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九八 無國之人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11-27 18:54      字數:4141
  對於裴元器來說,他有太多忙不完的工作,主要就是本地的發展,西津作為直轄於內閣的直轄海外行省,而裴元器的父親又是帝國現在的首相,西津得到的政策資源和財政支持無疑是非常多的,但如何消化下來,讓這些資源發揮作用,就已經讓裴元器有些焦頭爛額。

  在今年,帝國一口氣支持了西津地區的五個大工程,或者直接給財政資金,或者幫助融資貸款,其中包括了頓河堤壩及西津港疏浚工程,作為西津的首府,西津地區的地理上著實沒有什麽優勢,但這也沒有辦法,帝國控製區,黑海沿岸就頓河這麽一條大河,隻能選在這麽一個入海口,頓河也就罷了,關鍵是入海口處水深太淺了,必須進行大規模的疏浚才能讓海船順利進入。

  此外還有西津造船廠、西津農機廠、西津港和西津至鎮北城的公路,這還隻是內閣所代表的行政體係給的支持,此外,海軍有海軍造船廠、鑄炮廠、檳城軍民兩用港,陸軍有槍炮廠、軍械局,合計就是十個大工程,這都是投資超過三十萬的工程。

  除了這些帝國直接支持的工程,還有地方工程,而在奧斯曼與神聖同盟的戰爭爆發之後,更多的工程鋪開,畢竟戰爭需要的不僅是槍炮彈藥,而巴爾幹半島也是奧斯曼帝國主要的產糧區,糧食、戰馬和牲口,海量的物資將會從西津乃至腹地的遠疆區運輸出來。

  顯然,西津缺的不是錢,而是人。在用人上,裴元器已經動用了幾乎所有的手段,有些甚至不那麽的光彩,比如陸軍部隊抵達之後,他把陸軍安置在了當年韃靼人的廢棄村落之中?但卻要求他們在指定的地方修築營房?而且規格還要按照行政官署的標準來執行。

  今年初,所有的營房修築完畢了?但其中至少一半被劃歸了民用?陸軍士兵這才發現,自己修築的那些高大寬闊的建築根本不是存放武器的倉庫?而是為農機廠準備的廠房,當然?舒適的營房則是從內地調來的員工宿舍了?如果不是有大量陸軍調集到伊斯坦布爾,留在西津的陸軍就要從十人一間宿舍變成十五人一間了。

  此外,無論在非洲殖民地還是南洋的行省,都有大量西津移民和招工的廣告和公文?甚至喊出了隻要抵達西津的成年國民?就安排月薪不下兩元帝國銀幣的工作。

  但這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西津地區的人太少了,而且距離帝國人口集中區也太遠了。想要完成這些大工程,必須需要大量的勞工,西津必須向周邊國家打開大門。

  而裴元器也為這件事頭疼了許久?西津周邊不缺人,隻要西津打開口子?隨隨便便就能湧入以十萬計數的人口,要知道?哥薩克不就是活不下來的各族百姓嗎?為了活命,他們可以當開荒的難民、劫掠的匪徒?自然也就能當西津地區的勞工。但自幼在帝國內地長大?滿腦袋是民族主義的裴元器是很難接受帝國的西津充斥著異族?從膚色、語言、文字到宗教都完全不同的民族。

  “我綜合了帝國所有海外行省的移民政策,但沒有一個城市或者行省可以作為西津的模板,沒有一個。”裴元器對李君威說道。

  在南洋,擁有檳城、華城、馬尼拉、九龍城等諸多城市,這些都是帝國征服當地之後建立的,但那是拓荒時代,那個時候,帝國還在與滿清進行著曠日持久的戰爭,所以大規模的向南洋移民,有時甚至一次性移民數萬人,按照帝國移民局的數據,帝國建立之前,連續十二年官方移民南洋八萬人以上,這還隻是官方,沒有算上自行移民。

  即便如此,南洋為了發展仍然接納了大量外國移民,華城就有大量的暹羅人和越南京族,檳城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印度、緬甸族裔,在經濟高速發展和對外貿易興盛的時代,那是不可避免的。

  而南非的開普敦、夏城、駿府,澳洲的龍城、西澳等地,則是另外一種移民方式了,帝國長期隻是利用這些地方的地理,並非大規模發展生產,所以不需要那麽多的人口,後來陸陸續續有大量帝國百姓移民過去,緩慢的發展起來。

  而西津的問題就在於,既錯過了拓荒時代,又處於爆發式的高速發展狀態。

  李君威則是說道:“當初檳城、華城怎麽對待移民的,你照章辦事不就行了嘛,還有申京等地。”

  而裴元器則是搖頭,直言不諱的說道:“沒用的,很多看起來合理的規章製度,完全就是自欺欺人。”

  帝國海內行省對外國、異族移民的容忍度很低,畢竟海內人口增長很快,並不需要外國勞動力,比如日本內戰期間,就有大量的日本人通過海船逃難到了申京、杭州等大城市,結果就是略微一收拾,立刻分批移民,或去理藩院的綏靖區,或者直接送南洋地區,反正那些地方永遠需要人,特別是裕王西征,在大陸開疆拓土的時候,海內各行省清查域內的非法人口,尤其是日本、朝鮮、越南人,然後直接收拾了送各遠疆區,那已經是常規操作。

  所以海內行省的移民政策對西津沒有任何借鑒之處,而南洋地區的移民政策對於西津來說,就似裴元器所說,自欺欺人。

  檳城當年得到帝國支持,大規模興建工程,吸引了次大陸、緬甸和爪哇的勞工進駐,當時雖然國族移民眾多,但勞工永遠不夠,檳城本著不用白不用的心思,專門成立機構,立下法案,管理這些外國勞工,按照法案,外國勞工可以在檳城轄區內合法工作五年,之後必須離開。

  按照當年檳城行政長官的估計,五年時間,該修的大工程早就修完了,卸磨殺驢的時間也就到了,但最終的結果是,不僅檳城,南洋的地區全都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別說遣散這些已經證明自己能適應的勞工,就算是那些剛到本地的,也是遠不夠用。

  所以,五年期限又五年,十年時間,勞工不僅沒有回家鄉,還把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都叫來,他們已經回不去了,也不想回去。這種事一直到帝國十年之後,當第一批移民掀起的生育狂潮帶來的人口增長爆發,那些人口成人,勞動力問題才算解決,加之外國勞工帶來很多治安和宗教問題,才被限製。

  雖然南洋地區已經大量出現排外風潮,但充裕的社會資源和高速發展的經濟還是讓容納這些人生存,所以南洋各行省和城市都沒有驅逐這些移民,反而想方設法給與他們合法的身份,以解決對立的族裔矛盾和由此引發的治安問題。

  “元器,我覺得你不用想那麽多,現在的情況是,西津必須引入外國人,這不是你能說不的,別說你,我拒絕,或者皇兄拒絕,亦或者議院立下一個法案拒絕,統統都沒有用,從西津被劃歸海外行省而非理藩院轄地的時候,這就是注定的了。

  我想你也知道這是大勢,無法改變,所以你就想著,能不能做到卸磨殺驢,現在需要的時候引入,用過之後,十年二十年後驅逐他們,防止外人在西津占據太大的比重!但是檳城、龍城和馬尼拉這些前車之鑒在那裏,你不可能比他們做的更好。所以你肯定會想,假如無法做到卸磨殺驢,那麽能不能做到同化他們。

  這確實有可能,但也很難,這不是靠你腦袋想出來的,而是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所以你無需解決這個問題。”李君威拍了拍裴元器的手,提醒道。

  “你的意思,我在庸人自擾,大可不用去管,給我們的子孫後代埋雷?”裴元器皺起了眉頭。而李君威搖頭:“當然不是,我隻是提醒你,不要好高騖遠,你隻能做你能做的事,這個世界上可沒有那麽多兩全其美,更沒有什麽萬無一失呀。”

  裴元器搖搖頭,但是他也知道,整個西津隻有自己頭疼這件事,對於商人來說,他們才不管宗教和膚色,隻要這個人能為自己賺錢就可以了,而對於官僚來說,有問題就解決問題,而不是未雨綢繆。

  李君威無奈苦笑,說道:“我們換個思路,我也給你提些實際的建議。我們引入猶太人怎麽樣?”

  “這解決不了問題,猶太人多從事金融、商業、技術、醫生等工作,而我們需要最多的是壯勞力。”裴元器搖頭。

  李君威卻說道:“當然,猶太人解決不了主要問題,但是也能解決問題,從需要懂得各國語言的港口員工,再到一個製鞋匠人,猶太人都能去做。我是問你,猶太人作為移民怎麽樣?”

  裴元器想了想,說道:“猶太人是很合適的移民,他們有錢,也都有一技之長。”

  “可他們也喜歡聚集成堆,又有猶太教這麽一個怪異的組織。”李君威笑著說道。

  而裴元器卻笑著說道:“你不在西津的時候,侯賽因曾與我聊天,講過這麽一個故事,是他的父親老科普魯律的,在他父親執政奧斯曼的時代,境內出現過一個猶太人,自稱彌賽亞,也就是猶太教的某個神靈或者什麽,我不是太懂,這個人四處傳教騙人,導致上萬猶太人追隨他。

  在這個狂徒前往伊斯坦布爾的時候,被老科普魯律派人抓住了,那位大維齊爾給了狂徒三個選擇,第一,受肉刑,第二,改信天方教,第三,老科普魯律安排一千名弓箭手向他射出箭雨,如果他能活下來,那麽他就是彌賽亞。

  結果,狂徒選擇了第二個選項,成為了天方教徒,甚至還勸說三百個他的狂信徒一起改宗。”

  李君威問:“你是要告訴我猶太教比之天方教、天主教更為世俗嗎?”

  裴元器嗬嗬一笑,說:“當然不是了,我是想告訴你,猶太人好欺負。兩百年前,西班牙國王排擠猶太人,讓他們要麽滾蛋,要麽改信天主,結果大量猶太人離開,而奧斯曼的蘇丹接納了二十萬,而現在,奧斯曼的宗教政策收緊,而三十年戰爭之後,德意誌地區經濟發展,奧斯曼的猶太人遷移前往德意誌。

  我想說的是,從猶太人千年曆史來看,吸引猶太人很容易,但排斥猶太人更容易。所以我完全同意你的建議,接納猶太人。”

  “所以,猶太人隻是一個開始,我們可以接納類似的族裔。”李君威道。

  裴元器不假思索的說:“你是說流浪的吉普賽人?”

  李君威笑了:“當然不是,我說的是無國之人。元器,歐洲現在國家與我們帝國不同,因為我的父親的緣故,我們已經可以算作一個民族國家,但是歐洲這些國家不是,他們是王權國家,貴族國家,所以就可以出現一個外國人可以做本國國王,本國國民也可以加入其它國家軍隊為別國效力的事。

  但不管怎麽說,每個國家還是有主體民族或者占據統治地位的民族,而少數族裔和被統治的民族的利益則不受重視。而且很顯然的是,會有越來越多的民族國家誕生。”

  “你的意思是,我們要引入一些受壓迫的民族和占據少數得民族?”裴元器問。

  李君威點點頭,說道:“正是如此,假設我們大量引入波蘭人、俄羅斯人,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等過幾十年,當這些移民與國族發生衝突的時候,就會引起外國的重視和參與,也因為有外國的支持,民族關係會更為對立,也更難以解決。

  但是如果我們移入烏克蘭人、希臘人、羅馬尼亞人等族裔,就完全不同,俄羅斯的沙皇才不會在乎烏克蘭人的死活,蘇丹也不會為希臘人、羅馬尼亞人出頭。而我個人更傾向於接納烏克蘭人作為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