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五一 恩科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184
  正如馬友奇所計劃的,隨著消息在章丘縣城裏散播,城中百姓都知道了三日之後便是要開城的消息,而且與之一起傳播的還有滿洲大兵來了之後要屠殺的消息,而曹禺等人沉醉在抄家之中,竟然不得而知,一直到了第三日,幾個城門口都聚集了成千上萬的百姓,曹禺才是反應過來。

  章丘是武行選定的前線補給基地,很快會有上萬的騎兵聚集來,並且以此為基地,橫掃周邊,所謂基地,不僅要有糧食、物資更要有人,不然誰來為軍隊服務,曹禺本想驅散百姓,卻是無法做到,老百姓都認定了待在城裏是死路一條,如何勸說的住,曹禺卻不是個迂腐的,為了達到目的,殺幾個老百姓他也不在乎。

  曹禺麾下的特遣營騎兵抓住人群中起哄的地痞流氓,連砍了幾十個人頭,但也僅僅是製止了百姓衝擊城門的舉動,老百姓索性一群人跪在地上,卻是讓曹禺完全沒了辦法,隻得上縣衙找黃清涯、馬友奇二人求助。

  這二人倒是早有準備,他們先是讓衙役在城門處貼出告示,宣布明日開城,但是有一點,城內此時還在對漢奸、劣紳進行清算,為免有漏網之魚逃出城外,或帶走不法所得,所有出城的人都必須證明自己的身份和財產的合法來源,這一點可是難住了城裏的老百姓,這銀子和銅錢上又沒有寫名字,怎麽才能證明自己的錢與那些士紳無關呢?

  而第二份告示緊接著又是貼出,再過五日開城,屆時便不再盤問和搜查了。

  “誰讓你們兩個答應老百姓可以五天後離開的?老百姓若是都跑了,誤了武將軍的大事,你們兩個擔待的起嗎?”曹禺將一張安民告示拍在黃清涯麵前的桌子上,罵道。

  雖說心裏早有計較,但終究在這件事上還是算計了曹禺,黃清涯心虛之下,害怕的往後縮了縮,馬友奇倒是淡定的很,勸說道:“曹長官請坐,莫要生氣。”

  給曹禺倒了一杯茶,馬友奇解釋道:“長官莫要生氣,如今這形勢,愚民愚婦都以為滿洲兵來了之後會進行屠殺,所以多不敢在城裏待了,長官且想,若是用強硬手段逼著老百姓待在城裏,那就是一個大負擔,駐軍還得分出大量兵馬來看管城門和城牆,而長官心裏清楚,武將軍此次來,是以本地為基地,攻殺四方的,待滿清援軍趕到,必然是要後撤,在青州與敵人決戰的,到那個時候,騎兵上馬便是能走,城裏的百姓呢?

  若滿清真的報複,大興殺戮,城內城外十萬百姓必遭禍殃,縱然滿清落得一個屠戮暴政的下場,那我新朝陸軍呢,豈不是也被有心人攻訐不恤百姓嗎,屆時武將軍和您該如何向上麵交代呢?”

  馬友奇說的是有理有據,容不得曹禺懷疑,曹禺問道:“武將軍的大隊人馬已經到了淄川,兩三日便是能到,到時該如何交代呢?”

  馬友奇說道:“長官,支援萬許兵馬,可用不到十萬人,若是操持得當,三五千人也就夠了,留得許多人在這裏,反倒是有諸多壓力,長官若是信得過卑職與黃大人,可列下一個單子來,需要我們做什麽,又需要什麽物資和服務,我二人為您操持也就是了。”

  曹禺狐疑的看了馬友奇一眼,左思右想,如今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得這麽辦了,他讓人取來紙筆,把騎兵在外作戰所需要的物資和服務類目寫了下來,又生怕有所不足,派人去找了特遣營的軍需官和後勤參謀來,而對於這二人來說,這些都是軍校之中必學的科目,照本宣科,循規蹈矩的按照類目寫便是了,隻是未免出現意外,把物資數量增加了三成,以備不時之需。

  而馬友奇也是喚來幾個老吏、奉行之類的人物,比對著單子開始謀劃,看哪樣東西能做到,哪樣做不到,做到的需要什麽人手,多少人手,馬友奇與黃清涯也是參與其中,這七八人要麽在章丘為官,要麽是本地老人,對章丘及其周邊極為熟悉,與許多合眾國人一樣,曹禺以為滿清、朱明的行政體係都是落後的,今日在一旁看著這些人謀劃商討,登時感覺不凡,特別是那幾個老吏,對章丘城內的事務如數家珍,著實讓人佩服。

  “曹長官,能否取肅奸名單和清算名錄一看?”商討到一半,黃清涯起身問道。

  “你要這些做什麽?”曹禺問道。

  黃清涯解釋道:“支前所需的物資和人手,若是不從士紳家中取用,便是要雇傭城內百姓,取用自士紳之家,無需分文不說,人手也可控製,若是雇傭百姓,那就不好弄了。”

  曹禺一聽也是,這幾日他對士紳進行抄家清算,深深的感覺到一點,士紳家族不僅占據了本地最多的土地和財富,還掌握著本地的商業、技術,如果能夠取用士紳之家,那不僅不用花錢,還可以強製用人,反正被用之人還沒有脫掉漢奸的帽子,若是雇傭普通百姓,那就麻煩多了。

  想通之後,曹禺讓人取來名單和名錄,幾個人商討之後,從中揀選了上千人,又列出許多名單來,黃清涯道:“曹長官,我等請支用銀一萬六千兩,糧三千石,以此為籌,雇傭士紳之家不可得之人,購買租借不可得之物,名單在此。”

  曹禺哪裏知曉上麵的誰是誰,反正需要的錢糧不及此次抄家所得的二十分之一,大手一揮,讓人去辦了,馬友奇與眾人商議之後,又拿出一份名單,上麵有人名二十餘個,馬友奇道:“曹長官,這些人都是士紳或官家的奴仆、奉行之類,卻已經被看押起來,需得您的命令才可以提調,其又有些手藝技術是旁人不可取代的,不知能否調用。”

  “你要用便是留下用吧,告訴這些人,做的好,不僅可立功贖罪,還有厚賞,若敢耍花招,那就讓其生不如死!”曹禺淡淡說道。

  馬友奇帶人去了,曹禺身邊的軍需官說道:“長官,我看那名單上有個叫雷虎的人,卻是章丘縣衙的牢頭,也是本地一惡霸,是個狠辣的家夥,這馬友奇把他放在名單裏,許是有私心吧。”

  曹禺微微搖頭:“強龍不壓地頭蛇,惡人得需惡人磨,讓惡霸去管惡霸,才是好手段呢。”

  北京,乾清宮。

  布木布泰拿著金色頭盔,遞給了正在侍奉皇帝穿鎧甲的太監,目光之中分外複雜,曾經,她不過是皇太極的莊妃,不止一次的侍奉自己的男人出征,如今自己的兒子穿上皇太極的戰甲,她的心思卻分外沉重。

  “額娘,朕又不是第一次親征,您就不要過多擔心了。”福臨扭頭看到布木布泰滿臉憂慮,勸說道。

  布木布泰卻是說道:“上一次做不得什麽數。”

  福臨上一次出征還是十年前,合眾國先打山東,後襲遼東,再戰朝鮮,把整個渤海、黃海周邊打了遍,當時福臨還是個孩子,出征遼東,正趕上合眾國撤軍,白撿了一票戰功,幫助其坐穩了皇位,如今南下再戰山東,可不會再有十年前那等好運氣了。

  自從上次用一幅小像把皇帝從泥沼中拉出來,滿朝上下都以為皇帝在此振作了,但實際上,福臨也僅僅隻是希望快些親征,好對大清有個交代,失敗了便是死在山東,成功了也好解脫,這段時日,他一直不理朝政,索尼等大臣問其,也不過敷衍了事,一應大事都由索尼等議政大臣去做了。

  正準備著,索尼捧著一疊奏折走了進來,看到皇帝,跪在了他麵前,說道:“皇上,這是今天的奏折。”

  “今日朕便要出征了,吉時將至,哪裏還有時間批閱呢。”福臨隨口說道。

  索尼跪著說道:“是朝中部分滿漢大臣請奏,說是明年是皇上親政十年,希望皇上特開恩科。”

  “明年的事情現在請奏,這是覺得朕活不到明年了嗎?”福臨冷笑問道。

  索尼連忙叩頭:“他們絕對沒有這個意思,奴才聽人說,朝中大臣以為,今年皇上親征,明年必然得勝而歸,那麽明年既是親政十年之喜,又有得勝凱旋之威,特開恩科,便可彰顯我大清。”

  福臨不耐煩的搖搖頭:“好了,閉嘴吧。”

  布木布泰問道:“索尼,都是些什麽人上的書?”

  索尼說道:“有豫親王多尼、安親王嶽樂。”

  “漢臣裏有誰?”布木布泰不等他說完,直接問道。

  “有洪承疇、平西王吳三桂。”索尼又說了幾個名字,但說著說著,聲音卻是小了。

  布木布泰看了看福臨,臉有憂慮,又看索尼,似有後怕,她說道:“你們也感覺到有些不對了,對嗎?”

  “皇額娘的意思是?”福臨本不想管這些,但總覺著哪裏不對。

  布木布泰說道:“這些人,要麽曾經去過江南,要麽現在就在江南,哼,自從吳三桂擒獲朱明皇帝,漢人,特別是南方的漢人就越來越不安分了,若不是我大清與東番戰事不休,也是該好好懲治一番了。”

  索尼方才也是有所明白,聽布木布泰點破,更是後怕:“皇上,太後,奴才不察,是奴才的失職,奴才該死!”

  “該死不該死的,就不論了,索尼,朕以為,這是漢人的陰謀,你以為呢?”福臨冷聲問道。

  索尼道:“皇上聖明,奴才以為,定然是有不法之人從中作祟,不然也不會這麽些重臣親王上奏,又是在這個節骨眼,就是準備趁皇上出征在即,渾水摸魚呀。”

  “渾水摸魚,他們想做什麽?”福臨有些遲疑,問道。

  索尼哪裏知道,隻得說:“奴才不知道,所以,奴才請皇上暫緩出征,容奴才幾天,好查探個清楚。”

  “不行!”福臨喝道。

  皇帝親征,哪有說改就改的,更不要提此時大軍已經集結完畢,箭在弦上。布木布泰拿出一封密信遞給了索尼,索尼接過來一看,信是安親王寫來的,說是江南官員和部分綠營將領逼迫其支持明年特開恩科之事,若是不附和,便有可能出現嘩變、斷餉之類的事情,索尼這才明白其中關鍵,若是朝廷不答應,在這個關鍵節點,就會有人搞事,西南的吳三桂、湖廣的洪承疇,還有江南的那些家夥,哪個不是實權人物呢?

  “奴才愚鈍,請太後和皇上聖裁!”索尼隻得告饒。

  布木布泰說道:“開恩科也不是什麽壞事,隻是不知道那些漢人想借機搞什麽,但有一點,隻要我大清在戰事中占據上風,便什麽也不怕,這坐天下,可不是看誰的文章好,那是要看誰的刀把硬的。”

  索尼聽了這話,雖然倍感振奮,但轉念一想,這意思不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嘛,先讓皇帝出征,再勘恩科秘辛,伺機而動。

  “那朝廷就隻靜觀其變嗎?”索尼小心的問道。

  布木布泰搖搖頭:“當然不能,手握實權的漢臣不能輕動,江南士紳文人也不好這時捕殺,但京城裏的親貴八旗卻是跟著興風作浪是為何,這個時候了,還有人為了蠅頭小利,忘了祖宗,卻是該好好收拾一番了。”

  福臨起身,說道:“朝中之事,一切仰仗額娘了,兒子兒子去了。”

  福臨前往了大營,在鼇拜的護持下,騎上了戰馬,隨著象征愛新覺羅家族的黃色大纛豎起,一陣陣號角聲響徹這片天地,上三旗的護軍,下五旗的滿洲大軍,護衛在了福臨的身邊,出城之後,匯聚了直隸的綠營新軍、來自遼東的關外八旗、來自漠南漠北的外藩蒙古大軍,一路西行,到了通州順著運河南下。

  “萬歲!”

  “萬歲!”

  軍隊呼喊聲此起彼伏,這支匯聚了滿清王朝老本的軍隊終於啟程,在初冬的霧霾天氣中,緩緩南下,從此也踏上了不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