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李二苦心承乾保命
作者:龍虎三條尾      更新:2020-12-25 11:35      字數:2214
  李二在李承乾身上傾注了心血,希望將他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可惜的是,李承乾不懂得珍惜,自暴自棄,聽信讒言,選擇一條不歸路。

  責之深,愛之切!

  不管李承乾有多麽的不對,始終是李二的親生骨肉。

  不久之前,李二已經下令殺了一個兒子,他不希望再看到有兒子死掉。

  李承乾試圖逼宮謀反固然大錯特錯,但李二終究還是愛著這個兒子,實在忍不下心來判他死罪,可是李二身為大唐皇帝,不能公然帶頭違反大唐律法,對於謀反之人,隻有一條路——

  死!

  李二不想殺李承乾,希望他活著。

  但是,若自己不判他死罪,難以向朝廷、向整個大唐交代。

  這該如何是好?

  李二考慮再三後,召集文武大臣,將這個棘手的問題扔給了朝中文武大臣們。

  可是,當李二問眾位大臣該怎麽處置李承乾之時,有超過一半的大臣都建議處死李承乾,剩下一部分保持沉默。

  關於太子謀反一事該如何處理根本就無需商討,按律當誅。

  即使有大臣看出李二不想處死李承乾的心思,但也不願站出來替李承乾求情。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就在大部分大臣建議處死李承乾的時候,李在古站了出來,替李承乾求情,饒其一命。

  李二看到終於有人願意站出來替李承乾求情,緊皺的眉頭微微舒展。

  所有文武大臣的目光都落到李在古身上,期待著他將會以什麽樣的理由替李承乾求情。

  李在古看著李二,不卑不亢道:“陛下,太子試圖起兵逼迫陛下退賢讓位,已犯了謀反之罪,按律當誅。但太子並沒有開始賦予行動,而是有此念頭。這與當初齊王起兵謀反不一樣。何況,太子之所以謀反念頭,不能完全怪罪太子,主要是太子身旁的人慫恿。

  據臣所知,以侯君集、李元昌、杜荷、趙節為首,不停地向太子讒言,又經常在太子麵前說陛下的壞話,說別的皇子壞話,從而使得太子擔心其儲君之位不保,導致其產生謀反的念頭。”

  頓了頓,李在古繼續道:“臣在參與審問侯君集之時,侯君集親口承認,他依附太子,真正意圖是利用太子,從而達到他的目的。

  侯君集對朝廷不滿,野心膨脹。他認為太子軟弱、愚蠢,容易控製,便慫恿太子謀反。侯君集真正的意圖是通過協助太子謀反,若太子奪取皇位,日後侯君集便取而代之。”

  說到這,群臣一陣嘩然。

  李二的眉頭皺了皺,黑著臉。

  “這是侯君集親口承認,與臣一起審問侯君集的右仆射也聽到。”李在古補充道。

  “回稟陛下,臣確實聽到侯君集承認慫恿太子謀反。”高士廉隨即出聲。

  李二看了一眼李積,微微點頭,然後目光又移回到李在古臉上。

  他看得出,李在古還沒有話沒說完。

  果不其然,李在古輕輕幹咳一聲,清了清嗓子,又說道:“陛下,太子之所以有謀反念頭,還有一個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人真是漢王。

  若說侯君集是直接慫恿太子謀反,那漢王便是潛移默化的一步步引導太子試圖謀反。

  漢王從小與太子一起長大、玩耍,漢王身為太子皇叔,理應以身作則,教導太子,將太子引向正道。可漢王非但沒有以身作則,也沒有教導太子,反而將太子往歪道上引。

  漢王不單單挑撥太子與陛下關係,還專門給太子找了一名太常樂人。這名太常樂人男不男女不女的,懂得討好太子開心,使得本來是充滿男兒郎氣概的太子做了有悖人倫之事。

  漢王之所以這樣做,除了討好太子之外,還想太子變得乖張癲狂,從而更好被漢王控製。漢王的最終目的,與侯君集一樣,讓太子聽他的話,進而蠱惑太子謀反,若太子謀反成功,他便尋找時機取而代之。”

  李在古說到這,群臣不禁低聲議論,不少大臣點頭表示讚同李在古的說法。

  “陛下,諸位同僚,太子之所以試圖起兵謀反,更大原因是太子身旁太多奸邪小人,導致太子被蠱惑。”李在古看了一眼李二,轉頭看了身後數位大臣一眼,“因此,真正應該受被處死的人不是太子,而是侯君集與漢王等奸邪小人。”

  “陛下,驃騎大將軍言之有理!太子雖違犯大唐律法,但情有可原!”長孫無忌忍不住出聲支持李在古。

  長孫無忌現在才出聲支持李在古,希望朝廷饒李承乾一命的目的並不是他真的想替李承乾求情,而是他身為李承乾舅舅,總要做個樣子,免得旁人說他絕情。

  況且,他也猜得出李二的心思,知道李二有心饒李承乾不死。

  之所以沒有第一個站出來替李承乾求情,是因為他內心並不想救李承乾。

  他早已對李承乾的所作所為失望,而且李承乾從小到大也不喜歡他這個舅舅。

  “陛下,司徒、驃騎大將軍所言極是!”通事舍人來濟也站了出來,支持饒李承乾一命,“臣認為,關於此事最好處理結果是,陛下不損慈父形象,太子還能享天年,自得善終,為最佳!”

  看到連通事舍人都站出來替李承乾求情,不少大臣陸續站了出來支持饒李承乾一命。

  李二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

  於是,李二下令,將李承乾廢為庶人,流放黔州。

  對於李承乾來說,這是最好的結果。

  隻不過,李承乾流放黔州之後沒多久,便自殺身亡。

  當然,這是後話。

  李二有意饒李承乾不死,可是李承乾認為如此苟且偷生,比死難受。

  直到死的那一刻,他也沒有體會到李二的苦心。

  李二身為父親,對李承乾的愛,不比對其他皇子差。隻是,李二為了培養李承乾,對他的嚴格多於其他皇子。

  李二身為萬民敬仰的大唐皇帝,身為高高在上的天可汗,在麵對自己最心愛的兒子時,卻如同天底下千千萬萬個最普通的父親一般,細心栽培耐心教導,特別是對於自己這個將要繼承自己帝業的皇子,他更是花費了大量的心血與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