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綿竹行(上)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4      字數:2336
  益州治所,綿竹。

  趙部讓親信傳訊,看似在說可以找劉焉想想辦法,實際上是在提醒魚不智早點去綿竹,不要怠慢了州牧。不難看出,趙部是真的很緊張這件事,此前郤儉強行征調逐鹿軍,差點害逐鹿領被叛軍攻滅,劉焉比郤儉有實權,一旦決定對付誰,劉焉隨時可以下手,不似郤儉還得借平叛動手腳。

  魚不智隨即動身,傳送到綿竹。

  州牧府外,魚不智表明身份,求見劉焉。

  衛兵們顯然聽說過魚不智的名字。

  天下第一城主,闖出不小名頭的傳奇領主,種種事跡廣為人知,想沒聽過他的名字都難。不過州牧府的衛兵見多了高官顯貴,魚不智名頭再響,也隻是一位領主玩家,與各郡太守、豪族相比份量還差得遠,衛兵們對魚不智的態度不冷漠,但也絕對算不上熱情,讓魚不智在府外稍候,一名衛兵回府內門房報備。

  一名衛兵提醒道:“不智城主,求見州牧大人的比較多,可能得等很久。”

  魚不智笑道:“多謝。”

  不一會,一名衣著華貴、麵容清臒的老者快步走了出來。

  衛兵們一個個站得筆挺,這位老者沒有官職在身,卻是州牧大人親信,據說在劉府的時間比州牧大人的年齡還長,現任府內管家,深受劉焉信任。這樣的人物,沒有人願意得罪。

  “逐鹿領主何在?”

  老管家一開口,讓衛兵們大吃一驚。

  劉焉是漢室宗親,掌握益州軍政大權,雖說上任之後處處以寬厚示人,漢室宗親和州牧的派頭卻從不曾落下。以往會客,多是由府中官吏來引見,劉焉的老管家親自出來非常罕見,按照過去的經驗,能享受這種待遇的,來訪者要麽身份尊崇,要麽深受州牧大人重視。

  老管家親自出來迎接一位領主,有沒有搞錯?

  詫異歸詫異,衛兵們還是很好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以目示意。

  老管家笑容滿麵,拱手道:“不智城主,請隨我入府。”

  魚不智不知這老管家份量,但基本的禮儀還是懂的,回禮道;“有勞。”

  “請!”

  “請!”

  隨老管家穿過一條條長廊,走進一重重院落,最後在一間會客室停下,老管家請魚不智就座,自己也不離開,而是就近找了個位子坐下。兩人剛坐好,自有仆人奉茶上來,待仆人離開,老管家歉然道:“益州叛亂剛剛平定,吏治不振,百廢待舉,老爺最近忙得不可開交,此時正在和一批即將赴任的縣令敘話,請不智城主稍坐片刻。”

  這老管家敢在此坐下,一副代劉焉陪客的架勢,足以看出其地位很高,魚不智心中暗暗犯嘀咕。按照常理,老管家把他帶到客廳後大可自行離開,但老人沒有這樣做,如果不是打算陪魚不智等候,那麽必定是有話要講。

  魚不智一時間拿不準老管家意圖,說話格外謹慎。

  “無妨,公務要緊。”

  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魚不智漸漸肯定,對方就是想陪他等劉焉。

  老管家親自作陪,這是很大的禮遇,讓魚不智納悶不已。即使袁紹在劉焉麵前替自己說了幾句好話,似乎也不足以有這待遇吧?

  十多分鍾後,一名中年男子走了進來。

  男子頭戴進賢冠,著綾羅襜褕,長須垂胸,麵帶微笑卻自帶幾分威勢。看男子神情氣度,魚不智猜應是劉焉無疑。老管家趕忙起身對男子行禮,為兩人相互引見,果不其然,男子正是益州牧劉焉。

  見禮畢,劉焉隨口道出逐鹿領事跡,從阻止鼠潮蔓延,清剿巴郡黃巾,說到擊退叛軍圍攻,以及迎回被困在牂柯郡的趙部,信手拈來,如數家珍。劉焉對魚不智不吝讚美之辭,他對逐鹿領的熟悉程度,更是讓魚不智驚訝,堂堂益州牧,對治下一個玩家領地如此了解,到底是要鬧哪樣?

  還有,劉焉什麽都說了,卻沒提幫袁紹突襲敵後,又是什麽原因?

  雖然劉焉態度親切,魚不智卻有些不自在。

  劉焉混了幾十年官場,略一思忖,心下便明白了幾分:領主被州牧邀請,見麵後就是一頓猛誇,對方似乎不明究裏,看樣子被誇得心緒不寧。

  劉焉抬頭看老管家,問道:“安伯,可曾告知不智,邀請他來的原因?”

  老管家道:“稟老爺,老奴沒來得及說呢。”

  “難怪。”

  劉焉轉身對魚不智道:“來益州上任前,我就聽說過逐鹿領諸多軼事,黃巾作亂和益州叛亂中,不智都曾做出突出貢獻,堪稱益州領主中的楷模。我身為益州牧,當然想看看傳聞中的逐鹿領主是什麽樣子,今日一見,果然不凡。”

  “大人謬讚,愧不敢當!”魚不智忙道。

  嘴裏說的恭敬感動,實際上,魚不智半句也不敢相信。

  沒錯,他確實拿過黃巾戰役和地區陣營任務功勳第一,對朝廷有貢獻,可對朝廷有貢獻的多了去,排名前十位的哪個是省油的燈?隻召見逐鹿領,老管家一直陪著,劉焉這州牧大人態度非常友善,如果隻是因為逐鹿領在平叛任務中的表現,魚不智是不信的。

  劉焉繼續道:“請不智城主到綿竹相見,主要是想當麵向不智致謝。”

  魚不智滿臉都是問號,愕然道:“致謝?”

  “自打進入益州,我一直坐鎮漢中,盡心竭力為前線提供各種必要支持,讓朱公偉(朱儁字)無後顧之憂,能全力應對益州這場叛亂。洛陽催促朱公偉回師的公文一封接著一封,要不是曹孟德和袁本初先後立下奇功,迅速平定益州戰亂,或許等不到蕩平賊寇,朱公偉就不得不回師洛陽。”

  “益州平定,看似兩位校尉光彩奪目,實則朱公偉才是中流砥柱。”

  “西園新軍未進入益州前,全靠朱公偉穩住防線。”

  “朱公偉在那種情況下仍能穩住防線,不愧是朝廷宿將,但客觀地講,如果沒有後方全力支持,他很難撐至援軍趕到。需知前漢中太守蘇固無能,前線補給多有怠慢,我到任後以霹靂手段將他拿下,親自坐鎮後方,才保障了綿竹戰區一應所需。朱公偉曾私下告訴我,若我晚到十日,他或許不得不放棄綿竹,撤回漢中境內,可見我上任的時間還算及時。”

  說到這裏,劉焉笑了起來。

  “我進入益州,幸得逐鹿軍相助,自然要當麵謝過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