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八 元老爭辯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326
  在後世的合眾國教科書中,長崎事變一直被冠以長崎大屠殺之類的名字,且被定義為是日本德川幕府針對合眾國自由守法商民的迫害和屠戮,但真正了解這段曆史的人卻知道,並沒有這麽簡單,比如這場被稱之為大屠殺的事變中,中國籍商人的死亡人數隻有三十五人,如果加上偽裝成中國商人的廣南、暹羅商人及被針對的華人群體,也不過造成了五百人的傷亡。

  實際上這種被冠以大屠殺的事件能上教科書,更多的是合眾國的海外軍事行動能得到國民的支持,因此常常把一些死亡數量很少的事件稱之為屠殺,以更好的幹預海外局勢,對於這一點,歐洲人習以為常,比如後世曆史上著名的波士頓大屠殺,隻死了五個人。

  長崎事變爆發後,並不是日本亂民包圍長崎城進行大規模的屠殺,相反,魏柏年很快從唐津藩武士的嘴裏知道,這次事件並非是德川幕府策劃的,主要依據在於,除了唐津藩,九州各藩都沒有進行動員。

  搞清楚狀況之後,魏柏年當晚便是以中國公使的身份對所有的中國商船進行軍事管製,並且授權水手們強征所有的日本商船和水手,而對於其他外籍商船則予以放行,而在此之前,魏柏年已經向大本營和濟州島的北洋戰區求援。

  當晚後半夜,魏柏年親率一支八百人的武裝隊衝入了長崎城,控製了主要街道和長崎奉行所,宣布對這座城市進行軍事管製,然後命令城中所有的中國人和華人向碼頭撤離,而碼頭的船隻則將其先帶到長崎港最近的五島暫時安置,第二天華人自衛隊和中國商人誌願隊組建,控製長崎的武裝力量達到了四千人,雖然槍械不足,但大炮卻很多,直接放在路口裝滿霰彈阻擊。

  日本的暴民很快被鎮壓,唐津藩與周邊的兩個譜代大名重新組織了兩千五百人的軍隊圍攻,但遭遇了失敗,長崎事變發生的十天後,北洋艦隊就趕到了,可惜,北洋艦隊指揮官隻帶來了戰艦,沒有帶陸戰隊,因為他得到的情報隻是長崎發生騷亂,商船需要護衛。

  但艦船上還是有隨船陸戰隊的,艦隊裏的水手也不缺少武器,北洋艦隊司令官宋羅峰派遣一千人上岸支援魏柏年,魏柏年是宋羅峰的堂外甥,配合倒也得當。

  中國人控製長崎城的消息很快傳開,九州和本州的一些大名開始集結部隊匯聚而來,但也有一些大名,比如島津藩故意找借口遲緩出兵。

  大本營,元老會議室,元老們因為突發的長崎事變已經被緊急召集起來,這一次元老會議中多了阿海和馬東來兩位年輕的角色,李明勳今年初就召集了他們前來大本營述職,按計劃,先工作適應一段時間,繼而接管執政總院。

  “北洋艦隊送來的消息是,在日本軍隊完成合圍之前,所有人已經完成撤離,艦隊已經隔絕了五島和九州之間的聯絡,魏柏年正在聯絡各方船隻,將僑民運送到大本營安置。”阿海向眾人介紹日本的局勢,簡單總結了一下。

  桌上擺著報紙,頭版頭條都是關於日本的,屠殺、大屠殺之類的字眼充斥著人們的眼球,李明勳問道:“輿論情況如何?”

  “整體的輿論是要報複,但這是元老院尚未有決斷的情況下,這逼迫我們盡快拿出決策來,國內的商人階層正在引導輿論,有些人主張戰爭報複,有些人主張外交協商,但都要求介入日本。”馬東來說道。

  元老們很清楚,合眾國進行海洋貿易的商人或者商業組織,三分之一與日本有貿易往來,不然日本也不會是合眾國第一貿易夥伴,無論是戰爭還是外交,這些商人都不想失去日本這個貿易夥伴,目的都還想繼續做生意以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最擔心的是,合眾國與當年的葡萄牙、西班牙一樣,就此退出日本。

  “出島的荷蘭人呢,他們現在如何?”林誠隨口問了一句。

  阿海道:“在事件發生後,長崎奉行派人保護了出島的荷蘭人,但是據我們的情報,荷蘭人一個沒死,而且所有的高層提前都離開了出島,說是去外海垂釣。”

  “顯然,這件事與荷蘭人有關,元首閣下猜測的沒錯,荷蘭人不僅與滿清結盟,還想在日本方麵給我們找麻煩,或許他們希望我們與日本德川幕府發生全麵的戰爭,這樣我們就要麵臨日本和滿清兩個陸地敵人,給海洋方麵的荷蘭人更大的機會。”西蒙斯拳頭敲打著會議桌,發表自己的見解。

  即便沒有證據,但是李明勳認為西蒙斯的猜測很準確,這也是關鍵所在,到底要不要介入日本,何斌是個日本通,在這方麵最有發言權:“西蒙斯閣下,或許是荷蘭人挑起這場爭端,但是否介入還是要看日本德川幕府的態度,我建議派遣使團前往日本,最好是由元老帶隊,直接去江戶,找德川家綱將軍談,我或者林河元老帶隊,盡可能的避免衝突。”

  “說的沒錯,如果德川幕府願意解決爭端,並且可以恢複以往的貿易,甚至隻是部分恢複,我們就能給國內的商人一個交代。”林河讚同道,何斌長期擔任駐日本商業代表和公使,林河主持過與德川幕府,關於蝦夷地的談判,麵見過征夷大將軍,這二人有一個出馬足夠決斷了。

  “你們的意思是避免與日本的戰爭?”李明勳看向眾人問道。

  西蒙斯、林河、何斌、高鋒等元老紛紛點頭主持,高鋒與西蒙斯的態度很堅決,理由也簡單,西蒙斯的海軍艦隊已經集結完畢,準備南下與荷蘭人開戰了,高鋒也知道,他的陸軍,特別是北洋戰區將會在明後年展開與滿清的決戰,光複故土,解放全民族,實在不想在這個時候節外生枝。

  軍人們的想法比較簡單,林河等人則是希望對國內有個交代,用戰爭手段使日本屈服是一種交代,但代價太大,用談判恢複以往的狀態也是一種交代,在目前這個形式下,他們更想用後者來解決。

  其餘幾個元老,潘學忠、錢錦都不太擅長這方麵,所以沒有明確的態度,而執掌行政總院的正副手,林誠和許長興則還在猶豫,並未有明確態度,或許他們還沒有權衡好利弊,李明勳直接看向阿海與馬東來:“你們呢,怎麽想?”

  這兩位是李明勳培養的,合眾國第二代執政班子,這方麵,元老院取得了共識,所以他們繞不過這個問題,必須表態。

  馬東來是新晉元老,一直在澳洲,資曆淺,人脈不廣,不太敢表態,阿海就不同了,人脈與威望都不缺,更重要的是,這個李明勳一直堅持不懈培養的學生從年輕時就展現出自己的魄力了。

  阿海沉吟片刻,語出驚人:“我的意思,發動一場針對德川幕府的全麵戰爭,把解決衝突和打開日本國門結合起來,一舉兩得,一勞永逸!”

  “這這沒必要吧,這個當口,我們要盡可能避免戰爭,而且長崎事變很有可能就是荷蘭人給我們挖的坑,目的就是讓我們被日本牽製,我們可不能上當!”西蒙斯當即說道,他是個直腸子,話也快,其他人顧及阿海的身份,皺眉不語。

  正如西蒙斯猜測的那樣,馬特索爾科就是希望讓日本成為合眾國的戰爭泥潭,因為馬特索爾科清楚的認識到,這一次與合眾國的戰爭將是生死之戰,不像上次,還有談判的餘地,而馬特索爾科不認為滿清能讓合眾國使出全力,因此再為合眾國尋找一個重量級對手至關重要,但馬特索爾科弄錯了一件事,那就是荷蘭在日本的能量很小,而日本又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

  荷蘭在日本隻有長崎外海的一個人工小島,一般情況下,荷蘭人都不允許上九州島,其與日本的交往也就是麵見長崎奉行,至於德川幕府,荷蘭人很少見麵,也沒有多少影響力,所以當馬特索爾科派遣科隆去日本的時候,科隆就明說了,別說說服德川幕府了,他連見到將軍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更關鍵的是,日本是個島國。

  這限製了科隆必須秘密行動,不能讓合眾國聯想到是他們在挑撥,否則,就會索性不開戰,畢竟日本也沒有能力派遣軍隊出海,合眾國一心想要避戰是可以輕易做到的,而合眾國在日本隻有長崎一處利益,再大的損失也不過如此,因此科隆與大久保忠朝合作,他們的計劃是挑起暴民作亂,趁機對長崎的中國商人和華人進行大屠殺,如果成功了,在馬尼拉屠殺中逃出來的元老們以及對這段曆史熟悉的合眾國國民是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的,當陸軍開赴日本的時候,戰爭規模就不好控製了。

  這就是科隆能做到的極限了,而且如果日本與合眾國有意願和平解決,那麽荷蘭也沒有任何辦法,所以西蒙斯等相信,隻要合眾國想避免這一戰,肯定能避免,為什麽要主動跳進坑呢,還全麵戰爭,這是嫌荷蘭人挖的坑不夠深,自己再挖一挖嗎?

  幸虧阿海是開國元老,而且與元首和執政有難以磨滅的關係,不然肯定有人懷疑這家夥是不是荷蘭人的臥底。

  李明勳敲了敲桌子,示意安靜下來,說道:“理由,阿海,你的理由呢?”

  阿海站起身,問道:“諸位元老,我想問一句,為什麽要反對對日本的全麵戰爭呢?”

  這理由就多了,西蒙斯要說話,高鋒也有意見,但林誠攔住了他們,讓他們說,能說出一大堆來,林誠清了清嗓子:“歸根結底就兩條,第一浪費時間,第二浪費錢,當然,本質上還是浪費錢,你們說,對嗎?”

  高鋒與西蒙斯相互看看,細細一想,他們滿肚子的理由匯總起來還就是在錢上!

  所謂的錢就是資源,合眾國從兩廣會戰後,就一直有意的留存戰爭資源,無論經略西南還是光複東南都沒有出全力,所以合眾國是不缺錢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拖下去會積攢更多的錢,實際上,從今年開始,每拖一年,合眾國積攢的戰爭資源就相當於減少八百萬兩白銀,原因很簡單,合眾國擴軍了,規模太大,目前的財政根本養不起這樣一支軍隊,所以隻能寅吃卯糧。

  因此,即便因為海軍發起海上攻勢,明年東南方向防守,那麽後年也要盡快開戰,通過光複領土,清算士紳,以戰養戰,這樣才能滾雪球下去,所以浪費時間就是浪費錢,而對日本展開全麵戰爭,本身就是極為耗費錢糧的,按照西蒙斯等大部分元老的理解,明年不打日本,少了八百萬,打了日本,還不少一千萬,若是打兩年,這些年的積攢全賠進去了,拿什麽進行民族解放,光複中華故土呢?

  “兩位將軍,我想再問一句,如果我們與日本不爆發戰爭,明年會展開民族解放計劃嗎?”阿海又問道。

  高鋒說道:“極大可能是不會的,對滿清總決戰之前,最好肅清海洋。”

  高鋒這話說的算是實誠,海軍對付殖民者的聯合是綽綽有餘的,但剿滅了艦隊,不代表剿滅海盜船,要先剿滅艦隊,再攻克這些海上敵人的港口和城堡,特別是在馬六甲以東的所有據點,這樣,即便是荷蘭人玩官方海盜戰術,在沒有港口支持下,效率也很低,而一切順利,海軍和陸戰隊也需要一年的時間,如果明年強行開戰,海外領地的資源大規模向戰區匯集,荷蘭人發動海盜襲擊戰,損失肯定慘重,畢竟沒武裝或者少許武裝的商船才是主力,更可怕的是,明年的西南季風季節,大量的海外軍團向大本營季節,如果這些運兵船被襲擊,那就是幾百人幾百人的傷亡啊。

  正因如此,即便要和荷蘭人開戰,元老院也是寧可明年損失八百萬,也要把先海後陸,而不是同時展開。

  阿海聽完高鋒的回答,說道:“您的答案正是我需要的,元老們,先生們,請各位給我一刻鍾的時間,我將向各位證明,對日戰爭不是對我國實力的消耗,而是一次實力的躍升,也就是說,我們沒有中荷蘭人的圈套,相反,荷蘭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今兒我生日,先悄咪咪的更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