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見麵
作者:我是海陵王      更新:2021-01-28 10:50      字數:2240
  朱欽照整理了一下衣衫,傲然立在岸邊,海風颯颯,輕輕拂過他的麵頰,幾縷青絲漂浮,有一種不符合麵貌的成熟。

  “來了。”

  突然有人低聲說了一句。

  眾人尋聲看去,果然看到了一艘船隻緩緩的駛來,人們伸長了脖子,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來人。

  “殿下,到了。”

  “嗯。”朱訓楓也簡單整理一下,此時,他的心撲通撲通的亂跳,有一種莫名的緊張感,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麽,剛剛走出船艙,他感受到了一股親切的感覺,那仿佛是血脈相通。

  其實都是亂想的

  朱訓楓這次穿著十分鄭重,紅色的衣衫,腰帶玉佩,青澀的麵頰緊繃在一起,緩緩地下船。

  此時港口暫停,寬闊的平坦地麵上,基本沒有多少閑雜人等,都是前來迎接的大明官員。

  漢漠一眾官員,朝廷派來的禮部官員,還有大明太子。

  從規格上麵來看,這已經是極其高的規格。

  大家都穿著正規的服裝,翹首以待。

  這應該也算得上是一個小曆史場麵。

  自商王和新大明分開之後,這是兩方第一次正式重新見麵。

  朱欽照和朱訓楓目光交接,兩人都在打量著對方,輕輕點點頭,目光中流露著欣賞。

  雙方必定擁有著相應的血脈,尤其是血緣關係還比較接近,所以從兩人的麵貌上來看,兩人的麵貌有些相近。

  所以,兩人心中互生好感。

  這種場麵,兩人沒有說什麽客套話,下麵的人簡單交應了幾句,而後就開始離開。

  在朱訓楓到達大明之後。

  大明皇家學報破天荒地登載了這個消息,當然落在普通民眾的眼中,它並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但是對於一些有心人來說,這件事情很重要。

  要知道在此之前,任何有關商朝的消息,報紙都是封禁的,不允許出版有關消息。

  所以有人開始猜測,是否風向變了。

  隨著門關上,朱訓楓身子一下子攤了,他的背後出了一身汗,短短的幾步路,感覺過了很長的時間,精神損耗很多。

  他鬆了鬆衣衫,咕嚕咕嚕喝了幾口水,在腦海中回想今日的場景,發現沒有什麽差錯後,才鬆了一口氣。

  很快,門外傳來聲音。

  他慌亂的坐好,清聲道:“進來。”

  原來是跟隨他的使者,來看看他的情況。

  朱訓楓精神舒緩一些。

  “什麽事情?”

  大商使者抱拳道:“殿下,已經向大明方說了。”

  朱訓楓猛地起來,說道:“他們什麽反應?”

  “他們沒有什麽過激的反應,應該是向上麵反應。”

  “嗯,希望是好的吧。”

  “從他們的反應來看,應該是個好結果。”

  ——————

  在另一旁,等大商使者走後。

  朱欽照思考片刻,說道:“把今天發生的消息傳回宮中,告訴父皇和朝中的各位大臣,讓他們做決定吧。”

  大商來的使者很快就吐露了意圖,沒有半點掩飾,把大商的打算一清二楚地說了出來。

  朱欽照也沒有想到對方有如此的直接。

  他們沒有準備,所以一時之間拿不定主意隻好把消息傳回朝中。

  總體來說,朱欽照對這次會麵十分滿意,不論是從哪方麵來說,大商表現的都十分得體。

  而且今日他有機會和朱訓楓接觸了片刻,兩人的性子很接近,聊的雖然不會深,但是,簡單接觸下來,也大概摸清了。

  ——————

  而與此同時,就在大明和大商會麵的時候,另一個地方,大明的留學生到達了英格蘭。

  曆史擁有偶然性和必然性,但是偶然一定孕育著必然。

  英國最後能走向日不落帝國,和它的教育分不開。

  尤其是大學製度的成立,從12世紀開始的文藝複興,到現在思想激烈的碰撞,在這其中孕育了無數的思想和文化。

  目前,英國的各個方麵雖然並不特殊,但是已經有發展的底子。

  英國城市的一些重要手工行業——紡織、成衣、煤炭開采、冶鐵、製革、造船業、金屬加工、建築業等在這個時期都迅速發展起來了,其中尤以毛紡織業的地位最為突出。

  毛紡織業之所以在英國得到發展,首先得益於優越的天時、地利環境。

  英國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年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的影響,整個不列顛群島氣候非常穩定,四季溫差不大,這種暖濕的氣候正適合牧草生長,對發展養羊業非常有利。

  大不列顛島的地理環境以平原和丘陵為主,這也是一個有利因素。

  在英國有成群的牲畜,就畜牧和耕種來說全國約有13的土地用作牧場,而不耕種。在英國有很多的馬,有為數極多的豬,但特別觸目的則是多得不可計數的羊群。

  雖然產生了羊吃人現象。

  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其中的優點。

  那就是促進了新的利益集團,整個社會產生變亂。

  農業、工商業經濟的興盛和人口的激增,帶動了更為廣泛的各種城鎮的規

  模化物資交流,提高了國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從客觀上為大學的產生提供了人口基礎和物質經濟基礎。

  而這群留學生說實話能來到這裏,其中和他們來自大明有著很大的區別,若是其他的歐洲人,很難來到這裏。

  經濟在發展的同時,英國的大學卻在變得保守。

  西歐各國之間和宗教矛盾的積累,英國大學的地域性凸顯,加劇了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英國本土化。

  15世紀到16世紀,英格蘭大學采取了很多措施阻止學者的流動,當時牛津和劍橋的學生則主要來源於英倫三島。

  另一個方麵也能看出他們的保守性,在學校中,無論是校級還是院級,都強調傳統的基督教會道德觀念和社會公認的秩序意識,重規則,輕人文,不能容忍教師和學生的輕浮行為。

  是一個很複雜的狀態。

  “好了,咱們到目的地了。”

  一位身穿寬鬆衣衫的高挑女人,站在一棟建築前,麵帶溫柔的微笑。

  唐文通仰頭看了一眼。

  遠處的建築,很明顯和大明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