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西州急報焉耆作死
作者:龍虎三條尾      更新:2021-01-02 10:55      字數:2258
  李在古回到家中,屏退左右,將李二要禦駕親征高句麗的事告訴了張如蓮。

  張如蓮聽後,一臉驚訝。

  她想了想,好奇而疑惑地問李在古:“如今朝中並不失猛將,聖上為何要親征?”

  李在古不假思索道:“據我猜測,聖上之所以要禦駕親征,原因或許有二。”

  張如蓮隨即緊緊地盯著李在古,目光中充滿期待。

  “聖上已年老,希望在有生之年再次出征,建立更大的豐功偉績。換言之,聖上開始好大喜功。這是其一。”

  李在古降低聲音,謹慎道。

  “其二,聖上不希望將高句麗這個大隱患留給下一代。大唐自從建國那一刻始,高句麗便是大唐的心病。

  高句麗與大唐以往所遇到的遊牧民族相比,其更擁有與大唐一樣的農耕文明。雖然比大唐落後,但與茹毛飲血的遊牧民族相比,高句麗人的政治遠見與文化素養則要高很多,因此,高句麗人一有機會便暗中挑撥大唐與遊牧民族的關係,以求在混亂中自保。

  總而言之此國的存在,對大唐始終是一個巨大的隱患。另外,聖上認為太子天性軟弱,若如今不能滅掉高句麗,恐怕日後會給太子帶來麻煩。聖上擔心百年之後,太子繼承帝位後無法與高句麗抗衡。

  聖上認為禦駕親征,必定會增強我軍士氣,更容易殲滅高句麗。”

  張如蓮明白似的點了點頭。

  李在古輕輕歎了一口氣,小聲謹慎的對張如蓮說道:“我心裏有個不好念頭,總覺得聖上此次親征,不能一舉蕩平高句麗。”

  “為何?”張如蓮眉頭一皺,急問。

  “聖上親征,是可以讓我軍士氣高漲,但有一個弊端。”李在古不緊不慢道。

  “哦?”張如蓮臉上疑問之色更濃。

  “聖上若親征,我軍將領在前線指揮作戰之時,便容易縛手縛腳,不能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夫君言之有理!”張如蓮若有所思,“將領指揮作戰之時,必定每次做出決策之前要問聖上意見,若這樣,容易延誤戰機。”

  “夫人聰明,一說便明白!”李在古露出一絲笑容。

  張如蓮微微一笑,但隨即收起笑容道:“既然如此,夫君為何不勸說聖上不要禦駕親征高句麗?”

  “聖上心意已決,勸說也無用。”李在古也收起笑容,顯得有些無奈,“不過,我會找機會再勸勸聖上不要親征高句麗。”

  張如蓮“哦”了聲,然後又問:“聖上是否已定下征討高句麗的將帥?夫君是否隨軍出征高句麗?”

  “聖上還沒有定下征討高句麗的將帥,至於我是否隨軍出征高句麗也沒有定。”李在古不假思索道。

  略微頓了一下,他補充道:“聖上如今隻命令做好出兵準備,具體的出兵時間還沒有定下。”

  張如蓮點了一下頭。

  接下來,夫妻二人轉移話題,閑談其他話題。

  ……

  李二決定征討高句麗後,並沒有立即出兵,而是開始著手出兵前的準備。

  李二一方麵下令建造戰船,籌集軍糧;另一方麵分別派遣使者去高句麗、百濟。

  去高句麗的大唐使者見到泉蓋蘇文之後,傳達大唐皇帝旨意,要求高句麗從新羅撤兵。

  泉蓋蘇文直接拒絕了大唐使者的要求,並且口出狂言,即使大唐皇帝親自率領軍隊前來,高句麗人也不怕。

  李二早已猜到泉蓋蘇文會拒絕大唐要求,聽到使者傳回來的消息後,更是決意要禦駕親征高句麗。

  至於百濟,其國王見到大唐使者之後,立即表示會從新羅撤兵,同時派出遣唐使請罪。

  百濟隻是表麵上答應大唐要求,暗地裏繼續與高句麗攻打新羅。

  李二派使者分別前往高句麗和百濟,真正目的並不是為了讓高句麗或百濟向大唐請罪,而是拖延時間,好讓大唐有更多時間備戰。

  李二召集群臣,商議征討高句麗之事。

  君臣商議過後,決定先派出先頭部隊試探高句麗實力,以及試探高句麗是抵抗還是投降。

  李二正考慮著要派何人為帥之時,郭孝恪派人傳回西州軍情急報。

  郭孝恪的急報內容是,焉耆國依附西突厥,停止向大唐納貢。不但如此,焉耆憑著有西突厥的支持,竟敢侵擾西州邊地,掠殺西州軍民。

  李二看到郭孝恪的急報後,火冒三丈。

  小小的焉耆國居然敢與大唐為敵,簡直是自尋死路。

  想當初,焉耆國主動遣使入貢,一直與唐保持良好關係。

  貞觀十二年,高昌聯合西突厥入侵焉耆國,攻陷數個城市,抓獲二千左右個焉耆男子和婦女。

  為此,焉耆國派遣使者前往長安請求出兵支援。

  大唐二話不說,就出兵幫助焉耆對付高昌。

  可是,大唐滅掉高昌之後,焉耆國的國王龍突騎支卻選擇臣服西突厥。

  龍突騎支將女兒嫁給西突厥重臣屈利啜的弟弟,彼此約為唇齒之邦。

  從此,焉耆對唐的貢賦越來越少,最近兩年直接不再納貢。

  焉耆不納貢便罷了,但其得寸進尺,竟敢出兵侵擾大唐西州邊地。

  焉耆這是典型的過河拆橋。

  李二可不是隨便能惹的主,當今大唐也不是其他國家隨便能夠惹的。

  大唐奉行的是:犯大唐者,雖遠必誅!

  龍突騎支不好好的當他的焉耆王,卻來惹大唐,真是不知道“死”字怎麽寫。

  李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委任李在古為西州道行軍總管,郭孝恪為行軍副總管,擇日率兵馬進攻焉耆。

  李二本來想委任李在古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兵出擊高句麗,但考慮到李在古對西邊熟悉,更適合出任西州道行軍總管。

  另一方麵,李二希望能夠速戰速決,一舉拿下焉耆,免得影響征討高句麗的大局。

  當今大唐,既對焉耆熟悉,又能夠速戰速決拿下焉耆的將領中,李在古是最適宜的人選。

  李在古對李二的決定沒有異議,即日動身前往西州。

  臨行前,李二握著李在古的手,語重心長道:“在古啊,如今大唐要全力應對高句麗,因此沒有多餘的兵力給你帶去西州。朕希望你能夠明白朕的無奈,也希望你能替大唐、替朕好好教訓焉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