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五三 私心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3      字數:4173
  禦書房。

  自從傳出北伐期間英王監國的消息,紫禁城內外就沒有安定了,無論是內臣還是外官都奔走相告,好像天要大變了似的,沒有人知道皇帝的真實心思,但有一點所有人都清楚,英王獲得了監國的權力,那麽在帝位繼承上,他已經取得了和太子相同的地位,至少在皇帝心中是這樣的。

  “從關外四大綏靖區調遣的精騎已經入關,在山海關一帶領取冬裝被服後,便取道張家口和古北口出關,六成去歸化城聽裴成義將軍差遣,四成出古北口後就地紮營,等候父皇的差遣,再有就是另行增撥的款項已經到位,增購的被服氈帳這些物資也在緊張有序的生產中。”太子最近一直負責這些軍需調遣事務,在皇帝吃飯的時候,他站在一邊匯報了。

  “做的不錯,已經做好的,檔案封存以備查詢,尚在進行的,你把資料、人員都準備好,兩日內到統帥部也你大哥交接了。”皇帝淡淡說道,看了太子一眼,眼中含笑。

  這個兒子雖然年紀不大,但還能沉住氣,麵對如此大事,尚能不放下工作,亦無孟浪舉措,實在難得。

  “你到門口迎一迎你母後,我便不見她了,這裏沒你的飯菜,你母後帶來的就算你的早餐了,接了東西再進來,在這裏吃。你大哥監國的事,是國事,你母後不該插手,若算作家事,也是咱們爺們兒的事,女人也不要插手,她是一家主母,你大哥到底也不是她親生,說多了,做多了,都不好,去吧。”李明勳又說道。

  英王監國的消息傳出,最沉不住氣的就是皇後,皇帝並未違背他對妻子的諾言,沒有讓英王參與北伐,再立新功,但卻給了其更高的待遇,監國。而皇帝皇後相濡以沫多年,知道今日她要來,還會送餐品來,所以皇帝早早用了膳,也就斷了其心思。

  皇帝不見皇後,就是不想聽其絮叨,聽皇帝不讓皇後進來,太子心中一緊,以為皇帝再不給人講情的機會,可又聽到皇帝讓自己送回皇後後,再來敘話,他心中稍稍放心了些,至少皇帝願意和自己這個受害人開誠布公的說一說。

  太子轉身欲走,但心中著實沒有把握,回頭問道:“父皇,母後逼問,兒子該怎麽回應?”

  李明勳想了想,說:“你就告訴她,英王和太子一個監國一個北伐,他若不願意讓英王監國,那我就帶他去北麵。若她心裏不痛快,可以先帶著閨女們去申京,北伐回來就是遷都了,她早早去也合適。”

  “明白了。”太子應下,走出了禦書房。

  不消片刻,就看到皇後帶著兩個女官,執食盒而來,太子連忙攔住:“母後,父皇已經用過了。”

  “無妨,本宮進去看一看。”皇後說道。

  太子低聲說道:“母後,您不明白父皇的意思麽,他不想和您在這件事上爭吵。”

  “你這是做什麽,我不顧外臣的流言蜚語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你為什麽要阻攔我。”皇後登時生氣了,她現在就後悔,平日不該一味地教育兒子聽皇帝的話,這個孩子也太聽話了。

  “您別硬闖了,您進去吵一陣有什麽用,還不是讓兒子難堪,讓別人看笑話,平白壞了您和父皇夫妻情分,得不償失啊。”太子央求道。

  皇後更是怒其不爭:“你這個腦袋裏怎麽總想著別人,能不能為自己想想?你知道外麵現在說什麽嗎,說皇帝讓英王監國並非毫無來由,若非你這個太子失德,怎麽會這般。”

  過了小半個時辰,太子才是拎著食盒進來,眼睛紅紅的,有些委屈,自己打開食盒,把皇後準備的早餐擺在桌子上,一口菜一口粥的吃起來,兩日功夫的委屈讓他鼻梁發酸,吃著吃著,眼淚啪嗒啪嗒的落在碗裏。

  一方手帕伸出,放到了太子的手中,正是皇帝的那一塊,李明勳坐在兒子身邊,語重心長的說道:“不要怪你的母親,她都是為了你好,她雖是皇室出身,卻是簡單溫和的女人,沒那麽多的心眼。”

  “兒臣不怪,也請父皇莫要怪罪。”太子低聲說道。

  李明勳笑了笑,說道:“你母親像老三這麽大的時候就到了我的身邊,那個時候我把她當孩子待,像你這麽大的時候,她就嫁給了我,我這二十多年在外征伐,她在內操持,國事家事都支持我,我虧欠她那許多,怎麽會怪罪她呢?”

  太子聞言心中安定,擦了擦淚,把泛著淚花的粥吃完。父子二人坐到了炕上,沉默了一會,皇帝問:“君華,你覺得,我為什麽要讓你大哥監國。”

  “大哥武勳蓋世,英武果決,最像父皇。”李君華說道。

  皇帝擺擺手,表示並非如此,示意太子繼續說,太子又說:“也有人說,立國以來,內閣與國會對皇權頗多掣肘,而北伐國戰最是要壓服國內,同心協力的時候,讓大哥監國,可確保北伐後方無虞。”

  “那就是。”見皇帝繼續擺手否決,太子又說。

  “我是你問你怎麽想,不是問旁人怎麽想。”皇帝有些不耐煩了。

  太子咬牙說道:“兒子文不成武不就,實在比不過大哥,讓父皇失望了,父皇想培養大哥。”

  說到這裏,太子哽咽起來,他實在不想自貶,他自認不如長兄是事實,但那是因為他年紀尚幼,又生逢盛世,難有立功展露的機會,而這些年他無時無刻不再提高自己,卻在嶄露頭角的前夜失去了奮鬥的目標,實在是委屈。

  “你少年老成,這是好事,卻也是壞事,你總是從太子的角度去猜測皇帝的心思,為什麽就不能從兒子的角度為父親想一想?”李明勳拍了拍兒子的頭,溫和說道:“我知道你委屈,你覺得自懂事起,你就從未鬆懈過,一直沒有得到展示才華的機會,就被你的大哥蓋住了風頭。但你大哥何嚐不委屈呢,他是長子,卻不是嫡出,當年有了你,鑒於國內的形勢,我不得不從你誕生的那一刻就確定了你為繼承人。

  其實每個有多個孩子的父親都有分家產這種問題,可唯獨我是特殊的,皇位的競爭就是零和遊戲,贏家通吃。像你大哥這樣的宗室,你若當了皇帝,還會給他建功立業的機會嗎,即便你是個仁德的皇帝,君度最後的命運也不過做一個無職無權,蹉跎半生的閑散王爺。你覺得你大哥能接受這種結局嗎?”

  “我呢,大哥當了皇帝,我就可以。”太子大著膽子問道。

  “你也一樣,這就是皇家的殘酷,如果我隻有一個優秀的兒子,一切就好說了,可我有兩個,甚至三個。”李明勳知道太子想問什麽,根本沒有讓他說完,直接給出了答案,他拍了拍兒子的手,示意他安靜下來。

  “我需要你知道一點,你、你大哥和老三,以及你三個姐妹在我的心中都是一樣的地位,都是我的孩子,而在皇位繼承上,你們兄弟三個人也是平等的,我不會因為你是嫡出就會偏愛你,更不會因為嫡庶而定繼承人。

  在英王監國這件事上,我不需要隱瞞你,這是給你大哥證明自我的機會,將來你也會獲得同樣的機會,如果我活的夠久,而老三也夠上進的話,他也會。然後在一個合適時候,我從你們兄弟選擇一個最合適的人繼承皇位,如此而已。這是作為父親的私心,而不是皇帝的決斷。所以你大可不要擔心因此丟掉一切。”

  “兒臣也有機會?”太子抓住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

  “當然,每個人都有,你大哥先獲得這個機會是因為他年長,你也知道他的,十四歲起便南征北戰,功勳蓋世。僅憑這一點,我就要給他一個機會,我希望有一天,有一天我選擇你作為繼承人的時候,是因為你比你大哥更優秀,我希望有一天,我拒絕君度的時候,可以挺胸抬頭的告訴他,你不適合。

  很多人說你大哥不適合,說他暴虐、獨斷,不尊重法律和現有的製度,窮兵黷武,等等等等,但我不相信這些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君度以前是一位統帥,他做的很好,暴虐、獨斷是一位統帥的良好品德,而給他一個執掌帝國的機會,他未必不會仁厚。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嗎?”李明勳問道。

  “明白了,兒臣明白了。”李君華哽咽說道。

  李明勳很高興能得到兒子的理解,他知道,同樣的情況下,老大是絕對不會理解自己,但太子會,因為太子仁德,極重孝道,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同樣是皇帝的心頭所愛。

  “不要哭,不要哭,你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日後不要總是哭。”李明勳擦了擦兒子的眼淚,換了一個輕鬆的話題,說道:“我聽說你在學堂認識了一個女孩子,是什麽樣的女孩,漂亮到讓我的太子都傾心?”

  太子頓時大窘,眼神閃爍,窘迫的差點找地縫鑽下去,李明勳嗬嗬一笑:“你也不用去怪身邊的人,他們也是為了你的安全,你總是裝作平民,悄悄去見,總歸不安全。”

  “是,兒臣知錯了。”李君華低頭說道。

  李明勳立刻說道:“不不不,我不是挑你的錯,你沒有錯,相反,我很認可你的做法,像是你我這種身份的人,會讓人恐懼,也會讓人諂媚,總歸很難找到真心相待的女子,我不認為你有我這般好運。而如果男人一輩子找不到一個真心相愛的人,那就是在太可憐了。”

  李君華瞪大了眼睛,他不敢相信這是從皇帝口中說出來的話,而李明勳卻繼續說道:“所以呢,你大可想怎麽做就怎麽做,無需顧及別人的看法,而咱們李家對擇偶也沒有什麽門檻,如果身份地位上真的有不合適的地方,大不了不做正宮也就是了。”

  沒來由的聽了這些話,李君華的心中有些忐忑,他不知道皇帝怎麽突然對這件事關心起來,但總歸覺得沒有那麽簡單。

  “是,兒子明白了,日後會注意的,定不給皇室丟臉,讓父皇母後難堪。”李君華應了幾句,也就退下了。

  待太子退下,皇帝拉了拉繩鈴,烏以風走了進來,低聲說道:“太子去了長春宮。”

  “看到沒有,這就是我的兒子,孰是孰非他總是能分出輕重來,並不是一個兒女情長的人。”李明勳滿意的說道,繼而對烏以風吩咐道:“你也仔細挑選兩個人送東宮去,找幾個聰明幹練的,別整一群愣頭青,平白壞了太子的好事。”

  “那那個姑娘。”烏以風又問。

  皇帝聳聳肩:“不癡不聾不做家翁,我年紀大了,還是別給自己添麻煩的好,你們也別插手太深,隻需要保證太子的安全就行。”

  帝國的統帥部就安置在乾清宮外,方便皇帝垂詢問政,如今這裏交給了英王掌管,按照規矩,日後監國的英王殿下就可以住在這裏了,所以自昨日皇帝的旨意下達之後,這裏就出現了大量的侍從來灑掃,而且全部是英王府來的,宮裏的人也隻能打打下手。

  到了午後,一隊儀仗從自外而來,正是英王的儀仗,與以往進宮輕車簡從,隻帶寥寥幾人相比,今日英王的排場大了許多,坐著轎子不說,行列之前還還打出了奉旨監國的字樣,浩浩蕩蕩的進入了統帥部之中。

  “各衙門的資料和各軍的聯絡人都已經到了嗎?”英王進入其中,見滿屋子的人,隨口問道。

  “隻有東宮那邊的一些資料沒到,卑職請人問過了,東宮那邊說是太子要親自前往您府上交接,再問就說這是皇上的意思。”一個官員低聲說道。

  然而英王似乎沒有聽到這些,反而坐在椅子上看著堂內的眾多官員,他到底自幼在軍旅成長,虎目視下,很是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