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龍領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5      字數:4440
  渡過黃河後,逐鹿領和刺血領的部隊拋棄商隊打扮,恢複了戎裝。

  建立特別領地地點,前期早已經選定。稍事休整,破虜騎兵輪番出動,在隊伍周圍擔任斥候警戒,步兵部隊則將平民護在中間,徑直趕往目的地。

  魚不智隨大部隊前行。

  隨著隊伍不斷前行,黃河奔騰翻湧的聲音漸漸遠去。

  漢朝曾大量遷百姓入河套地區,劃分郡縣,連接各地的官道不可或缺,雖說後來漢人紛紛回遷,官府對該地區的控製權不斷削弱,直至最終喪失,可官道還是留了下來。循著官道趕路,官道兩側雜草叢生,稍遠點的地方,蒿草竟有一人高,明明是在官道上行走,卻偏偏讓人心生走在荒野中的感慨,河套之殘破凋蔽,可見一斑。

  天空攸遠,大地無垠,讓人心胸為之一闊,卻也分明感覺到幾分寂寥。

  “塞上江南,塞上江南……”

  看著這荒廢破敗的景象,魚不智苦笑著喃喃自語。

  “主公,河套早已不是原來的塞上江南了。”

  跟在魚不智身邊的徐庶,顯然也有些感慨。

  小王平也在旁邊,他本是一個沉默寡言之人,年少老成,但少年心性還未完全褪去,踏上被異族占據土地,看到這番場景,難免有些憤憤不平,道:“剛過黃河沒多遠,就明顯感覺到破敗荒涼,那些匈奴人忒是過分,讓他們在河套休養生息,竟把這片地方搞成這樣。”

  徐庶歎道:“河套變成這樣,主要是因為羌人的緣故,不是匈奴人。”

  王平一楞,隨即道:“請先生指教。”

  “鮮卑崛起,匈奴衰落,南匈奴歸附大漢,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常受朝廷雇傭,參與討伐北匈奴、羌亂和鮮卑人,同烏恒一樣成了朝廷的傭兵。後來羌人逐漸進入河套,羌人人口遠遠超過匈奴人,在河套屢與漢軍交戰,三次大規模羌亂,河套都是主戰場,導致河套郡縣遭受嚴重破壞。”

  “朝廷主要力量被牽扯在關中和河西走廊一帶,在河套投入力量不夠。河套連年戰亂,郡縣尚且難保,遑論保百姓,我漢人百姓遂大量遷往關東。人口流失,郡縣受損,朝廷對河套的控製力越來越弱,朝廷控製力削弱後,更難保護郡縣和百姓……”

  “朝廷控製力下降,南匈奴各部趁勢獨立,究其根源,正是羌人作亂。”

  “前幾年張角起事,朝廷再也無暇顧及邊疆。”

  “及至現在,朔方、上郡、北地、定襄、雲中、五原六郡被完全放棄,上穀、代、雁門、西河、安定等郡也都放棄了一部分,朝廷實際管轄範圍,退到了無定河(桑幹河)、呂梁山、河水(黃河)和隴山(六盤山)一線。”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西河郡境內,西河之地,河水兩岸都有,河水東麵仍歸朝廷管轄,至於河水西麵這一片……”

  徐庶神色默然,他沒有說下去,這邊是什麽狀況,大家都有看在眼裏。

  王平也沒有說話,隻是握緊了拳頭,眸中戰意更濃。

  魚不智知道他們現在的心情。

  從他有意向在河套建立特別領地那一天起,有權知悉此事的逐鹿男兒,從軍中武將、到謀士徐庶和荀衍,再到易風和翟冏等官吏,幾乎每個人都經曆了從驚訝、激動、再到狂喜的過程,極力讚同這一決定。那些率先獲悉該計劃的領地精英們,對英明神武的領主不吝溢美之詞,魚不智繼逐鹿人公認的“仁主”之後,又被貼上了“英主”、“雄主”標簽。

  大漢朝衰落,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可從這些逐鹿人身上,不難看到漢人對守護國土的執著,從未泯滅。

  即使是遊戲裏,領地這些NPC體現出的樸素情懷,仍然讓魚不智感動。挺進河套,對他而言不再隻是建立一個據點,還多了些別的意義。

  一路向前,奔走近一天,除了兩支小型商隊,路上沒有遇到過往行人。

  路上還經過一個漢人聚居區。

  河套被各部羌胡占據,鮮卑人、羌人、匈奴人占絕大多數,可也並非沒有漢人。因為戰亂、朝廷苛捐雜稅等原因,一些漢人沒有離開這片土地,繼續在河套地區生息繁衍。由於缺乏朝廷武力支持,河套地區的漢人,不得不獨力麵對遊牧民族的搶掠和襲擾,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經過的那個漢人聚居區,是一個村莊級據點。

  發現數千人的隊伍過境,村莊內的百姓驚恐不安,村門緊閉,青壯男丁紛紛抄起順手的物事,在村內嚴陣以待。看清楚是漢人的隊伍時,村民們明顯鬆了一口氣,但仍然保持著警惕,並沒有打開村門,目前隊伍遠去。

  村民們的反應,落在眾人眼裏,別有一番滋味。

  不難看出,河套地區漢人的處境是多麽糟糕。

  傍晚時分,隊伍停下腳步,在一條小河邊宿營。

  奔波一天,隨行平民疲憊不堪,很多人一屁股坐下,半晌不願動彈。

  戰士們卻還不能休息,緊鑼密鼓地著手安營紮寨,布置防務。

  破虜騎白天輪番出動做斥候,無當飛軍是遠征部隊最強戰力,紮營等瑣碎活都落在磐石營身上。一名身材略顯瘦削的年輕轉職武將,指揮磐石營埋鍋造飯,接著又派出幾個百人隊在臨時營地周圍布置崗哨,在他的安排下,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

  魚不智默然觀察半晌,滿意點頭。

  “這個劉純的確不錯,難怪你選擇讓他帶這部磐石營。”

  徐庶笑道:“他比較穩,我們在河套建據點,穩字當先,劉純較合適。”

  逐鹿軍不斷擴充,軍中轉職武將數量隨之增加,陸續有一些不錯的轉職武將在軍中冒頭,劉純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劉純初始武力值隻有45點,比很多領地轉職武將優勝,可在鄉民素質更加優異的逐鹿領,劉純45點初始武力值並不高,剛剛達到成為儲備轉職人才的門檻,因此,劉純最初並不被看好。誰都沒有想到,劉純進入軍中的進步神速,武力值迅速提升至50點,雖然跟王戣、熊棟還有著一些差距,但其提升速度冠絕同僚,顯示出驚人的成長潛力。

  評估一名轉職人才的價值,初始能力和成長潛力都很重要。

  相對而言,成長潛力往往更受重視。這是因為,初始能力可視為一錘子買賣,代表轉職人才的起點在哪裏;成長潛力會在其成長過程中持續體現,代表轉職人才能達到的最終高度。

  更難能可貴的是,劉純為人沉穩,具備相當不錯的組織能力和領導力,很快在競爭激烈的轉職武將群體中脫穎而出。

  這次到異族林立的河套建設特別領地,從主城抽調了1000磐石營。

  魚不智原打算讓王戣或熊棟過來壓陣,可徐庶認為領地已經向河套地區投入大量部隊,包括曲晨的騎兵,王平的無當飛軍,逐鹿遠征軍戰力相當有保障。逐鹿領和飛魚領相對空虛,不宜再抽調負責兩地日常防備的磐石營主將,而且軍中後起之秀有適合人選,便向魚不智推薦了劉純。

  徐庶推薦劉純,不是因為劉純武力提升很快,而是因為劉純沉穩冷靜。

  通過觀察,魚不智完全認同徐庶的判斷。

  王級謀士的眼光,的確很精準。

  一夜無話,翌日清晨,隊伍再度出發。

  第二天的行程,沒有見到漢人據點,遭遇一支兩百餘人的羌人騎兵。

  最早發現羌人騎兵的是破虜騎斥候,大部隊收到報告後,曲晨立刻帶著兩個騎兵百人隊前出,阻止對方接近。那支羌人騎兵見破虜騎人數不少,且明顯已做好戰鬥準備,沒敢繼續靠攏。他們遠遠地看了一會,看到大部隊過來時,立刻掉頭離開。

  這個小插曲,再一次給大家提了個醒,河套不太平。

  由於攜帶著大量物資,還有數百平民,隊伍每天隻能行進七、八十裏,第二天遭遇小股羌騎的地方,離大家渡過黃河的渡口不過百餘裏。雖說朝廷官軍在河套已經不複存在,但羌人出現在距離漢朝控製區這麽近的地方,還是讓大家感到心頭沉甸甸的。

  擬定的第二特別領地建立點,還在前方。

  羌騎能在這裏出現,前麵的情況隻會更複雜,特別領地建成後,必然麵臨更大的外部壓力。

  這次碰到的是小股遊牧騎兵,以後碰到大隊騎兵怎麽辦?

  小股羌騎退走,是因為自知無法對抗遠征軍龐大的軍隊,但這些部隊,有兩千是刺血領派來幫忙站場子的,無當飛軍和破虜騎很難長期駐紮河套,目前確定下來在河套紮根的隻有一千磐石營,如果在第二特別領地建成石製城牆之前,不幸被遊牧民族惦記上,僅靠那點磐石營,很難保證特別領地安全。

  河套的安全挑戰,比先前預計的還要大。

  魚不智和徐庶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必須重新審視河套駐軍計劃。

  那支退走的小股騎兵一度成為陰影,擔心他們會引來更的多遊牧騎兵,好在後麵幾天還算順遂,最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大家懸著的心重新放下。

  第四天下午,隊伍抵達目的地,上郡膚施縣境。

  上郡,最早是戰國時期魏國所置,秦漢沿置,數百年間上郡幾經變革,王莽當政時一度被改為增山郡,但東漢時期又改了回來,恢複上郡之名。

  據《漢書》記載,漢平帝(西漢最後一個皇帝)時期,上郡有10萬戶、人口60餘萬,是不折不扣的大郡。到了東漢,上郡人口銳減,《後漢書》記載,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時,上郡隻剩下5000餘戶,人口不到3萬人,可見上郡的衰敗是多麽嚴重。

  上郡的衰敗,非一日之寒。

  漢安帝永初五年(111年)零羌占上郡地,上郡治所遂徒於衙。

  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凍羌侵上郡地,上郡治所徒居夏陽。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前後,羌胡大掠上郡,上郡郡治又徒遷到洛陽,屬於僑治了。

  麵對羌胡入侵,上郡連郡治都保不住,隻能通過不斷遷治所以避敵鋒,最後竟然隻能在洛陽設立名義上的治所,上郡被朝廷徹底放棄並不意外。

  第二特別領地選址上郡膚施縣境,是反複權衡之後的決定。

  膚施長期是上郡郡治所在地,雖然現在廢棄了,但還是有它的優勢。

  首先,地理位置優越。

  膚施離司隸北部的平陽地區直線距離約三百裏,既深入河套,又離大漢朝實際控製地區不遠,建立據點後,與關中或河北地區通商,以及獲得支持相對容易。即使陸路因遊牧騎兵的存在未必安穩,但膚施境內有帝原水(今榆林河)通黃河,遊牧民族對水路的控製力幾乎為零,在此建立特別領地,至少不用擔心被異族徹底封鎖的極端情況出現。

  其次,長城之內。

  上郡境內有長城,呈東北-西南向延伸,第二特別領地離長城約70裏,雖說上郡長城早已沒有士兵駐守,且多處已殘破,但古長城依山勢而建,遊牧民族騎兵要想進來,可選擇的路線並不是太多。

  第三,該地區羌胡勢力相對較弱。

  長城之內,距漢朝實控區不遠,羌胡各部實力相對弱一些,有利於新生的特別領地發展壯大。

  第四,水草豐美,適合牧養。

  膚施農業原本較發達,但因為戰亂和人口遷移的原因,很多良田變成了草場。魚不智將第二特別領地建在河套,戰馬資源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他不僅想從羌胡各部處獲得戰馬,更希望第二特別領地也能飼養上品戰馬,最好周圍都變成自家牧場。

  一個新的村莊級據點很快建立起來。

  第二特別領地被命名為龍領。

  這個名字由徐庶提出,他解釋了自己想表達的寓義。

  龍是華夏的象征。

  華夏子孫,龍的傳人。

  在被異族占據的土地上,建立以“龍”為名的領地,在徐庶看來具有象征意義,能激勵大家鬥誌。魚不智對此其實不以為然,羌人、鮮卑、匈奴人後來不都是中國人嗎?但考慮到遊戲中的時代背景,他還是應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