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驚嚇而死,先鋒後撤
作者:龍虎三條尾      更新:2020-11-25 11:32      字數:2297
  麹文泰經不起吹捧,真的以為高昌的實力大到能夠不將大唐放在眼裏。

  麹文泰之所以有此自信,主要是因為之前高昌與西突厥聯軍擊敗焉耆,直接把焉耆一搶而空。

  焉耆的輕易被擊敗,麹文泰並沒有考慮到是焉耆實力太弱,而是使得他認為高昌的實力已經很強大了。

  無知的自大,使得麹文泰錯判形勢。

  麹文泰雖自大,但還是命人加緊城牆的修築、加建,做好備戰。

  不到一個月,探子稟報麹文泰,唐軍已到伊吾。

  麹文泰大驚失色,沒想到唐軍來得如此之快。

  “父王,唐軍所向披靡,我等不如派使者請罪,以求大唐恕罪,免於我高昌滅國之禍。”麴智盛進言。

  “大王不需要懼怕,唐軍雖到伊吾,但其不敢貿然進入高昌,我突厥可汗已答應出兵相助,到時我突厥大軍從後襲擊唐軍,讓唐軍有來無回!”阿史那矩插話道。

  “有大將軍此言,本王已放心。”麹文泰變得淡定起來。

  不日,探子又回報,唐軍先鋒軍已攻破柳穀城。

  “什麽?”麹文泰嚇得臉色煞白。

  他做夢也不會想到,唐軍先鋒軍短短時間就已經攻破柳穀城。

  “唐軍先鋒軍多少兵馬?大將是何人?”阿史那矩鐵青著臉,不禁問道。

  “初探得知,唐軍先鋒軍人馬不到五千,先鋒大將是左驍衛大將軍李在古!”探子回答。

  阿史那矩臉色大變。

  “李……李在古?大唐戰神李在古?”麹文泰驚懼道。

  “正是此人!”

  “不到五千人,如此短時間內便破了柳穀城?”阿史那矩喃喃自語。

  “大唐先鋒軍攻破柳穀之後,留下三千駐軍,其餘一千多大唐先鋒軍正朝著高昌城而來。”探子接著道。

  “李在古想憑著區區一千多兵馬攻打高昌城?”阿史那矩眉頭緊皺,身上凝重。

  “據臣所知,李在古此人用兵如李靖一樣,往往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他真敢率領一千多兵馬攻打高昌城。”一個名叫張鈞的大將出聲道。

  張鈞的父親是張雄。

  張雄與麹文泰的關係很特別,他們既是表兄弟,張雄的第二身份又是麹文泰的親妹夫。

  可以說是親上加親。

  麹文泰繼承王位後,張雄被提拔為護國大將軍,參與軍國大事的管理,位極人臣,享盡榮華富貴。

  張雄頗有遠見,他看到唐朝統一大局已定,主張歸順唐朝。起初,麹文泰還聽從張雄的建議,延續了其父鞠伯雅的外交政策,但張雄去世後,麹文泰便依附西突厥,開始與大唐作對。

  張鈞繼承父位,同樣被授予護國大將軍,不過,他的權力卻不到他父親當年的一半。

  雖說張鈞與麹文泰有親戚關係,但麹文泰卻不希望張家的人幹涉過多的朝政,故不斷削弱張鈞權力。

  張鈞權力沒有父親大,但由於張家與鞠家之間特殊的關係,麹文泰還是將張鈞當成心腹。

  麹文泰本來已經被唐軍的行軍速度驚嚇到,這時聽到張鈞這樣說,更是嚇得渾身顫抖:“阿史那矩,突厥援軍何時到達?”

  “回稟大王,可汗已命令突厥大軍動身,但臣得到情報,我突厥大軍遇到了唐軍伏擊,止步不前。”阿史那矩猶豫了一下道。

  麹文泰並不知道阿史那矩所說的純屬借口,西突厥根本就沒有派出大軍前來支援。

  “什麽?”麹文泰臉皮抽動,“快,快,快傳令……”

  麹文泰話沒有講完,突然捂住心口,臉色痛苦而難看。

  他的嘴巴張開,卻無法發出聲音,右手捂住心口,左手舉到一半,突地垂落。

  在場的人見狀,大吃一驚。

  “父王!父王!”麴智盛急忙跑上前大叫著。

  “快,快去叫大夫來!”張鈞對侍從喊道。

  “父王,何處不適?”麴智盛俯身看著麹文泰,既緊張,又手足無措。

  麹文泰發不出聲,更加激動,雙眼瞪得大大,掙紮幾下,癱倒在椅子上,雙手無力地垂下。

  隻見他的身體抽搐幾下,接著一動不動。

  “父王……”麴智盛大叫。

  “大王……”其他人大叫。

  等大夫趕到,麹文泰已斷氣。

  “父王為何會如此?”麴智盛一臉傷心欲絕的樣子問大夫。

  “回稟大王子,大王是由於驚嚇過度而薨。”大夫滿臉無奈,小心翼翼道。

  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個不久之前還自負得要與大唐為敵的小國國王,居然被嚇死了!

  “父王啊,為何丟下孩兒而去……”

  麴智盛抱著麹文泰的屍體,痛哭著。

  “大王子,節哀順變,如今不是傷心難過之時,還請大王子繼承王位,以應對唐軍攻伐。”阿史那矩進言。

  “請大王子執掌王位,率領我等拒敵!”張鈞也進言。

  麴智盛聽從阿史那矩和張鈞勸告,立即繼承王位。

  與此同時,正率軍趕往高昌城的李在古收到了麹文泰突然死掉的情報。

  李在古認為這是好時機,立即命令部隊加快行軍速度。

  “稟報大將軍,大總管命令暫停進攻高昌城,先鋒軍撤回柳穀。”

  突然,一名傳令兵快馬加鞭趕到。

  “如今正是進攻高昌城的好時機,為何撤軍?”李在古板著臉,沒好氣道。

  “小的也不知道是何原因,小的隻負責傳令。”傳令兵小心翼翼道。

  軍令如山,李在古唯有率領先鋒軍撤回柳穀。

  撤回到柳穀,李在古立即找侯君集。

  “大總管,為何命令本將軍撤回柳穀?本將軍得到情報,高昌王麹文泰已死,正好借此機會,一舉攻下高昌城。”李在古不卑不亢的對侯君集道。

  侯君集擠出一絲笑容道:“李大將軍莫急,先聽本大總管慢慢道來。”

  李在古盯著侯君集,聽他會以什麽樣的理由說服自己。

  “本大總管也接到高昌王死掉的情報,正因為高昌王已死,我大唐身為天朝上國,乃屬禮儀之邦,而我等身為天朝上國之軍,更不能趁著對方國王死之時而趁機攻城,此舉不合禮義。”侯君集不緊不慢道。

  “我大唐軍隊此次前來討伐高昌,實乃高昌先違背盟約,攻打我大唐邊地之先,是其不仁不義。我大唐軍隊身為仁義之師,若趁著高昌王之死而攻打其國都,即使贏了,也屬於不義。”