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4 永定門前
作者:大瓔珞      更新:2020-05-14 22:16      字數:4290
  永定門前風景極為秀麗,栽種著高大的楊柳樹,枝葉柔美,如同美人的腰身般,迎風擺動著,引的文人騷客在那兒吟詩作對。

  有那京中名妓,和偶爾外出的閨閣女子見了這幫文人騷客,無不掩唇而笑,臉上露出羞答答的神態來。自古美人愛才子,而得到了美人青睞的才子們則越發吟的起勁了。

  這些流民對什麽吟詩作對不感興趣,對文人騷客更是不感冒,他們隻對漂亮的女人感興趣。

  有道是,保暖思那啥欲?

  這些人昨晚吃的飽,早上又燉了一鍋肥老鼠肉,呃~雖然每個人分的肉很少,但是昨晚上的東西不是還沒消化嗎?

  在獲得了生存的保障後,這些人也要追求精神生活了。這幫子從窮鄉僻壤逃出來的泥腿子們,何曾見過這般漂亮風情的女人?他們鄉間的女人都是又黑又糙的,神態動作更是粗野無比,哪裏及的上京城妙女呀?

  這些泥腿子都看呆了,眼睛珠子直勾勾的瞧著這些女人,口水直流,一副癡呆傻模樣,——唯有李天經和幾個實在太小的娃娃無所謂。

  李天經是因為見過白娘子,有了白娘子打底,他再見這些俗女便沒有了震撼的感覺,隻覺得普通至極;而幾個小娃娃還沒長大,根本就不懂得男女情愛。

  看的這些妙女都快惱火死了,文人騷客看她們,那是一種享受。

  被一群泥腿子看,算什麽?呸~

  眾妙女雖然惱火,但還是要維持淑女形象的,雖然泥腿子很惡心,但若是和他們起了衝突,定然會被對麵的文人騷客所輕視。要知道自古文人愛淑女,恩~俺們一定要維持住淑女的形象,迷死這幫文人騷客。

  想通了後,這些女人便徹底無視泥腿子們的存在,隻一心想著如何勾引文人騷客們。簡直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顧盼之間無不風情,看得眾人喝彩不已。

  卻也讓崇禎皇帝無語至極。

  今天風和日麗,崇禎在宮中閑的無聊,便帶著趙大成等人出來微服私訪,沒成想在這外城永定門前,看到了這麽一出好戲,——一群垃圾文人集會吟詩作對,一群花癡女人賣弄風情。

  光天化日這下,這幫人就這麽眉來眼去的,簡直是成何體統啊?

  哎,沒想到才幾年時光啊,這京城的風氣居然已經這麽開放了嗎。

  崇禎都有點懷戀,剛穿越過來時候的社會風氣了,那個時候的女子講究個三從四德,淑女們更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全身上下包裹的緊緊的,並以貞靜嫻雅為榮。

  崇禎這人很奇怪,他雖然也喜歡看露的很多的美女,但真正喜歡的卻是那種包裹的嚴嚴實實的美女,最好夏天都不要穿超短裙,直接長裙子把小腿都裹上。

  這種奇怪的審美觀和思想,讓不少女人直接將他拉入了黑名單。

  哪裏像現在啊,滿大街好多女子,有些女人袖子裏明顯就沒有穿裏衣,風一吹,便能看到雪藕般的胳膊,好不迷人。還有些女人隻穿著雙繡花鞋,腳上居然沒有穿襪子。

  “公子!”

  說話的是趙大成,“如今大明富庶啊,這京城文風也日益鼎盛,公子您瞧這些書生們,個個都是滿腹經綸,飽讀詩書之輩,此乃大明之幸,陛下之幸啊。”

  趙大成自小沒有讀過書,後來入宮後雖然上過內書堂,也曾習過內令,百家姓,千字文,孝經,大學,中庸,千家詩,神童詩等書籍。但是趙大成並不是個好學之人,所以實在稱不上飽讀詩書,充其量就是個學渣罷了,——所以他很羨慕這些文人。

  崇禎嗬嗬一笑,“我大明不是一直都挺文風鼎盛的嗎,以前的東林黨,複社啥的,朕記得裏頭的才子佳人可是多的很呢!”

  趙大成瞬間就聽出皇帝陛下的語氣不對勁了,暗忖:哎,果真是天威難測啊,這特娘的說變臉就變臉了,這幫文人騷客隻怕要倒黴了。不行~我趙大成要救他們。

  就和大多數學渣一般,他們對於學霸文人有一種天然的嫉妒和尊重,簡直是又愛又恨。所以趙大成雖然很嫉妒這些大明的學霸文人騷客們,但他還是不想這些人出事。

  趙大成思索片刻,解釋道,“公子無需擔憂,這些文人都是雪苑詩社出來的,真正飽讀詩書之輩,他們每日裏也就吟詩作對,遊山玩水罷了。”

  在趙大成的解釋下,崇禎明白了,原來是商丘才子……侯方域,來到京城了,並且還辦了個什麽詩社,雪苑詩社。

  這個詩社自然和東林書院,複社完全不一樣,其宗旨為……隻談風月,不問政治。

  雪苑詩社建立後,很快便風靡全京城了,為名妓淑女所追捧,據說啊,這雪苑詩社的才子逛窯子是從來不用出錢的,大把的風塵女願意倒貼。

  甚至很多閨閣女子也仰慕雪苑才子的名聲,願意自薦枕席,以求一夕之歡。

  而今天恰恰就是雪苑詩社的集會之日,故而永定門前才會這般熱鬧,才會來了這麽多美人。

  這些美人中既有風塵名妓,也有普通百姓家的女孩子,更有京中貴女,這些女人都是衝著才子來的。

  崇禎明白了……

  這不就和現代社會的小鮮肉一般嗎?隻不過古代的小鮮肉通常是文人騷客擔任,而現代社會的小鮮肉則是戲子為主。

  但甭管以什麽為主,隻要是小鮮肉的粉絲一律都有點腦殘,也不知為什麽?

  崇禎對雪苑詩社很陌生,但是對侯方域這個名字挺熟悉的。

  侯方域其人……

  大才子一個,他爹是侯恂,侯恂是明朝重臣,和東林黨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當然這已經是過去式了。自打溫體仁上台後,便將這侯恂趕回商丘種紅薯去了,而侯恂居然也真的甘心遠離權力中心,老老實實做了個閑人。

  也算是因禍得福,崇禎誅殺東林黨人的時候,這家夥因為遠離政治,加上又沒有搞什麽事情,所以倒也逃過一劫。

  沒成想,他兒子居然來京城了?

  還辦了個什麽雪苑詩社,明目張膽的在京城把妹子。

  崇禎對侯恂沒有好感,自然不會對他兒子另眼相看,更何況這家夥還和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呢!

  李香君,讀過明史的人都知道這是個大美女,據說此女曲藝非常好,尤其擅長南曲,其長相更是玲瓏嬌俏,有香扇墜的美名。如此美人卻被候方域這個垃圾得了,以至於香消玉殞,隻留下一曲桃花扇。

  侯方域確實是垃圾,清入關後,這家夥先是歡天喜地把頭剃,跑去考科舉。可惜啊,人家韃主看不上這種軟腳蝦文人,這家夥不僅沒有得到重用,還把名聲給搞臭了。

  名聲臭了後,這家夥又後悔了,立馬寫了一篇"壯悔堂文集",表示對參加韃主科舉的悔悟之心,簡直堪稱反複無常的典型,——而崇禎最厭惡的便是這種人。

  “田爾耕,朕命你去查查這個候方域和他的雪苑詩社,可有什麽問題?”崇禎可不相信這個雪苑社真的隻談風月,不談政治。候方域這個垃圾來京城說不定就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目的?

  “遵旨!”田爾耕小聲應答著。

  而此時永定門前的眾流民也遇到了大問題,守門的官兵不讓他們進城。這幫流民辛辛苦苦趕到京城,所求不過是一餐飯食罷了,如今不能進城了,上哪兒去乞食呢?

  眾流民苦苦哀求,“官大爺,您看看我們這邊還有孩子呢,大人可以餓著,孩子不能餓啊,求求官大爺讓我等進去尋口吃的吧,求求你們了。”

  這些流民為了獲得同情,將許多孩子推上前,就連李天經這個半大的孩子,也被他們推到了守門官兵眼前,以博得人們的同情。

  李天經木然的站在城門口,就像是一個貨物般,任憑人們評頭論足。一些或諷刺或同情的言語,從四麵八方湧來,讓這個半大的孩子抬不起頭來。

  李天經自問和這些流民是不一樣的,事實上~他也確實和這些流民不大一樣。

  他懂得很多知識,明白許多道理,也會念詩詞歌賦,更湧有一顆無窮想象力的心。他覺得他和楊柳樹下的文人騷客一樣,應該得到眾人的尊重。

  但是,他置辦不起文人的衣袍,哪怕隻是一件最普通的細棉袍子也置辦不起,更沒有這些騷客們的風流姿態。任誰一看就知道他李天經是個泥腿子,——當然最主要的是,他不識字。

  不識字,算什麽讀書人?

  融不進讀書人的階級,退不回泥腿子的世界。

  這便是李天經悲催的處境。

  這幫流民算是逃出來的,所以根本就沒有路引,而在大明——沒有路引簡直是寸步難行。

  所謂路引是什麽?

  其實這是一種戶籍製度的延伸,大明律法規定……老百姓遠離所居地超過百裏的,都需由當地官府頒發路引,若無路引或者是個假路引,是要依律治罪的。

  大明對戶籍管理可是非常嚴格的,所以路引一般也很難辦下來。

  辦不下來怎麽辦?製假唄!

  傳說大名鼎鼎的明代驢友徐霞客,這家夥便是一個製假小能手,他為了能夠暢遊大明的壯美河山,便弄了許多假路引,一路上可謂是暢通無阻,甚至還能得到當地官員的幫助。

  但是這幫流民不是徐霞客啊,他們既沒有製假的能力,或者說,就算他們弄到了假路引,就憑他們的賣相,也得露餡啊,咋能和徐霞客比呢?

  守門的官兵顯然見慣人間百態,這些人確實可憐,但世上可憐人那麽多,誰特娘的可憐的過來啊?沒有路引就是不能過,就是官員老爺來了,也不許過。

  要知道內城的管理可是相當嚴格,五城兵馬司天天在查流動人口,若是查出誰沒有路引,他們這些守門的官兵少不得要擔責的,——守門官兵和這幫流民陷入了僵持中。

  “爾等何人?”

  一道文質彬彬的聲音傳來,說話的是一位青衫文士,這位文士的打扮相當簡潔素淨,身上也沒有什麽金玉器物,和滿大街那些穿紅戴綠的奇葩文人騷客完全不一樣,——一看就是窮酸文人。

  明朝的文人騷客以衣著富麗為時尚,以穿戴奇葩為風格。

  就比如雪苑社的那些文人騷客吧,哪個不是身著華服,妝容奇葩?就連頭戴大紅花,腳蹬彩底鞋的奇葩都有,總之,怎麽顯眼怎麽來,怎麽個性怎麽弄。

  而衣著簡樸,則往往意味著窮酸。

  在這麽個商品經濟飛

  速發展的今天,誰願意被人說窮酸呢?

  雖然聽不懂青年文人的話,但是流民們知道這話是對他們講的,這些流民麵麵相覷,皆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特娘的,你連人家的話頭都聽不懂,你怎麽回答?

  這些流民唯唯諾諾,既想和青年文人搭上話頭,又不知如何是好?簡直是說不出的小家子氣,青年文人也不著急,就這麽等著。

  終於——

  李天經站了出來,他鼓足勇氣道,“我們都是得勝堡人,家裏的田地被東家收了,沒了活路,便想著來京城謀生,行到此門,官爺說沒有路引不能進,故才僵持在此,進退不得。”

  不得不說,李天經說的話很有水平,和那些泥腿子的鄉間土話完全不一樣,一聽就是有文化的,呃~就是氣質和語音,聽著還是土氣。

  青年文人點點頭,似乎對這個小泥腿子很讚賞,“本官姓程,專門負責管理陛下的皇莊,看爾等也是走投無路了,不若就到本官下轄的皇莊做事吧,包吃住,飯管飽,就是活兒很累,爾等不能偷懶。”

  這幫流民雖然不知道啥叫皇莊,但是他們能夠聽懂——做事,管飽,不能偷懶,這些很直白的話啊!

  “菩薩啊!”

  眾流民不待李天經回答,便紛紛跪在地上,“隻要能夠給我們活計,一天兩頓稀飯就成,我們就會拚死拚活的幹活,累死也不會怪大爺您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