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春秋時期的戰爭禮儀
作者:偉大的主      更新:2021-03-22 04:09      字數:2437
  該車馬是由三匹馬組成的戰車,在春秋時期,是戰車,屬於戰爭衝鋒的利器。

  這種由三匹馬組成的戰車,共有三個部分組成,分為車前,車中,車尾。

  車前三匹馬用於行走,車中是控製駕馬之人,也被稱之為車兵,車尾兩頭有車軌,用於在戰車衝入敵陣之後,擊潰敵陣的甲兵,盾兵使用的。

  這種戰車,因為殺傷力強大,在春秋時期,被各大諸侯國使用。

  雙方展開對決前,戰車首先亮相,戰車的車中,會有三個全副武裝的甲兵控製,三人中間的那一人控製戰車前行的衝鋒,左右兩邊的甲兵,分為左甲兵,和右甲兵,站至車中的左右兩邊,在戰車衝入敵陣之後,手握幾米的長矛,用於破開敵陣的利器。

  除此之外,春秋時期對於戰爭還有更多的約束,這些約束,間接的導致了春秋時期,曆經兩百九十四年的時間裏,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衝突是很少發生的,除非是利益引起的不滿,或者是國與國是世仇關係。

  然而,隨著春秋時期的時代進入尾聲,戰國時期來臨,這些所謂的約束,到了戰國時期,便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以往春秋時期貴族交戰,都會點到為止的情況不複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彈盡劫掠,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

  這種情況,在春秋中末期,戰國初年還沒有到來之前,其實就已經發生了。

  雖然當時的周王室曾約束過關內諸侯,但是沒有任何作用。

  在公元前六百一十三年,繼齊國霸主齊桓公,秦國霸主秦穆公,老年登上晉國國君六十一歲的重耳晉文公相繼死去的幾十年後,齊國,秦國,晉國,這三個霸主大國,國力瞬間衰弱。

  東南方大國,楚國繼楚穆王死後,楚莊王即位,楚國的國力迅速強大起來,公元前六百一十三年到公元前五百九十年,在楚莊王即位的二十三年裏,楚國一躍成為春秋中末期的霸主。

  史記中是這樣評價楚莊王的,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當時,楚國在楚穆王死後,楚國內部宗室發生了內亂,年僅不到十六歲的楚莊王在他父親楚穆王衷心耿耿的舊臣之下,登上了楚國國君的寶座。

  楚莊王雖然年幼,但也十分清楚,楚國內部的局勢,外強中幹,不消除內患,是根本起不到強國的效果。

  於是他在即位楚國國君的前幾年,不理朝政,花天酒地,在後宮跟嬪妃飲酒坐樂。

  他的這些舉動,讓楚國吃裏扒外的奸臣可謂是興風作浪,這些奸臣在背後經常對楚莊王搞一些小動作,不斷地敗壞楚國的名聲,讓楚國的百姓對這位年幼的君王失去擁戴。

  但是,這些奸臣的小動作以為楚莊王不會察覺,等楚莊王摸清這些奸臣的底細之後,楚莊王於是下令將這些奸臣趕盡殺絕,內患解決之後,楚莊王任用有才幹的能臣治理國家,使得楚國的國力,日益見長,越發的變得強大起來。

  而這一年,是公元前六百零九年到公元前六百零五年,在這幾年中,楚莊王先後出兵討伐楚國周邊彈丸小國,比如鄭,衛等小諸侯王,迫使這些小國臣服自己。

  隨著自己稱霸的野心越來越膨脹,楚莊王野心勃勃,竟然跟周朝的天子,詢問鼎的大小。

  其意思很明顯,他想要用自己的鼎去跟周天子換鼎,間接自己想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要知道,在春秋時期,鼎的大小,隻有天子才能過問,諸侯王是無權過問的。

  諸侯王的身份要比天子低一個層次,天子是東周時期最高的代表,諸侯王隻是被天子冊封的一個尊號而已,雖然歸為一方土地的統治者,但也要受到天子的管理。

  前提也說道過,在春秋時期,光是被周天子冊封在關內平原的諸侯國便有一百四十多個,天子出行都是駕六匹馬,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也是權利以及地位的一種彰顯,諸侯王因為要比天子低一個層次,其地位肯定不能跟天子與之比較。

  所以,諸侯王隻能享有駕五匹馬的權利,而鼎的大小,和多少,天子跟諸侯王也是有掛鉤的。

  天子有九鼎,而諸侯王隻能享有七鼎。而鼎的大小,天子享有的九鼎普遍都要比諸侯王的七鼎大上許多。

  並且天子持有的九鼎,鼎的邊緣上是刻有金龍的,而諸侯王的七鼎,隻能刻有青龍,不可逾越。

  楚莊王膽大心細,又比較具有野心,甚至要比春秋初年,齊國第一位霸主齊桓公還更加的猖狂,想要跟周朝天子扳手腕,將周朝的統治者拉下馬,自己成為春秋時期的天子。

  然而,他的這種做法,周朝的天子雖然不敢當麵對楚莊王明說,但暗地裏卻告誡楚莊王,想要取代我的位置,那也看你夠不夠資格。

  雖然周朝的統治日益衰弱,王室與天下共主的虛名已經名副其實的共存亡了,但是周朝的根基還在,過去被周朝冊封在關中平原的諸侯國便有一百多個,如果你想取代我的位置,隻要我將楚國的狼子野心詔書一發,那些被周朝冊封的諸侯國定然群雄並起,任由你楚國在怎麽強大,一百多個諸侯國前來討伐你,你們楚國抵擋的住嗎?

  楚莊王一聽這話,瞬間就不敢再對周天子詢問鼎的事情,但楚國在他即位的二十三年中,不斷地帶兵對外進行擴張,不斷的吞並他國的領地,侵占他國的領土,他國領土的統治者投降,但楚莊王嗜殺成性,直接將他國的國君殺死,並且將他國的土地納入到自己的領地。他的這一係列做法,遭到其他諸侯國的譴責,紛紛起草上書給周天子,但楚國的國力太過強大,周天子的約束也束手無策,根本拿楚國沒有辦法。萬一把楚莊王逼急了,說不定,自己的腦袋在某一天就掛在了楚國的城牆上。

  周天子不敢去賭楚莊王會不會這樣做,諸侯王弑君在周朝又不是沒有出現過。

  所以,他不敢去賭,也不敢下定決心去賭,所以周天子任由楚莊王任意妄為,隻要不威脅到他自己的地位就行。

  楚國在春秋末期,乃至戰國時期的到來,一直是霸主的地位。

  直到楚莊王死後的百餘年之後,春秋時代過去,戰國時期到來了。

  戰國時期的戰爭,相對要比春秋時期的戰爭更加的殘酷,也更加的血腥。

  春秋時期,公元前七百七十年到公元前四百七十六年,曆時兩百九十四年,大大小小的戰爭,據春秋史料記載的才不過四百八十多次,然而在戰國時期,公元前四百七十六年到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曆時兩百五十五年,要比春秋時期,少三十九年,戰爭的數量高達一千多次,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要比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多餘五倍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