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霸主齊桓公
作者:偉大的主      更新:2021-03-22 04:09      字數:2430
  公元前六百八十六年,齊國國君齊襄公被宗室公孫無知殺死,齊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公子糾兩人因為齊國的內亂去了他國避難。

  公子小白,即後來登上齊國國君寶座的齊桓公,在公元前六百八十六年,避難在莒國,當時在春秋時期,莒國是一個彈丸小國,在春秋時期出現在關內一百四十多個諸侯國裏麵,算是最弱小的一個國家,也是一個國力弱小的諸侯國。

  公子小白在公元前六百八十六年,在鮑叔牙的陪同下,避難在莒國,莒敖穆公接待了他。在齊桓公登上了齊國國君寶座之後,沒有忘記莒國帶給他的恩惠,勿忘典莒是齊桓公給莒國最高的崇尚。

  公元前六百八十三年,春秋中期,齊桓公三年,此時的齊國在齊桓公登上國位的第三年,齊國已經結束了齊國內部的動亂,公孫無知被齊桓公處死,跟隨公孫無知的餘孽,即其宗室全部被齊桓公剿滅。

  齊國的實力,在齊桓公大力的改革,管仲的輔佐之下,國力蒸蒸日上,已經逐漸的成為了春秋時期最為強大的諸侯國。

  秦,楚,晉等國的實力都不如齊國,無論是從國力,還是軍事,遠遠落後於齊國。

  此時的齊桓公開始已經膨脹起來,有實力憑各大諸侯國扳手腕,並在這一年,一躍成為春秋時期第一霸主。

  次年,齊桓公四年,公元前六百八十二年,齊桓公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並召集所有諸侯在葵丘會盟,讓所有諸侯臣服自己,並擁戴自己成為春秋時期霸主的事宜。

  說道這裏,就不得不提到管仲這個人,管仲字夷吾,早在公元前六百八十六年前,原本是公子糾的手下,後因射殺齊桓公,齊桓公不計前嫌,並任用管仲為相,齊國能夠在短短幾年內,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管仲功不可沒。

  公子糾跟公子小白,原本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們兩人的哥哥,齊襄公是齊國上一任的國君,因為齊國在發生內亂,齊襄公被宗室公孫無知殺死,當時他們兩人為了躲避內亂,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陪同下去了莒國避難,而公子糾在管仲的幫助之下,去了魯國避難。

  他們兩人在齊襄公死後,同一年,公元前六百八十六年秋,兩人都是齊國後來成為齊國國君的首要人選。

  莒國國君莒穆敖公接待了公子小白,莒國成為公子小白的避難地,魯國國君,魯僖公十三年,魯僖公接待了公子糾。

  當齊國發布了他們兩人回國繼位的消息之後,公子糾為了剪除公子小白,命令管仲在公子小白回國的路上,截殺公子小白。

  管仲一箭射在了公子小白的腰上,但箭隻射在了公子小白掛著的腰牌上,並沒有傷及公子小白一絲一毫。

  公子小白裝死,躲避管仲的截殺,並在公子糾趕回齊國之前,當上了齊國的國君,即位以後,史稱齊桓公。

  公子小白當上了齊國國君之後,為了報管仲的一箭之仇,於是帶兵攻打魯國。

  魯國不是強大齊國的對手,魯國國君魯僖公臣服,逼迫公子糾自殺。

  次年,公元前六百八十五年,魯僖公十四年,魯國跟莒國發生戰爭,其戰爭原因是魯僖公其中的一個女兒嫁到莒國之後,被莒國國君的兒子淩辱致死,魯僖公很是疼愛這個女兒,從小就把這個女兒看成是自己的掌上明珠,然而自己最疼愛的女兒在莒國身死,莒國卻不給他一個說法。

  莒國國君莒穆敖公隻是查人給魯國送來一些金銀玉器,想讓魯僖公對這件事情就此揭過。

  莒國跟魯國本就是敵對國家,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商朝時期,魯國跟莒國就是商朝冊封的諸侯國,幾百年過去,曆經十幾代國君,商朝被周朝取而代之之後,他們這兩國一直臣服於周朝,直到春秋時期,才登上了曆史的舞台。

  魯國一直是春秋時期認定的強國,史記當中是有記載的,然而莒國在史記當中的記載,卻寥寥無幾,哪怕莒國跟魯國一樣,曆經十幾代國君的統治。

  自商朝開始被冊封公認的諸侯國,直到商朝滅亡之後,莒國的國君的姓氏,在漢人口中的是少姓。這種姓氏,在上下五千年封建王朝的統治中,鮮少有人會有這種姓氏,春秋末期,這種姓氏的人,基本在秦漢時期,就不複存在了。

  莒國的國君姓己,什麽時候建立的,史記當中並沒有詳細的記載,隻知道在公元前四百三十一年,戰國初四十五年,被強大的齊,楚聯合所滅。齊,楚兩國共同瓜分莒國的土地,莒國最終在公元前四百三十一年滅亡。

  莒國在史記當中雖然沒有確切的記載存活了多少年,但大抵也有五百多年,曆經了將近二十代君王。

  魯國跟莒國也是一樣,國土麵積跟莒國相當,國力和軍事實力也相差無幾,也是被商朝公認冊封的諸侯國。

  但魯國滅國的時間,要比莒國晚兩百多年,魯國被楚國所滅,公元前兩百三十八年,楚考烈王帶兵攻破魯國國都,將魯國最後一代君主殺死,吞並魯國的土地,魯國由此滅亡。

  但是,魯國跟莒國在春秋時期,還是被公認的強國,尤其是莒國在莒穆敖公,魯國在魯僖公執政時期,兩國的軍事整體實力,在春秋時期的諸侯國裏麵,可以擠進前五十,在眾多諸侯國裏麵,要比鄭,衛,陳等弱小的諸侯國強大不少,整體的國力,在關內諸侯之間,屬於中上等。

  但自從春秋時期過去,也就是公元前四百七十六年,戰國時代來臨,以前那些老牌子的諸侯國,因為遵從春秋時期的戰爭禮儀,在戰國時期,沒有任何的效果,弱小的國家,被強大的國家剪除。

  春秋時期,公元前七百七十年,到公元前四百七十六年,曆時兩百九十四年,一百四十多個諸侯國,大大小小的戰役,共發生了四百八十多起。

  但這還是根據各大諸侯國的國力的比拚情況之下,能戰且戰,能臣服且臣服的情況之下發生的。

  比如一些強大的諸侯國對弱小的諸侯國發動侵略戰爭,是要有一定的仇怨,要不然會受到其他諸侯國的唾棄,以一個大國的身份去欺負一個弱小的國家,該大國是要被千夫所指,背負罵名。

  所以,正因為有了這些因素,春秋時期的各大諸侯國遵從戰爭禮儀,戰爭的次數,相對而言,要比戰國時期少很多。

  春秋時期古代戰爭,周朝雖名副其實的虛榮存亡,但春秋時期還是隸屬於周朝統治,隻不過西周滅亡之後,西周改為東周而已。東周時期各大諸侯國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在開闊平原上舉行的,春秋早期,中期,以及末期,因為遵從周王室的戰爭禮儀,在戰場上,兩國之間對戰,雙方分別要派出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