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零三 態勢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265
  經過了這一次的倒幕,德川幕府已經元氣大傷,整個日本的統治階級也完全被撕裂了,日本仍然屬於武士,但商人已經作為新興力量走上了政治舞台,將來的發言權也還在擴大,同樣是武士,德川幕府和西部大名已經完全處於對抗的狀態。

  但是短期內,日本不會出現劇烈的變化,西部大名和德川幕府都剛剛經曆陣痛,還在消化成果或者處理內部,而這段時間正是合眾國擴張商業和政治利益的時刻。

  河原田兵衛問道:“閣下,大陸戰事,我等三人是否還要參與?”

  阿海微微搖頭:“三位與合眾國一體同心,忠誠方麵我與元首是信賴的,但是大陸的戰事你三人莫要再參與了,鞏固在日本的勝利果實才是,另外,爾等既然歸附日本,與合眾國從屬關係便是解除了,再出戰大陸,也非堂堂正正之師,大陸開戰,便是幾十萬上百萬人的合戰,三本槍之實力,無有決斷勝負之力,另外,爾出戰,我國以何相籌?”

  三人盡是默然,他們也知道自己的能耐,在日本作戰,可謂擎天之柱,可進入合眾國序列,連主力都算不上,但三人還是想與合眾國不斷聯係,說白了,以三人之力,在日本是獨木難支,無論是保住到手的利益,還是擴張利益,都離不開合眾國的支持。

  “你們也莫要患得患失,咱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日後合眾國在日本的利益還要仰仗你三人呢,有句話現在也不妨說,倒幕一戰隻是開始,日後合眾國少不得麻煩你們三本槍,你三人好好在日本發展,未來封王也無不可。”阿海喝了酒,心情暢快了許多。

  這次倒幕之戰在日本已經有了定論,當然,倒幕這個提法不再有了,因為幕府還在,合眾國與德川幕府、西部大名為這場戰爭定論為‘清君側’式的討奸戰爭,簡單說,德川幕府內部有奸賊,苛待外藩大名,挑起中日戰爭,在戰爭中,奸賊或者被除,或者被幕府發現治罪,日本如今‘政治清明’,戰爭自然也就結束了。

  現如今,德川幕府依舊存在,簽訂了《名古屋條約》的德川家綱已經隱退,由德川綱吉接任大名,而保科正之這位幕府支柱被直接犧牲掉了,他被認定為幕府奸賊之首,被逼切腹,給這場戰爭畫上了一個句號。

  而在合眾國國內,中日戰爭是一場團結合眾國內部,特別是資產階級商人的戰爭,是揚威海外的戰爭,為合眾國商人打開了日本的市場,得到了商人階層的大力支持,而對於元老院來說,這場戰爭除了低成本解決了合眾國的一個大麻煩,還帶來了財政增長和國力躍升之外,也完成了對日本的試探和新式殖民模式的探尋。

  簡單的說,讓合眾國的上流階層意識到,一切封建政權都是紙老虎,德川幕府就是其中之一,在戰爭開始的時候,除了李明勳與阿海,幾乎沒有人認為合眾國會速勝,但現在看來,德川幕府大而無力,徒有其表,根本就是不堪一擊。

  而這也開啟了合眾國殖民文明國家的大門,在合眾國成立的時候,殖民擴張就與民族解放是並重的國家戰略,但是一直以來,合眾國殖民的對象都是原始部落和一些小國家,雖然許多被合眾國殖民乃至吞並的國家被冠以某某某蘇丹國的名頭,在曆史書籍中也能找到這些文明古國的痕跡,但這些用他國文字,講部落語言,技術落後,思想封閉的國家都算不得什麽文明,他們沒有自己的曆史文化,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完善的政治製度,在合眾國公民眼裏,在元老院的界定中,他們屬於野蠻人。

  但隨著擴張到一定的界線,周邊的野蠻人勢力漸漸被吞並,隻剩下日本、朝鮮、中南半島各國這樣的文明國家,而真臘就是一個文明與野蠻邊界線上的國家,日本則更為典型,這一次倒幕戰爭就是一次試驗。

  試驗得出的結論是,一兩場戰爭根本不足以吞並一個擁有巨大基數人口、民族文化和完善政治製度的文明國家,但是卻可以打開其國門,控製、影響其統治階級,用時間、武力、政治手段和先進的文明、技術在這個文明國家打造有利於合眾國的政權。

  一開始可能隻是親華政權,對合眾國友好而開放,後來可能就接受合眾國的控製,成為保護國、藩屬國,亦或者成為半殖民地政權,最終的目的還是控製部分統治階級,為合眾國統治這個國家,成為合眾國的殖民地。

  從日本的反應看來,這條道路完全是可行的,未來在安南、暹羅、緬甸可以嚐試,甚至於在印度也可以,事實上,這還不是終點,阿海在向李明勳提交的報告之中,給這些文明國家的最終結局是被同化,然後成為合眾國的行政區,徹底被吞並。

  雖然,目前還沒有證明這條路是死路,但李明勳在元老院直接宣布,殖民地是文明國家終極形勢,不要意圖同化和吞並一個文明國家,更不要將之視為本土,把人視為國民,這是李明勳作為穿越者的先見之明。

  印度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利益,在曆史上,英國人對其的殖民統治一直非常成功,印度也是英國王冠上的璀璨明珠,一直到英國人的野心膨脹,以為真的可以同化、兼並,當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統治結束,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地區後,修築鐵路、建立行政體係,發展經濟,英國把印度當成了自己的地盤,直接導致英國在印度這塊殖民地開始賠錢,原因很簡單,管理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英國撤出前在印度修了六萬裏的鐵路啊!搞笑的是,印度現在仍然是六萬裏鐵路,真想當個印度統計局局長啊。)

  高澤平三郎問道:“閣下,如今大陸戰局如何了,我等局促於日本這彈丸之地,實在是不得音訊呀。”

  阿海笑道:“東南局勢不樂觀呀,早在九月底,滿清親王嶽樂就發動了對浙東的總攻,江南的清軍強渡了錢塘江,而江西的清軍則側擊了衢州,對仙霞關差點奇襲成功,如今衢州、金華和紹興基本丟了,估摸著烏穆將軍要退守沿海各城池了。”

  “韃靼凶狠,一時之敗也是有的。”河原田兵衛寬解說道。

  東南戰場連丟了幾個府,但軍隊倒是保持了完整,原因其實很簡單,這是滿清籌劃三年的全力猛攻,攻擊力度之強,物資之充沛,從未有過,而烏穆的東南戰區確實有些獨木難支,大本營沒有給予大編製的營伍支援,就連近衛步兵師都是向北調遣到了濟州,東南戰區隻得到了兩支軍隊,一個是南華師這樣一個乙等師,訓練尚且不足,戰力不強,另外便是金城旅。

  造成這樣局麵的原因還在於合眾國並未全力投入大陸戰場,先海後陸是原則,在全力攻伐滿清之前,必須剿滅殖民者的聯合艦隊,但殖民者艦隊尚且在南非地區,隻有大陸戰場出現疲憊、頹敗之態,才能讓殖民者下定決心出擊,做到引蛇出洞。

  東南戰區的態勢一直在李明勳的掌握之中,當然,他也沒有料到嶽樂會突襲仙霞關,惹出了一些亂子,但東南戰區還在有計劃的防守-撤退-防守-撤退。

  奧蘭治堡。

  大約二十節的風在海麵上吹拂著,金獅號快速奔馳在波濤滾滾的海麵上,荷蘭東印度的旗幟隨風飄揚,而金獅號則是此次歐洲聯合艦隊的旗艦,一身華麗戎裝站在雕樓畫棟的船艉樓上的是荷蘭海軍上將——德魯伊特爾。

  德魯伊特爾是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如今最出色的海軍將領,在英荷戰爭中就表現的極為出色,他像他的座艦金獅號一樣優秀。

  金獅號曾經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旗艦,在爪哇海戰中被合眾國的戰列艦擊沉,那時的金獅號不過是一艘滿載排水量一千二百噸,裝配有六十八門火炮(其中有十門是臨時裝配的)的主力艦,而如今的金獅號則完全不同,它屬於尼德蘭海軍的驕傲,七省級戰列艦的一艘。

  合眾國在東方崛起,先後擊敗了西班牙和荷蘭兩個在全世界都算得上強盛的海軍國家,合眾國海軍的裝備、戰術頓時被各國海軍奉為正確的化身,爪哇海戰證明了戰列艦的強大,隨著歐洲的停戰,各國都開始研製這種新式的戰艦,荷蘭也不例外。(實際上,七省級是1664年才鋪設的龍骨)

  七省級的是荷蘭鹿特丹海軍部(五個海軍部之一)在鹿特丹造船廠建造的,這也是尼德蘭聯省共和國製造的第一種戰艦艦,在此之前,歐洲的大部分戰艦都是蓋倫船,七省級戰列艦的下層甲板長四十六米,寬十二米多,吃水四米七,依舊在荷蘭艦船吃水五米的限製之內,其滿載排水量在一千七百到一千八百噸之間浮動,在噸位上隻相當於合眾國的六十四炮台灣級戰列艦,但是卻擁有各型火炮八十門。

  不到兩千噸的戰列艦在合眾國海軍裏上當不了主力,但已經是荷蘭海軍不敢想象的龐然大物了。

  (需要指出的是,七省級的所有噸位記錄都是缺失的,隻能對照類似大小的船進行估測,其與英國的皇家查理號差不多,皇家查理輕載是1250噸。)

  七省級是荷蘭海軍中的核心主力,但荷蘭人沒有建造三層甲板戰列艦的經驗,又有吃水不得超過五米的限定,所以七省級別的布局與瑞獸級差不多,其中中、下兩層連貫的火炮甲板,而上層火炮甲板分布在船艉樓和船艏樓,其一層火炮單麵有十四個炮門,這在合眾國也算的上合格,但在歐洲已經是翹楚了,因為英國人的戰艦多是隻有十二個或者十三個。

  而與主流海軍的火炮配置不同,荷蘭人的火炮配置非常雜亂,七省級上最強的是三十六磅加農炮,卻隻裝備了十二門,配屬在下層炮甲板的後部,下層炮甲板的中前部分是二十四磅炮,中層甲板中後部是十四門十八磅炮,前部則是十二門十二磅炮,船艉樓和船艏樓則是二十六門六磅炮。

  德魯伊特爾的座艦金獅號是七省級戰列艦的第四艘,原本被命名為慎重號,但加入歐洲聯合艦隊,德魯伊特爾取得聯合艦隊司令的地位後,改名為金獅號,以紀念在爪哇海戰中戰沉的那艘主力艦。

  荷蘭東印度公司是歐洲聯合艦隊的主體,艦隊司令自然由其麾下人員出任,曾經參與爪哇海戰的哈魯斯和德約特是聯合艦隊司令的最大兩個競爭者,但麵對合眾國這等海上強敵,聯合艦隊不僅需要強大戰力,還需要一個偉大的指揮官,尼德蘭也知道,東方的這一仗輸不得,因此選擇了德魯伊特爾這個戰神級的將軍來指揮。

  奧蘭治堡的外海,這支以金獅號為首的艦隊已經擁有了近四十艘千噸以上的戰艦,七省級和類似的專業戰列艦隻有九艘,其餘都是蓋倫主力艦、武裝商船一類的,德魯伊特爾去年末趕到了奧蘭治堡,第一時間就是進行的整訓,首先要做的就是排兵布陣,戰列線是最基本的戰術。

  “德約特,這一次戰列線排列的非常好,特別是後衛艦隊,西班牙人果然不同凡響。”相對於喜歡拍馬屁的哈魯斯,德魯伊特爾更喜歡真誠的德約特,所以讓其呆在身邊,協助指揮。

  “我為擁有拉斐爾這樣的同僚而感覺到慶幸,說實話,他是唯一戰勝過中國人的海軍將領。”德約特依舊是實話實說。

  看著穩重筆直的戰列線,德魯伊特爾問道:“德約特閣下,你認為,這種戰列線可否與沃恩的敵人相媲美?”

  德約特搖搖頭:“表麵上可以,但如果風速變化稍大,或者有大角度的轉彎,戰列線很容易崩潰,而我們的對手精熟此道。”

  “在你的眼裏,我們就永遠比不上那些東方猴子嗎?”德魯伊特爾怒道。

  德約特道:“這不光是人員素質的問題,閣下,還有船,您能想象我們的敵人艦隊裏全是七省級這種戰列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