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五 應對之策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169
  察琿環視一周,見侍衛寥寥無幾,唯有報以苦澀的表情,他沉思一會,說道“這一次必須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一定要站在勝利者一方,從前是我太貪心了,希望借助天下大亂稱雄漠北,可現在看來,廣袤的草原已經不再是蒙古人的天下,蒙古人長矛一樣的脊梁終究還是要變成彎刀模樣。”

  “這麽說,您是打算投效新朝了?”哲布尊丹巴問道。

  察琿多爾濟點點頭,說道“我損失了直屬的部落,但土謝圖部分散在千裏範圍的草原,滿清的取勝是因為放出了一群惡犬,這些見了血吃了肉的家夥,絕對不會任憑滿洲控製,他們恨不得把土謝圖部全部列為叛逆,好一口一口的分食,部落的酋長們在歸附無門的情況下,仍然會選擇我帶領他們尋找安寧和希望,上師,我們隻需要潛伏一陣時日,給散落各地的部落送去消息,靜心等待他們抵抗惡犬,然後再出手相助就是了。”

  “是,但一切還是要得到新朝相助。”哲布尊丹巴提醒道。

  察琿攤開手,看著落在掌心的雪花,說道“是啊,這種情況下,長生天的大雪和新朝的刀矛一樣的重要。”

  哲布尊丹巴口誦佛號,點頭稱是,盤腿坐在地上,入了定。

  侍衛搭了一個帳篷,察琿鑽了進去,感受了一會溫暖,他搓著手,對最信任的侍衛說道“你這段時日不要管其他的,就追隨在上師身邊,睜大了眼睛,豎起耳朵,把他要做的一切都告訴我。”

  侍衛微微一愣,聽這話音倒不像是保護,而是監視,察琿多爾濟說道“我們與滿洲已經血海深仇,被滿洲人捉到就是死,但上師不同,無論新朝還是滿清,都不會殺死這位德高望重的轉生之人,現在他支持我收攏殘部投效新朝,是因為看準了新朝是勝利者,但這個過程是艱難的,也有可能會失敗,到了那一日,上師或許就不會那麽堅定了。”

  “奴才明白了,大汗。”侍衛跪在地上,應和道。

  京城。

  “內閣已經要求財政部籌措資金八百五十萬,棉麻布匹三十萬匹和稻米二百萬石,分作京杭運河與長江航道的疏通款項,京杭運河占其中十分之七,目的是將運河拓寬至四十米以上,並擴建修繕沿岸碼頭和港口,兼施以工代賑,而疏通武昌至淮陰之長江航路,炸江中礁石和設立全新的航道信標。整體方案已經被元老院多數票通過,國民議院也成立專門的監督小組配合,並請款三百萬元作為備用資金。”

  書房之中,侍從官正用清亮的嗓音讀著需要皇帝簽批的各式公文,李明勳聽到大興水利的‘內閣第一決議草案’,點頭說道“準了,用印。”

  李明勳親手朱批,令侍從官用印,並在空白處書寫批文“水利之事,一則通路興業,二可賑災濟民,實乃善政,一應批準。”

  侍從官接過草案,正要裝封,被李明勳按住“慢,這份草案,延後十日發出,你且安排人去南京,問內閣,帝國元年備準的工程,以申京建設為先,但內閣隻提請一年之花銷,今卻提請運河疏浚和長江航道的全部款項及備用金,則申京建設之款何時提請,另,江浙地方河道疏浚之事,是否已經延後,就這麽問吧。”

  “陛下是覺得這草案有問題麽?”侍從官問。

  李明勳笑了笑“問題倒是不大,但朕就擔心內閣那邊和朕耍花活兒,以往戰爭久持,行政部門無論物資還是資金,以軍事為先,現如今,大戰方休,軍資卻遺留甚多,朕覺得,內閣那邊是想快些把手裏的錢花光了,好伸手要統帥部手裏的遺留軍資,你信不信,你隻要遣人問,內閣另外就會提請另外一個水利案,那就是江浙水道疏通建設案。”

  侍從官明白了過來,京杭運河的疏通緊急在於京、冀、魯、蘇等沿途省份都經曆了戰火,又有天災,賑濟與工程並行,一舉兩得,可疏通長江航道可不算什麽緊要的,若論經濟建設所需的水利設施,還是疏通長江三角洲的水路網為最優先,可內閣先提長江航道而不提三角洲水利,八成就是先把錢分出去,再說錢不夠的把戲。

  “陛下,可如果真如您所料,那內閣豈不是與您頂牛了。”侍從官小心的問。

  李明勳與首相李海私人關係沒有什麽,可如果頂了牛,再提三角洲航運之事,李明勳拒不批錢的話,豈不是把這事耽擱了,李明勳卻是不在乎,說道“沒有關係,到時再往這個決議案裏加些補充條款,反正長三角的航運肯定與長江、運河都有關係。這個事就是要敲打敲打內閣,別以為大戰沒了,軍隊就要馬放南山,軍人必須在政治格局和社會大眾之中有所地位,而這個地位首先要從軍需款項開始!”

  侍從官點點頭,繼而拿出第二份文件,看了一遍“這是內閣所屬外交部提交的一份文件,是日本德川幕府以國中屢遭水災,請求延後支付今年的戰爭賠款。”

  李明勳搖頭“不準,告訴德川家的人,他不主動送上,朕就派人去取。”

  “緬甸王請求派使入朝覲見,與帝國修好,永為藩屬。”

  “準其奏請,讓其派遣精通商務和海貿的使者來,既願為藩,便要開國通商。”

  侍從官為李明勳閱讀著一份又一份的公文,這些公文多半已經有批示或者對策,李明勳隻需準與不準而已。

  “理藩院提交黑龍江綏靖區將軍旌獎黑龍溝之戰有功兵民之請功折,理藩院李總裁擬定有功官將七人,紳民商賈三十五人。”

  李明勳放下筆,疑惑道“黑龍溝是什麽地方?”

  侍從官也是無從回答,李明勳起身到了牆壁上掛的巨幅地圖前,在黑龍江綏靖區內尋找,遍尋無著,而侍從官取來一幅陸軍部提交的黑龍江綏靖區的最新地圖,在外興安嶺還要向北百裏找到一處名為黑龍溝的地點,侍從官遂解釋黑龍溝一戰,原來是巡邊的步卒與皮毛商人的護衛隊在黑龍溝伏擊了一支俄羅斯的商隊,並爭取到百餘戶鄂倫春族內附綏靖區。

  “這等規模的戰鬥也專門向朕請功麽?”李明勳起了狐疑,略微思忖之後,他問道“今早老三來玩鬧的時候,是不是帶來了什麽東西?”

  李明勳早上未起的時候,就見李君威來鬧了一會,對這個可愛的小兒子,年逾五旬的李明勳實在是生不起氣來,任憑他耍了一陣,才讓人哄著去上課了,他睡的迷迷糊糊,侍從官可沒有,很快找來一頂漂亮的皮帽子,正是李君威送來的,侍從官說道“聽三爺說是李娘娘親手做的,用的是上等的貂皮和三爺的那頂一模一樣,顏色都一樣。”

  李明勳感覺明白了,這已經入冬了,關外幾個省和綏靖區的皮毛早已收繳買賣完畢,正是進入市場的時節,理藩院這個時候提及一場小規模的戰鬥以及這憑空出現的上等毛皮,顯然都和毛皮商人有關係,他說道“去把理藩院李德燦召來。”

  “李總裁已經等候了有一段時間了。”侍從官說道。

  李明勳點頭,示意讓其起來,李德燦進得殿內,立刻稟告道“陛下,漠北土謝圖部有使者來。”

  “哦?我們尚且沒有搞清楚發生了什麽,土謝圖人腿腳倒是快,說一說,發生了什麽。”李明勳直接問道。

  李德燦把清軍突襲土謝圖汗庭,擊潰其部,四處吞並土謝圖部落的事情說了一遍,繼而說道“戰事休止後,土謝圖汗與哲布尊丹巴一起收攏殘餘部落,向北撤退,而寒冬風雪交加,不宜持久用兵,得以保存。”

  “土謝圖部是漠北第一大部,部眾為誰所得?”李明勳問。

  “大多數被滿清及附屬的蒙古各部吞並,還有部分投奔西麵的紮薩克圖汗,也有逃往俄羅斯的,察琿多爾濟收攏了三四萬人。”李德燦稟明了情況。

  李明勳的臉色有些陰沉,雖然早在他遠征漠南回歸的時候就製定了長遠的計劃以應對漠北的戰事,按照那個計劃,漠南和東北三個省和四個綏靖區經過三年到四年的休養生息,積攢力量,便可支援十萬左右兵馬,蕩平漠北,當然,敵人可以是滿清餘孽,也可以是當地蒙古,自然也包括更北的俄羅斯人。

  當然,這是一個長遠計劃,統帥部也會同陸軍部、安全部拿出了一個更迅速的解決方案,那就是通過招撫漠北第一大部,打開河套前往漠北的道路,然後在明年夏秋出兵,剿滅滿清,解決帝國的北方威脅,然而,隨著土謝圖部的崩潰這個計劃自然也無從著落。

  “其實臣本就甚支持陸軍所主張的激進計劃,雖然可立刻奏效,但風險也大,最重要的是,於大略有害。”李德燦小心說道。

  李明勳明白他說的意思,陸軍主導的計劃雖然有可能在明年解決滿清餘孽,但國內尚未完全平定,後方也無法支持完備的軍需和糧草的情況下,此戰隻能勝不能敗,若是敗了,還要搭上帝國數量本不足的騎兵,讓蕩平漠北更要延後幾年,至於影響大略,倒也是事實,在那個計劃中,土謝圖部是關鍵,可帝國不可能任由一個強盛部落借著帝國勝利的馬車擴張和崛起,土謝圖部在這個計劃裏本就是一塊抹布,用完就是要扔的,先答應其各種條件,剿滅滿清之後再行問罪吞並,這個計劃看似不錯,但有一點,這一招隻能用一次,意味著西域、藏地乃至更遙遠的地方,帝國將不會再有忠誠的藩屬了。

  “事情過去了,就不要再提了,你們理藩院有沒有製定關於土謝圖部南撤的計劃?”李明勳問道。

  李德燦低頭說道“察琿的使者希望我們可以在晚冬時節,也就是兩個月內發兵,掩護其撤退,臣問過雲中綏靖區,發兵掩護不是什麽大問題,但關鍵在於,土謝圖部要求我方提供穿越大漠的一應物資,雲中綏靖區剛結束戰事,物資儲備不足,而從京城轉運,時間太緊,路途又太遠。”

  “說你們的對策!”李明勳提醒道。

  李德燦說道“理藩院的意思是,讓察琿多爾濟尋機南下,由雲中綏靖區為主,燕北為輔,發兵掩護,待土謝圖部進入大漠,讓其殺掉馬、駝之外的一切牲口,以牛羊肉為食物,南下河套,這樣我們隻需要準備四萬人和幾萬匹牲口的部分物資,比土謝圖部要求的四萬人和三十萬頭以上牲口的糧草要少五倍,雲中那邊也能提供,待春天再行轉運補足就是。而且察琿多爾濟素來野心勃勃,日後漠北用兵又少不了他,讓其屠盡牲口,待其到了漠南,還不是任由我們拿捏支配?”

  李明勳臉上多了一些喜色,理藩院看來還是有些人才的,不然也不會有這等秒策“好,就這麽辦吧,你派專員,監督此事,既然裏子給不厚,麵子就優渥一些,封察琿為郡王,再照切倫上師的例恩封哲布尊丹巴,你們擬定好二人的封號,再行奏請。”

  “漠北經曆這一變故,滿清也算是徹底站穩了腳跟,到底隔著大漠天險,再行剿滅就不隻是兵馬之事了,如何分化瓦解,孤立拆分,理藩院也要有個章程,譬如漠北之北,尚有俄羅斯國,與帝國在永寧、黑龍江一帶素有戰事,你以為與俄羅斯是該戰是該和?”李明勳淡淡問道。

  李德燦悄悄抬頭,瞥到了禦案上那頂華麗的帽子,心中的猶豫瞬間消失了,他一咬牙,說道“臣原本以為,俄羅斯核心之地尚在三萬裏之外,路途遙遠,交通艱難,與帝國為敵,也不過是芥癬之疾,隔靴搔癢罷了,可現如今,滿清餘孽在漠北站穩腳跟,為漠北大計,還是與俄羅斯化界而和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