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三 棒子與泡菜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5154
  <r />

  紮蘭屯官署。<r />

  <r />

  烏力吉站在銅鏡前,看著裏麵的自己穿著筆挺的軍裝,依然有一種身處夢中的感覺,他本隻是科爾沁不落的一個牧奴,因為聰明伶俐,跟著漢人的走私商人學了一些漢語,機緣巧合成為了帝官的副官,並說服了兩個向往安寧的同胞歸附帝國,在西征過程中,兩個同胞不顧一切的拚命立功,而他卻借著機會學會了全部的漢語,並且學會了幾百個常用漢字的書寫和簡單的術算,得以在戰爭結束後,進入了歸化學堂。<r />

  <r />

  歸化學堂一年半的時間讓聰明的烏力吉學會了更多的東西,當騎射、術算等七個科目全部達到優秀標準後,他得以提前畢業,來到了需要他的齊齊哈爾綏靖區,成為了紮蘭屯旗第三參領的一位署理章京,而在這裏,他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個目標,他署理二字去掉,成為真正的參領章京!<r />

  <r />

  而此時的烏力吉遇到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那就是剛剛化凍的四月,就來了一批移民,而且是朝鮮移民,他很清楚,這是來自於管旗紮薩克曹鬆的人脈關係,而一般情況下,移民會在七八月份抵達,協助秋收和冬儲,並在農忙結束後打理自己的一切,好安頓下來,齊齊哈爾綏靖區的每個旗佐都缺人,所以這也屬於幸福的煩惱,幸福是因為有一個背景深厚的上司,他不用為人丁不足而擔心,煩惱就是紮蘭屯旗沒有為這幾百個移民準備物資。<r />

  <r />

  再次瀏覽了一遍這些移民的基本信息,烏力吉感覺很滿意,與去年來的大批移民不同,這些移民不是難以管製的小偷、強盜,也不是粗通稼穡之術的女真各部,他們至少是真正的農夫,而且其中不少技術人才,如赤腳醫生、鐵匠、馬夫、泥瓦匠、木匠,這是一批質量很高的移民,是真正的財富。<r />

  <r />

  烏力吉其實很清楚,紮蘭屯可不隻是一個簡單的屯墾點這麽簡單,而是帝國統帥部選定的前沿基地,烏力吉對於帝國的皇帝,蒙古人的天可汗有一種異常執著的迷信,雖然那位半人半神的存在從未到過大興安嶺東麵這塊黑土地,但既然他說紮蘭屯是翻越大興安嶺,進入漠北的最便捷通道,那麽肯定就是了,烏力吉哪裏知道,來自後世的李明勳僅僅是因為知道紮蘭屯是近代中東路穿越大興安嶺的第一站罷了。<r />

  <r />

  官署的大院子裏,樸太盤腿坐在地上,神情有些局促不安,因為他們七十多個戶主進來後,很快就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權業那類有一技之長的匠人,而大部分則是樸太這種普通農夫,離開了權業的庇護,樸太有些惴惴不安,生怕待會分地分牛被人欺負了。<r />

  <r />

  正當他忐忑的時候,忽然就聽到有人高唱“參領大人到。”<r />

  <r />

  樸太就看到一個軍裝筆挺的年輕男人走了進來,看他細細的眉眼和高大的顴骨,樸太就感覺他是一個蒙古人,果不其然,佐領章京介紹的時候,這位參領大人就是烏力吉,樸太不由的多看了一眼,他不曾想到主事的人竟然這麽年輕,年紀與權業家的大小子一般大,這極大的衝擊了他的世界觀,原本以為一個要出徒的鐵匠就多了不起了,不曾想這個年紀還能當這麽大的官!<r />

  <r />

  烏力吉見手藝人有十三個,他也知道,手藝人的子侄弟兄也都至少是學徒,心中高興了很多,他說道“先給這些手藝人登記造冊。”<r />

  <r />

  權業等人被帶到了一旁走廊裏,三個書記官已經支起了桌子,先是給權業辦了戶口,分了土地,每個家庭二十畝熟田,荒地不是宣傳的五十畝,而是隨便開墾,耕牛種子和農具也都分配了,然後就是登記各戶開鋪需要的東西,鐵匠的爐子風箱鐵砧錘子,木匠的鋸子刨子鑽頭,缺什麽都可開口,由官署派人專門到齊齊哈爾采買,而鋪子開張需要的房舍也由官署操辦,總而言之,是要盡快的把鋪子開辦起來,好為紮蘭屯服務。<r />

  <r />

  輪到權業,權業依著書記官的問題把需要的東西說了一遍,他看著給自己的地契,問道“長官,我們鐵匠整日打鐵,哪有時間耕種這二十畝田,方才您說了,不準撂荒,我家要是種植不過來,怎麽辦?”<r />

  <r />

  書記官抬頭解釋道“你家女人也打鐵麽,讓她們種也一樣,你種不了二十畝,種三畝五畝口糧田菜田總可以吧,種不了的就租給普通的糧戶種,牛也可以租給他們,紮蘭屯現在有的是土地,但是熟田可不多,有的是人要。”<r />

  <r />

  權業哪裏知道紮蘭屯對糧食的渴求,紮蘭屯位於興安嶺東,距離帝國人口稠密的遼東、海西和永寧三個關外行省太遠,而這裏又是軍事重鎮,要為未來平定漠北存儲軍事物資,特別是糧食,而紮蘭屯的人口又是有限的,所以必須盡可能的增加種植麵積,而首要解決的就是脫產人口,別說權業一個鐵匠,就連參領官署的人每人也有兩畝田的生產指標,自己不種就得雇人來種植,還要保證糧食的產量,就算是紮蘭屯的商賈,同樣如此,畢竟這不是什麽大城市,商鋪一日開半日門,甚至三日開一日門就足夠了。<r />

  <r />

  “不務農者不得食!”這就是烏力吉執掌紮蘭屯旗提出的口號。<r />

  <r />

  所有的手藝人都得到了紮蘭屯參領官署的優待,一應物資都優先供應,官署盡可能的支持其盡快開張營業,而到了樸太這類普通的農戶就沒有這麽好的待遇了。<r />

  <r />

  “你們認得這些東西嗎?”幾個士兵抬進來了三個荊條筐,裏麵裝著玉米棒子、土豆和紅薯,這是紮拉屯的土地能高產的作物,也是烏力吉要著意推廣的,所以在安置這些普通農戶的時候,烏力吉第一時間問道。<r />

  <r />

  但是朝鮮移民中卻無人反應,人們木然看著站起來的烏力吉,烏力吉嘟囔道“不可能啊,朝鮮人怎麽可能不認識棒子。”<r />

  <r />

  “大人,他們還聽不懂漢語。”權業看出了門道,小心提醒道。<r />

  <r />

  烏力吉點點頭“你翻譯一下。”<r />

  <r />

  權業連忙替烏力吉問了一遍,結果是所有的朝鮮人都點頭。<r />

  <r />

  “好,認得就好,有過種植經驗的站出來!”烏力吉再次問道。<r />

  <r />

  樸太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的站出去,院子裏隻有自己一個人坐在地上,實在突兀的很。其實也怪不得樸太,雖然都是來自朝鮮的移民,但是移民與移民也是不同,大部分的移民來自朝鮮山區地帶,在過去的二十年多裏,帝國種植這些雜糧的經驗通過海西、寧古塔、濟州和覺華島等多個途徑傳進了朝鮮,耐旱耐寒高產的土豆、紅薯和玉米也有部分推廣,卻不是朝鮮人的主糧,這些無地的佃農在地主的土地上種植稻米或者小麥,因為租子和稅糧都隻要這些東西,而隻在一些山坡地或者私自開墾的土地上種植這三種作物作為補充口糧,保證自家不會在災荒戰亂之年餓死。<r />

  <r />

  而樸太不同,他來自漢城周邊的農村,漢城兩岸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水稻田,平日種植的主要農作物就是水稻這種朝鮮硬通貨,即便是田間地頭,也是種植一些木薯芋頭這類作物填肚皮,從未種植過這三種作物,原本沒有什麽,但這個時候,來自‘大城市’的樸太卻成了異類。<r />

  <r />

  一大群人去分地了,烏力吉看著樸太,見他手腳粗大,麵容粗糙,一看就是個幹農活的材料,不像是那種被發配來的二流子,烏力吉問“你以前的地裏種什麽?”<r />

  <r />

  “水稻。”樸太說道。<r />

  <r />

  烏力吉無奈搖頭,紮蘭屯根本不可能種水稻,他隻是聽說遼寧行省有部分地方種植旱稻,但那是供官宦人家食用的,帝國可從未在關外推廣過水稻,而紮蘭屯作為新墾之地,更不可能去嚐試,別說水稻,就連小麥都不會嚐試,紮蘭屯要的是肯定能出產的作物,最優先的當然是玉米這種既可以做口糧,又能當飼料的作物,其次是土豆和紅薯這類高產作物,讓有限的土地出產更多的口糧,最後是高粱、大麥、糜子、穀子、燕麥、黃豆、黑豆這類已經由本地土著證明可以出產,但產量不高的作物作為口糧調劑或高檔飼料。<r />

  <r />

  烏力吉又問了高粱等一係列雜糧,樸太搖頭,肥沃多雨的漢江平原來的農夫樸太可不擅長種植那些旱地作物。<r />

  <r />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隻能安排你去窯廠、石廠工作,或者是墾荒隊。”烏力吉說道。<r />

  <r />

  樸太聽完權業的翻譯,緊張萬分,昨天他們進紮蘭屯的時候就看到許多被鐵鏈拴著的男人,他們都是勞改犯或者戰俘,就在窯廠等地方工作,樸太可不想身為良民的自己和那群人待在一起,他隻能向權業投向求助的目光。<r />

  <r />

  “長官,他會種菜,也會做泡菜,他以前除了種地,還為做官的田主做泡菜,他會做很多很多種泡菜。”權業介紹道,尤其說了樸太夫婦在路上就能用野生韭菜、山芹和香椿芽做鹹菜、泡菜的事情。<r />

  <r />

  “你會種菜和做泡菜,這是真的嗎?”烏力吉問道。<r />

  <r />

  樸太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連忙說道“當然,長官,我就是被我娘生在泡菜缸旁邊的,為了討好幾個田主,我和我的老婆就要種植蔬菜供應他們,白菜、黃瓜、茄子、辣椒,我們會種十幾種菜,而且每年秋收後我們家都會做泡菜,給地主老爺上供,還賣給漢城的商鋪。不光是泡菜,我們還會做醬菜和鹹菜,我老婆還會做大醬和醬油。”<r />

  <r />

  烏力吉看著眼前這個男人用自己聽不懂的語言大聲說著,權業的翻譯已經明顯跟不上他的話,而即便有翻譯,出身不高的烏力吉也有些難以明白,烏力吉在草原上生活中,鹽是非常緊缺的物資,而他前往京城歸化學堂後,才過上不缺鹽的日子,那裏的鹹菜隨便吃,所以他對鹹菜並不陌生,一開始樸太說會做泡菜的時候,他以為泡菜就是鹹菜(本質上就是),但又說到了醬菜,烏力吉記起,自己似乎在歸化學堂時,聽人說過天子愛吃六必居醬菜,而他畢業後來紮蘭屯經過沈陽的時候,還吃過一種酸菜,他不明白,同樣是鹽與蔬菜的混合體,會有這麽多的名字,但越是不明白,他越是感覺這個樸太的不凡。<r />

  <r />

  而且,烏力吉不由的想的更深了一層,因為聽樸太所言,他做的那些醬菜、泡菜是用來招待朝鮮的官宦的,那麽他肯定知道上位者喜歡什麽,而這正是烏力吉所不懂的,這個蒙古年輕人雖然老實,卻不傻,在京城見識了花花世界的他很清楚類似自己的頂頭上司,紮蘭屯旗管旗紮薩克曹鬆這類出身高貴的大人,是不適應物資緊缺的前沿生活,樸太雖然做不到花樣百出,至少也能讓上司過的好一些,上司過的好一些,自己不就也能過的好一些嗎?<r />

  <r />

  “好了,我明白了,你不用說了。”烏力吉拍了拍桌子,才製止了唾沫橫飛的樸太,烏力吉輕咳一聲,吩咐書記官“給他登記一個菜戶的名額吧,待遇依舊。”<r />

  <r />

  樸太從權業那裏聽明白了這個消息,十分歡喜,忙不迭的去登記了,樸太如願得到了二十畝熟田和荒地的無限開墾權,糧種和菜種也是不缺,而農具顯然不夠,這倒不算什麽問題,畢竟權業就是鐵匠,短期內能解決,當分配生產資料到耕牛一項的時,數量的緊缺就顯而易見了,需要耕牛的農戶超過六十戶,而耕牛隻有十八頭,而且其中五頭還隻是牛犢。<r />

  <r />

  移民為此爭論不休,人人都不想沒有牛的農戶,也不想要到一頭牛犢,樸太仗著自己會說一些漢語,擠到前麵分辯,移民相互差點打起來,烏力吉原本打算先把牛分給家裏男丁少的移民戶,等綏靖區支援的牛到了,再分給其他移民戶,但人人都不同意。<r />

  <r />

  草原牧戶出身的烏力吉哪裏懂得農桑之事,如今已經進了五月,若是再不耕種,怕是這一年就沒有收成了,而一頭耕牛能頂四個壯勞力,沒有耕牛的移民戶是要誤農時的。<r />

  <r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