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序幕
作者:狂風徐徐      更新:2020-09-06 15:08      字數:2759
  已是黃昏時分,錢淵抬步走到屋簷下才發現,外麵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有仆役過來詢問是否擺飯,身邊護衛將其逐走。

  前麵這些還隻是四品以下的官員,徐階已是實力大損,顏麵無存,而自陳的那些四品以上的官員……徐階更慘。

  當然了,四品一下的官員這次吏部一次性擼下來四五十號,其他的也都是降職使用,四品以上的官員大都資曆深,有背景,掉下來的並不多。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京察中提出的八法中七種都是可以降職使用,隻有一種是必須滾蛋而且還不能起複的……那就是如徐九思被攆走的理由,老邁多病。

  閔如霖,字師望,號午塘,湖州烏程人,嘉靖十一年進士,選庶吉士,此人走的是典型的儲相路線,翰林院熬完資曆後入詹事府,曆任右中允、左諭德,又以太常少卿掌國子監事,後升任吏部侍郎。

  值得注意的是,閔如霖一直走在徐階的身後,徐階卸任國子監祭酒,閔如霖接任,徐階卸任吏部侍郎,又是閔如霖接任,而且徐階當年靈濟宮講學,閔如霖就名列其中。

  嘉靖三十三年,閔如霖升任南京禮部尚書,這是徐階藏在南京的重要棋子,重要性遠比後來同樣入閣的趙貞吉要大。

  但就在京察結束的前一天,都察院有禦史以考察拾遺,彈劾閔如霖年老多病以至不職,被勒令致仕。

  要知道這是南京禮部尚書啊,一旦嚴嵩失敗後,被召回北京至少一個六部尚書,說不定新帝登基還能入閣……現在隻能淒慘的回家養老了。

  倒黴的還不僅僅是閔如霖一個人。

  盧紳,字汝佩,號書庵,陝西鹹寧縣人,嘉靖二年進士,徐階的同年,雖然沒有選庶吉士,但輾轉多任,執政經驗豐富,嘉靖三十三張經從南京戶部尚書轉南京兵部尚書後,就是盧紳接任南京戶部尚書。

  同樣也是在京察結束的前一天,都察院、六科均有科道言官以考察拾遺,彈劾盧紳年老多病以至不職,被勒令致仕。

  一次性丟了兩個南京尚書,徐階估摸著要心疼到吐血,年老多病……閔如霖和徐階是同齡人,盧紳是少年進士,也不過比徐階大兩歲……嚴嵩眼看著就要八十了!

  錢淵才不會去管徐階會不會吐血,他考慮的是,徐階這招縮頭烏龜用的還真夠出神入化。

  嚴嵩父子可能忘了,在朝中勢力是否穩固,關鍵是要看嘉靖帝怎麽看。

  而在嘉靖帝看來,政治平衡是最重要的。

  正常情況下,嘉靖帝不會插手朝臣的政爭,但一旦有一方打破了政治平衡,那嘉靖帝就很難忍受。

  去年李默的失勢不就是他太過囂雜,力壓嚴嵩徐階,打破了政治平衡嗎?

  淅淅瀝瀝的小雨漸漸大了起來,錢淵往後退了幾步,但沒回到廳內,隻站在屋簷後看著雨景,帶著些許雨水的風迎麵而來,讓錢淵精神一振。

  嚴嵩不應該不智於此,應該是嚴世蕃下的手……錢淵在心裏琢磨,難怪史書上說,嘉靖帝晚年極其厭惡嚴東樓。

  距離嚴嵩倒台沒幾年了,徐階可能還會繼續當縮頭烏龜博取嘉靖帝的同情,不過這次空出這麽多位置……嚴黨如果一把搶到手,隻怕嚴嵩倒台的時間要往前推。

  遠處大門的照壁繞出兩個帶著鬥笠的士卒,這邊有護衛迎了上去,錢淵沒有出聲,在心裏苦笑,如果沒有意外,叔父錢錚這次倒是有可能進一步。

  通政使自去年六七月份開始就得病臥床,通政司裏都是以左通政錢錚為主,這次通政使也因年邁多病被斥退……按理來說,應該是錢錚上位,而且不管是徐階還是嚴嵩隻怕都不會阻攔。

  “少爺,有軍報,倭寇襲蕭山。”

  錢淵雙手負於身後,京城之事遠在千裏之外,自己什麽都做不了……或許自己日後還有再做什麽的機會,眼前的事更迫在眉睫。

  “終於開始了。”錢淵在心裏喃喃自語,雖然隻是一次試探,徐海隻是想借此窺探官軍布局,但終究這場大戰拉開了序幕。

  但錢淵怎麽也沒想到,大戰的序幕是以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拉開。

  總督府內外都是亂哄哄的一片,門口幾匹沒有係上韁繩的軍馬嘶鳴著揚起前蹄,又有三騎急速奔來,用力勒住韁繩翻身下馬,將腰牌擲給門房,急匆匆的三兩步趕進去。

  “紹興軍報。”

  高聲稟報聲打斷了眾人的討論聲,渾身上下濕漉漉的信使單膝跪地高聲道:“昨日六百倭寇襲海寧,為俞總兵麾下擊退,今日黃昏前突然在蕭山登陸,圍攻蕭山縣城,不克後向東退去。”

  “無礙。”茅坤立即看向地圖,“劉顯麾下兩軍,一軍駐紮餘姚,一軍駐紮紹興。”

  錢淵示意護衛遞了塊抹布過去,信使擦了把臉並沒有起身,繼續道:“劉參將送出軍報,五百倭寇從瀝海所登陸,殺散官兵數百,正在攻打三山所。”

  三山所和瀝海所都是庇護山陰縣的重要據點,從去年大戰開始,已經數度淪陷,瀝海所還好,但三山所不能有失,此地距離山陰隻有數十裏路。

  胡宗憲和鄭若曾第一時間轉頭看向錢淵,意思很明顯,情報不會有錯吧?

  一下子就是一千多倭寇來襲,這可不是小數目。

  錢淵搖搖頭,“再等等,不急。”

  要判斷倭寇是四處侵襲,窺探官軍弱點,還是第一時間就集中主力大舉入侵,關鍵還是要看受侵襲的地點多少,畢竟徐海麾下主力盡出,也不過四五千倭寇,而且其中不少裹挾青壯,徐海是不敢貿然分兵的。

  “午後諸將才出發,劉顯應該到山陰了,”胡宗憲轉頭吩咐,“令劉顯堅守城池,多派斥候打探,保住三山所。”

  “另外派出探馬詢問餘姚、寧波、台州動態。”錢淵補充了句。

  茅坤點點頭,持筆一會兒就,王寅蓋上大印,裝入油紙包,信使立即出發。

  胡宗憲抿著嘴唇,突然轉頭道:“惟錫,做好準備,隨時領兵援紹興,另外誌輔,你明日一早回嘉興府主持大局。”

  錢淵瞥了眼俞大猷,感覺有點古怪……今日議事後,劉顯、湯克寬、戚繼光、譚綸等人都已經趕赴回駐地,隻有最靠近杭州府的俞大猷沒有走。

  記得曆史上倭寇竄入福建,朝中禦史彈劾,胡宗憲將罪責都推到俞大猷身上,這一世胡宗憲倒是對俞大猷挺親近的。

  就在總督府略微吃了些點心充饑,錢淵在心裏琢磨也不知道紹興府守不守得住……因為他並不知道劉顯也是曆史上的抗倭名將,所以對其頗為擔憂。

  一直等了好久好久,如茅坤、鄭若曾都忍不住打瞌睡,胡宗憲正讓下人收拾幾間客房出來……平日裏幕僚都是住在以前的巡撫衙門的。

  就在這時候,急促的馬蹄聲讓所有人心頭一緊。

  “什麽?!”

  “湖州?!”

  眾人大驚失色,倭寇居然能在湖州起兵,甚至能攻破南潯鎮,簡直不可思議。

  胡宗憲一屁股坐倒在椅子上,兩眼無神……這對他的打擊太大了,倭寇居然悄無聲息的在湖州聚集數千人攻城略地,這意味著什麽?

  要麽東南各處沿海的大軍被倭寇視若無物,要麽去年徐海就已經在湖州留下後手……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意味著胡宗憲計劃的全盤失敗,他難以想象自己會有怎麽樣的下場。

  胡宗憲的視線落在了俞大猷的身上,湖州是沒有重兵把守的,而最靠近湖州的就是駐紮嘉興府的俞大猷。

  雖然胡宗憲長於謀略,通曉軍略,但本質上也是個官僚,碰到這種事……內心深處的畏懼開始起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