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二 爭議的建國綱領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1      字數:4280
  四輪馬車上,李明勳看著阿海提交的報告,眉宇之間滿是喜色,他說道:“阿海,到底是高手在民間,我看有些百姓對國朝大事的理解比我們那些筆杆子還要精髓,這賣家閨女的論調著實有趣,形象而生動嘛,我看可以發到報紙上。”

  李明勳手裏的報告上,寫的便是陳邦彥離開台灣的一些信息,其中也夾雜了他在福旺號沙船上的一些表現,這報告來自於安全局的情報人員,陳邦彥這類重要人物身邊自有人安插到位,所以其一舉一動都在監視之中。

  “是,老師,當初從下麵人手中看到陳邦彥最後那篇文章的底稿,我還有些擔心,怕百姓群情激奮,與大明那邊關係破裂了,現在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嘛。”阿海微笑說道。

  李明勳點頭說道:“實際上,我們與大明朝的蜜月期結束了,廣東之戰後,就沒有大規模的從大陸移民就是一個標誌,以後我們再也不用委曲求全了,大明朝四分五裂,各安一方,日後我們與他們之間隻需要鬥而不破也就是了。”

  “是啊,以前既要照顧對方的麵子,還要照顧他們的裏子,著實太難,現在好了,至少不用那麽麵麵俱到了。”阿海言語之中帶著一些慶幸。

  李明勳笑了,問道:“那你說,現在不用麵麵俱到,是麵子重要還是裏子重要?”

  阿海道:“這要分人了,魯監國和林士章更看重實在的東西,魯監國做事大度,林士章權變開明,自然是裏子重要,至於永曆天子嘛,還是麵子重要些。”

  李明勳看著阿海那張剛毅中帶著一絲狡黠的臉,拍拍他的肩膀,說道:“阿海真的長大了!”

  二人下了馬車,徑直走進了元老院,列席今日會議元老很多,隻有永寧、長崎和呂宋三地的元老未到,其餘都在這裏了,而除了這些元老,參政席上還有五十多個來自各行政區和領事館的議員到了。

  “向執政官閣下致敬!”議員們起身,施禮說道。

  李明勳笑對眾人,他很理解這些人的心情,關於建國的消息早已公開,其中一些細節也是為眾人所知,建國之中很多章程需要議員們參與表決,甚至進行全體公民投票,所以很多在各地沒有實職的議員都是趕到了,有些人甚至放棄了部分生意,也要參與這項盛會。

  當然,更重要的是權柄,每個人都知道,目前社團唯一的權力機關是元老院,議員們隻有在地方行政區才能擁有實權,但隨著建國臨近,元老院已經決定成立名為眾議院的組織,眾議院全部由各地議員擔任,根據各地的公民數量劃分額度,雖說計劃中的眾議院隻有部分預算批複、立法等權限,是作為元老院的補充機構,但是誰都明白,隨著公民對權力的熱衷,這個機關的權柄會日益加重。

  而相對來說,元老院將作為上議院和貴族院存在,在未來很長時間依舊是權力的核心,但元老院已經限定了普通公民加入其中,原因很簡單,想要加入元老院,靠選票是不行的,隻能是靠軍功,要麽禦虜有方,要麽開拓有功,隻有這兩個途徑,至少很多人幻想的方式是破滅了。

  很多議員幻想,在建國之中努力促成行政長官任期製度,在任期結束後,一級行政長官則回到大本營擔任元老,繼任的行政長官則由當地議員推舉,順便獲得元老身份。

  行政長官任期製是在計劃之中的,但其餘都是不可能,一級和重要的二級行政長官隻能由元老院派遣的官員擔任,而接任的行政長官也不會直接獲得元老身份,這種權力的分配方式目的就是為了讓元老院治下的土地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國度,而不是自由鬆散的聯邦甚至邦聯。

  簡短的禮節性問候之後,李明勳坐到了首席元老的主位上,聽著元老們提出議案,議案全部是關於建國的,一開始隻是國旗,國徽一類的問題,元老們有些爭議,但也隻是個人審美的問題,李明勳居中調和,要麽讓元老們投票,要麽征詢議員們的意見,哼哼哈哈的和稀泥,也就過去了。

  首先,這個新的國家被命名為中華合眾國,簡稱中國,簡稱很容易被接受,畢竟自古以來,外邦有很多這麽稱呼東方的封建王朝的,合眾國就是標榜這個國家是公民之國,而非帝國,而在最前麵兩個字上,曾經有過爭執。

  最先有異議的是一些新議員,他們大多來自印度、泰西和南洋各國,基督教和天方教為主的地方,在民族上,他們與漢民族相去甚遠,在文化上,他們也不屬於中華文明圈,因此感覺被邊緣化。

  這些人提議以地名來前綴,比如東方合眾國,太平洋合眾國,甚至地球合眾國的提議都提出了,並且請求元老院中唯一一位異族元老西蒙斯來遊說,西蒙斯被逼無奈,再次站在了元老院的‘對立麵’。

  西蒙斯還是有些口才的,至少他的理由很真誠也很實際,按照西蒙斯的說法,這個新國家不僅要驅逐清虜,恢複大陸上的土地,也要拓殖世界上其他大陸的土地,這是元老院一貫的戰略,本就無可厚非,但關鍵是,中華文明圈就局限於東方,遙遠的美洲新大陸不說,僅僅是拓殖南洋就要當地土著的協助,在呂宋亂局上,就展露無遺,既然要收買容納一些其他民族和文明的人,就要在國名上有包容性,不能讓人一聽就好像這個國家是你們漢民族的國家。

  西蒙斯確實說服了一些人,但李明勳對此不置可否,如今的元老院治下土地的實質還有一貫的主張是一致的,那就是新國家要容納各個民族種族,但隻能有一個主體民族,那就是漢族,隻能有一個文明,中華文明,隻有如此,這個國家才具備堅強的凝聚力,不至於分裂。

  而且李明勳清晰的提出,中國與西方任何一個殖民國家都不同,泰西諸國殖民過程中對當地的各民族和文明、宗教進行包容的最主要原因是實力不濟,西班牙、英國、葡萄牙、荷蘭直郵幾百萬人,最強的法國也不過兩千萬口,但中國不一樣,在大陸之上,中國擁有近一億百姓,隻要占領土地,這個民族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角落紮下根,然後形成了一個巨大規模,永寧就是最好的例子,現如今漢民族已經成為了絕對的主體,而在民族融合方麵做的也不錯。

  所以在漢族特色和包容特色的前綴之上,大部分人選擇了前者,但前者之間也有爭論,有些人建議是華夏合眾國,也有人建議是中華合眾國。中華與華夏看似差不多,實際上區別很大,首先說華夏,這個詞聽著像個名詞中性詞,實際上完全就是‘自我吹噓’,華是所有褒義詞的綜合,夏指的是夏族,也就是漢民族的前身,華夏翻譯過來就是牛逼的夏人,或者牛逼的漢人,顯然,這是有民族界定的。

  而中華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概念,中者,原本隻是指的中原的河洛地區,但隨著疆域擴大,民族融合,所有融入其中的地盤都為中,而中華的華則是指的高貴先進的文明,因此,拓殖的地盤和加入的種族都可以稱之為中華,中華一詞更有包容性。

  因此,國名被定義為中華合眾國,在民族上具備包容性,但又堅持漢民族為主體,中華文明為核心的格局,當然,無論將來如何拓殖,古老的東方仍然是重中之重,而中華文明圈則視這個新國家的基本盤,因此也更符合實際。

  一直到將要發布在報紙上進行公開的建國綱領上,激烈的爭吵開始了。

  建國綱領的大綱是李明勳親自擬定的,核心就是十六個大字,驅逐韃虜恢複中華,海陸兼備拓殖空間。

  對於這十六個大字組成的基本國策,大部分人沒有意見,畢竟這個國家就是要光複與開拓並重,雖然現在元老院還沒有正式提出新國家是中華正統,但從國名上就可以看出端倪,而對於正統,李明勳的意思是不去爭,而是去證明。

  正統不正統不是說說就算的,弘光之前,朱明是毫無爭議的正統,但弘光之後,朱明四分五裂,也無力抗拒清虜,正統的位置就受到挑戰,開創新國,也隻是多了一個正統的繼承者罷了,至於誰是正統,實際上很簡單,誰能驅逐韃虜,誰能光複中華,誰就是正統,反過來說,滿清除外,誰擁有中華故土,誰治理中華之民,誰就是正統。

  而新國家是一個陸海兼備的國建,開拓的地位絲毫不亞於光複,而從近期實力有限來說,開拓的實際利益甚至遠遠高過了光複,所以後麵八個大字同樣得到支持。

  而前麵八個大字引申出來的問題則引起了巨大的爭吵,顯然,新的國家認為自己對東方大陸也用法理上的繼承權,但即便建立新國,與明國協同禦虜也會是一項較為長久的國策,畢竟民族矛盾才是現在的主要矛盾嘛。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協同禦虜之中,從清虜手中收複的國土屬於誰,按理說,那些都是大明故土,可反過來說,誰打下來就應該是誰的,如果按前者來說,合眾國就失去了光複中原的動力了,現在的合眾國不需要大規模的移民了,如果不能得到土地,那麽參加大陸戰爭就沒有多少實際利益了,畢竟那是戰爭,靠感情是維持不住的。

  可是若誰打下來的就是誰的,且不說大明各個政權接受不接受,僅僅是這個原則就能讓原本就不容易團結起來的明國各政權就會四分五裂,畢竟無論是永曆、魯監國還是社團,都沒有單獨對抗清虜的實力,而協同光複就是一筆糊塗賬,怎麽也分不清。

  這件事其實從一開始大家都在爭執,有些人未雨綢繆,生怕未來參與大陸戰爭得不到實際利益,而有些人開始算舊賬,現在社團可是出錢出糧幫著兩個政權,花了那麽多錢,死了那麽多人,卻是一塊土地都得不到。

  “從實力上來講,我們的合眾國依舊無法獨立承擔起任何一塊戰區的攻防,與明軍合作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無奈之舉。”李明勳製止了眾人的爭吵,出言說道。

  眾人安靜下來,聽李明勳細說,李明勳道:“首先,我們不能再翻舊賬,廣州之戰前,我們參戰而得民,與大明之間互不虧欠,至於一些援助和協防都隻算是同族之誼,而廣州之戰,我們確實幫著大明穩住了粵西四府的防禦,但也得到了近六萬百姓,而粵西四府也向合眾國全麵的開放市場,也算是互惠互利,在粵西和浙東兩個戰場,合眾國與明國不會虧欠,日後也不能再算舊賬。”

  “但那一切都過去了,日後再參戰,我們就不能再無償參戰了,畢竟守土守的是大明之土,他們理應付出代價,而進戰則是恢複中華,誰出力誰受益,所以在下一次的抗清禦虜統一陣線會議上,我會提出這事,顯然,明國各個政權都不會輕易同意,但是為了團結,我們也不應該強逼,所以,按照統帥部的計劃,我們應該開辟一片專屬於合眾國的獨立戰場,在這片戰場上,勝負得失都由我們自己負責。

  當然,這是戰略規劃,從軍隊實力來講,至少今年不行,但巧合的事情,我們的開國大典也定在年底進行,所以我建議,正式開國之前,一切按照以往,而開國之後,適時開辟獨立戰場,如何?”李明勳環視一周,問道。

  “同意!”

  “同意!”

  元老們紛紛表態,算是把這一主要矛盾擱置起來了,得以進行接下來的議題。

  ps:左傳有雲: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把華夏也當成一種文化概念,但我還是感覺華夏有些過於局限於民族,所以更支持中華一詞。

  青少年的時候,最惡心那些歐美人自稱自由的美國人,高傲的法國人種種,但是自從領略了華夏一詞的真意,感覺還是別惡心了,自己老祖宗都叫自己是牛逼的中國人,沒臉再嘲笑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