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 破襲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277
  賞賜完之後,二人被帶到情報官那裏,由情報參謀親自詢問關於清軍大營的消息。

  阿克墩在科爾沁中地位不高,但至少是一個軍官,他認得滿清皇室宗室的標誌,也知曉營中有哪些部落,這些部落有幾個旗,各有多少佐領,簡單估算,滿清隻是集結了哲理木盟、昭烏達盟以及三分之一的察哈爾部,與京城來的滿清軍隊一起渡河前往漠北。

  這可比裴成義要預料的少很多,他以為,清軍至少會聚集遼河左近、直隸和山西邊牆之外的蒙古部落一起北撤,如果是那樣的話,要有六十萬人以上,抽調出七八萬能握刀持矛的漢子不算什麽,但現在,這支北撤蒙古部落隻有預計的三分之一。

  “細想的話,其實也很簡單,清廷可能沒有預料到山東主戰場會這麽快失敗,甚至沒想到會失敗,逃亡漠北也隻是臨時組織的,而滿清兩個宗王拒絕離開京城也分薄了他們的力量,冬末初春可不是部落遷移的好時候。”巴特笑著分析道。

  巴音也說道:“確實,如果強行遷徙,人還能到漠北,牲口卻要損失大半,漠北更為苦寒,根本安置不了,阿克墩說,有部分科爾沁旗和察哈爾人向西去了歸化城,看來不光是誘使我部西進的,還有收攏沿途左翼部落,在夏秋草盛馬肥的時候,沿著翁金河去漠北。”

  “現在就是不知道,滿清皇帝在不在這營兵馬之中。”隨軍出征的文在成歎了聲氣。

  阿克墩畢竟是個小人物,沒有覲見皇帝的權力,他隻知道營中有一個能統禦各部的人,他們旗的管旗王爺需要向那人磕頭,因為他看到王爺的膝蓋處是爛泥,但無法確定還是皇帝還是什麽其他人,畢竟現在弄清楚滿清沒有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撤往歸化城的蒙古部落我們是追不上了,不管清帝在不在,都要進攻,敵人一直在渡河,斥候來報,因為天氣轉暖,冰麵還是融化,而敵人中車輛牲口太多,現在隻能通過巴林橋渡河,但斥候也看到他們驅趕牧民用牛皮、氈布和樹枝鋪蓋冰麵,想來是要加快渡河速度,既然主力到了,那就不要再等了,立刻進攻。”裴成義已經下定了決心。

  大軍在拉蘇特克殺了俘獲的牛羊,飽餐一頓,立刻出擊巴林橋,各營士兵披甲上馬,各類軍械相互碰撞,組成的縱隊宛若長龍,直撲巴林橋,大軍都騎乘戰馬,而巴林橋一帶丘陵起伏,樹林廣布,未免遭遇伏擊,裴成義親率胸甲騎兵團、龍騎兵團和朝鮮火槍手居中行進,巴特帶輕騎兵團和本部騎兵為左翼,而光複遼東後組建的驃騎兵和吉林綏靖區所部全部交由巴音指揮,三列縱隊間隔三五裏,齊頭並進,直奔巴林橋。

  巴林橋原本就有,後因為順治嫁淑慧公主給蒙古貴酋,途經此地又修築了石橋,是長三十多米的兩孔石橋,很是堅固,巴林橋選定的是水流平緩之地,道路南北相通,兩岸都是平地,但遷移的蒙古部落數百萬人和牲口踩踏,早已泥濘不堪,清軍已經發現陸軍追擊到了,但此刻隻能依賴巴林橋渡河,所以隻得背河列陣,用車營把橋頭保護起來,弓箭手和火槍手在車營之後,而騎兵則布置在兩翼。

  但裴成義要麵對的敵人不是一支軍隊,而是一個遷移的巨大群落,這意味著,在那條簡單而薄弱的防線之後,不僅有以十萬計數的蒙古牧民,還有以百萬甚至千萬計數的牲口,清軍看起來綿延了二十多裏,實際上,大部分都是散步在河邊的羊群和牛馬,這些牲口此刻也成為了清軍的防禦工事,它們被一群一群的驅趕到騎兵的兩翼,有它們在,裴成義麾下的騎兵就不能隨意進攻其兩翼,但裴成義也認為這是一個機會,這些牛羊馬群同樣也是這些蒙古人重要的生存物資,清廷如果隻帶走了人,而沒有這些牛羊,最終也不過是讓那些蒙古人餓死在漠北或者前往漠北的路上。

  所以,當進攻展開的時候,裴成義讓龍騎兵、朝鮮火槍手全都下馬,在清軍中軍形成幾個堅固的方陣,以其為中軍,掩護跟隨上大隊的三個飛騎炮連和一個野戰炮連,但並不展開進攻,然後讓陣列嚴整,戰馬雄壯的胸甲騎兵團出現在了戰場上,在兩軍之間,胸甲騎兵來回驅馳,證明了清軍像情報中說的一般,隻有火繩槍這類輕便火器,沒有火炮。

  兩千五百名胸甲騎兵陣列嚴整,裝備精良,一看就不是好惹的,至少清軍中,無論滿洲還是蒙古,任何一支騎兵都無法與其對抗,這一點想來他們自己也明白,於是裴成義讓巴特和巴音從左右兩翼出發,派遣小規模馬隊運動到兩側,去牽引驅趕蒙古人的牛羊牲口,如果蒙古人用小規模的騎兵反抗,他們自己就能對付的了,如果用大隊騎兵,便會遭遇胸甲騎兵的側擊,當然,清軍也可能被動應對,那麽陸軍隻需要費一些功夫,就能牽走大量的牲口。

  清軍試圖強行渡河,當大量的牲口走上冰麵的時候,沒有經過加固的冰麵承受不住突如其來的壓力,導致冰麵破裂,大量牲口溺死。

  雙方僵持之中,裴成義敏銳的發現,清廷對於蒙古部落的控製力還是很強的,在陸軍大規模驅趕牛羊的時候,視之為生命的蒙古部落軍隊竟然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騷亂,足可以說明這一點。

  “將軍你看,滿清皇室開始渡河了。”一個參謀指著巴林橋上出現的明黃旗幟,說道。

  裴成義拉開望遠鏡,細細一看,那些正是滿清皇室,所用的馬車也都是漢家模樣,不是蒙古人常用的那種,眼瞧著左翼巴特那邊已經把靠近敵騎兵的幾群牛羊驅趕走,戰場沒了障礙,而且那裏距離巴林橋比右翼也近一些,若是能擊潰,便可以用火炮炮擊巴林橋,切斷敵人的退路,全殲河南之敵,於是吩咐道:“把六磅炮留下,飛騎炮和榴彈炮全部調遣到左翼,讓巴特進攻,告訴他,我們炮彈不多,必須一擊擊潰敵之右翼。”

  飛騎炮都是輕便火炮,先進的炮架讓它們調動起來非常方便,在主戰場上,飛騎炮連算不上什麽重火力,但在這片戰場,沒有什麽武器能比它有更強的火力和更遠的射程了,而巴特接到命令,興奮異常,他早就看出,自己麵對的騎兵雖然上萬,但來自漠南蒙古七八個部落,都是沒有見識的土包子,剛過了冬天,馬匹羸弱,又被抽過丁口,兵卒素養也不高,多見蒼首老兵,甲胄更是談不上。

  而他麾下的騎兵則在六千左右,一半是吉林綏靖區征調的兵馬,素質也不是很高,但另外的本部三千騎卻是精銳,更不要提還有炮兵支援。

  接到進攻命令後,巴特全軍壓上,先掩護飛騎炮兵抵達炮兵陣地,因為對麵沒有什麽像樣的火炮,所以炮兵們一直前進到距離敵鋒線兩百五十米才是停下,放列之後,立刻開火,而對麵的蒙古騎兵顯然沒有見識過這樣的炮兵,甚至有人撿起因為下雨而未爆的榴彈,二百五十米,霰彈的絕對殺傷區,火炮用霰彈在蒙古騎兵群中點出一朵又一朵的血花。

  清軍右翼被火炮打的是鬼哭狼嚎,而巴特卻仔細觀察著戰場,他向來自信,卻一點不自大,他敏銳的觀察到清軍中軍有一支馬隊在運動,看服色旗幟似乎是滿洲兵,而且應該是護衛君主的葛布什賢哈超營,這意味著,滿清皇帝確實在麵前的敵營之中,而他也清楚,這支沒有出現在主戰場的滿洲強軍縱然隻有千餘,仍然是能改變戰場格局的力量。

  “讓藩兵進攻。”巴特揮手示意,這超乎了將領們的預料,畢竟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而巴特卻堅持如此,他不會在滿洲兵登場前,就派遣精銳上陣、

  所謂的藩兵就是吉林綏靖區的軍隊,約有三千騎,滿洲、蒙古、女真混雜其中,是遼東光複後被遼東軍管會和吉林綏靖區用盟旗製度編列的,他們隻有出征的時候才會獲得軍餉,而且需要馬匹軍械自備,當然因為實在是窮困,這些人裝備多是來自光複遼東時的繳獲,而各隊的長官也是各旗的紮薩克或協理章京,事實上是外藩,所以被叫做藩兵。

  藩兵多是輕騎,也沒有經過整編訓練,所以作戰模式也多遵循以往,率先出動的是上千擅長騎射的藩兵,多是去年秋季以來歸附的蒙古人,他們斜切掠過敵陣,向半空中射出一排排的箭矢,這些輕箭到達最高之後,便是落在敵軍陣列之中,給原本被炮轟的七零八碎的蒙古兵造成更多的混亂。

  其實對付這類騎射掠陣,火器的密集齊射最為有效,當然,步弓也可以,畢竟騎兵用的角弓拉力少則六七鬥,多也不過一石餘,再硬就在戰馬上難以施展了,而角弓的上限則是步弓的下限,雙方對射,騎兵如何能敵,但問題就在於,窮困且習慣了小規模遊鬥的蒙古人中少有步弓,隻能以騎弓還擊,而藩兵多有甲胄,至少也能混一件半舊棉甲,而對麵的蒙古兵連皮甲都是不全。

  輕騎來回掠襲了兩次,清軍右翼便是大亂,正見其要整備陣列的時候,其餘藩兵已經跟上,兩千餘騎不管不顧的衝入了陣列之中,與清軍廝殺起來,雙方混戰在一起,蒙古人的彎刀十分適合這種戰鬥,左右手可以順暢交換,格擋劈砍都是方便,相反,陸軍用的馬刀便沒有那般順手了,可清軍根本沒有優勢,原因很簡單,藩兵雖然都騎馬隨軍出征,但很多根本算不上騎兵,特別是那些剛接受合眾國恩封,從深山老林裏走出來的女真各部,一入陣便是跳下馬,解下長矛、大刀,自顧自的拚殺起來。

  這些家夥都是披甲,使用的也是雙手武器,遠的矛刺,近的劈砍,遇人殺人,遇馬刺馬,又是剛加入的生力軍,出擊前上峰許了殺一人賞二十兩的賞格,個個都是紅著眼,不惜命,一人拚命,十人難擋,千人拚命,更是無人可擋,蒙古兵被殺的節節敗退,逃進了車營的還自罷了,那些跑到河邊的,無一不是被梟首。

  不出巴特所料,藩兵的進攻占據上風後,清軍主帥立刻派遣了精銳逆襲,隻見千餘葛布什賢哈超的士兵衝殺而出,反擊藩兵,這些都是護衛清帝的精銳,從滿洲八旗精挑細選出來的老兵,個個悍勇,且都身披重甲,一入陣,便是席卷出一片血浪來,特別是鋒線兩翼的騎兵,手持強弓,左右馳射,很快就穩住了局麵、

  “將軍,讓藩兵撤下來吧。”參謀見藩兵難支,提醒巴特。

  巴特道:“此刻撤退,滿洲精騎定然縮回本陣,我軍前番進攻便是毫無意義了,不管怎麽著,也得把這群滿洲精銳引出來,聚而殲之,這些都是滿洲之骨血,這次不殺,讓其退到漠北,便是我國我軍隱患,你我還是隱忍一些,殺得這些滿洲兵,才能解後輩之憂!”

  藩兵與清軍廝殺了一個小時,終於還是支撐不住,不少人開始逃跑,而輕騎兵還想掩護,被清軍精騎和重整的蒙古騎兵殺的四散,巴特眼瞧著對麵騎兵追出陣列,心道機會來了,他戴上鐵盔,蓋好護麵,拔出馬刀高聲喊道:“兄弟們,清軍已經中計了,此刻正是我們建功立業的好機會,隨我一同殺啊。”

  巴特麾下的騎兵早已準備多時,接到命令立刻衝殺,其麾下胸甲騎兵和披甲重騎直衝清軍精銳,而輕騎兵則饒後斷其歸路,而指揮葛布什賢哈超營的正是如今的滿清第一大將遏必隆,他見數千騎兵如牆而來,又有敵騎繞後,心知逃走已是不及,索性喝令士兵與巴特對衝,一時間草原上蹄聲如雷,甲兵相擊,在雙方騎兵對撞的一刹那,至少有上百人死去,雙方誰也無法衝破對方,隻能是混戰在了一起。

  刀劍拚殺,長矛亂刺,刺穿血肉砍斷骨頭的聲音混雜在了一起,屍體散落,鮮血然後了剛剛冒出芽的草地,此刻,雙方的士兵都咬牙拚殺,不惜與對方一刀換一刀,一命換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