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風雲突變(上)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31 22:04      字數:3511
  “兄長聽說了嗎?長安欲用兵西域,重新打通與西國商路!”

  “賢弟消息過時了,最新傳聞,長安城的那幾位還拉上魚鎮東一起幹。”

  “謠言!”

  “有人專門為此問了魚鎮東,鎮東將軍雖未承認,卻也沒有否認此事。坊間普遍認為,雙方應該的確有接觸,暫時還沒談好而已。”

  “魚鎮東怎會跟那幾位合作?”

  “我也納悶……估摸著以為打通商路利國利民,沒有計較涼州軍名聲,要不就是被涼州軍騙了。魚鎮東是【拓土英傑】,這種事找他算是找對人了。”

  “兄長高見,定是如此!”

  “個人臆測,愚兄隻是不信魚鎮東會與逆賊同流合汙,認為定有隱情。”

  “那是,魚鎮東對大漢的忠誠,天日可鑒!”

  ……

  流言風一般傳遍大江南北,舉國熱議。

  打通絲綢之路,重開與西方諸國商貿,對大漢朝有著顯而易見的好處。

  大漢主要出口的絲綢、茶和陶瓷,要麽是手工製品,要麽屬於農產品,都屬於可再生資源,換回西方各國各種特產不說,還能賺回大量真金白銀,一匹絲綢換回等重黃金,這麽好的買賣哪找?朝廷獲得大量收入,百姓也能從中獲益,畢竟出口品多來自民間,相關產品從業者可分享絲路紅利。

  從商業角度看,重開絲路有百利而無一害。

  但民間對這個消息的態度,呈現兩極趨勢,很多人希望這件事能做成,還有很多人持堅決否定立場,不希望成功。

  為何如此?

  做這事的人不對。

  大漢國祚延續近四百載,近些年來雖頹廢,認同漢室的人還是很多的。

  長安被涼州軍掌控,若能重開商路,最終必然是涼州軍得到最大利益。然而涼州軍得位不正,在忠於漢室者眼中,實與叛國逆賊無異,無數人恨不得涼州軍早日垮台,還政於天子。等商路開起來,涼州軍手裏更有錢了,豈不是將手中權柄握得更穩,啥時候才能完蛋?

  魚不智可能參與,很多人其實持保留意見,不認為他該趟這渾水。

  好在魚不智過去名聲極佳,暫時沒人說他被涼州軍拉攏,因此而責難。

  重開絲路畢竟對國家有利,要打通絲路,勢必得先控製西域三十六國,將整個西域再次置於大漢管製之下,是宣示國威、強化國族認同的好機會。至於大漢朝如今的體質,是否適合做這些事,實話說很多人心裏也沒有底,但近期魚不智以一郡之力,接連在倭島和高原拓土成功,極大提振了大漢朝野對外戰建功的熱情和信心,人心思外戰。從民間角度看,由朝廷牽頭,【拓土英傑】參與,橫掃西域諸小國,想來應該沒那麽難才對。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對此表示歡迎或期待。

  有人激烈反對魚不智與長安合作。

  換作一般人跳出來叫囂,恐怕會招來無數冷言冷語,諸如“人家郎(狼)才(狽)女(為)貌(奸),你個妖怪憑什麽反對”,能把人噴得懷疑人生。事實上,民間已有不少質疑者因此被噴,灰頭土臉中。

  但這次不同,舉國上下,沒人因此對這反對者口出惡言。

  因為這個人是朱儁。

  大漢老臣、宿將,對漢室忠心耿耿,年近花甲,仍在為還政天子努力,甚至不惜揮師進入先前被羌胡盤踞的河套。朱儁對漢室的忠心,毋庸置疑。而他在朝野間的號召力依然很強。更重要的是,朱儁的資曆和輩份相當高,這東西有時一文不值,有時卻又千金難換,際此時,朱儁資源顯然是後者,再加上朱儁“忠臣”光環護體,即便認為開通商路對大漢有益的有識之士,也不敢輕易在這件事情上跟朱儁唱反調。

  朱儁反對的原因,是因為此舉可能壯大涼州軍,更難讓朝堂恢複正常。

  涼州軍自然很生氣,但他們不方便反駁;朝中百官暗中抱怨朱儁多事,你在上郡過得不輕鬆,好歹還是一方太守,可知我等在長安城是何等艱難?但這些話百官沒法說,一是容易被人誤會跟涼州軍穿一條褲子,二是關係自身利益得避嫌,也隻好保持沉默。

  長安對朱儁的反對表示沉默,關東諸侯呢?

  總體保持沉默,持默許態度。

  有人認為絲路打通不僅揚國威,還有望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樂見其成,傳統絲路外銷暢銷品產地的那些諸侯,對重開絲路尤其歡迎;非產地諸侯,對此事也缺乏抵觸意願,要重開絲路,涼州軍重心勢必西移,這是件好事。關東諸侯不是打不過涼州軍,而是暫時沒空,等到關東諸侯分出誰是王者,傾關東軍力揮師西向,撥亂反正,易如反掌,還可以摘絲路重開的果子;至於那些轄區無重要產出、爭霸亦無望的諸侯,則認為重開絲路長安有錢,地方諸侯拒絕往中央輸送稅賦,大概能多些合理性,象朱儁這麽強烈反對,把事情攪黃了,朝廷哭窮催稅賦算誰的?

  於是乎,朱儁期望的關東諸侯群起響應,終究隻是在夢中出現,相反,要不是朱儁立身夠正、資曆又老,怕是早就有諸侯罵他多管閑事。好在朱儁多年威望不會說沒就沒,又的確是一片丹心,諸侯們也沒敢公開反對他。

  朱儁這麽一表態,最尷尬的是魚不智。

  眾所周知,朱儁看重魚不智,視其為忠直之士,年青有為的國之棟梁,對魚不智評價甚高,該提攜該點撥的時候從不吝嗇,兩人關係良好。龍領暴露後,外間多認為昔日朱儁之所以進軍河套,蓋因魚不智先落下了龍領,唇齒相依之局早已形成,最近又合夥開了胡市,兩家聯絡前所未有的緊密。朱儁居然不顧和魚不智的良好關係,站出來公然反對,實讓眾人大跌眼鏡。

  很多人默默觀望著,魚不智會怎麽辦?

  魚不智親赴上郡太守府,向朱儁解釋打通西國商道,對大漢利大於弊,試圖說服朱儁改變初衷,轉而支持巴郡與涼州軍合作。

  未幾,有玩家看到魚不智怏怏而出,顯然兩人不歡而散。

  當日傍晚,魚不智再次出現在太守府前,看樣子打算跟朱儁來場夜聊。孰不知,這次直接吃到閉門羹,往日隨時對他開放的上郡太守府,這次以“大人早睡不見客”為由,拒絕讓魚不智夜間進入。魚不智不死心,請衛士幫忙通報,衛士勉為其難地進去了,好半晌才出來,無奈對魚不智搖頭,聲稱朱儁身體不適,魚不智隻能再次落寞地離去。

  魚不智在上郡太守府外苦等的一幕,落在很多人眼裏,隨便傳向四方。

  有人感慨惋惜,兩位皆大漢良臣,因為理念分歧鬧成這樣,算什麽事?

  有人幸災樂禍,這個群體主要衝魚不智去的,讓你娃妖孽,翻船了吧!

  不過,閉門羹事件發生後,外間並不認為兩人會真的因為這件事決裂,同是棟梁,彼此間既有長久情誼,又有現實利益糾葛,過段時間心火平了,心氣順了,矛盾自然會解決。魚不智到現在也沒正式承認願跟涼州軍合作,想來就是想先爭取朱儁的支持,這份尊重,朱儁不該看不出來。

  誰都沒想到,數日後,形勢急轉直下!

  時值上郡胡市開市後,應商戶和羌胡部落代表請求,第一次召集大家,商議要不要調整開市頻率,以減少部落等待時間,方便與漢商更好地交易。首次開會,議題又關係到經營狀況,各方都重視,由於議題結果茲事體大,或涉及到後續一係列調整,還有人希望借此機會解決開市後暴露出的問題,譬如利益分配不公之類,很多商家主事者到場,龍領開的幾家客棧大爆滿。

  開市頻率若調整,安全保衛力量必須跟上,因此上郡太守府應邀參加。先前大家以為上郡會派華歆,頂多出動士孫瑞。開會當天一看,朱儁和士孫瑞竟然聯袂而至,隻是朱儁神情頗陰沉,臉上的冰渣子籟籟往下落。

  有樂子看了!

  胡市在龍領外,會議地點就在龍領,包了最大的酒樓。

  魚不智本不在列席名單,不過聞知朱儁親至後,還是火速傳送到龍領,以東道主身份出席,希望借此機會與朱儁和解的意願顯而易見。畢竟魚不智也是要麵子的,那次閉門羹後沒好意思再去,朱儁來了,自然親自接待。

  可惜的是,朱儁今番明顯是來砸場子的。

  要不要提升開市頻率?

  總的來說,大家普遍傾向於做大胡市。

  會議由蘇三主持,蘇三提前征詢了商家和羌胡代表意見,普遍支持增加開市時間,隻是具體方向上存在分歧。主要方案有兩個:一是提升頻率,由每月兩市改為一月三市;二是每月兩市不變,單次開市時間三天變五天。部落代表多支持前者,方便他們交易,即便錯過交易日也不用等太久。商戶多支持後者,每月三市會導致成本上升,人力姑且不說,物流成本起碼增加三成,因為運輸頻率會增加。

  大家原本以為,這次會議就是二選一,怎麽選屬於技術問題。

  蘇三話剛說完,朱儁便黑著臉發言,表示上郡不支持調整開市頻率。

  商人沒地位,部落更沒地位,眾商戶和部落代表麵麵相覷,不敢接話。

  魚不智無奈,在場的也就他有資格跟朱儁討論,硬著頭皮解釋其利弊,哪成想朱儁壓極不給他麵子,咬定上郡不答應。不僅如此,朱儁顯然對魚不智憤怨頗深,當眾指責他忘記身為臣子的本份,竟與亂臣賊子沆瀣一氣,一個名號將軍就將其收買,愧對【拓土英傑】之名,朱某恥與汝為伍等等。

  罵完,朱儁和士孫瑞揚長而去。

  當日,上郡駐胡市外圍部隊調動,撤走了一半。

  逐鹿領與上郡的裂痕,**裸地呈現在世人麵前。

  消息傳出,天下皆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