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鮮衣怒馬少年郎
作者:凱夫拉頭盔      更新:2020-05-16 13:07      字數:2433
  張蒼水看了看骨瘦如柴的兩個姑娘,又看了看劉隆他們六個男人。

  男人們被韃子折磨的沒了人樣,雖說這兩天夥食不錯。

  要想讓他們恢複體力,起碼得休養兩個月才行。

  車轅裏裝著3000兩銀子,兩大箱珠寶,還有近百斤精鹽,三麻袋香料。

  妥妥的此地無銀三百兩。

  “上路。”

  張蒼水飛身上馬。

  如今他的騎馬技術越來越成熟,堪比李成蹊這個老江湖。

  順著洋河岸邊一路走,中途在驛站懷來衛東邊的驛站落腳。

  第二天天沒亮便著急趕路。

  終於趕在天黑之前翻過懷來東山,到達宣府鎮地界。

  “宣府,爺爺我回來啦!”

  張蒼水豪情萬丈。

  有三千兩銀子打底,他可以一展抱負,朝著心中的目標狂奔。

  “大人,不知道夫人會不會同意我們住在家裏?”

  最多兩天時間就要見到張蒼水的母親張徐氏,劉隆心裏打起了鼓。

  張蒼水年幼,明朝首重孝道,劉隆自然想到張家一切由夫人張徐氏做主。

  從馬六嘴裏知道,張蒼水家並不是什麽豪門大戶,家裏的宅子隻有兩進。

  原先已經收留六男六女,如今又帶回來六男兩女,老夫人有意見是可以想見的事情。

  “你們先在沈慶餘堂落腳,黑娃已經幫你們整理好房間。我已經叮囑黑娃在將軍廟街物色新宅院,少不了你們睡覺的地方。”

  劉隆還是不放心,擔心的問道:

  “老夫人那裏要不要去拜見?”

  張蒼水瞪了他一眼:

  “廢話,母親是一家之主,你們這些家丁自然要先拜見老夫人,再回店鋪。”

  前後12個男人都被張蒼水收尾家丁。

  這些人是他精挑細選的家奴。

  最大的26歲,最小的14歲。

  家裏糟了韃子,全都成了孤兒。

  八個女人中,年幼的4個,都在13,4歲上下。

  年長的四個,多是30歲左右。

  如今這個光景,30歲已經邁入中老年的行列。

  之所以留下她們,一來因為她們太可憐。

  丈夫,孩子在眼皮底下被開膛破肚,精神一度恍惚,幾乎奔潰。

  放任他們回家,隻會成為野狼的口糧。

  二來因為她們是田地裏的行家裏手,能幫張蒼水照看田畝。

  張蒼水沒有男尊女卑的概念。

  隻要能幹活,幹好活,一樣賞飯吃。

  兩個女童留下來給張徐氏當丫鬟,由張徐氏親自調教。

  六個派去新宅院當丫鬟,由張蒼水調教。

  等茶馬互市和土地買下來,有的是活讓她們幹。

  年長的四個如果想當佃農,租張蒼水的地種也行。

  想離開張家在宣府討生活也行。

  找個男人搭夥過日子也沒有問題。

  張蒼水不是封建權貴,沒有一日為奴終身為奴的操蛋思維。

  不過這些都是張蒼水的一廂情願。

  這些人不這麽想。

  解放思想是一切製度的根本。

  這些人沒有解放思想,她們遵從三從四德和封建禮教的束縛。

  既然決定跟著張蒼水回家,便要一輩子做張家人,從來沒有想過離開。

  這一代如此,下一代依然如此。

  她們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麽不妥。

  如果不讓他們這樣做,他們反而一哭二鬧三上吊。

  在他們眼裏,張蒼水是個開明紳士,對待下人比其它有錢人好的多。

  他們感歎的是自己跟了一個講道理,不虐待下人的好主子。

  而不是糟踐自己成了張蒼水的奴才。

  製度決定思想,思想反哺製度,不是張蒼水能改變的。

  當然,這些女人當中那個叫做張燕的姑娘不算。

  他是馬六托付給張蒼水寄養的。

  馬六遲早帶回自己家享受。

  明媒正娶是不可能的。

  這個女人最好的前程是給馬六當個小妾。

  如果能生個兒子,一輩子便值了。

  張蒼水放走第一批家丁前,已經讓他們帶信給黑娃,囑咐黑娃在將軍廟街尋找庭院。

  既能住人,又能當倉庫。

  嘉靖三十年茶馬互市開市一年,很多川陝和湖廣,江浙的商號來宣府開買賣。留下不少宅院和鋪麵。

  茶馬互市關閉後,這些宅院鋪麵便成了累贅,大多荒廢。

  如今的將軍廟街,買賣才開了一裏長,廢棄的店鋪有一多半閑置不用。

  隻要想買,多的是人出手,而且價錢不高。

  張蒼水買沈慶餘堂不過花了75兩銀子。

  “大人,老夫人脾氣如何?”

  劉隆問道。

  “嫉惡如仇,眼中容不得沙子。你們倒好些,她們兩個要多加注意。”

  張蒼水指了指兩個女人。

  兩個女人對視一眼,為難的看著張蒼水。

  “還請大人多為我們兩個說話,我們都是鄉野人家,是個粗人,不懂大戶人家的規矩。我們大字不識一個,怕夫人刁難。”

  “哈哈哈,這倒不必擔心。小爺我也是個文盲。”

  說道這些,張蒼水哈哈大笑。

  劉隆尷尬的賠笑兩聲。

  張蒼水要不是文盲,以他家的條件,必定走科舉取仕的道路,何必做商人。

  “對了,從現在起,你們要改口喊我少爺。大人兩個字我擔不起。”

  “是。”

  八個人一同回答。

  兩天之後,張蒼水來到宣府北門。

  馬義是北門的值日官,遠遠看到一個鮮衣怒馬的少年郎昂首闊步的走來。

  身後跟著五匹馬,六個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男人。兩個臉色蠟黃的婦女。

  最紮眼的是兩架裝滿貨物的車轅,20隻羊,六頭蒙古牛。

  “張家小子,打秋風回來啦!”

  馬義站在馬麵(城門樓旁邊的突出建築,城牆上有很多馬麵用來防禦敵人。可以理解為拓展出來的小型城門樓)上對著張蒼水高喊。

  張蒼水麵帶微笑,右手微舉,衝著馬義臭屁一般揮手。

  馬義急不可待的跑下城牆,衝到張蒼水麵前。

  “狗日的,有老子的沒?!”

  馬六給家裏寫信,詳細描述了這段時間的經曆和收獲。

  羨慕的馬義流口水。

  “有,怎麽會忘了大哥你。”

  張蒼水示意劉隆端出一個長方形的木盒子,裏麵裝著珠寶首飾和一些散碎銀兩,約莫價值30兩。

  馬義倒是不客氣,用搶的動作把盒子攬在懷裏。

  打開盒子一看,眼冒金光。

  “臭小子,你們是真的發大財了!”

  張蒼水高興的說道:

  “送給大哥的,也給城牆上的兄弟們分一些。”

  馬義斜眼瞪了張蒼水一眼:

  “把老子當什麽人了,我是那種獨吞的人嗎。進城,別杵在這招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