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六 荷蘭的反應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1-02-24 12:41      字數:4144
  佩德羅用膝蓋去想,就知道裕王肯定是提前做了戰爭準備,在準備好一切之後再進行形式上的宣戰,如此境況之下,大戰略上選擇靜觀其變,小技巧上卻要努力配合,才能保護葡萄牙的利益,但佩德羅心裏清楚,卻不能表現出的一點是,葡萄牙的利益是要靠裕王的誠意來保證的,雖然裕王對待葡萄牙一向誠意十足,但對付其他國家,就顯的無所不用其極了,這讓佩德羅很擔心,葡萄牙王國的特殊地位會因為戰爭而失去。

  在聽完匯報之後,佩德羅在紙上寫了幾個名字,是葡萄牙境內一些年輕有為的新貴族或者商人,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擁有不錯的口才,而最後兩位則是傳統貴族,前者在英國、荷蘭等商業氣息濃厚的國家有關係,而後者則在奧地利等國擁有不錯的影響力。

  “你立刻召集這些人到王宮集合,等我搞清楚了裕王的意圖,我們也要展開外交活動了。”佩德羅吩咐說道,卻看到托馬斯爵士氣衝衝的走出了小城堡,佩德羅連忙叫住了他,讓侍臣將其請到了自己的房間。

  “爵士,你不應該這麽對待裕王殿下。雖然殿下性格溫和,平易近人,但你也應該保持必要的敬畏。”佩德羅勸說道。

  托馬斯臉色很難看,但唯一讓他驚訝的是,佩德羅國王的漢語進步很快,每一次見麵都有很大的進步,他也用漢語說道:“很抱歉,國王陛下,您不會理解的。”

  “是殿下欺騙了你嗎?親愛的爵士,你應該知道,處於他那個位置的人,所說的話是不能完全相信的,實際上,他已經是我見過的最真誠的貴族和外交官。裏斯本有太多謊話連篇的使者了,這一點請你一定要相信我。”佩德羅繼續勸說著,還讓侍臣給了托馬斯一杯咖啡。

  托馬斯搖搖頭:“不,殿下沒有欺騙我。相反,我是第一個知道裕王要對英國宣戰的人,在八個月前,在新大陸的時候,裕王就已經向我和盤托出他的計劃,他的戰略中,英國是最大的敵人,比之西班牙還要重要。”

  佩德羅聞言訝異,因為他也是今天才知道裕王的目標之中最重要的是英國,想不到托馬斯早就知道了,佩德羅不解:“那您還有什麽可氣惱的呢,親王對您已經非常信任了,說實話,我有些嫉妒這種信任。”

  托馬斯長長歎息,似不想說,佩德羅微微一笑,示意侍臣去拿酒,他相信一句中國話,一醉千愁。與佩德羅想的一樣,托馬斯喝了一杯白蘭地,打開了話匣子。實際上托馬斯氣惱的並非李君威向他的母國宣戰,而是氣惱明明是可以雙贏的局麵,非要讓裕王逼成了零和遊戲。

  在托馬斯看來,帝國完全沒有必要與英國為敵,雖然英國是帝國在殖民地最大的競爭者,國內的工業也是歐洲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但托馬斯不認為兩國之間能形成直接的競爭,這個世界太大了,別說這個世界,大西洋就足夠大,能夠容納兩個國家。托馬斯認為,對帝國來說,借助歐陸戰爭,最大的利益不應該是搶奪殖民地,因為帝國不缺殖民地了。

  考慮到中國航海技術的快速進步和蘇伊士地區的打通,中國最大的利益應該是借助大同盟戰爭,打開歐洲的市場。這場戰爭是法國單挑大半個歐洲,一個法國兩千萬人口,一個封建國家,怎麽也比不上大半個歐洲的市場誘人,尤其是英國與荷蘭這兩個商業貿易本就非常繁榮的國家,即便隻是照搬中國與葡萄牙的合作模式,中國商品進入英國、荷蘭,就相當於進入大半個歐洲了。

  現在法國一步步走向勝利,尤其是比奇角海戰英荷聯軍失敗後,英國荷蘭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外部的支持,而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傲慢非常,完全可以用加入大同盟的方式與英國、荷蘭達成貿易合作,這樣就是雙贏。

  可裕王並沒有,非要與英國宣戰,把兩國關係逼到了一決生死的地步。

  “爵士,你認為的也是我認為的,可惜,不是裕王認為的。”佩德羅看著有些醉醺醺的托馬斯,說道。

  “這叫英雄........所見略同。”托馬斯喝了不少,舌頭有些打結了,欲起身拿酒,一個趔趄,倒在了地上,昏沉沉的睡去了。

  佩德羅卻是輕輕搖頭:“這是狗熊所見略同,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咱們才兩個,可抵不了那位中國親王呀。所以,更可能是我們錯了,他對了。”

  托馬斯被安排在了一間安靜的房間裏休息,昏昏沉沉的睡到了晚餐時候才醒來,這個時候李君威和佩德羅都去了裏斯本的王宮,而侍從在送來晚餐的時候,放在餐桌上的不是平時的報紙,而是一份由遠征第一艦隊送來的戰報。托馬斯知道,這東西肯定不會被誤送至此,一定是裕王安排的,他打開一看,無奈苦笑。

  說起來,李君威對他個人還算不錯的,雖然托馬斯已經沒有了實權,但仍舊對其保持了耐心,而當初英國東印度公司派遣來代替托馬斯的那位斯托克頓伯爵就慘了,在李君威向英國駐裏斯本大使、倫敦方麵遞交宣戰書的同時,已經命令駐紮哈瓦那的遠征第一艦隊司令趙龍城對牙買加島盧瓦爾港的英國駐軍發動襲擊,準備在宣戰日期到達之後,立刻解除英國在加勒比海的武裝。

  就連戰術都是李君威本人親自製定的,要知道,斯托克頓伯爵一直跟隨在李君威身邊,李君威利用帝國與西班牙談判不順利的情況來欺騙斯托克頓,就說雙方談判不順利,為了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讓其認清現實,決定先把古巴島賣給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讓斯托克頓伯爵籌措費用,盡可能擴建陸軍和艦隊,去接收古巴島。

  結果就是斯托克頓返回倫敦拿了一大筆錢,到了牙買加的盧瓦爾港,把所有當地英軍集結起來,並且雇傭了能雇傭的一切海盜,浩浩蕩蕩的到了哈瓦那,進入港口之後,被帝國遠征軍直接圍困,趙龍城拿出了宣戰書,告知斯托克頓兩國已經宣戰,一舉解除了英國人的武裝,順利占領了英國在加勒比地區的所有港口和島嶼。

  英軍全軍覆滅,並且一舉葬送了英國在加勒比地區上百年的殖民成果。

  尼德蘭,阿姆斯特丹。

  尼德蘭聯省共和國是典型的聯邦國家,雖然號稱七省聯盟,但實際上還有幾個沒有政治權力的公地,隻不過,在這個國家之中,各省之間的地位並不是完全平等的,各省是按照貢獻在海牙的三級議會之中擁有權力,顯然,為共和國提供百分之五十八財政的荷蘭省擁有最大的話語權,而排名的第二澤蘭省才處於第二。

  如此造成的結果就是荷蘭省在海牙的三級議會中擁有最大的權柄,而荷蘭省議會議長往往也擔任三級議會大議長。而尼德蘭另外一方重要的政治勢力就是奧蘭治親王家族。奧蘭治家族以執政的方式擁有實權,但這個執政地位就是由各省議會賦予的,比如現在的威廉三世就是尼德蘭七個省的執政兼任英格蘭國王。

  奧蘭治派與共和派的議會寡頭掌握了尼德蘭聯省共和國,隻不過在本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共和派擁有更多的權柄,甚至出現了一段時間的無執政時間,但法荷戰爭中,議會寡頭不是法國路易十四的對手,喪權辱國,是年輕的威廉三世崛起,保護了聯合省,讓奧蘭治家族在聯合省又擁有了實權。

  即便是現在的共和派的議會寡頭,也要依附於奧蘭治家族,比如說大議長安東尼海因修斯。

  隨著通訊船靠岸,海因修斯走下了碼頭,他是聯合省的大議長,但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裏都在倫敦,作為威廉三世的外交谘政。這就是威廉三世成為英國和聯合省共主的好處,英國的軍權落在了威廉三世的親信手中,雖然威廉國王連續接受了英國議會對王權的限製法案,但有一點是保持的,那就是國王的外交特權。

  而威廉三世在外交上更相信自己人,實際上,英國的外交掌握在荷蘭人的手中,而這也是威廉三世可以作為大同盟盟主的依仗之一,隻不過這一次海因修斯必須返回聯合省,因為遙遠東方的國家中國向英國宣戰,但出乎意料的是,中國沒有向尼德蘭宣戰,也沒有向大同盟之中的其他國家宣戰,甚至沒有和法國結盟,而海因修斯在倫敦見到的中國使者明確表示,中國無意挑起更大規模的戰爭。

  那麽問題出現了,大同盟的其他國家要不要向中國宣戰。倫敦的英國議會要求威廉三世代表聯合省向中國宣戰,由此勸說其他盟國跟隨。但是,威廉三世不得不考慮三級議會的立場,派遣海因修斯返回,在海牙召開會議進行表決。

  海因修斯來不及休息,直奔了荷蘭省議會,照例,他需要得到本省議員的支持才好施展,正在等待的時候,阿姆斯特丹的市長,也是海因修斯的政治盟友的馬克呂特來到了辦公室。

  “我的朋友,現在我可沒有時間招待你,一會議員們就要到齊了,你知道的,今天會議之後,我還要立刻趕往海牙,三級議會的議員們也在等待表決。你知道的,這注定是一個難以抉擇的事,實際上,到現在為止,我自己都沒有做出決定。”海因修斯攤開手,無奈的說道。

  馬克呂特微微一笑說道:“澤蘭人說,你去了倫敦,成為了執政閣下,不......他們的原話是,你成了國王的仆人,現在看來,你的心依舊和我們在一起,我以為你這次回來是說服大家的。”

  “你說笑了,中國並未向我們宣戰,而我們在東方和新大陸有著廣泛的利益,我是大議長,隻做對尼德蘭有利的事。”海因修斯立刻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他現在需要自己的盟友不會誤會自己:“馬克,我的朋友,你能否給我一個建議呢,至少別讓我如此為難。”

  馬克呂特輕輕搖頭:“我也在糾結之中,執政的意誌不可違背,但對中國宣戰也不符合我們的利益。親愛的安東尼,你應該知道,我們對中國從未取得過一場勝利,從未有過,哪怕是一場微不足道的勝利都沒有。”

  “看來今天的會議注定亂糟糟了。”

  馬克呂特抬起手,說道:“我不能給你建議,但我帶來了一位朋友,請看。”

  打開窗戶,海因修斯看到了窗外噴泉附近一位衣著華麗的中年男人,從他頭頂的小帽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猶太人,海因修斯問:“馬克,我現在不好公開見一位猶太人,這會影響我多年的公正信譽。”

  實際上,在聯合省猶太人非常多,阿姆斯特丹都被叫做歐洲的耶路撒冷,尤其是金融界。可問題是,這幾年猶太人的風向有些轉變,以往他們隻是致力於商業,但現在開始有了政治傾向,尤其是最近五年,猶太團體一直推動與中國合作,乃至結盟。在聯合省的政治層麵,猶太人已經被當成了中國的說客。

  馬克呂特說道:“別的猶太人您不適合見,但是這一位不同,他叫約瑟,縱然您去了倫敦一年,應該也知道他的大名吧,哈哈,看您的眼睛我就知道,您聽說了。”

  海因修斯當然知道約瑟,實際上,從很早以前他就想見一見這位猶太商人了,隻不過約瑟僅僅來過荷蘭三次,每一次他都無緣得見。而這位名叫約瑟的猶太人在中國、奧斯曼有著非凡的影響力,更是猶太社群之中平底崛起的領袖,在聯合省,每個猶太人都知道約瑟,尤其是猶太金融家們,他們每次大的投資都會尋求約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