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五 施壓之策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1      字數:2179
  在朝廷眼裏,海外商賈棄家遊海,枉顧祖宗陵寢,本就是棄之無所可惜。士農工商,商賈最賤,也不會為賤民興動兵戈。就算真要動手,如今大明水師精華盡在鄭芝龍之手,他會為朝廷火中取栗嗎?

  鄭森一拳砸在了橫梁上,道:“大人莫要如此,晚輩回去定要稟告父親,請父親與大人一道出兵,懲治西夷!”

  施琅聽了這話,臉色大驚,偷偷拉扯了一下鄭森,又俯首道:“大人,我家公子年少衝動,雖有拳拳之心,然海上作戰,須得.....須得從長計議啊!”

  旁人或許不知道,施琅心裏清楚,如今鄭家最大的買賣便是做轉手交易,把從沿海省份采購的商貨賣到海外,其中日本長崎、荷蘭人占據的台灣和馬尼拉是最大的三個貿易地點,而馬尼拉更是可以換來真金白銀,比台灣還重要幾分,鄭芝龍自然不會為了馬尼拉的事兒和西班牙人交惡,他既要賺錢,要想讓西班牙人與葡萄牙人一道牽製一下實力越發強大的荷蘭人。

  “罷了,罷了,還是待去了廣東再行處置吧,本官累了,你們都退下吧。”兩難的選擇,讓沈猶龍心中滿是無力,隻得最終說道。

  鄭森與施琅皆是躬身告退,隻有李明勳站起來,一步三回頭,似是極為難的樣子,沈猶龍見李明勳如此,問:“李先生還有什麽話說?”

  李明勳道:“大人,我等僑士不求朝廷能為我等複仇,更不求朝廷懲戒西夷,隻求大人看來海外華人與大明百姓同宗同源,俱是炎黃子孫的份上,救救尚在呂宋受難的百姓吧。”

  沈猶龍臉色一驚,問:“難道呂宋尚有華人幸存?”

  李明勳道:“大人,發生在崇禎十二年的大屠殺是西班牙人借口華人作亂而發起的,目的是逼迫華人務農棄商,許多華人被逼前往西班牙人的種植園為奴隸,極為淒慘,而呂宋之生番,野蠻不馴,極為蠢笨,西班牙人便留下部分華人驅使......,島上如今已經是人間地獄,華人百姓慘不忍睹。”

  李明勳忽然抬起頭,道:“在下之所以在台灣忍辱負重,在江南投機取巧,便是為了積蓄力量向西夷複仇,然而西班牙人控製呂宋數十年,根基深厚,絕非我數年之功便可對抗的。如今尚有數千人身處水深火熱,在下心有餘力不足,懇請大人出手相助,我等華人必不忘大明之恩德。”

  施琅卻是站出來,喝道:“大膽,好你個李明勳,竟然在此胡言亂語,出兵乃是朝廷大事,便是沈大人也不可一言而決,你難道想趁沈大人在你船上,便想脅迫大人嗎?難怪你處心積慮送大人赴任,原來是有狼子野心......。”

  “住口!”沈猶龍當即喝道,才讓施琅安靜下來。

  “你不過是一介草民,安能再次信口開河,鄭公子,管教好你的護衛,若敢再行濫言,定斬不饒!”沈猶龍威嚴說道,繼而又看向了李明勳:“李先生做事向來妥帖,若無把握向來不會胡為,你這般懇求,是不是已經胸有成竹。”

  李明勳道:“確實如此,無需費一兵一卒,便可翼護海外華人安危。”

  “如何做得,你速速說來。”沈猶龍道,他見施琅還要說話,立刻開口:“哼,呂宋華人雖不是本官治下之民,亦非我大明之屬,然而天恩浩蕩,必不會視若無睹!”

  李明勳謝過之後說:“啟稟大人,在下想請大人去書一封予那西班牙總督,說明利害,顯露國威,以海禁東南,禁止與其通商為條件,逼迫西班牙人讓華人撤離!”

  “海禁?李兄,萬萬不可,若是海禁......。”沈達春敏銳的抓住一個詞語,連忙說道,他可是知道,當年倭寇騷擾東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恰當的海禁政策。

  李明勳道:“隻是施壓手段而已,並非真的海禁。”

  “僅僅是國威震懾,海禁施壓,便能讓西班牙人放人?”沈猶龍思索片刻,問道。

  李明勳重重點頭,站直了身子說:“是的大人,這西班牙人本就是泰西一小國,國土不過半省之地,民不過五百萬,不遠萬裏來東方,便是求這貿易之利,而國內貴族士紳又好奢靡之風,大明出產之絲綢、茶葉、瓷器,南洋出產之香料、蔗糖是其享樂之必須,而大部分的商品都要從大明購得,雖說如今西班牙人不得入境貿易,但是從廣東、福建前往馬尼拉的船每年多達數十艘,而濠鏡的佛郎機人也為其收購不少商品。若無這些商品,那西班牙總督自然無法和國王交代,重壓之下,安敢不交出域內華人?若大人不信,可以問問鄭公子和施先生。”

  施琅可沒想到李明勳會拉自己下馬,他倒是不想附和,但鄭森卻是向前一步,說:“晚輩以為李先生所說倒也不無根據,西班牙隻是泰西列強之一,國內叛亂四起,尚有數個大敵,商貿之利亦為軍資所需,而在南洋,紅毛夷勢力最盛,打的西班牙節節敗退,若此時大明施壓,西班牙人投鼠忌器,倒也不敢太過於放肆。”

  李明勳連忙順杆爬,對鄭森躬身行了一個大禮,激動說道:“鄭公子此言出於公心,為華人所慮,李某代海外華人謝過了。沈大人,其實鄭公子所說亦是在下的想法,而說起來,馬尼拉貿易所得商貨,多從濠鏡的葡萄牙人,廣東的海商和福建鄭公子家所得,大人身為兩廣總督,前兩者自然可以代表,若是鄭總兵願意鼎力相助,修書一封,定然是事半功倍。大人或許不知,鄭公子之父在海外威名遠揚,北達倭國,西去天竺,無人不敬仰,無人不懼怕,洋夷也是不例外呀。”

  一頂頂的高帽蓋在了鄭森的腦袋上,他臉紅口幹之間也想明白自己著了李明勳的道兒了,但如今卻是騎虎難下,海外華人遭屠戮,鄭家不出兵還能找出一百個理由,若是連一封信都不寫,怎麽也說不過去,這不是要與朝廷決裂嗎?再者說,便是為了沈猶龍的好感,也應該寫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