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身陷漩渦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4      字數:2384
  領地外選兵離不開對方配合,相當考驗友好度。

  墊江鐵三角的紫風領,和天下擁有的幾個領地,是逐鹿領的首選目標。魚不智和他們一說,天下和紫風慨然應允,他們雖然對逐鹿領此舉有些驚訝,可拿他們用不上的資源幫助盟友,大家比較容易接受。

  鐵三角聯係越來越緊密,逐鹿軍強大,符合鐵三角整體利益。

  更何況魚不智並不小氣,主動承諾根據選拔結果,給予大家一些補償。魚不智表示,逐鹿領願以大家都認可的方式交換,包括中高級技能人。

  這個表態,讓紫風和天下大吃一驚。

  什麽樣的部隊,讓魚不智舍得拿中高級人才交換?

  紫風歡呼雀躍:“智哥,隨便選,清倉大甩賣!”

  天下眾磨刀霍霍:“人口換技能人才?趕緊派人過來!”

  十幾名逐鹿武將組隊,依次拜訪紫風領和天下擁有的各個領地。

  出動這麽多武將,其實隻是為了替陳到和王平打掩護,掩蓋逐鹿領有兩支特殊部隊的事實,兩位主將身著普通盔甲,混在人群中毫不顯眼。徐庶在逐鹿領的消息已經非常引人注目,被眾多玩家視為不可理喻的BUG,盟友們也是各種羨慕,魚不智不想進一步刺激大家的神經。

  紫風領已是二級城市,選出來的合格兵員僅30多人;天下好幾個領地晉升一級城市,總人口遠勝紫風領,最終選出來的合格兵員也不到六十人。這些合格的兵員以夷人居多,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二,他們將加入無當飛軍,其他合格兵員自然屬於陳到的白毦。

  選拔結果出來後,紫風和天下眾麵麵相覷。

  “才這麽一點?”

  “我也不服,這不科學!”

  “魚不智肯定是故意耍我們,扁之!”

  “噓,千萬不要在逐鹿城大街上說這種話……”

  兩位盟友家裏就找出這麽一點人,魚不智略感失望,卻也在情理之中。

  究其原因無外乎兩點:第一,紫風領和天下眾領地的鄉民,很多都是鐵三角集體行動時所獲,當初挑人時,逐鹿領已經提前挑過兵員,兩大盟友手中的鄉民,選兵合格率自然會低很多;第二,選兵過程中明顯能夠感覺到,領地稱號加成對鄉民素質的影響,逐鹿人先天條件確實要好一些。

  這麽少的合格兵員,顯然無法讓魚不智滿意。

  憑魚不智跟傲視、血刺領的關係,其實也可以跑過去選兵,不過路途遙遠,選完兵再回來,討伐董卓戰役估摸著也開始了,耽誤新兵戰前訓練,魚不智果斷否決了這一想法。

  時間緊迫,選兵還得就近。

  魚不智忽地眼前一亮。

  玩家盟友就這點幹貨,不過魚不智還有“上層路線”可以走。

  劉焉那老滑頭是不敢指望了,巴郡太守趙部跟逐鹿領算是“生死之交”,如果能找趙部批個條子,獲準在巴郡範圍內選兵,相信結果一定不會太差。

  起言立行向來是魚不智的優良作風,立即傳送江州城。

  魚不智來巴郡太守府已有多次,太守府衛兵知道他和趙部關係比較鐵,享受無須通報便可入內待遇,忙將魚不智迎了進去。在太守府中一路穿行,來到趙部辦公的地方,經府中官吏通稟後,很快見到趙部。

  趙部神情有些憔悴,魚不智並未在意。

  洛陽陸續發生許多大事件,死了很多大官,連皇帝都換了,地方官員難免有些觸動,越是對漢室忠誠的外放大員,對洛陽局勢越是擔憂。魚不智和趙部走得很近,恰好知道這位巴郡太守忠於漢室,對洛陽最近的形勢感到擔憂,搞得自己憂思難斷,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

  魚不智沒興趣與趙部探討洛陽形勢,直接說明來意。

  “大人,逐鹿領時常遭賊寇侵犯,吾深知強軍之必要,有一支能征慣戰的軍隊,內可保境安民,外可助國家平定叛亂……然而逐鹿領人口有限,難以選拔出更多精兵悍卒,不智鬥膽,望太守大人準許逐鹿領在郡內選拔精卒,不智願根據選拔人數,向郡守府捐贈相應兵甲物資,以示謝意。”

  在魚不智看來,憑他和趙部過去交情,以及趙部對逐鹿領的高度認可,向太守大人提出選兵請求,應該不是什麽難事。且他有言在先,不會白選,願給予郡守府相應回禮,於情於理,趙部都不應該拒絕。

  魚不智行事向來如此,即便朋友之間涉及交換,他都會盡可能做到相對公平,相信唯有如此,友情才能長久。

  幹指頭蘸鹽,他是不會做的。

  趙部的回答,讓魚不智相當驚訝。

  趙部沒有答應。

  雖然言辭委婉,意思卻是表達得再清楚不過:不行。

  見趙部皺眉不展,魚不智心頭一動,問道:“趙兄,怎麽了?”

  趙部一聲長歎,招呼魚不智坐下,又讓人為他送上茶,這才娓娓道來。

  趙部拒絕魚不智的請求,非其不願為逐鹿領開綠燈,而是不能。

  說到底,這事與劉焉有關。

  劉焉以漢室宗親、州牧身份入主益州,對治下各郡國有非常大的權力,無論人事任免還是軍務民政,都有權進行幹涉,和以前那些隻有監察權的州刺史相比,州牧權力大了很多,儼然一州的土霸王。

  劉焉入主益州後,示人以寬,拉攏當地地主豪強,並大力扶持東州士(指南陽、三輔為避戰亂逃入益州的數萬家),與當地豪強勢力抗衡,自己則居中平衡,坐收漁利。益州叛亂,導致益州官吏體係出現許多空缺,使得劉焉能夠輕易利用任免官吏培植勢力,迅速實現對益州政局的全麵掌握。

  站穩腳跟後,劉焉開始著手清洗非嫡係勢力。

  由於那場震驚全國的叛亂,益州官場非嫡係勢力就兩個。

  第一個,漢中郡。

  漢中太守是五道米首領張修,以出兵助朝廷平定益州南部叛軍為條件,獲得漢中太守職位。張修上位是政治交換,言猶在耳便撕毀承諾,未免被世人所不齒,而且五鬥米有信徒組成的狂熱道軍,強行插手,反彈必甚。

  第二個,就是巴郡。

  巴郡太守趙部率部守土,力保巴郡不失,分擔了另一邊朱儁部的壓力,最終撐到朝廷第二批援軍趕到,為平定叛亂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趙部不是劉焉嫡係,他在巴郡威望甚高,反而更為劉焉忌憚。趙部沒有教派背景,劉焉要對付他,比對付張修容易多了。

  這就是政治。

  趙部身陷漩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