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大明學生在英國
作者:我是海陵王      更新:2021-01-28 10:50      字數:2296
  他們這一批人年齡大多為十八九歲,正是精神充沛的時候,也符合英國本地的入學年齡。

  在16世紀之前,牛津大學章程中沒有關於入學最小年齡的規定。

  13世紀中期的劍橋大學章程對此同樣是個空白。

  1380年,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章程中提到,該學院從14世紀初期開始接受本科生,入學年齡不得低於14歲,印證了學校章程中的條令。

  但這隻是文字上的規定,實際的平均入學年齡要大得多。

  15世紀時新學院的平均入學年齡在17歲左右。所有資料都表明,牛津和劍橋的入學年齡為14歲,而12世紀的入學年齡在15—17歲。

  “托雷納,一會兒你們宿舍的人去南邊兒的宿舍整理一下。”

  一位劍橋的中年老師推了推前的金絲鏡子,淡聲道。

  一位棕色頭發的男子站立起來,他穿著一絲不苟,看樣子應該是中產階級。

  “為什麽?”

  “馬上就有大明來的學生,他們要住在你們現在的宿舍。”

  轟!

  話音剛落,立馬引起了騷亂和震動。

  托雷納愕然了一下,隨後有些生氣道:“憑什麽?”

  劍橋大學的宿舍也有好壞之分,有不同等級,他們現在居住的是最好的宿舍。

  “沒有原因,這是國王的命令。”

  一聽是亨利八世的命令,他立馬熄滅了想要辯解的欲望,現在亨利八世在國民中地位很高。

  這個地位是憑借著嚴酷的懲罰奪到的。

  “好。”他低下了頭顱,委屈巴巴的和同舍友的人對視了一眼。

  “走之前記得收拾幹淨,不能讓大明的留學生有不滿意的地方。”

  “是。”他們壓下心中的怒火,可是又不敢發出來。

  唐文通選擇是劍橋大學的法學院,現在英國的大學基本分為四個學院,法學院,神學院,文學院,醫學院。

  大部分選擇的都是法學院或者是醫學院,文學院,基本沒有人選擇神學院。

  作為大明留學生的要求,英國一方盡力滿足,現在他們可不是後大名鼎鼎的日不落帝國,連在歐洲的名氣也有些不足。

  優待外來人,不是天朝特色,哪個國家都會搞。

  英國自然也不例外。

  剛入住第一天,就發生了衝突的事情。

  因為以前從來沒有新大明的學生來這裏,所以雙方都是在適應中。

  “不行,這種服飾不好看,我們不會穿這樣的衣服。”

  一位大明留學生正與英國一方的人理論,正在討論校服的事情。

  在16世紀前,學生普遍都要穿正式的教士服裝,但此類規定有很大的彈性,沒有作款式和顏色的要求,不一定非要穿暗黑色的教士袍。

  進入到第十六世紀,也逐漸發生了改變,但是英國有些地方做的太嚴格......而且一直留到後世。

  有好的還有壞的,後世都被他們看為“高貴行為”。

  不允許在服裝上的過度奢華,包括:禁止留長發、卷發、粉狀和過於女性化的頭發。

  鞋子不能穿紅色或綠色。

  鬥篷的邊緣不允許裝飾昂貴的皮毛,手指不能戴鑲有寶石的戒指,不能係昂貴的腰帶,不能佩帶劍或長刀。

  除了煩瑣的裝飾限製以外,很多學員還提出了學生隻能穿天主教教會服裝的要求,使成員的身份深入人心。

  在劍橋大學女王學院,學生的外套規定隻能穿紫色,其用意是為了記住基督之血。

  帶有濃厚的宗教的特征。

  這自然而然讓新大明的人接受不了。

  英國負責人向學院反映了一下,最終學校來了一位校長,也是大主教之一,經過交流,雙方都作出妥協。

  大明留學生普遍穿著比英國學生後,在他們看來比較奢華的地方,在大名可能是比較尋常。

  例如,絲綢衣服,玉佩等等......

  大明的學生保證盡量少穿。

  所以這樣也造成了一道奇觀。

  由於他們的穿著顯眼,在英國學生中很容易被分辨出來,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也成了英國各所大學的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情。

  解決完這些事情後,又具體討論了一些吃喝問題。

  零碎瑣碎的事情自然有專人應對。

  唐文通隻負責學習。

  剛來此地,心中還略微有些不適應,他有些惆悵,畢竟是第一次出遠門,尤其是距離家鄉還很遠。

  獨在異鄉為異客啊!

  可是,他迅速把這些雜念甩出去。

  因為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唐文通的視線右移,看到了厚厚的書籍。

  剛來了之後,就發放了許多書籍。

  包括:《學說匯纂》《法典》《法學階梯》,以及《新律》四部分。

  《學說匯纂》又分成三部分:《舊學說匯纂》(從第卷到第24卷2分冊)、《補遺》(從第25卷到第38卷)、《新學說匯纂》(到第50卷的其餘部分)。

  他們把查士丁尼《法典》分成《法典》1至9卷和《散卷》10至12卷,有時也用《散卷》的名稱來表示《三書》《法學階梯》和《新律》。

  可以說,匯集了整個西方法學思想的精髓。

  來之前,唐文通學習了英語,還有拉丁文。

  要知道,並不是誰都可以前來。

  那可是從百萬人中挑選的天才,運用起來可能有些不熟悉,但是使用起來還......真是有問題。

  唐文通:“......”

  教材內容晦澀難懂,故一般都有大量的注釋,需要教師逐字逐句地為學生講解。

  教師上課也可以稱為讀課,因為當時的書籍非常短缺,教科書又帶有神聖性,大多隻有教師才有書籍。

  但是,每個注釋都是教師自己的理解,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產權”。

  輕易不會泄露。

  而給了唐文通的教材則是剛剛加印出來的,白的徹底,哪怕換一個英國學生前來也不會理解的。

  更別說,還有語言文化障礙。

  唐文通隻想說一句:“逗我呢?”

  他本以為自己很強,結果發現自己就是個弟弟......

  其他的留學生也遭遇了這個問題。

  一臉懵逼。

  互相溝通後,眾人一致得出結論。

  “自己等人太高傲了,雖然英國比較窮,差,破,但是,還是要重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