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三 元老院分家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1      字數:4208
  從建國綱領上的矛盾和爭議看到,那是少數派和多數派的爭執,產生這種爭執的主要原因在於,元老院想盡可能的團結各方,如若不然,根本不用給那些異族議員機會,反正投票他們也沒有任何優勢。

  因此那些都隻能算是表麵爭執,真正的矛盾在於政體之爭。

  十七世紀的歐洲產生了資本主義,商人和開明貴族逐漸走上了政治舞台,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成為最有朝氣和野心的力量,荷蘭和英國正是憑借了資本主義商人階層的力量,在這個世紀中後期大放異彩。

  所以在建國議案公開之後,議員甚至公民開始研究各國的政體,顯然,人類的本質就是崇尚和模仿強者,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已經是明日黃花,而英國的議會和國王還在內戰之中,而荷蘭雖然也有國王威廉二世,但本質上還有一個由商業寡頭控製的聯省共和國,這和社團一開始的重商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荷蘭,商人擁有極大的政治和經濟權力,合眾國的議員們自然心馳神往。

  有人就提出,有荷蘭珠玉在前,何不直接照搬他們的政體,這樣可以直接獲得一個成熟的國家體製,但顯然,那不是元老院願意看到的。

  當然,如果照搬荷蘭聯省共和國的政體,元老院依舊有眾多權柄,但從根本上講,這並不利於合眾國的發展。

  要知道,荷蘭的政體有些類似於聯邦製甚至邦聯,國內的權力大多被商業寡頭控製,就連最倚重的海軍都分為幾個部分,中央沒有什麽權柄,商人雖然是最有開拓精神的階層,但也是最貪婪的階層,對於商人來說,最美妙的生存環境是,自己可以無限製的剝削貧民,不受法律控製,也不用交稅,即便商人做不到這麽完美,也會在掌權之後盡可能的往這方麵靠攏。

  而建國伊始,李明勳就提出,合眾國雖然是百姓之國,雖然不采用最具備整合資源的帝製,但也絕不能讓權力分散,合眾國必須是一個中央集權製國家,而為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圈這兩個核心要素,合眾國還必須是單一製中央集權國家。

  簡而言之,這個合眾國不會賦予各行政長官區過多的權柄,合眾國所有的領土都必須團結在中央周圍,各個行政區都要作為一個不具有任何主權特征的政治實體,合眾國才是統一的主體,是為了方便管理而劃分了行政區,而不是行政區聯合有了合眾國,各行政區官員的權柄是由中央和法律授予,不是各行政區地方議會授予。

  新的合眾國內,一切權力屬於元老院,全國隻有一個元老院,也隻有一部憲章,目前來說,不允許有任何一個以宗教或者民族為區分的自治政權的出現,不論種族和宗教,元老院和憲章都是唯一的權力來源。

  可以說,李明勳最大的依仗就是合眾國先進的技術和漢民族巨大的人口基數,先進的技術帶來戰鬥力強的軍隊,可以在拓殖中盡快的打開局麵和控製土地,而漢民族巨大的人口基數則能在新拓殖的土地上立下根基,然後用幾代人的時間,憑借先進的文化和通婚進行融合和同化,這種方式看起來有些自大,但實際上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國家殖民方式都具有優勢。

  這個時代的殖民者都是屬狗臉的,遇強則卑伏,遇弱則寇盜。

  而一個團結且具有強大整合資源能力的中央政府則能掌握更多的資源和能量,這些能量無論用於拓殖還是光複,都會具備極高的效率。

  十七世紀是殖民者的世紀,也是弱肉強食的世紀,李明勳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給這個時代帶來和平、平等、自由和民主,他隻是希望自己的國度成為最強的一個,然後在這個混亂而滿是機會的時代,為子孫後代創造更大的空間。

  關於中華合眾國的建國綱領和政治體製,元老院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討論,讓各個階層和各個民族充分表達了意見,但核心的東西依舊沒有改變,這個國家實體依舊按照李明勳設想的那樣前進著。

  到了四月末,建國的政策和綱領準備的差不多了,便是要匯總起來,向各個行政長官區發放和解釋,不僅是文件,還要派遣分量十足的使者前往,特別是永寧和呂宋二地,更是重中之重。

  而在使者出發之前,李明勳召開了一次元老院秘密會議,十位元老之中有八位參加,其餘兩位也都有直係親屬在場,之所以如此特殊,是因為這是一次秘密的資產分割。

  從一開始騰龍商社就是一個合夥製的公司,成立的時候,李明勳、林誠和阿海是大股東,還有幾個小股東,隨著社團的強盛和擴張,成立了元老院,社團的股份開始向元老們開放,並且把非元老的股東清理出去,如今社團已經成為一個資產數千萬兩白銀的超級大公司,在邁向真正國家的時候,必須把其中的私有資產切割出來,如此才能保證,中華合眾國是公民之國,百姓之國。

  在七年多的發展中,社團屢屢擴張,資產進行過重組和分配,不斷根據貢獻和功勞調配占股,也把公有資產調配為股份,現如今,十位元老總計占有這個巨大公司約合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其中李明勳是最大股東,約有百分之十左右,其餘股東略少,但元老至少擁有百分之一的股份。

  而在另一個重要的部門便是聯合銀行,這個超級金融巨無霸如今擁有兩千多萬的資產,其中元老們個人占據了百分之十五左右,而社團公賬則占有了百分之五十五,一直以來,銀行的股東都要求以聯合銀行的名義發行貨幣,但是被李明勳拒絕了,原因很簡單,李明勳絕對不會接受私人掌握著貨幣發行權。

  對於聯合銀行的拆分很簡單,國有資本(大部分是被沒收的漢奸資本)直接被抽離出來,成立一個國有銀行,踐行中央銀行的職能,包含發行貨幣,而原有的聯合銀行進行資產重組,變成一個完全私有製的銀行。

  而對社團資產的劃分同樣如此,讓元老們從共有的資產中拿走屬於自己份額的那一部分,其餘的留下成立國有公司,但社團的產業之中,並不是所有的都可以拿出來用於分配,不能分配的包括:可用於軍事用途的資產,保密性和技術性高的資產,必須由國家壟斷的重要資產,及規劃中國有企業的重要資產。

  比如社團航運部擁有近兩百艘船隻,其中有不少是俘獲、自建的武裝商船,按照李明勳製定的原則,所有擁有火炮甲板(露天不算)船隻都算是軍用船隻,而滿載排水量超過千噸的巨船也不再分配之列。

  不能被元老瓜分的還有海陸兩軍,畢竟合眾國不接受私人軍隊。技術保密性的產業包括:金雞納樹種植園,國有鋼鐵廠(擁有坩堝煉鋼這類敏感技術),第一機械鍛造廠(擁有鋼材料加工能力,開發蒸汽機的職能),化工廠(正在開發硫酸和純堿),鑄炮廠和槍械製造局。還有合眾國的所有金礦和銀礦。

  實際上,在社團擴張過程中,特別是一開始安置新移民那最困難的階段,為了籌措資金,大量向商人出售社團的產業,特別是各類經濟作物種植園和山林采伐,但隨著聯合銀行貸款和呂宋的開發,社團產業之中又多了許多種植園等不動產,而這些才是能向元老們分割的產業。

  “諸位,社團是我們一起撫養的女兒,現在她要嫁人了,到了分家的時候,希望各位還是要大局為重,不要過多苛求,為表誠意,所有可供分割資產的挑選從後往前選,也就是說,林謙第一個挑選,我作為首席元老接受諸位挑剩下的,因為宋老七和何斌常年在外,且為我們的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二位順位向前一位。”李明勳誠摯的說道。

  “哈哈,明勳這話說的就是見外了,咱們都是自己人,自己人怎麽會為難自己人,說實話,前些年已經把利潤低投資大的產業甩賣了,目前留下的都是賺錢的買賣,挑哪個都是不吃虧的。”林誠第一個表態。

  “是啊,是啊,您見外了。”幾個元老都是表態。

  李明勳笑了笑,把資料傳遞到眾人手中,說道:“親兄弟明算賬,這次建國,我們還得團結起來對付那些議員呢,最好還是莫要鬧出亂子才是,林謙,你先挑。”

  林謙早有腹稿,他在社團隻有百分之一的股份,拿起筆在上麵勾畫了幾道,所挑的都是種植園,這是林謙最熟悉的產業,但挑選的卻是恰到好處,從利潤來講,台北的茶園和呂宋現成的劍麻種植園都是高利潤行業,這兩種經濟作物都是時下最緊俏的,而從地方來講,大部分產業在台灣,少部分在呂宋,也能讓他這位呂宋行政長官避嫌。

  第二個則是錢錦,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台北造船廠的大部分國有股份,何斌的夫人則是選擇了在日本最為暢銷的產品生產作坊,比如東方港鐵廠的股份(國有持股百分之五一,其餘四九可以用來分配),溪心地和台北兩個大型榨糖廠,及部分甘蔗種植園。

  林河主要選擇了航運部門的幾十艘船,而不是航運公司的股份,顯然他準備成立自己家族的航運公司,除此之外,便是造船廠、林業采伐權。

  西蒙斯和高鋒二人作為軍人,家族之中也沒有什麽信得過的人才,索性隻挑選股份,東方港的鐵廠,石碌鐵礦,國有鍛造、鑄造廠,多是和鋼鐵有關。

  到了李明勳、阿海、林誠和宋老七這四大元老,能選擇的餘地便是不多了,三位在場的元老全部提議宋老七的侄子先挑選,宋老七擁有百分之三的股份,把大量的種植園、礦場、捕鯨公司等收入囊中。

  至於剩下的便是屬於李明勳三人,雖說這三分聯合起來占了百分之十九,比其他元老加起來都多,但剩下的都是零碎的,三人讓來讓去,也總是分不清楚,最後西蒙斯建議擱置起來,讓三人私下去分。

  元老院的大分家讓中華合眾國一下誕生了十位巨型富豪,社團的產業加上聯合銀行的股份,即便是最窮的元老,也有至少兩百萬的身家,而身為首席元老的李明勳的資產絕對超過了千萬,放在七年前,誰也不會想到會有這個局麵,一時間憶苦思甜,各家熱淚縱橫,讓分配產業中些許的不愉快扔到了爪哇國。

  而這次秘密資產分配不僅讓十位元老的私有財產從國有資產中分割出來,還讓各個元老在重要的私營產業中擁有了龍頭地位,雖然這種龍頭地位很難維持很久,但在建國這個過程中,這必然是要發揮巨大作用的。

  產業被劃分之後,這群擁有巨大資產的‘開國元勳’則形成了中華合眾國曆史上第一批貴族,這群以軍功、開拓和奠基為功勳的人為合眾國富有進取心的公民們展示了一條道路,未來不斷有家族和個人成為新的軍功貴族,從而進入元老院之中。

  而這也確定了元老院為核心的軍功貴族的特權,那就是在國有公司中占有股份,雖然不能參與經營,但可以擁有分紅的權力,因為幾代元老院的強勢和合眾國一直堅持國有企業為骨幹的理念,軍功貴族們就擁有了鐵飯碗,讓很多家族得以傳承許久而不衰。

  在私有資產被切割之後,剩下的國有資產隻有很少一部分被出售,其餘都是轉變為了具有壟斷性質的國有企業,這些公司在遠洋海運、鋼鐵機械、化工產業等一些新興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中占據了絕對優勢地位,並且在未來的海外拓殖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其實合眾國都是聯邦製而非單一製,為了避免404就不叫共和國了,另外日後也有類似英聯邦那種政治體計劃,所以就從一開始定為合眾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