊,沒排好隊就都不要買了。”

  隨即那幾名衙役便走到櫃台前,吆喝著引導百姓排隊。

  百姓一看居然連堂堂的王爺都被驚動了,還有官府的衙役,大家這才慢慢安份了下來。

  許多人也才醒悟過來,這大唐鹽坊可是皇上親筆題名,官府直營的。

  過了一陣,群情激奮的百姓這才在衙役的幹預下規規矩矩地排成了8隊。

  “好了,現在可以賣了!”為首的衙役朝掌櫃示意了下。

  “掌櫃的,先給我來五十斤精鹽!”排在第一隊最前麵的一名身著粗麻衣的百姓甲,大手一甩,將一個大袋子甩在櫃台上,扯著嗓子豪氣地大喊道。

  那豪爽牛氣的樣子,乍一看還像極了某些財大氣粗的有錢人。

  百姓甲似乎受夠了以前沒有精鹽吃,隻能吃一些雜鹽、粗鹽、或者用鹵水的苦日子。

  昨下午一聽有價格如賜廉的精鹽,還沒亮就來到鹽坊門口排隊。

  以往上百文一斤的精鹽現在隻有五文,沒的,先來它五十斤。百姓甲表示:區區250文而已,不差錢!

  管它吃不吃得完,吃不完讓自家媳婦拿去醃肉也是不錯的。

  話音剛落,店名還沒來得及解釋。

  另一邊,又一名高大的莊稼漢子,也是大氣地丟過一個大布袋,高聲喊著:“我也來五十斤精鹽。”

  “我要十斤精鹽!”

  “我要二十斤精鹽!”

  “我要一百斤精鹽!”

  排在前麵的百姓好像個個不差錢似的,聲音爭先恐後,生怕這個精鹽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以後買不到似的。

  為了買精鹽,他們也難得的大方一回。

  倒是那個鉀肥卻是無人問津,大部分百姓還在心裏好奇這個鉀肥是個什麽東西。

  雖然廣告上麵可以提高農作物一半的產量,可是顯然沒有一個人相信,大家都下意識的認為這個效果過於誇大了。

  杜乘風的高產水稻因為種子有限,又被分配了各道各州,前不久晚稻收割了,又多了一批種子。

  可是那個高產是因為杜乘風的種子優良,對於鉀肥可以這種隻需要幾十斤,就可以讓一畝農作物多收一半,沒有親自見證過,百姓們還是抱著懷疑和觀望的態度的。

  喊著要一百斤的是一名商人,其心思自然不言而喻。甚至於他都忽視了鹽坊櫃台正前方的一塊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