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見聞
作者:狂風徐徐      更新:2020-12-28 15:09      字數:2811
  正月裏的鎮海,熱鬧非凡,各種後世見不著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兒粉墨登場,錢淵偶爾領著小七、小妹偷偷溜出去,也看的瞠目結舌。

  說的好聽點,這是物質豐富後,群眾對精神文明的需求,說的大眾化一點,大夥兒口袋裏的銅板都比以前多了不少。

  但和其他城市不同,鎮海老城、新城,甚至城外各處,最多的還是各種新奇的食物……呃,孫鋌曾經嘲笑這是錢淵帶來的變化。

  雖然錢淵不肯承認,但什麽錢家椒、錢氏芋、砍頭黃金棒之類的到處都是。

  大年初四,在小半年後終於回到鎮海的梁生、洪厚等人垂誕欲滴,說起來,錢家護衛除了訓練精良、武器裝備之外,最受好評的就是夥食……而這幾個月來,梁生這些護衛都是吃的軍糧,隻能填飽肚子而已。

  出了碼頭,梁生嗅嗅鼻子……熟悉的味道啊,第一時間找到了熟人,在鎮海錢家酒樓幫工的廚子,一口氣將人家的存貨全包了。

  然後,幾十個護衛,左手豬蹄,右手蹄髈,啃得滿嘴流油。

  “別客氣啊,錢家烤蹄,鎮海一絕!”

  林烴哭笑不得的接過梁生塞來的紙袋,他本就要上京趕考,這次梁生回鎮海,他索性跟了過來,也順道拜訪久聞其名的錢龍泉。

  沿著路往前走,腳下是細密的石子路,人行道、車行道涇渭分明,井然有序,兩邊有各式各樣的鋪子,賣各種雜貨的,擺出各式樣品讓行商挑選的。

  但在年節時分,更多的還是各種吃貨,林烴覺得眼睛都不太夠用了,關鍵很多都是以前沒見過的,比如梁生啃完豬蹄後買來的糖葫蘆。

  一路上,多有和梁生等護衛打招呼的,一個年輕人遠遠招手,“梁哥,怎麽才回來?也不趕著回來過年。”

  “甭提了,路上事兒多。”梁生隨手扔過去一包沒分完的豬蹄,“老子娘接過來了?”

  “早就接來了,閑不住,還分了幾畝官田……”年輕人笑著啃了口豬蹄,匆匆跑回去,拿著個包裹塞過來,“紅薯幹,嚐嚐吧,嘖嘖,這趟去江西,個個瘦的……”

  “那是,原來每天大魚大肉,在江西兩個多月,娘的飯都不一定吃得飽,回來得補補。”梁生順手把包裹丟給林烴,“回頭再喝酒,走了。”

  “梁哥走好。”

  林烴一手拎著包裹,另一手還捏著糖葫蘆,好奇的回頭看見那人左手缺了四根手指,走路也一瘸一拐。

  梁生斜眼看了眼,隨口道:“前年上虞大捷,倭寇主力未動,徐海調兩千倭寇猛攻上虞縣城,少爺埋下伏兵,以錢家護衛為骨架,從義烏兵中選勇士,共計兩百人,披鐵甲,持雙刃,一刻鍾內橫掃兩千倭寇。”

  “那他?”

  “他當時是戚參將麾下的義烏兵,手刃十餘倭寇,立下大功,但左手四根手指被被刀削斷,右腿也受了傷,肚子上還被槍捅了個透明窟窿。”梁生嘿嘿笑道:“後來鎮海設市通商,少爺這邊缺人手,就把他安排在這兒管事。”

  “管事?”林烴咬著半個糖葫蘆,支支吾吾的問:“設卡收銀嗎?”

  “怎麽可能!”一旁的洪厚插嘴道:“人行道、車行道都是分開的,路上都幹幹淨淨,時不時還要查看要不要修路。”

  “那誰出銀子?”

  “縣衙唄。”梁生哎了聲,“也不知道朝中南下查驗紅薯完了沒。”

  林烴啃完最後個糖葫蘆,摸索著從包裹裏掏出幾根紅薯幹,咬了根嚼嚼,甜絲絲的……然後一根接一根,一根接一根。

  “梁生!”

  不遠處傳來喝聲,兩三騎士趨馬而來,為首者身著官袍,腰間佩刀。

  “那是誰?”

  “待會兒閉嘴……那是寧波推官吳鼎庵。”

  “噢噢,知道知道。”林烴掏紅薯幹的手停住了,他的確知道這個人。

  兩浙戰事延綿多年,而福建倭亂後,有作為的文武將官大都是從兩浙調來的,因此帶來了很多浙江戰事的消息。

  其中吳成器是個特殊人物,因為他不是武將,而是文官,而且是個沒有功名的文官。

  曾有人指責吳成器因出身徽州得總督胡汝貞重用,但福建巡撫吳百朋讚此人文武兼資,國之幹才。

  林烴仔細打量翻身下馬的吳成器,他記得就是剛才梁生提到的上虞大捷的兩百甲士,領頭的就是吳成器。

  吳成器在升任台州推官之前,一直在胡汝貞身邊統管親兵,和王義、楊文、梁生、張三這些錢家護衛的頭目都非常熟悉。

  隨意聊了幾句,吳成器爽朗的笑聲傳來,伴隨著梁生的連連點頭。

  “別提了,從小年夜一直忙到現在。”吳成器看了眼梁生身後的林烴,皺皺眉但沒問什麽,隻說:“快回去吧,龍泉公還說年前能回來呢。”

  一行人沿著路入了老城的南城門,林烴忍不住低聲問:“真的畝產二十石?”

  鎮海有奇物,可代五穀,耐旱易活,畝產二十石,此事雖然沒有官方消息,但私下早就在東南傳開,林烴在閩縣也幾度聽聞此事。

  “戶部侍郎、都察院禦史、六科給事中均南下查驗。”梁生小聲將剛剛聽到的消息說了一遍,“畝產約莫十二石到十七石,據說和季節有關,戶部準備在各地試種……喏,就是你手中那個。”

  林烴一愣,看了眼懷中包裹裏的紅薯幹,梁生抓了兩把,嚼了根笑道:“味道還真不錯,有嚼勁。”

  老城比新城約略擁擠一些,但人流量少的多,護衛們排成整齊的隊列向西而去,路邊的商家、行商一眼就能認出這是錢家護衛,倒是身著儒衫的林烴比較紮眼。

  遠遠看見錢宅,梁生側頭小聲說:“真的不打算去隨園住?”

  “父兄均在京中,如何能他居?”

  “鎮海知縣孫文和,其父當年是吏部侍郎,高中進士後,孫文和與其兄孫文峰均常駐隨園。”

  林烴笑了笑沒說話,這種事是不能隨隨便便做決定的,雖然他還年輕,但也曾聽李默提起過,如今的隨園代表著什麽,再說了,還沒見過這位錢龍泉呢。

  就在林烴胡思亂想的時候,尚未等梁生招呼門房,三聲鼓響,眼前的錢宅中門大開,一位身著青衫的青年男子緩步而出。

  林烴心裏大訝,福建巡撫吳百朋曾拜訪林家,但也沒開中門,鬆江錢氏在東南名望不比閩縣林家差多少,如今更出了位名揚天下的錢龍泉,如此人家,卻貿然而開中門……這是非常隆重的禮節。

  “少爺。”

  梁生並四十餘名護衛齊齊單膝下跪,但隨即起身,林烴悄然走到側麵,回想起途中梁生說起,自家少爺不喜跪禮。

  “梁生,報來聽聽。”

  “護衛隊共計六十二人,自八月初啟程南下,前後曆大小戰事十六次,陣亡四人,傷殘三人。”梁生高聲道:“共計斬首逾五百之數,俘虜數百,擒獲斬殺賊首六人。”

  林烴凝神打量,台階上的青年粗看尚帶著幾分青澀,短須甚短,但細細一看,身量極長,雙目有神,鬢角如劍,麵容中帶著令人不敢逼視的威嚴。

  雖然李默和梁生都曾喋喋不休的講述麵前這位青年的種種,但真正麵見,林烴覺得,後者的講述或許帶了更多的誇張,但也帶了相對多更多的真實。

  “立功最著者何人,高聲報來。”

  “華亭洪厚,統率鳥銃、虎蹲炮立下大功,台州梁萬寧,古田大捷側翼出擊,手刃賊兵十餘人,斬賊軍大旗,義烏樓山,宜黃大捷,率先破陣,先登城頭。”

  三名大漢陸續出列,接過錢淵親手遞來的酒碗。

  錢淵也端起酒碗,“前為東南,諸君不避生死相隨,此入閩贛,亦得勝歸來,雖朝中無賞,但錢家厚贈。”

  “諸位,飲此得勝酒,今夜設宴相慶,不醉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