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沈安與李太後的事故
作者:文白墨香      更新:2020-05-16 06:37      字數:2456
  “愛卿----平----平身。”

  小皇帝結結巴巴,聲音顫抖。

  他麵色蒼白,眼神飄忽,不知該如何處理,隻能說句平時常用的話語,可聽起來牛頭不對馬嘴,更顯可笑。

  “陛下若不懲治沈安,臣等絕不起身。”位於左邊第一位的大臣,身體趴在地上,低頭大聲道。

  目光投了過去,融合記憶的沈安,認出了此人。

  戶部尚書顧魏,也是五位內閣之一,位高權重。

  內閣發了話,身後利益集團自然緊跟著,殿下無人起身。

  小皇帝嚇蒙了,手足無措,鼻子一吸一吸的,淚花在眼裏打轉。

  這些人不聽我的!

  人家隻是個孩子啊!

  不好玩,一點都不好玩。

  龍椅上的小胖子皇帝,今年剛滿九歲,瞧他坐立不安,快哭出來的樣子,多半也靠不住。

  自己該怎麽辦?

  難不成真來句龍門客棧台詞:我們司禮監一向對皇上忠心耿耿,你這樣讒言誣告和我作對,就不怕掉腦袋嗎?

  可這不是拍戲啊!

  “沈公公貴為陛下先生,深得先帝喜愛,臨終前曾留下遺詔,命其輔佐陛下,諸位如此讒言誣告,莫不是想忤逆先帝不成!?”

  一籌莫展之際,威嚴的女聲,及時在龍椅後響起。

  沈安欣喜若狂,尋著聲音望去,卻被珍珠簾幕擋住,看不真切。

  雖看不到麵龐,但融合記憶的他想起了,出聲的女人是誰。

  小胖子皇帝的母親,李太後。

  皇帝尚小,太後垂簾聽政。

  至於她為何幫忙,因為-----兩人有事故。

  沒錯,是事故。

  世間所有事情,撐過去了才能稱為故事,撐不過去,那就是事故。

  大殿下,所有大臣跪倒在地。

  “臣等萬萬不敢!”

  “陛下尚且年幼,此等捕風捉影之事,日後休準再提。退朝!”

  不給大臣一絲機會,任由他們在大殿下幹著急,珍珠簾後的女子起身離開。

  一場生死彈劾就這麽被一個女人,輕描淡寫的化解。

  小胖子皇帝抹了抹淚花,吸了吸鼻子,也準備逃離。

  他扭動圓滾滾的身體,卻發現龍椅太大,小短腿蹬不到地毯,借不到力。

  吃力的掙紮了半天,隻能瞪向沈安,麵露責備之色。

  沈安快速邁步靠近,習慣性的躬腰,伸手。

  動作帶著奴性,似乎出於本能,與生俱來。

  緊緊抓著沈安手臂,小皇帝全身用力,費了不少氣力才離開龍椅,並在一群太監的擁護下,匆匆逃離大殿。

  殿外,太陽正位於頭頂,應是午時。

  沈安深深吸了口氣,又重又緩的吐出,身上的壓力瞬間卸了一半。

  剛剛在大殿上,他幾乎難以呼吸。

  抬頭望去,陽光刺的他眯起眼,天色一片湛藍,流雲三兩朵。

  從空中收回目光,舉目四望,金黃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腳下踩著大塊平整漢白玉,一塊塊連起來,足足兩個足球場那個大。

  入眼的皇宮氣勢恢宏,占地極大,視野開闊,華麗的宮殿無數,一眼望不到邊。

  這就是皇宮?

  聽說門票上百?還必須忍受人山人海?

  此刻,偌大的皇宮卻寥寥數人。

  根據融合記憶,剛剛上朝的是太和殿(明朝前期叫奉天,後期叫皇極殿),正前方是中和殿,之後到達保和殿。

  過了保和殿是乾清門,穿過乾清門,抵達皇帝的寢宮,乾清宮。

  “奴才參見陛下。”某個太監靠近,跪在小胖子皇帝身前。

  “母後要見我?”認出來人是太後身邊太監,小胖子聲音欣喜,肉臉展露笑容。

  “太後吩咐,請陛下移駕坤寧宮。”太監跪在前方,尖聲尖氣道:“太後說了,沈公公也一起。”

  聽到母後召見自己,受了驚的小胖子皇帝,誰也不顧,抬腿就跑。

  他弱小的心靈,急需母後安撫。

  太後?

  回憶起兩人的事故,沈安頗為感慨。

  坤寧宮本是皇後住所,緊臨皇帝住的乾清宮。

  先帝早逝,皇帝又年幼,為了照顧小胖子皇帝,升級為太後的她並未搬離,一直住在這裏。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眼前的李太後,並不是公眾認知中的老女人,而是一個外表娟麗,眸若秋水的女子。

  剛年滿三十歲,放在現代,也隻能算個小少婦,正是。

  “佑-----”太後小嘴微張,聲音輕柔。

  她想喚沈安小名,可瞥了一眼小胖子皇帝,終究是忍住了。

  不遠處,小胖子皇帝正蹲在地下,饒有興致觀察螞蟻。

  沈公公真名沈佑安,古代宦官入宮是沒有姓名的,後因得先帝賞識,正式賜名沈安。

  “沈公公,陛下尚且年幼,急需你的輔佐。”

  誰能想到,堂堂太後對一個公公說話,竟是眸中帶著哀憐,語中帶著祈求。

  微風襲來,她身上帶著一股熟悉的幽香。

  這是她入宮前,沈公公送她香囊中,帶有的特別香味,未曾想多年未變。

  坤寧宮的庭院中,沈安眼神放空,陷入回憶。

  沈公公曾是個舉人。

  他中舉之時剛滿二十二,算得上天才級人物。

  按照科舉考等級,可分為秀才、舉人、進士。

  舉人在古代那可了不得。

  有人曾經算過,按照錄取率和難度,明朝平均每年錄取進士僅僅九十人。

  一個國家一年隻錄取九十人,可見古代進士比現代博士後難多了。

  能考上舉人,自然也不是等閑之輩。

  考上舉人,要經曆童試和鄉試。

  童試分為縣五場、府五場、省三場,全過才能成為秀才,一般每個縣錄取15-20人,根據縣的規模而不同。

  換句話說,古代想被稱為窮秀才,成績必須全縣拔尖。

  過了童試之後是鄉試,禮部派人主持,分南北卷。

  沒錯,古代科舉也按照地域分卷。

  富裕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兩者考卷不同,錄取比例也不同。

  任何時代都一樣,能不能考上,全靠對手襯托。

  遇到天才雲集,那隻能怪你命不好,遇到智障成群,那隻能-----恭喜你。

  明朝平均錄取比例,大概100:1,過了才能稱為舉人。

  知道有多難了吧。

  在古代,舉人有很多特權,有機會做官,能豁免賦稅徭役,甚至涉及命案不用受刑等。

  一旦考上舉人,即便之後沒考上進士,也不會過的很差。

  這也是為何,五十四歲的範進中舉時,會高興瘋了。

  可沈公公卻自宮了,之後入了宮。

  因為-----愛情。

  他與太後是青梅竹馬,互生情愫。

  確認過眼神,遇見對的人,月老抓起剪,哢擦斷了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