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三位一體模式
作者:彼岸晨光      更新:2020-03-03 18:14      字數:2402
  坐了半個小時的公交車,李楓一路顛簸地回到了南橋村。

  此刻的南橋村,已經進入了繁忙的秋收時節。

  作為以純農業為主的傳統農村,秋季對於南橋村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

  隻見入村道路兩旁的銀杏樹葉變黃了,黃燦燦的葉片紛紛飄落到地麵上,把整條道路鋪得一片金黃。

  田野上農民們正在辛勤地勞作著,大家雖然累得汗流浹背,不過似乎都非常開心。

  李楓越來越覺得,老家這幫質樸的農民,雖然愛打麻將又沒文化,不過都是本分的老實人,的確應該想辦法幫助大家致富。

  喀嗒喀嗒……

  拖拉機的轟鳴聲由遠及近,李楓已經有好多年沒有看到過這種老式的拖拉機了,在2001年它還很常見,尤其是在農村,三輪摩托還沒有大規模普及,這種單缸的老式拖拉機就成為了運輸的主力。

  沿著破破爛爛的水泥路一直往前走,道路旁兩排高大的水杉樹映入眼簾,樹上不時響起雀鳥的鳴叫聲。

  大約走了二十分鍾,李楓來到了李萬達家。

  此刻,李萬達家裏已經聚了不少人,隻見院子裏寬大的水泥道場上,擺了三張紅漆方桌,十來條長凳,十幾個老少爺們正圍著長凳,一邊嗑瓜子一邊聊天。

  “大伯,我來了。”李楓跟李萬達打了招呼。

  “楓楓,你終於來啦。”李萬達看到李楓走進小院,立馬站起身,招呼他來坐。

  今天,李萬達把村裏幾個想入夥的水產養殖大戶都叫來了,這些人一聽李楓要來,二話不說,立馬放下手頭的農活,爭先恐後地來到了他家。

  對於李楓,在李萬達被方阿三等人歐打的事發當天,大家已經見識過了他的才幹,居然一個電話就解決了一千斤魚的銷路問題,還能把方阿三這幾個地痞治得服服帖帖,李楓這個小夥子實在是太牛了。

  所以盡管李楓看上去是個粉嫩的小鮮肉,不過大家都非常尊敬他,覺得跟著他混有前途。

  “大夥安靜一下,關於咱們聯合成立水產養殖合作社的事,我知道大家都很急切,所以今天我特地叫來了我的侄子李楓,他已經為我們設計好的方案。”李萬達說道,“楓楓,給大家說說吧。”

  李楓站起身,提高嗓門說道:“今天請大家來,就是想商量一下咱們新合作社的成立計劃。咱們新合作社成立的宗旨,就是要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為咱們村上水產養殖戶解決魚苗育種、技術升級、飼料采購、產品銷售等一係列問題,實現規模化、集群化、產業化,降低每個養殖戶的風險,最終實現大家共贏。”

  “好!太好啦!”眾人紛紛鼓掌。

  對於這幫樸素的農民來說,大家要的,就是成立這樣的合作社。

  之前的南橋村水產養殖合作社,服務不到位,統購工作也是拖拖拉拉,賬目又一直不透明,貓膩特別多,所以大家雖然加入合作社,但心裏總不踏實,生怕哪裏被人算計了。

  現在的新合作社,若是能真正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顯然是大夥的一大福音。

  “但萬事開頭難,合作社成立之初,勢必會麵臨諸多壓力。”李楓繼續說道,“比如資金壓力,渠道壓力等等。大家期盼中,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條舉措就是統購統銷,但是麵對當前的不利局麵,統購統銷如何實現,不知道大家有什麽主意?”

  眾人麵麵相覷,這個問題一直是老大難問題,南橋村的水產合作社也很難解決,一直以來都是根據市場供銷形勢的變化,隻有在銷售旺季,才開啟統購統銷。

  即便在行情好的時候統購統銷,但是合作社在價格方麵就要比市場價低三成,不少養殖戶由於沒有更好的渠道,隻能交由合作社銷售。

  這裏麵其實就產生了不少的貓膩,甚至對於某些關係戶,合作社還會差別對待,提高對關係戶的收購價。

  但是由於賬目不公開,大夥一直找不到證據,也拿合作社那幾個管理者沒辦法,隻要日子還過得下去,就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李楓見眾人都沒什麽辦法,繼續說道:“這些天來,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就是如何把咱們的水產品賣出去。如果賣不出去,合作社的資金鏈就要斷裂,統購統銷的美好願望就要落空,大夥就有可能吃不上飯,咱們可不能走南橋村水產合作社的老路。”

  “是呀,絕對不能走原先合作社的老路。”

  “老辦法行不通啊,但是也沒有更好的路子。”

  “要是有新辦法就好了,就現在這個市場行情,難啊。”

  ……

  眾人你一嘴我一嘴地議論開了,大家都知道,願望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要想把合作社辦好,依靠傳統的思路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想出一套適應實際的新做法。

  但是究竟是什麽做法,大夥也基本是一翻兩瞪眼,這幫大老粗除了打麻將特別靈光,其他方麵就沒什麽能耐了。所以想了老半天,大家多沒有靠譜的點子,在一番議論之後,紛紛將一對對小眼珠望向了李楓。

  李萬達說道:“楓楓,你就給大夥詳細說說吧,我知道你一定有想法。”

  李楓也是先賣一個關子,讓大夥知道這件事的難度,知道做帶頭人的不容易,否則日後一旦出現問題,很難掌控局麵。

  “我的想法是,我們要掌控下遊,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李楓說道。

  李楓的這些話,聽得這幫文盲一陣懵圈,其中一個胡子拉渣的大叔眯著小眼睛說道:“大侄子啊,你是文化人,我們都是一幫大老粗,你講得實際一點,否則我們聽不太明白。”

  不少人點了點頭,臉上一副智商掉線的狀態。

  “講得簡單一點,就是咱們的合作社,要以水產品加工廠為依托。”李楓說道,“合作社收購各家的水產品,然後統一交由水產品加工廠,製作成魚幹片、魚丸等水產加工製品,以加工品的形式進行銷售,這樣一來,就能避開龐大的競爭壓力。”

  每年仙湖的禁漁期一過,一般都能迎來一波水產品供大於求的市場行情,所以要想規避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產品附加值,走水產品加工這條路。

  這樣一來,水產品即便銷路不好,也可以由自己的加工廠統一收購,然後製作成保質期更長的加工食品,從而大大緩解因滯銷而造成的死魚等浪費現象。

  李楓把自己的這個設想跟大家詳細地解釋了一下,他的基本生產經營模式,就是“水產加工廠+合作社+養殖戶”的三位一體模式,未來的龍頭不是合作社,而是水產加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