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八五 永曆現身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520
  樹欲靜而風不止,這大抵就是魏長生如今的心態,他有心回家避開如今的輿論,而母親魏珠也想讓他好好休息,養一養身子,但魏家出了個孝悌郎,為侍奉叔祖甘願耽擱前程的事情還是傳遍了整個江寧,繼而是江南,他想在家裏休養,但許多等待公布成績的學子卻想借著這個機會結交,紛紛投書到了魏家。

  魏長生一開始還以侍奉叔祖為由不肯見,但魏成回了魏家,就不被人下藥了,不出五日便是能下地走動,江南學政也派人來慰問了,出門便說已經大好,魏長生再無理由,待江南九子一起上門來求見,魏長生再難搪塞,隻得出門應對。

  因為少年時代的變故,又遭人非議,魏長生開蒙就比較晚,幼年時候,雷克生為了他不心中抑鬱,也是帶在身邊走南闖本的,練就了一副好口才,雖然討論古文典籍,他不及江南九子,但討論時事、民生疾苦,親身見過看過的的魏長生倒是說的比他們生動有趣。

  接下來的時間裏,魏長生周旋於諸多士子之中,這也是雷克生給他的任務,多趁著這個機會培養人脈關係,順便摸摸江南九子的底,為此還給他準備了不少資金,也讓魏長生多了豪爽的名聲。

  按照江南鄉試的規矩,八月考完,九月是必然要出榜單的,但今年考生增多,閱卷的同考官卻沒有增多,以往每人閱二百五到三百卷,如今卻是要增多到三百五到四百了,而主考和副主考都被禁了足,朗廷佐一人擔起了重擔。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士子之中、百姓之間開始出現了本次科場出現舞弊的情況,先是口耳相傳的謠言,繼而是私下傳抄的邸報,繼而便是大規模上市的新印報紙,說的是有鼻子有眼的,江寧府內開始大規模抓地下印刷廠,卻是怎麽也抓不到。

  但主考與副主考收受賄賂是事實,在江北、江寧接受飲宴和客請也是事實,這些事情被人捅了出來,滿保和徐培文還在考場被禁足,自然不能出來辟謠,但涉及的士紳、豪族卻是不少,總能找出一點蛛絲馬跡,然後被人放大,而在本次舞弊風波之中,以徐煒為首的江南九子竟然變成了‘理性派’,他們勸告學子切勿鬧事,聲言,科場舞弊與否,且看桂花榜單就好,若傳言賄賂的人都上榜,才是舞弊。

  駐紮在江寧的嶽樂聽到下麵人回奏的輿情,心中才是稍安,更是有些自傲,幸虧早從滿保二人那裏逼出了名單,杜絕了這些人上榜的可能,不然真要惹出大亂子了。

  淮安府。

  如今的淮安府惹惱非凡,無論剛收來的秋糧還是北上勤王的軍隊,都是在這裏匯聚,雖說順治已經定下南下江南的計策,但為了保密,還是未曾公開,因此勤王還是有條不紊的準備著,來自湖廣、四川、貴州和江西的軍隊零零散散的也都到了,匯聚了四萬多兵馬,等待江南安親王領主力一起北上。

  平西藩與李本深率領的洪承疇麾下部曲都是駐紮在城外,平西藩的帥帳之中,卻是有一道人在黯然神傷,細看這道人才是會發現,他正是大明皇帝永曆,永曆被擄兩年了,一直被平西王吳三桂厚待,三個月前卻被被秘密押解出蜀,他以為自己的末日到了,要被送清廷處死,但一路上卻並不對外示人,作為主帥的吳應雄也是保證絕對不加害,永曆依舊是忐忑不安。

  “想活著,怎麽就那麽難呢?”永曆歎息一聲。

  “陛下,您看誰來了?”吳應雄從帳外走進來,帶著一個身材魁梧的將領還有一個蒼老的老道士。

  永曆知道,無論誰來,見與不見都不是自己能決斷的,他調整了一下思緒,卻見那老道士直接跪在地上:“罪臣錢謙益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永曆不敢相信,詢問到:“可可是牧齋先生?”

  對於錢謙益,永曆雖未見過,卻不陌生,更是頗有淵源,永曆曾經最為倚重的大臣首輔瞿式耜便是錢謙益的徒弟,而且自從永曆登基之後,錢謙益一直也在聯絡他,在江南幾番謀求反清,其最大的手筆就是牽線讓李定國為首的西軍與東南抗清的鄭成功聯合,東西並進,奪下長江以南半壁江山。

  錢謙益也知道永曆心存狐疑,他走上前,拿起案上紙筆,寫下一段文字,正是幾年前給皇帝的密信,永曆拿來見過,內容與筆跡完全相同。

  “竟真的是牧齋先生!”永曆潸然淚下。

  錢謙益也是痛哭,二人哭了一陣,永曆問道:“先生如何到這裏來?”

  說著,永曆悄悄看了吳應雄一眼,顯然是因為錢謙益是被他捉拿來的,錢謙益道:“是吳世子與李將軍請微臣來的,是來相助天子前往南京,複國大明,君臨天下的?”

  “去南京,登基?”原以為必死的永曆聽到是這個結果,震驚的難以自製。

  “是啊,大江南北,華夏紳民看都日夜期盼吾皇能振臂一呼,解救他們出水火境遇。”錢謙益說道。

  永曆冷靜下來,聽錢謙益解釋才知道,這個計劃從自己在雲南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隻不過那個時候,錢謙益拉攏的是晉王和蜀王以及瓊藩三巨頭,吳三桂突然劫走永曆,讓這個計劃有了曙光,按照計劃,待東番與滿清決戰,錢謙益負責搞亂江南,讓江南士紳與清廷離心離德,再讓永曆登基,然後江南、兩浙、江西、湖廣、四川、貴州六省同時改旗易幟,剪辮易服,擁立大明正統,然後趁著滿清糾纏住合眾隊主力的時候,在尋機得到北方省份的支持。

  聽完了這個計劃,永曆極為激動,但是冷靜下來的他又問:“牧齋先生,東番那邊如何區處,如今東番兵勢強大,與其為敵,恐不長遠。”

  錢謙益說道:“吾皇英明,所言極是,微臣與洪大人、平西王都商議過了,縱然反正成功,也不應與東番為敵,我大明與東番同氣連枝,同文同種,二十多年來共抗滿清,衛護華夏,昔日吾皇在西南時,吾皇為中華之帝王,總攬全局,李氏為盟軍之統帥,掌控虎賁,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且我朱明皇室與東番李氏本為姻親,吾皇之妹便是李氏之妻,待反正之後,更是要戮力同心,共討滿清,待山河安定,四海承平,吾皇與李氏共分天下,約為兄弟之國,豈不美哉?”

  永曆心道,這可不是單方麵能決定的,總得對方同意才是,但想到不與合眾國為敵,便是放下心來,問道:“此等大計,可與李氏商議?”

  錢謙益臉一沉,說道:“並未與之聯絡,但待大事成功,吾皇掌大半中國,又有數十萬虎賁,到時再聯絡,倒不怕李氏不答應。”

  這根本不能聯絡,這個計劃的根本就是合眾國在前麵打生打死,這群漢奸走狗在後麵撈取勝利果實,傻子才會同意,錢謙益等人的意思很明確,先斬後奏,有了力量,也不怕合眾國不同意了。

  永曆聽了錢謙益的話,細細一想,方才的澎湃心思也就去了,和自己有什麽關係呢,無論在哪裏,肇慶、貴州、昆明、成都還是南京,無論身邊是誰,自己都是一個玩偶,任人操控罷了,永曆道:“一切都仰仗諸位了。”

  吳應雄嗬嗬一笑:“皇上這般說,就是信賴我們了,實在是太好了,皇上接下來就坐等登基吧,牧齋先生、李將軍,咱們坐下來吧,先商議怎麽先把江南拿下。”

  李本深坐下,笑著說道:“本將與世子的軍隊已經準備好,待先生控製江寧,我們便率軍南下,保護皇上去登基了。”

  錢謙益臉色有些難堪了,說道:“江寧之事,還需要二位鼎力相助,提前出兵!”

  “這是什麽話,您和父王、洪大人商量的時候,可不是這麽說的。”吳應雄方才的高興都是沒有了。

  按照計劃,錢謙益要奪下江寧,讓士紳與清廷失和,那個時候,平西王和洪承疇再表態,實際上,也是擔心錢謙益失敗罷了,可如今江寧如舊,卻需要這二人出兵,那就是提前表態了,若是失敗了該如何?

  錢謙益解釋道:“原本已經說服江寧總兵反正,控製江寧周邊,可早些時日卻是出了問題。”

  這事大家都是不陌生,江寧總兵轄製的官兵數量多達一萬五千人,說服他,控製江寧易如反掌,當然,現在大部分軍隊都在杭州大營效力,但江寧總兵仍然是江南最具兵力的將領,可那廝是酒色之徒,在征收夏糧的時候貪墨搶掠,被嶽樂捉了,為保計劃不失,錢謙益隻得命人滅口,如今的江寧總兵已經換了個人。

  其實這也是錢謙益籌謀這件事的難處,滿清如今的實權人物,眼瞧著皇帝陷於山東,久久不勝,大清有敗亡之相,誰都想找退路,但每個人又不願意當出頭鳥。

  李本深說道:“如今我二人都是勤王軍隊,受命駐紮淮安,可不是能南下的。”

  錢謙益擺擺手:“不求二位南下奪取江寧,而是希望二位配合,先捉滿清偽王嶽樂。”

  “如何捉拿?”吳應雄與李本深相視一眼,都知道此番是騎虎難下,而如今江南局勢,滿清全賴嶽樂這一擎天之柱,若能擒獲,勝算很大。

  錢謙益走到二人麵前,低聲交談幾句,說過之後,三人相視一笑。

  江寧。

  幾個大夫或坐或站在嶽樂身邊,嶽樂躺在床上,腦袋上蓋著一塊濕布,臉色蒼白,大夫交流著,嶽樂卻已經是不耐煩:“你們給本王一句實話,是否是天花?”

  要說滿洲人最怕什麽,自然便是天花了,從昨日開始,嶽樂便開始全身發熱,今早起床一看,手臂上竟然有了紅點,瘙癢難耐,一想到可能是天花,嶽樂怕了,立刻請大夫前來。

  幾個大夫商議了一下,其中一個年長的說道:“王爺,小人幾個都看過了,不是天花,倒是秋天冷熱交替,尋常發熱。”

  “可本王為何身上有了紅點?”嶽樂問道。

  “這個這紅點似乎也隻是尋常的紅疹,好像隻是過敏。”那大夫說道。

  “好像?本王要的是確定的話。”嶽樂非常擔心在這個關鍵時刻自己出問題,罵道。

  那大夫嚇的跪在地上,一個年輕的咬牙問道:“王爺,這幾日是否不常沐浴?”

  幾個大夫低著不敢說話,心裏卻說,這還用問,渾身餿味,幾個人接連號脈,汗水與其皮膚接觸,已經搓出汙垢來了。

  嶽樂點點頭,這段時日,他從杭州奔波回來,為秋收、鄉試和勤王調兵的事忙的腳不沾地,半個大清國的責任在他肩膀上,他已經七八日沒有洗澡了,來往奔波又出了許多汗。

  “這就是了,秋天冷熱交替,王爺貪涼,身體不潔淨,又有些桂敏,這才高熱起了疹子,不是天花。”那年輕大夫認真說道。

  “那就好!”嶽樂長出一口氣,讓人送大夫出去。

  想到鄉試過幾日才會出榜,而秋收也已經大半,湖廣和四川兵到了淮安了,嶽樂心想,自己也能好好休息幾日,正要睡一覺,卻看到固山額真阿爾金進來,阿爾金臉色極為難看,跪在地上,說道:“王爺,淮安出事了,平西藩和湖廣兵打了起來。”

  嶽樂聽了這話,連忙坐起來:“怎麽會這樣?”

  洪承疇與吳三桂這兩年尤為不和,先是因為軍餉的事,後來又因為勤王兵額分配,此次兩人派兵勤王,平西藩的軍隊過境湖廣,劫掠鄉裏,還被洪承疇扣住,殺了幾個犯事兵丁才是放行,當然,嶽樂是不知道,這都是兩個人演的戲,扣住軍隊也是洪承疇為見一麵永曆。

  可是到了淮安之後,兩支軍隊是很安分的,怎麽會打起來?

  “一開始是湖廣兵先鬧起來的,說是吃了發黴的大米,後來也不知誰造謠,說平西藩補了一年軍餉,湖廣兵隻補了半年,雙方開始對峙了。”阿爾金老實說道。

  嶽樂聽了這話,罵道:“有人暗中作祟!”

  阿爾金道:“奴才也這般想,今早鳳陽巡撫送來了,截獲的一封錢謙益寫給吳應雄的信,奴才見王爺身體不適,並未提交。”

  嶽樂接過信來一看,上麵是錢謙益怒罵吳應雄父子要做鐵杆奴才的信件,嶽樂細細一想,心中有了個大概,肯定是錢謙益從中作祟,讓兩支兵馬起了嫌隙,甚至湖廣兵已經變節了。

  “在江寧防範了大半年,原來苗頭在淮安,哼,錢謙益,可讓本王逮住你了。”嶽樂忽然神色大悅,高聲說道。

  “阿爾金,點驗江寧駐防八旗和江寧總兵麾下兵馬三千人,隨本王去淮安彈壓,哼,本王倒要看看,到底有誰敢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