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當年火戰(十六)
作者:黑幕底十三      更新:2021-01-11 18:29      字數:2827
  一日朝後,本許久沒有上過早朝的楊闖忽然召宣,被宣進宮去,登時楊闖隻感覺到很是稀奇。

  要知道自那一次與皇兄大吵一架之後,他就從來沒有做主動找過自己,而自己也沒有功夫去多加探望,除了一些應到的日子例如國宴之外,便也從未主動去過,今日這般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一時間,楊闖隻感覺心下惴惴不安,莫非是事情暴露,皇兄前來試探自己不成?

  懷著這一份心情,楊闖坐著轎子到了皇城門口。

  今日的皇城與之前些年比,看起來要冷清許多,至少裏麵服侍的奴人婢女少了許多,不知道有多少太監宮女私自結伴而逃,手中還拿著不少宮中的寶貝上外換錢用。

  一開始還能抓上一抓,可是直到後期人數愈來愈多,皇宮大內根本管不過來,最後索性大關宮門,隻許進不得出,就連宮外采辦都是由人送進來。不允許私自出宮,如是有發現者,當場伏法斬殺,不得商論。

  看著偌大皇城,楊闖想要歎氣卻半晌歎不出來,跟著前麵帶路的太監緩緩向前走著,楊闖忽然開口問道:“公公這些年可好?”

  這太監,便是當年帶著楊闖見皇帝陛下的那個太監,沒想到這幾年過去他仍是在皇宮內,看他頭上帶著的官冠,想來地位升的挺高嘛。讓楊闖感到意外的是,這樣一個收受錢財之人,何以忍得住現下火戰這般無米下炊之境況的呢?

  實在是有些耐人尋味。

  那太監聞言,側首望著楊闖,含笑道:“承王爺的福,還算過得去。”

  “嗯。”楊闖隻是點點頭,沒有想和他多說幾句的意思,那太監也是看了看楊闖,繼而繼續老老實實為其帶路。

  依舊是當年的那個尚書房,依舊是那一塊上書“問心無愧”的牌匾,隻是尚書房內空蕩蕩的,皇帝並未在其中。透著房門,楊闖向著裏麵瞧上一眼,隻感覺尚書房內顯得雜亂無比,桌子上凳子上擺放著不少還未來得及收拾的奏折密函,看上去與這整潔的皇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尚書房外的小太監告知陛下一直沒有回過尚書房,現下應該還在大殿之內,還請楊闖去大殿那邊去尋皇帝。

  於是乎,楊闖又隨著那太監到了正宮大殿,剛一踏入便看到了坐在龍椅上扶著額頭的楊國森。

  如今的皇帝陛下看上去格外蒼老,至少與南遷時比要老上許多。隻見他頭上皆是灰白,看上去很不健康,黑發與白發夾雜排列,如同一位六十餘歲的老翁一般;臉上的皺紋也是根根清晰,雖然並沒有很多,但眼角處的魚尾紋以及眼睛下方的黑眼圈都在訴說著他的疲憊。

  看在眼裏,楊闖不由得心下一緊,蹙起眉頭。

  沒想到這區區幾年時間,皇兄竟然蒼老地這麽快。

  扶著額頭坐在龍椅上的皇帝似乎是聽到了楊闖走進的聲音,隻見他姿勢不變,仍是如扶著額頭,閉著眼睛搭在龍椅把上,嘴上沉著說道:“將大殿門給朕關上,除了信王所有人都出去。”

  楊國森的語氣很是清淡,但卻有著一種濃濃且不可拒絕的霸道。

  殿外的幾個太監老老實實將這幾扇殿門關上,隻留下楊闖一人在大殿之內。抬頭望著高高在上的皇兄,不知怎的,一種濃濃的無力感充斥在楊闖腦中。上前幾步,半跪在地,楊闖恭敬道:“微臣叩見陛下。”

  “免禮,起來吧。”隻見聽到楊闖聲音的楊國森放下扶著額頭的手,抬起眼皮看了眼楊闖,繼而伸展了一下自己的身子,換了個姿勢上下端詳著楊闖起來。

  感受到了皇兄的眼神,楊闖心底一沉,道:“不知皇兄今日召臣弟過來,所為何事啊?”

  皇帝陛下搖頭道:“且也沒事,隻是這偌大皇宮中,卻無一個能與朕交心細談之人,皆是言道伴君如虎,不敢大聲說話,如今卻也隻有王弟你了,朕不宣你前來還能找誰?”

  皇帝的聲音聽起來依舊是那般的雄厚有力,但若是仔細去聽就會發覺這聲音聽起來卻隻感覺有氣無力一般,沒有底氣。

  楊闖道:“原來是這樣,不知皇兄想說些什麽?”

  皇帝看著楊闖,眼底深沉是一抹古怪的神色:“王弟,你可關心火戰與李唐之戰事?”

  “身為火戰人,何曾不關心此事?隻是臣弟聽聞,我軍連連敗退,尤其是月前那龍震天率兵攻打江南前郡,幾座城池的將領直接不戰而降,將手中郡縣拱手相讓。如此事情聽在耳中,實在是心痛難忍,哀戚之情,實在難以言表。”

  “哦?是嗎?”對於楊闖的話,皇帝似乎不是很受用,隻是淡淡回應,又是繼續問道:“那王弟你對未來的戰勢,又是如何猜想的呢?”

  “未來戰局走勢?”

  “嗯。”皇帝點了點頭,滿眼盡是審視。

  楊闖稍作思考,搖頭道:“臣弟一直在京城,隻是偶然從旁人口中得知戰局,隻是清楚情勢不容樂觀,具體如何卻是不知,所以還請皇兄息怒,臣弟不可推測。”

  “哦?”皇帝仍是以一個字一個聲音來回複,繼而悠悠說道:“既然王弟你知道的並不多,那就由朕來告訴你。”

  “如今的火戰,如你如肖令博一般說的一樣,已經不能繼續與李唐耗下去了。”皇帝陛下剛一開口,就聽得楊闖猛地一驚。

  “就以火戰目前的國內財政來看,早已是掏幹虧盡,自發起戰爭以來,舉步維艱,無論是兵力還是財力上看,都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如今正是盛秋,三省五地卻毫無收成可言,手下郡縣能繳稅之人更是少之又少,幾個靠近江北之地中人口急劇減少,半數人死亡,半數人逃荒,多半城郡已經近乎化為死城,至今沒有恢複元氣。”

  “火戰已經和李唐耗不下去了!”

  “朕當年真應該聽你和肖令博的話,朕做錯了。”

  皇帝說這兩句話的時候,臉色很是難看,但語氣真摯不像是在說假話,聽得楊闖心裏也是倍感煎熬,很是想說一句“若是早些這麽說,事情也絕不會發展成這樣”,隻是楊闖沒有說,他也不能說。

  “隻是,朕回不了頭了。”皇帝陛下繼續道:“如今就算想與李唐言降,也是決計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如今李唐聲勢正盛,尤其是北方天星已經破滅,如今一舉解決火戰這個後顧之憂,若朕是李唐皇帝也絕對會這麽決定。除掉了火戰,李唐才能真正高枕無憂,與元蒙二分天下。所以就算如今火戰求降,李唐也絕不會同意,他們恨不得火戰直接舉國暴斃,怎能同意?就算同意,也決計會提出許許多多朕不願答應也不能答應的要求!”

  “而且更何況,朕也不願意求降!”

  “朕一開始就不願意談降,王弟你是清楚的,即使幾年之後的今日,朕依然不願談降!”

  “朕不能那祖宗大業來為了朕個人生死而投降,更是不能辱沒火戰幾百年來的聲明!”

  “天子死社稷,君王守國門,這才是帝王該做的事情!”

  “搖尾乞憐,卑躬屈膝,那不是朕該做的事情!”

  最後幾句,楊國森說的聲如洪鍾,震耳欲聾,整個人的身子都從龍椅上挺直起來,看上去蒼老不已的臉上更是顯現幾分紅暈來。

  楊闖一切看在眼裏,卻毫無想要說話的意思。

  若是在幾年之前,楊闖看著楊國森如此模樣,定會出言勸阻,要他好好思量權衡。可是如今,楊闖發覺皇兄的思想與當年一般,從未更改過,而且那件事情開始之後就絕對不可能後悔了,就像龍朗天所言一般:開弓沒有回頭箭。

  現下,楊闖不會勸,更是不能勸。

  沉默半晌,就在此時皇帝忽然開口,眼中精光陣陣:“王弟,朕懷疑朕的身邊有敵國的內應奸細!”

  此言一出,楊闖心下大震,惴惴不安,不由得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