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利”與“害”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5      字數:4527
  “漆工好說,玉匠沒有。”

  得知逐鹿領需要工匠人才,趙部直接道。

  魚不智笑逐顏開,也不客氣:“待會你把人給我,玉匠再幫我留意一下。”

  “好。”

  “江州是郡治所在,怎會連玉匠都沒有?”

  趙部瞥了魚不智一眼,幽幽歎道:“以前是有,但益州這些年戰亂不斷,黃巾軍、五鬥米和夷民接連作亂,民生受影響嚴重,與百姓生計息息相關的行業還好一些,玉器這樣的奢侈品行業萎縮厲害。”

  還有一點趙部沒有說,那就是巴郡的緊張形勢。

  劉焉想把趙部從巴郡太守位置上掀下來,趙部為求自保竭盡所能周旋,在益州不是什麽秘密。巴郡軍揪著武陵軍越境一事不放,陳兵巴郡與武陵邊境地帶,益州府的部隊也在巴郡周邊駐紮,打著馳援趙部的旗號,實則對巴郡虎視眈眈,個中隱情,腦子稍微活泛一點的,都知道是怎麽一回事。

  巴郡,已經成了益州最有可能爆發戰爭的不穩定地區。

  戰雲密布,前途叵測。

  少數巴郡世家因為對局勢擔憂,不願立危牆之下,開始向外地轉移族人和產業,以免將來戰事爆發時全族都陷在裏麵。

  當地世家豪族尚且如此,來巴郡的外地商隊也明顯減少。

  商隊減少的直接後果,就是物資流通出現問題。

  一些產能偏少的物資,因為市場供應不足價格飛漲,當地產能較大的出口型產品,因為商隊收購量降低出現積壓,價格持續走低。雖然現在戰爭還沒有爆發,但對巴郡民生的影響,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

  玉器是有錢人玩的東西,與民眾生計和健康關聯度不高,受影響更大。

  總而言之,即使得到袁紹表態支持,趙部的日子還是不好過。

  雖然直接被益州府進攻的威脅相對降低,但巴郡還是得承受來自方方麵麵的壓力,除非與益州府達成某種形式的和解,這種情形很難徹底改觀。如果不是趙部在巴郡經營多年,在當地素有威望,根基不弱,很多當地世家豪族願意支持他,恐怕用不著劉焉派兵打過來,巴郡早就不戰自亂。

  趙部對此沒有更好的應對之策,隻能默默忍耐,等待轉機。

  “還有一件事告訴你,暗中指使曹寅進入巴郡的人,我已經查出來了。”

  趙部眉毛一挑:“誰?”

  “蔡瑁。”

  “消息確鑿嗎?”

  “八九不離十吧,是這樣的……”

  聽完魚不智的陳述,趙部眉頭皺得老高,半晌才道:“你怎會惹上蔡氏?”

  趙部揪著武陵軍越境一事不放,聲稱曹寅陰謀攻打江州城,顛覆他對巴郡的統治,可大家都明白這是他為求自保的口實。武陵軍進入巴郡不假,帶攻城器械也不假,但曹寅打算顛覆的對象從來不是巴郡太守府,是逐鹿領。曹寅隻是一把被人使喚的刀,真正對逐鹿領有敵意的,是拿刀的人。

  既然蔡瑁是幕後主使,顯然蔡瑁對逐鹿領有敵意。

  能夠讓他不惜請武陵寇、武陵軍同時出手,這敵意可不是那麽簡單。

  魚不智叫起了撞天屈。

  “我哪有招惹他?簡直莫名其妙!搞不好是那廝腦袋抽風……”

  “不智,你不了解世家。”

  趙部正容道:“世家說什麽話,做什麽事,大多有一個東西在貫穿始終,利害。為家族謀取利益,避免損失,是世家的本能,象蔡氏那樣的大世家,絕對不可能無緣無故對一個離襄陽那麽遠的領地下手。”

  “蔡氏這些年崛起,所用的手段未必盡都光明,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不光明手段也是為家族利益。從蔡瑁出任蔡氏家主之後的種種行事來看,此人膽子很大,出手狠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象他這樣的人,更不會輕易做出衝動之事。”

  “家主代表的不僅僅是權力,還有責任。”

  “蔡氏傳承多代,蔡瑁很清楚自己的責任。蔡瑁父親是襄陽大士蔡諷,蔡諷雖不再擔任家主,可蔡瑁若敢任性妄為,蔡諷也不會答應。”

  “所以,我不認為蔡瑁會無故找上逐鹿領,一定是有原因的。”

  魚不智苦笑道:“我要是知道那廝為什麽找上我,就不會這麽頭痛了。逐鹿領跟蔡氏以前從來沒有瓜葛,和武陵寇初次交手的時候,逐鹿領是一個二級鄉鎮,我甚至還沒離開過墊江,怎麽可能跟襄陽大族結怨?”

  趙部點頭,就算魚不智膽大包天,那時候也沒有機會招惹到蔡氏。

  “照你剛才所言,問題應該就出在徐元直母親身上。”

  “徐母收留那位叫燕姬的女子歇宿一晚,遭到蔡氏猜忌,蔡氏出動家仆私軍沒能攔下徐母,後來不惜讓武陵寇出手。如此行事,普通世家礙於聲名也未必幹得出來,何況是荊州大族蔡氏。如果我所料不差,那位燕姬身上必然對蔡氏非常重要的東西,以至於蔡氏家主不惜代價,也要拿到手。”

  魚不智一驚:“對蔡氏非常重要的東西,會是什麽?”

  趙部又好氣又好笑:“我怎麽可能知道?你可以從燕姬身上查嘛。”

  魚不智淚流滿麵:“燕姬被徐母收為義女,住在元直家。”

  趙部沒有說話。

  他和魚不智相識這麽久,很清楚徐庶是魚不智的左膀右臂,深受信任。以魚不智對徐庶的重視程度,除非有直接證據,很難想象他會明著查燕姬。

  如何查燕姬,這是逐鹿領家務事,趙部不便說太多。

  他能做的,就是盡量幫魚不智分析其中利害。

  魚不智又道:“燕姬或出自襄陽燕氏,燕氏被武陵寇襲擊後已經沒落了,一個沒落家族的孤女,有什麽值得蔡氏窮追不舍?是燕氏有不得了的利益,還是掌握著足以讓蔡氏忌憚的秘密?”

  屋內陷入長時間的沉默。

  趙部忽然道:“有一件事,我一直覺得有些奇怪。”

  “什麽?”

  “你有沒有覺得,武陵寇對這件事參與過深?”

  魚不智一滯,皺眉苦思。

  趙部繼續道:“武陵寇進犯逐鹿領已不是一次兩次。”

  “你的逐鹿領可不是普通領地,軍力非常強,外戰屢屢創下驕人戰績,而且隨著領地規模不斷提升,逐鹿領實力和影響力在持續增長。武陵寇雖然薄有聲名,但實際上仍然難脫流寇稟性,習慣欺軟怕硬,最懂見風使舵,他們接下的委托,必然是自信有能力做到才會接取,區別隻在於代價幾何。”

  “武陵寇追殺徐母那會,其實力遠在逐鹿領之上,可後麵兩次來犯時,他們已經是弱勢一方,其武力不足以威脅到逐鹿領,且每次都是铩羽而歸。按照流寇一貫作風,他們早就應該收手不幹了,可他們還在不斷跑來受辱。”

  “徒自損失人命,仍鍥而不舍,就為了蔡氏的委托金嗎?”

  當然不會!

  流寇如果不懂得看清形勢,趨吉避凶,早就被滅了。

  魚不智腦中靈光一閃。

  “會不會是這件事也關係到武陵寇切身利益?”

  趙部想了想,道:“的確有可能,但我認為可能性不大。什麽樣的事情,既能讓一個荊州大族鋌而走險,又讓一個流寇團體不惜代價?兩個差別如此之大的群體,幾乎沒有共同利益,我實在想不出有什麽事情,可以讓他們兩家都如此緊張。”

  魚不智目光炯炯,道:“燕氏遇襲!”

  趙部眼前一亮。

  燕氏遇襲事件,受益者是襄陽蔡氏,動手的正是武陵寇。

  這起事件當年在荊州鬧得沸沸揚揚,成為一樁公案,外界普遍認為是襄陽蔡氏買通武陵寇出手。一個象蔡氏這樣的大家族,竟然與流寇勾結強滅競爭對手,顯然逾越了家族爭鬥的紅線,影響極其惡劣。再加上燕氏遇襲前不久,杜氏那場匪夷所思的滅門大火,同樣是蔡氏受益,外界對蔡氏的不擇手段,厭惡到了極點。

  雖然蔡氏矢口否認,但沒有人相信他們的說辭。

  沒有直接證據證明該事件是蔡氏所為,但杜氏、燕氏以血還血的報複,並沒有引起世人譴責,反而獲得同情,那麽多與事件沒有直接關係的家族,紛紛加入到對蔡氏族人打悶棍的行列中,可見人心背向。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曾經有一段時間,襄陽幾乎每天都有蔡氏族人被打、被殺的事件發生,蔡氏成為過街老鼠。蔡氏一度寄望於官府力量出麵鎮壓,可無論襄陽縣府,還是南郡太守府,都沒有全力為蔡氏背書。

  官府也不是傻子,明知此事蔡氏有重大嫌疑,襄陽各家族的憤怒到達極點,若強行鎮壓,很可能讓憤怒的民怨繼續升級,最終一發而不可收拾。另一方麵,縣府和太守府的官員,大部分是本地家族子弟擔任,就拿襄陽縣府為例,沒落的四大家族就有多人在縣府做事,這些人恨蔡氏都來不及,其他家族中人也是同仇敵愾,怎麽可能幫蔡氏遮風擋雨?

  蔡氏吃到苦頭,才知犯眾怒是一件多麽可怕的事情。

  蔡瑁出來公開立誓,純粹是不得已而為之。

  杜氏滅門大火、燕氏被武陵寇襲擊,讓蔡氏輕鬆擊潰了襄陽家族聯盟,但蔡氏內部對這樣的行為都難以認同。要知道,蔡瑁父親蔡諷是襄陽名士,譽滿荊州,蔡氏能跟張溫和黃承彥結為親家,看中的可不僅僅是蔡氏身家,還有蔡氏的名望,若蔡氏聲名狼藉,想讓張溫和黃承彥娶蔡氏女?沒可能!

  事情發生後,蔡氏內部對蔡瑁多是譴責之聲。

  就家族擴張而言,蔡瑁是最大功臣,但留下的後遺症實在太嚴重了。

  蔡氏遭遇襄陽眾家族全方位激烈抵製,除族人被打被殺之外,蔡氏生意受到其他家族聯手打壓,出仕子弟受到同僚排擠,求學學子被禮送回家,還有很多公眾場合拒絕蔡氏族人進入……

  所有報複,都落到蔡氏族人身上,族人自然對蔡瑁不滿。

  當然,即便在家族內部,蔡瑁也死活沒敢承認,那兩件壞事跟他有關。

  一旦承認,他的家主之位肯定不保。

  也正是因為他沒有承認,其父蔡諷在族中又有很大聲望,最終才沒有更換家主。最終蔡諷親自出麵請官府作見證人,蔡瑁對外公開立誓,襄陽各家族才勉強接受,事件逐漸平息。

  當時若有證據證明兩起公案與蔡氏有關,蔡氏很難全身而退。

  不僅蔡氏難以脫身,武陵寇也會有大麻煩。

  武陵寇是流寇,為財進攻燕家莊是流寇本分(雖然武陵寇很少盡本分),可如果武陵寇進攻燕家莊是受蔡氏指使,性質完全不同,家族與流寇勾結,或許曆朝曆代都有人暗地裏做,但明麵上絕對不被允許。

  一旦有人公然逾越紅線,末日也就不遠了。

  武陵寇也不例外。

  武陵寇逍遙這麽多年,不是地方官府沒有能力剿滅他們,而是嫌麻煩,剿匪要拿命去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如果有證據證明武陵寇和蔡氏勾結,官府想繼續裝傻都不行了,不把武陵寇剿滅,小心官位不穩。

  再看逐鹿領被武陵寇屢次進犯。

  現在看來,武陵寇盯上逐鹿領,很可能是因為燕姬。

  蔡瑁指使曹寅攻打逐鹿領,也很可能是因為燕姬。

  燕姬隻是一名沒落家族的孤女,女子地位不高,即便燕氏有不得了的家族利益,按照家族慣例,燕姬沒資格知曉這些事情。況且燕家莊遇襲時事出突然,其他家族援軍趕到時,燕家莊並沒有被全麵攻破,燕氏家主臨時將秘密告訴燕姬,可能性同樣不大。

  蔡瑁和武陵寇不放過燕姬,不是因為利益。

  剛才趙部說過,世家豪族行事,有兩個字貫穿始終:利害。

  這句話提醒了魚不智。

  既然蔡氏不放過燕姬,不為“利”,難道為“害”?

  有沒有可能是燕姬掌握了某些訊息,讓蔡氏和武陵寇都感覺到威脅?

  譬如說,能證明蔡氏和武陵寇勾結的證據!

  從時間上看,徐母首次遇見燕姬時,距燕家莊被襲擊沒多久,而那個時候蔡氏應該已經在襄陽成了過街老鼠,狼狽不堪。如果燕姬手上有證據,不僅蔡瑁立刻完蛋,武陵寇也很可能跟著陪葬。

  關係到生死存亡,不容他們不盡心。

  盡管事情已過去幾年,可一旦證據曝出,其殺傷力仍然不會遜色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