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蒲元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5      字數:4442
  香陵道戰場,逐鹿聯軍四處遊蕩。

  再回香陵道,明顯感覺到此處人氣大幅度跌落,與上一輪諸侯陣營進攻時的熱鬧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其中固然有攻守易勢緣故,可深層次原因還是上輪香陵道攻防太慘烈,消耗了兩大陣營不少實力。這一輪共計有五個提案獲得通過,陣營對抗點增多,參戰玩家有更多選擇機會,香陵道再難重現昔日人氣。

  更何況,趨吉避凶是人之本能。

  遊戲中群體性活動,幾乎沒有秘密,守衛香陵道任務為逐鹿領提報,大家是知道的。提報者在提案範圍內作戰有戰鬥功勳加成,也是盡人皆知。明知逐鹿軍在這裏,很多董卓陣營玩家紛紛避開這片區域,惹不起就躲嘛。

  誰都不想被軍團技連續轟殺成渣。

  從嚐試過滋味的玩家反應看,被軍團技虐的感覺一點兒都不美妙。

  五個陣營對抗戰場,董卓陣營那邊,參加香陵道對抗的報名最晚結束。也就是有些玩家手慢了點,沒搶到報名參加另外四個對抗任務的機會,隻好硬著頭皮來香陵道,沒接到任務的散客玩家,來香陵道的自然更少。

  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香陵道風光不再。

  逐鹿聯軍很快感受到戰場的蕭瑟氣息。

  遊蕩大半天,撞見的敵人並不多。

  與前段時間連軸打仗時的繁忙和辛苦相比,現在冷清得厲害。

  徐庶和兩位軍團長商量一番,決定改變戰術,不再漫無目的四處找人,改為守株待兔。找了處便於快速接近多個係統據點的區域,撒出大量玩家建立通訊聯絡網,監控附近大片地區,發現目標,再通知部隊過去。

  如此一來,既避免了戰鬥部隊將精力消耗在不必要的往來奔波上,使部隊獲得休整機會,又能將聯軍機動優勢發揮出來。

  調整之後,逐鹿聯軍作戰效率明顯提高。

  休息待命時,甘寧來到徐庶身邊。

  “元直,這趟出來真是無聊。”

  領主不在,而且現在沒有作戰任務在身,甘寧在徐庶麵前隨意了許多,直呼徐庶字。他加入逐鹿領前經常找徐庶,兩人甚是熟絡,私交相當不錯。

  徐庶正坐在樹下,手裏捧著一卷兵書。

  徐庶莞然而笑,將手中書卷輕輕放下,道:“意料之中。”

  “還意料之中,你就一點不著急……”

  徐庶笑眯眯,悠然道:“著急無益,故不急。”

  感覺兩人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急驚風遇上了慢郎中,甘寧也沒辦法。甘寧這次過來,是因為閑得無聊,想問問徐庶有沒有其他打算,譬如帶部隊離開香陵道去別的戰場轉轉,但看到徐庶淡定的樣子,甘寧就知道沒戲。

  甘寧仍然心有不甘。

  “元直,沒有仗打就沒有戰功,咱們逐鹿領至今仍排在第4位,沒能超過木角領。負責跟隊聯絡的那幾名天下勇士跟我說,木角領剛剛招募了1500名重裝步卒,看來是鐵了心要和我們一決高下……”

  “我知道。”

  “你既然知道,何不帶我們打出去?逐鹿領豈能在木角領之後!”

  徐庶笑容一黯,歎道:“興霸,上一場打得那麽激烈,我軍傷亡有多大,你一清二楚。你的先登營僅五百餘人生還,此外飛軍和磐石營也多有折損,雖然兩大軍團又補充了一些重裝步卒,我們至今還有千餘名將士需要休養,無法出戰。知道你著急,就算有大行動,總得讓受傷將士們恢複了再說吧?”

  “原來如此,你幹嘛不早說!”

  “我哪知道有人如此沉不住氣?”

  甘寧撓著頭皮,有些不好意思。

  先登營負責外圍防禦,保護遠程部隊,作戰最是辛苦,上一仗的慘烈,甘寧感受最深。被編入先登營的都是戰區征召,非嫡係部隊,但先登營戰場上承受的壓力和考驗,卻是一點都不會摻假,逐鹿軍也能通過先登營的戰鬥經曆,及時發現問題,改良自身戰法。

  徐庶思慮周密,做事非常認真。

  戰前籌謀,戰後總結,在逐鹿軍是常態。

  “興霸,跟我說說先登營近戰的問題。”

  盡管有陷入重圍的客觀原因,可甘寧臨時帶領的先登營傷亡如此慘重,徐庶還是心有餘悸。這次先登用的是臨時部隊,不是逐鹿將士,但絕大多數時候終究得靠逐鹿人打仗,先登營的慘痛經驗,頗有借鑒價值。徐庶為逐鹿軍主帥,看到先登營的慘狀,心中感觸很深。

  甘寧一下子嚴肅起來。

  “先登受損這麽嚴重是近戰不力的原因,我以為弊在遠程。”

  徐庶眸中精芒閃爍:“弊在遠程?”

  “沒錯。”

  甘寧斷然道:“表麵看,我們的磐石營全是以弓手身份出戰,以戰代練,部隊整體箭術能力大有提升,還出了樸通他們幾個神射手,看似成果斐然,可實際上,但我軍磐石營整體戰力仍然趕不上真正的弓手部隊。”

  徐庶點頭:“訓練出那麽多合格的弓手談何容易,磐石營隻是臨時客串,與真正的弓手部隊比,確有很多不及。”

  衡量弓手部隊實力,有幾個很重要的因素:威力、射程和精準度。

  磐石營享受領地諸多加成,整體實力比普通領主部隊強出一截,逐個拉出來看,感覺個個都不差,但軍隊最看重整體,個人能力再強,無法擰成一根繩,軍隊戰鬥力不可能太高。

  對於磐石營而言,大家弓術水平差異太大,是影響整體的最大問題。

  最強的有多名神射手,最弱的甚至連合格弓手水平都沒到,參差不齊,實力懸殊,作為一個整體出現,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想想也是,磐石營是逐鹿領常規部隊,在領地軍隊體係中,磐石營的業務範圍很廣。除了戰時要上戰場,平時還要承擔安保、巡視、護衛、救援等一係列責任,有點象萬金油,什麽都要幹,什麽都得會。

  崗位需求決定了磐石營的技能多而雜,磐石營不會是專業弓手部隊。

  專業弓手部隊的戰術戰法,不是磐石營能熟練運用的。

  譬如說,近戰部隊需要弓手部隊遠程支援的時候,磐石營的支援範圍往往離本方部隊三十步開外,擔心不必要的誤傷,專業弓手部隊有能力將這個距離縮短至十五步以內,最精銳的弓手部隊,甚至可以做到數步之內。

  不客氣地講,磐石營的全弓手陣容徒有其表。

  若非陣中有徐庶、甘寧和王平壓陣,出擊軍團有軍團技傍身,徐庶不敢讓磐石營這樣練兵。一般情況下,逐鹿軍有能力靠軍團技迅速解決戰鬥,而一旦遭遇到前輪那樣的硬仗,磐石偽弓手部隊便現了原形。

  徐庶歎道:“如果磐石營能更好支援你們,先登營損失不會那麽慘重。”

  甘寧倒是看得很開:“他們不是真正的弓手部隊,已經盡力了。磐石營任務繁重,不可能專精箭道,專程壓製力不足的問題不解決,以後夠嗆……”

  遠程壓製不夠,近戰部隊壓力就大。

  “我們的確需要提升遠程戰力,不過別擔心,剛好這事已經有眉目了。”

  “嗯?”

  甘寧以目相詢。

  徐庶淡然一笑:“最新消息,我們掌握了製弩技術。”

  “這倒真是好消息!”

  弩威力大,操作簡單,技術相對容易掌握,不象弓箭手需要千錘百煉,弩手部隊更容易成形。除此之外,弩平射特性可正麵狙敵,與弓箭拋射可互為補充,如果弩列裝部隊,逐鹿軍的遠程打擊能力會有本質提升。

  “先別高興得太早,弩隻能在裝備中心製造,產量低,裝備部隊慢。”

  “產量低沒事,慢慢就多了,袁本初提供給我們技術了?”

  益州叛亂期間,西園三校尉率部平叛,其中就包括袁紹和曹操。曹操靠奇襲立下大功,袁紹迫切希望建立功業,知逐鹿軍能夠在山地快速行軍,便派人請逐鹿領幫忙。魚不智欣然從命,幫助袁紹繞過叛軍防線奇襲敵後,立下大功,讓袁本初欠下一個人情。

  袁氏子弟心高氣傲,不願欠人,當時就問逐鹿領希望什麽樣的回報。

  魚不智臉皮也厚,直接提出需要製弩技術。

  製弩技術為國家官辦作坊所有,由考工令負責,直屬太仆,袁紹當時雖然已經做到西園中軍校尉,可製弩技術還不是他有權接觸到的。

  袁本初聽到逐鹿領的要求當場傻眼。

  製弩技術他給不了。

  製弩技術是高端技術,可以直接改變一個領地戰力,破壞平衡的存在。遊戲中,向玩家轉讓製弩技術,還需要麵對係統設置的諸多壁壘,甭管哪個諸侯,都知道浮屠最大。

  袁紹讓人告訴逐鹿領,製弩技術他拿不到,希望逐鹿領另外換個要求。可魚不智寧願讓袁紹欠他一個人情,也不想隨便要些好處把這個人情了結,遂咬定青山不放鬆,不提別的要求,還告訴袁紹方,“實在沒辦法就算了……”

  袁紹丟不起那人。

  出自汝南袁氏,斷不可失信於人,更不可失信於玩家!

  袁紹無奈,隻得讓人轉告魚不智,他回到洛陽後慢慢想辦法。

  這件事發生在甘寧加入逐鹿領之前,但甘寧是水師大將,有資格知道一些隱密之事。聽徐庶說,領地已掌握製弩技術,甘寧下意識便想到此事。

  “那倒不是,主公還沒有拜訪過袁盟主。”

  “那是為何?”

  “領地有人自行悟出製弩技術。”

  “自行悟出!誰?”甘寧失聲道。

  “裝備中心的阿蒲,不對,現在已經是阿蒲大師了……”

  阿蒲晉級大師級鐵匠,悟出製弩技術,是最近幾天發生的事情。很難說清楚,是他晉級大師級人才後悟出製弩技術,還是悟出技術才得以晉級突破,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逐鹿領有了一位大師級鐵匠,並掌握了製弩技術!

  阿蒲悟出製弩技術,有些出乎徐庶意料。

  在魚不智看來,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他首次留意到阿蒲的大名:蒲元。

  魚不智這才知道,阿蒲就是蒲元!

  阿蒲來到領地時,逐鹿領隻是一個小村莊。

  為尋找領地升級必須的鐵匠人才,魚不智強行清剿8級山寨,戰利品中就有一名高級鐵匠。當時還同時得到“虎狼之威”稱號和易容密室圖紙,魚不智沒顧得上理會鐵匠叫什麽。緊接著鼠災擴散,逐鹿軍和賨人立即趕赴一刀峽阻擊,更顧不上別的事情(見43章虎狼之威)。

  到後來,蒲元在鐵匠中脫穎而出,進入裝備中心。徐庶對蒲元甚是欣賞,喚他為“阿蒲”,魚不智也就跟著那樣叫,直到現在才注意到蒲元本名。

  蒲元,三國著名鐵匠。

  宋代《太平禦覽》記載,蒲元在斜穀為諸葛亮造刀三千口。他造的刀,能劈開裝滿鐵珠的竹筒,被譽為神刀。蒲元造刀的主要訣竅在於掌握了精湛的鋼刀淬火技術。他能夠辨別不同水質對淬火質量的影響,並且選擇冷卻速度大的蜀江水,把鋼刀淬到合適的硬度。

  據說蒲元在斜穀造刀時,認為當地水質不適合淬火,派人回成都取蜀江之水,取回水後一用,他就發現不對勁,水質不純,取水人就是不承認。蒲元用刀劃水,言雜八升,取水者叩頭,承認半路水覆,以八升涪水抵數。

  “八升涪水”典故未必可信,不過蒲元鑄就神刀,是史書有載的事實。華夏數千年曆史,史書留下名字的工匠並不多,三國時代至少有兩位,一位是蒲元,另一位是馬均。

  象蒲元這樣的曆史人才,突破大師級瓶頸正常,突破不了才叫有鬼了。

  有點象張仲景,厚積而薄發,水到渠成,晉級是遲早的事。

  不過,以蒲元現在年齡,成為大師級鐵匠多少有點驚世駭俗,即便他是在史書中留下印記的著名工匠,這麽年青就邁入大師殿堂,還是早了點。

  回到領地,了解到更多細節後,魚不智對此有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蒲元晉級很可能是因為機緣激發所致。

  直接誘因很可能就是全鐵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