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四 滿清應對——分藩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159
  不得不說,即便是永曆十三年,抗清形勢已經轉入相持階段之後,盟軍所擁有的戰爭資源仍然遠遠不及滿清,滿清入關之後,為了拉攏人心,規定賦稅‘悉照前朝萬曆年則例征收,天啟崇禎加派,盡行免除’,也就是說,廢除了明末時被大明士紳百姓詬病的‘三餉’,雖然部分地區沒有完全踐行,但是為滿清橫掃大明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接下來的麵對與盟軍的戰爭,滿清那遠低於明朝的稅賦已然是吃不住勁兒了,特別是對西南戰略開始之後,洪承疇為了征伐雲貴,已經在永曆九年的時候就開始征收九厘金,所謂九厘金便是萬曆年間開始征收的遼餉,因為是五省經略洪承疇開征,所以民間稱之為洪餉,而這一加派的稅賦迅速擴張開來,並且在永曆十一年的時候,洪餉以九厘金的名義寫入滿清的《賦役全書》之中,就此這項不再是加派,而是成為了固定的田賦。

  而隨著滿清在東南節節敗退,南方已有近五省落入盟軍之首,尤其是廣東、福建和浙江,那都是賦稅大省,使得額賦已經大為減少,在順治十一年(1654年),滿清的稅賦達到了最高,約有三千二百萬兩,那一年,加征的九厘金又沒有遷界禁海,閩浙也在滿清控製之下,但是隨著遷界禁海,和地盤丟失,到了今年,滿清的額定賦稅不會超過兩千四百萬,看起來這是仍舊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但是卻堪堪與今年的常額折色的軍餉持平。

  滿清軍隊中,八旗馬甲的月餉是三兩,綠營馬甲則是二兩,除了餉銀還有祿米和馬料,而出門打仗還有開拔、行裝、鹽菜等款項,另有賞銀備用,八旗、綠營加上要發餉的內藩外藩,清軍至少有八十五萬軍隊需要吃餉,每年軍餉開支便是在兩千四百萬左右,此外還需要祿米二百二十萬石,豆料十萬,馬草上千萬,折算下來,根本不低於三千萬兩白銀,而仗一開打,損耗的更多,滿清之所以能維持便主要是攤派、勒捐和徭役,即便如此,滿清也隻能保證前線三十多萬、遼東和山東以及京畿附近的軍隊領取足額軍餉,在內地,特別是沒有隨征的內地綠營,普遍處於欠餉狀態,而這些沒有上戰場的綠營兵也可以穿著大清的號坎,去做些買賣糊口。

  但隨著今年初浙東為合眾國光複,一切又都改變了,為了讓東南方向的軍隊不至於欠餉,多尼在江南大開殺戒,特別是對鄭成功納降的那些家族,一概以通海罪名抄家滅族,後來形勢再嚴峻之後,多尼甚至直接掀起文字獄,好合理合法的對士紳進行抄家。

  無論怎麽算,如果不想法子,今年的賦稅是肯定不夠用了,滿清可不知道李明勳對江南避戰的戰略,他們預計,今年下半年,合眾國會發動對浙西甚至江南的攻擊,多少銀子都是不夠的。

  索尼提議恢複三餉,在乾清宮裏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聲浪,這些聲浪來源於小聲的討論,之所以不敢大聲是因為這些人沒有比恢複三餉更好的法子,生怕觸怒了禦座上的那個人,討論持續了很久,順治終於開口:“索尼,國事艱難,卻也不好因兵增餉,若多番加征,便會使貪吏緣以為奸,民不堪重負。朕以為,不如隻加征練兵之餉,如何?”

  顯然,順治還是顧及‘大清社稷’的,當初能入主中原,‘輕徭薄賦’之策功勞尤大,徹底從底層百姓那裏奪取了大明的統治基礎,如今若三餉恢複,那明清又有何分別,人心豈不是又向了朱明?

  索尼微微搖頭,忽然跪在了地上,說道:“皇上容奴才稟告!皇上,若隻加練餉今年賦稅不過多四百萬之數,如何堪用?”

  在原本曆史中,滿清加征練餉所得五百八十萬兩,如今丟失了幾個省份,能得四百萬兩已經是不容易了,但是一切還是為了南方的戰事,對於動輒動用十萬人發動的大規模會戰來說,四百萬兩實在不算什麽,嶽樂上的奏疏中明言:若保江南無逾,除常額軍餉之外,另需要千萬支持。

  嶽樂嫻戰事,自然清楚,一場大決戰,沒個一千萬打底是決計不成的。

  “可便是再加剿餉也是無用。”一直沒有說話的濟度站出來表態,原因很簡單,剿餉是三餉加派中所獲最少了,崇禎年間征了四年,但每年最高所得也不過二百八十萬兩,以滿清如今境況,能得二百萬兩就不錯了,正是因為數額不多,所以順治才力主不加,留下幾分麵子。

  順治抬手,示意濟度莫要多言,再問:“那你以為,該如何湊齊江南所需軍費?”

  索尼磕頭之後說道:“先恢複三餉,再在江南預征明年賦稅,以全安親王所用。”

  此言一出,乾清宮嘩然,如此大規模的預征賦稅,本身就是亡國之兆,南明各個小朝廷才經常這麽幹的,江南明年的賦稅今年征了,明年征什麽,征後年的,就算真能征後年的,明年軍費就夠用了嗎?而江南百姓該會如何應對呢,加征三餉後再預征,會惹出多少變亂呢?

  順治正在遲疑,索尼連忙說道:“皇上請切勿遲疑,如今江南形勢危急,無論如何是拖延不得了,江南一省之賦稅是我大清三分之一收入,江南保不住,我大清如何自處?若是丟了江南,賦稅更是無處可征啊。”

  乾清宮裏安靜了下來,江南是大清的財稅根基,若是丟了,便是丟了大半江山,無論如何是丟不得的。順治再次猶豫了起來,這與他親政以來乾坤獨斷的習慣極為不符合,再次說話的時候,順治的聲音有些沙啞:“其餘人以為如何?”

  濟度低下頭,躲閃過了順治的眼睛,眾人也紛紛如此,最終還是鼇拜說道:“若按索尼之策,江南必有能亂,奴才隻怕加征又預征後,也隻是維持住局麵,若那樣,不如隻加征不預征,讓安親王隻安守錢塘江,不再出戰。”

  “安親王不戰,東番便是不戰了嗎?若是任由東番掌握主動權,更是大大禍事。”當下便是有人反駁說道。

  索尼昂首道:“奴才方才加征又預征的計策,便是讓安親王有足夠的資源收複兩浙,攻入八閩的。”

  鼇拜頓時大怒:“索尼,你敢欺瞞皇上不成!按你的法子,今年也不過多入一千四百萬左右的賦稅,西南分去一部分,留下的根本不足以支撐安親王大舉南征。”

  索尼絲毫不退讓,與鼇拜對視:“那便把所有增加賦稅全額交由安親王處置,令調遣勁旅八旗往東南參戰!”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法子,嶽樂如今缺的除了糧餉便是精兵,滿清的精銳八旗多在西南方向,若能抽調加強到嶽樂麾下,再加一千四百萬的糧餉,足夠保證這個秋冬可以發動一場足夠強力的攻勢。

  鼇拜被索尼的態度嚇了一大跳,他一時說不上話來,忽然道:“索索尼,那雲貴方向當如何,我八旗勁旅三年浴血,便是要盡棄了嗎?”

  索尼直麵鼇拜,當即回應:“大清已經支持不起東南與西南同時保持進攻態勢了,兩害則其輕,與其兩麵都打不開局麵,不如集中力量於東南,全力支持安親王南下。”

  “可若是若是西賊跳梁,那湖廣便是危急,屆時屆時仍舊是兩難境界。”鼇拜叫嚷起來。

  江南為賦稅重地,湖廣則是糧食產區,從明朝中葉開始,因為江南人口增加,商品經濟發展,稻米這等主糧早已不能自給自足了,極度依靠外部輸入,而湖廣正是主要的糧食來源,湖廣丟了,滿清的統治同樣不穩。

  索尼看向順治,再次跪在地上,說道:“這便是要懇請皇上允奴才下一策了。”

  順治此時卻是站起來,撫掌大笑了起來,眾人不解,順治道:“好好好,好一場龍爭虎鬥,好一場精彩辯論,不管今日會議結果如何,我大清都是多了兩個柱國之臣,來人,賞索尼與鼇拜雙眼花翎,賜黃馬甲!”

  聽得皇帝賞賜,鼇拜也是跪地謝恩,待賞賜完畢,順治才讓索尼繼續說下去。

  索尼道:“如今大清國運在於東南,東南敗則江南失,江南失則國運衰,因此,安親王所部萬不能有失,不僅要戰,而且要進攻,把東番南壓才可保證國本所在!但西南亦有西賊跳梁,也不可小視,隻因國力不濟,未免兩不相顧,奴才以為當東南進攻,西南防守。”

  鼇拜得了賞賜,這個時候也不得不與索尼杠到底,他說道:“縱然你所言不錯,西南也以守勢待敵,但防守亦需要兵馬錢糧,如今錢糧不足,顧及西南,則東南難言勝算。”

  索尼點點頭,雖說他不喜歡鼇拜,但鼇拜所言倒也不假,索尼道:“鼇拜大人所言甚是,如此,必須要有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奴才思來想去,也隻有再立漢藩這一個法子了。”

  “再立漢藩?這怎麽可能可以!”

  “我大清如今還有幾個省,如何還能再分給那些尼堪奴才,不成!”

  乾清宮裏頓時炸開了鍋,滿清不是沒有立過漢藩,原本的五漢藩之中,給三順王分過藩地,其中孔有德分藩廣西,尚、耿兩家分了廣東,但需要指出的是,那可不是滿洲主子直接給的,而三漢藩也不是如今的剩餘的兩個漢藩能比的。

  分三漢藩的時候,三順王是滿清戰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說,而且資曆很好,是忠心的老奴才,而如今剩下的吳三桂和沈永忠不同,沈氏資曆和三漢藩一樣老,但戰績不行,在湖廣、兩廣連連吃敗仗,吳三桂入關才降,而且是勢窮來投,根本談不上忠誠,最關鍵的是藩地,當初的三漢藩是帶這家屬攻入兩廣,來有了藩地,實實在在自己打下來的,現在若給吳三桂和沈永忠分藩地,就要從現有的地盤上分割。

  雖然諸多王公權貴不願意,但是鼇拜卻表現的極為平靜,在內心深處他還有些佩服索尼,如果他早想到這個法子,或許就不會如此爭執了,順治見吵鬧一片,完全不解決問題,喝道:“肅靜,肅靜!索尼,你說當如何再立漢藩。”

  “奴才以為可讓吳三桂世鎮四川,沈永忠分藩貴州,另嘉獎張勇、李本深等綠營強將,讓其一起駐守川黔之地,若能複雲南、廣西,也可世為藩地。”索尼說道。

  顯然,這是要把四川和貴州兩聲切割出去,為漢藩藩地,把湖廣護在身後,至於給張勇等綠營猛將的許諾,不過是空頭支票罷了,算不得什麽。

  “鼇拜,你以為呢?”順治看向鼇拜。

  鼇拜毫不遲疑:“奴才以為,索尼之策極好,奴才讚同。”

  “說說你的理由。”順治道。

  鼇拜道:“奴才以為,按照索尼之策,分立兩藩,可保護西南無逾。

  皇上,吳藩是我大清重要戰力,原本麾下就有五十三個佐領,精兵上萬,若讓其自營藩地,這五十三個佐領能拉出一萬五戰力不亞於八旗的精卒,另有援剿綠營、四川綠營,忠勇、義勇等十幾個營伍,稍微整合,便是五萬兵馬,出鎮四川,便可壓製雲南,擎西南半邊。

  沈永忠實力稍弱,卻資曆頗深,其麾下佐領加上貴州綠營、新降及湖廣一帶援軍,再有張勇、李本深之輩協助,也能湊齊三四萬兵馬駐守貴州,而這八萬精兵在分藩之後,大清隻需提供部分糧草,給援剿諸鎮發餉,算將下來,一年支出不過五百萬之數,不僅不用動用新增賦稅,還能在戶部節約不少來,著實合算。

  奴才方才粗粗算過了,如此一來,今年秋冬,安親王所得備用軍餉怕是能到兩千萬,如此優勢在我,奴才讚成,也認為這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